“云端融合”思想的自我摸索(很不靠谱)

1.
挑战四:跨平台转移(Tansfer)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和BYOD的迅速发展,企业建立云存储平台的初衷不仅希望将电脑、手机、Web等多终端数据进行统一的存储,同时也需要为用户的多终端操作提供便利条件,例如在iOS、Android、Windows多操作系统环境中同步数据。
小小:这个是“跨终端管理”吗?
2.
《科技部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云计算部分)》
1.2 面向云端融合的新型企业计算关键技术及系统
  采用云端融合的技术思路,利用云平台丰富的软硬件资源,解决终端设备计算、存储、显示等资源多样异构且相对有限的问题,研究移动终端软件自适应、虚拟桌面异构终端接入与管理、终端服务与云服务混合组装、遗产分布式系统自动迁移等关键技术,建立基于云端融合模式的企业计算体系结构及系统,开展应用示范。下设5个研究方向。
  1.2.1 面向云端融合的移动软件自适应技术与平台(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500万元、企业牵头申报)
  针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形态与软件,研究移动终端计算任务在云平台和终端之间的按需迁移、应用数据的云—端按需访问和存储、应用界面的移动终端屏幕尺寸自适应等关键技术,研制支撑平台与系统,开展示范应用。
  1.2.2 面向异构终端的虚拟个人工作台关键技术与系统(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500万元、企业牵头申报)
  针对多样异构的终端设备,研究终端自适应的虚拟个人工作台配置、普适接入、弹性传输、状态管理、数据管理、资源管理、安全可信保障等关键技术,研制大规模、高并发、可伸缩、易部署的虚拟个人工作台环境的支撑平台与系统,开展示范应用。
  1.2.3 面向云端融合的服务组装关键技术与平台(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500万元、企业牵头申报)
  针对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有机融合,研究移动终端本地资源和应用服务化、云服务终端接入与展现、本地服务和云服务的个性化推荐、本地服务和云服务的混合组装和运行,构建支撑平台并开展示范应用。
  1.2.4 面向云环境的遗产企业计算软件自动迁移关键技术与工具(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500万元、企业牵头申报)
  针对典型的大规模遗产企业计算软件,研究分布式遗产应用的配置规约与转换、遗产应用的虚拟机自动部署与重部署、遗产应用的自动拆分与分布式运行等关键技术,研制相应支撑工具并开展示范应用。
  1.2.5 基于云端融合模式的企业计算技术集成示范应用(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500万元、企业牵头申报)
  针对大型企业应用和省部级政务系统,研究支持云端融合的云平台构造、应用部署、系统管理与优化等集成框架与机制,开展示范应用。
  1.3 云计算关键技术与系统(二期)
  突破云计算关键技术,云计算安全体系架构、研制云示范平台,带动核心软硬件产品开发,支撑商业模式创新,形成自主可控的云计算技术体系与产业链,在教育云系统开展示范应用。下设5个研究方向。
  1.3.1 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系统研制(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8000万元、企业牵头申报)
  面向云计算典型应用需求,研制性能功耗比和整体服务能力较现有水平提升5-10倍的低成本、低功耗、高效能的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系统,在云计算系统中开展示范应用。
  1.3.2 EB级云存储系统研制(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6000万元、企业牵头申报)
  研制EB级云存储系统,支持多种数据访问方式、数据安全和保护方法,支持在线扩展、节点负载自动均衡。总体可靠性不小于99.99%,在云计算系统中开展示范应用。
  1.3.3 云服务与管理平台核心软件及系统(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4000万元)
  重点集成和突破大规模资源管理与调度技术、大规模数据管理与处理技术、运行监控与安全保障技术、云服务交互技术等系列关键技术,研发云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核心软件,构建云计算公共服务与管理系统,开展示范应用。
  1.3.4 云计算安全体系架构研究(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500万元)
  研究基于云计算中多租户技术、远程数据存储、分布式存储、API调用与编程、节点通信、虚拟化技术、终端安全、审计安全等的统一安全架构体系研究,构建自主可控的云计算安全体系架构。
  1.3.5 云计算测试与评估系统研制(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1000万元)
  研究云计算系统核心软件、硬件设备及应用服务示范平台的评测方法,制定云服务评测指标体系规范,研制配套的评测工具,建立测试环境和平台,并开展评测服务。
小小:
云端融合的技术思路(什么东西)?
利用云平台丰富的软硬件资源(确实很丰富)
,解决终端设备计算、存储、显示等资源多样异构(指的是pc端、移动端设备型号多样?)且相对有限的问题(终端的资源确实有限)
前三点确实体现了“云端融合”,尤其是第一点。
1.2.1 移动终端计算任务在云平台和终端之间按需迁移(比如说我在手机上美化照片,内存不足,不够用时,交由云端处理——这里涉及到了“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框架下,软件根据设备特性、用户偏好、使用场景、资源现状等情况,按需使用和调整终端和云端的计算、存储、网络、电力等资源,本质上是将云计算管理与服务从云向端自然延伸,即云端融合”),应用数据的云————端按需访问和存储(基于云存储的文件系统),应用界面的移动终端屏幕尺寸自适应(这个是不是有点low..)
1.2.2 虚拟个人工作台环境(看看这个产品http://www.iceflow.cn/technology/120524xngztjs.html),注意,要“针对多样异构的终端设备,研究终端自适应的”
1.2.3 移动终端本地资源和应用服务化、云服务终端接入与展现、本地服务和云服务的个性化推荐、本地服务和云服务的混合组装和运行(这里指的是什么啊?是不是说开发一个应用管理软件,也就是文中说的支撑平台,可以管理本地的资源和云服务的资源?“混合组装”,是不是意味着搭积木一样将云服务和本地服务放在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服务化"一词含义很深刻,指的是将已有的应用变为一种服务,而不是各自都孤立的存在着,服务化意味着他们可以组合起来)
1.2.4 完全不知所云
1.2.5 针对大型企业应用和省部级政务系统,研究支持云端融合的云平台构造、应用部署、系统管理与优化等集成框架与机制(这段话信息量不大,只是为了将电子政务系统也纳入进来吧)
3.
《电视游戏领域的终端、云端的决裂和融合》
http://chuansong.me/n/1064448
云游戏提供商在宣传口径上十分一致:云游戏通过GPU虚拟化技术将渲染完毕后的游戏画面压缩后,再利用网络传送给用户。用户的设备不需要任何高端的处理器和显卡,只需要基本的视频解压能力播放从云端传输的视频流。
视博云CEO韩坚认为,“对于硬核玩家来说,云游戏的体验会弱于端游,但游戏内容对处理能力的需求和终端不匹配的现象会持续存在,未来云和端将共存融合,为用户提供无缝化的体验”。(这里还是体现了一种思想:按需使用云端和终端的资源)
4.
国家863课题《支撑云端融合的网络化软件的示范应用》
http://cloudgo.cnw.com.cn/cloud-computing/htm2014/20140522_300170.shtml
(这里的重点是“支撑”!注意文中的应用场景)
滕腾介绍说,“移动中间件在手机端的浏览器里嵌入的中间件怎么能够对纯Web应用在云和端环境下获得一致的使用体验,无论在线与否,都可以在云端不断切换的环境下使用移动应用,是移动中间件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基于数据的自动缓存和更新技术,在没有网络或者网络情况很差的环境下,将云端数据实时动态的缓存到本地手机端,并且可以在手机上进行修改操作等,一旦接入到网络后,便可做出同步,这就是金蝶中间件在移动方面做出的贡献,目前一些大型企业客户正在使用。

