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高端调试的朋友们做一个深层次的分享。如何在坚持技术方向的前提下做的很成功。
第一、要倡导技术氛围。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你是做技术的,只有提高技术方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你才有话语权。这个社会中,有些人贡献了80%,但只得到了20%,有些人贡献了20%,但是得到了80%。大多数做技术的,都是属于贡献80%的这一类。如何让做技术的得到的更多,需要所有做技术的人来努力,为自己,为同行争取更多的权利。
第二、不要做印度青蛙,要推动你的朋友,而不是看到他即将成功的时候把他拉下来。现实生活中,真的看到很多印度青蛙。他们自我膨胀,容不得身边的人比自己强,想方设法打击自己的战友。
第三、要尊重技术,坚信自己的方向,做技术一样可以很成功,一样可以很快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很喜欢技术,很擅长做技术,那么你就坚定不移的做技术,不要削尖脑袋去争抢管理方面的职位。你真的抢到了,又怎么样呢?你本来是擅长技术的,偏要争抢一个管理职位,即使你抢到了,做起来也会很费劲。其实,软件行业,更缺少的是踏踏实实做技术的,并不缺少平庸的管理人士。
2000多年前,先哲们已经做了非常精辟的总结。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以”。这句话至今仍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很多年轻人在学习一样东西前,首先会问,“学这个有什么用”。吾生也有涯,而知者无涯,这样问似乎有道理,因为要有选择地来学习。但是这背后其实有一个更大的道理,那就是学到新的东西总是一笔财富,不要期望今天学到了,明天就可以用起来。要把目光放的长远些,如果你的思维边界扩展了,你的智慧延深了,那么这种内在的提高总是会使你获益。
很多人都上过大学,但是很多人都没有很认真的读一下《大学》。大学里的一个核心论点就是要格物致知。所谓格物,就是要推究事物的机理。而不是,什么都无所谓,“我知道这个有什么用”。致知的含义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使其达到最高的境界。致知很重要,如何才能致知呢,“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对于格物致知,宋代理学的奠基人朱熹有一段非常好的诠释,摘录如下以与各位朋友共勉: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摘自张银奎老师,高端调试 http://advdbg.org/blogs/advdbg_system/articles/1503.aspx ,下面是评论一则,亦不错。
看了Raymond老师的帖子,颇有感触,忍不住也想在此分享一下心得。
其实我就是一个很喜欢技术的人,自认为在技术能力上比管理能力有优势。十几年技术做下来,有一个感觉,就是做技术难。不是难在学习技术本身,而是难在坚持。
为什么难在坚持呢?
举个例子:我们古代民间有些手艺,很多都难以流传下来了,为什么?
聪明的你一定想出来了,是的,你可以喜欢你祖传的手艺坚持捏你的泥人,可是捏出来没人买,或者卖不出个好价钱。没有钱,何以为生呢?
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活在社会某个时期的人,如果想在这个时期能生存下去,就要做这个时期的社会需要的事情。
那什么才是这个时期的社会所需要的东西呢?
一提这个问题,就让我想起软件行业。
我曾经任职的一家公司,一个软件产品从无到有地研发出来了,然而到了一个版本之后,公司便对后续研发不再感兴趣,理由很简单:目前产品的功能已经完全够项目使用了。
老板这样想也无可厚非,公司是个盈利组织,主要是赚钱的。真要是产品不能满足哪个项目的需求了,咱们再来开发新功能完善产品也不迟。
你也可以说老板短视,可是国内不短视有实力持续给研发投入的公司有几家呢?
国内做技术的大牛不多,我想多少是因为国内的软件企业不需要坚持做了十几年、几十年的技术大牛。或者说我们的软件还没有复杂到也不需要复杂到需要这样的技术牛人的地步。
我想这是大部分国内软件企业的现状,也是国内软件行业的悲哀。
可以历数一下,国内写过不错的几本书的一些牛人,有几个是在国内企业任职的?(Raymond老师也不在国企吧,呵呵~)
说“高深”一些,这是一个“势”的问题,审时度“势”的“势”,“势”如此,不得不如此。
说浅显些,这是一个“大环境”的问题,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就要做适合这个环境的事情,否则会死的很惨。
说的直白些,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期的社会,不需要或者很少需要大牛才能做的事情。
这也不奇怪。
按照古典经济学的说法,人是自私的。所以我觉得“人”跟“资本”类似,也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能。
而“职业生涯规划”也类似一个“市场经济”,有点儿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即“资源总是流向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地方”。
因此,我们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如果JAVA流行,JAVA工程师找工作方便挣得又多,我们就决定学JAVA;如果做管理可以获得高薪做技术又累挣钱又少,我们便想做管理者,做几年技术是为了将来做管理而“体验生活”...
可是,难道喜欢做技术的在国内就混不下去了吗?国内想做技术的人该何去何从呢?
我想出路总是有的。富士山不能走到你跟前,你自己可以走过去嘛。国内软件企业如果不能改变现状以符合你对技术的热情,你可以走进对技术热情的公司嘛。
是的,出路就是“找对公司”。
一个“对”的公司,就是一个在逆“势”的大环境下适合你“坚持做技术”热情的“小环境”。这样的公司,就像是一间冬天里有暖气的房屋。既然你不能让冬天