例如业务审批应用,领导在飞机起飞前打开手机应用,登陆后看到待批流程,当正打算审批时飞机要起飞了,于是手机关机。在开启了飞行模式后就没有网络了,但是在移动中间件的支持下,领导依旧可以登录应用继续看流程,浏览后做出审批,当飞机落地后有网络时,登录系统后会自动弹出确认同步数据和操作的对话框,这样,在无网络环境下做出的操作即可同步到云端,无需再次重复操作。滕腾表示,“PC环境是静态的,质量可以保证,但是移动状态是不能保证的,在不稳定的情况下如何提升用户体验,是金蝶中间件一直努力的方向。”

此外,金蝶中间件还有一项技术处于开发期,就是混合型编程框架支撑的Web应用。传统的移动应用开发模式分为两种,一是Web应用,通过浏览器打开,二是原生应用。Web应用是跨平台,一次编写便可在不同平台上运行,但是当通过浏览器使用时,对本地物力资源使用有限;而原生应用可以很好掌控资源,但是不具有跨平台性。两种开发模式均有利弊,如何才能将两种方式融合呢?金蝶中间件采用的是混合编程模式,将开源技术作为一种插件,增强手机端的浏览器,当Web应用运行时,不在仅仅使用标准浏览器的资源,而且可以使用手机自身资源,几乎能达到98%以上手机原生操作系统提供的功能。这种开发模式的好处就是满足了一次开发多平台运行,同时更大程度的利用手机自身功能。

滕腾认为,未来移动端的混合编程框架支撑的Web应用会成为主流,兼具了二者的优势,同时也是金蝶中间件重点的发展方向。
5.
(To be continued)

时间: 2024-10-11 00:18:06

“云端融合”思想的自我摸索(很不靠谱)的相关文章

不靠谱的锤子手机

       在五月十五日,传说中的锤子手机终于发布了.龙哥是在昨天才在网上看到的整个发布会的视频,之前其实对这个事情是不怎么关注的.只是觉得一个是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一方面是广大群众和众多的水军而已.        而对于老罗这个人,我印象里还是那个说话风趣的英语老师.在得知要做手机的那一刻,也觉得是件很不靠谱的事情.别无他想!但是,昨天看了完整的发布会之后,我的想法完全是不一样的.        首先,对于目前的智能手机来说,龙哥也算是一个资深的玩家了.之前断断续续地用过了不少的智能手机,从i

为什么我觉得做在线教育平台的都不靠谱

写在前面的话: 本文是我在2014年,也就是2年前应教育行业媒体"多知网"之邀所写的一篇在线教育行业分析+评论.虽然写得早,但文中所有观点,站在今天看,仍然是完全适用的,并无不同.包括文中提到的很多观点,我相信今天也已经都得到了验证. 在2014年,我就感觉在线教育平台是个很不靠谱的模式,此后也曾就此与跟谁学CEO陈向东.果壳网CEO姬十三等人有过交流.可惜,跟谁学还是走进了我所预见的一些坑. 今天此文重发,是因为在三节课同学群里,我们又一次听到了有很多在线教育平台开始裁员的消息.于是

CTO对话:云端融合下的移动技术创新

云端融合真的来了?快听CTO们怎么讲云端融合下,技术创新怎么破? 快听CTO箴言  云喊了很多年,对于很多普通的技术人,心中有很多疑问:云端融合到底意味着什么,对公司的技术体系有什么影响,未来又会走向何方,有哪些技术上的创新机会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在2016AppCan移动开发者大会上,5位奋战在技术和用户需求第一线的CTO和CEO们,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将云端融合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近9千字分享,相信会给你一些启发: 独立CIO.<移动平台>主编 陈其伟开场白:我们在座的,有做移动开发

转自36Kr --不靠谱产品经理养成

我是一个没做过成功产品的产品经理,至今负责过的项目并不少,但不是夭折就是已经奄奄一息.我不是王兴,不是张小龙,不是老罗,更不是乔布斯.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在马桶上坐着反省自己存在的意义是啥,把老板的钱烧完吗? 每当我快被挫败感折磨死的时候,我会通过各种变态的方式给自己打鸡血--比如写这篇文章.(以下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吐槽谢绝丢砖) 首先我想谈一下,产品为什么会走到「不靠谱」那一步.这种悲剧就跟恋爱一样,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至于这个「开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老板不靠谱.这个忒别严重,因为

不靠谱的公众言论

小注: 本文所说的“公众言论”, 指的是流行于社会之上.根植于人类头脑里的各种“主流观点”, 或社交圈.网络里为大多数人所了解或传播的网络言论, 或通过权威机构向公众发布的时政点评.“不靠谱” 并不是指“言论”不正确, 而是指“不可靠”. “缺乏科学论据” 或 “ 缺乏深度” . 假如一个看上去很健谈的人被揭穿了, 会被认为是虚有其表: 假如一个有才华的人沉默不语, 人们则认为他不善言谈. 这根本就是可笑! 明明是自己不会辨别谁是真正健谈的人, 反而责怪别人不善言谈, —— 要知道, 真正深入交

假如BOSS给了PM一个不靠谱的需求

假如BOSS给了一个PM不靠谱的需求,那么站在PM的角度上,我会怎么处理呢?在知乎上看了好多达人以及同行的真知灼见,自己也是有一番小的思考,这里做一个总结吧 其实,这种不靠谱的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无非是所处的位置和立场不同,因而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作为一个BOSS,更可能是从当前整个市场的行情,走向去看问题,觉得我们应该做一个XXX产品,实现XXX需求,然后达到XXX目标. 作为一个PM,更多的是考虑一个产品满足这种需求所需要的成本,实现细节以及"性价比",如果PM再厉害点的话,可能技术

中国开源不靠谱,谈何服务万众创新?

2015年6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COPU)主办,开源中国社区协办的"第十届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广州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构建开源平台,服务万众创新". 根据官方网站的报道,本届论坛还举行了"万众创新开源公共服务平台"(简称"开源平台"),由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中国数字标识与安全产业联盟以及寄云科技三家联合共建"万众创新开源公共服务平台&quo

出租WiFi到底靠不靠谱?

创业是一种心态,也是不断的探索,他融入我们的生活,从日常中积累,从小微处启航. 一.背景交代 最近在换工作,本周搬到新租的单身公寓,空间不大,倒是干净整洁.委托租房中介帮忙开通宽带,告知是电信网最低开半年,遂交钱拿账密!当时没细问,后发现上网账号是内部账号(账号702密码XXXXXXXX这样子),只能在本栋楼层使用,无法迁移到别处,有点小不适应.不过也没关系,设置好路由,开始上网. 二.种子萌发 深圳的夏天很热,这几天难得清闲,就宅在屋子里,整理整理思绪养养神.所谓闲则生事,果其不然,我开始观察

为什么程序员预估的时间都不靠谱

http://www.aqee.net/why-programmers-are-bad-at-estimating-times/一个我曾经共事过的很有经验的项目经理曾宣称说,他会拿程序员估计出的时间乘以π值,然后再提高一个数量级,这样得出的才是正确的开发所需要的时间.1天时间经过变换后是3.14周.他经过惨痛的教训才认识到程序员预估的时间都是不靠谱的.为了能更精确的对程序员估计的时间进行换算,我创建了一个时间换算表,重点说明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估计时间 程序员的思考 程序员忽略的事情 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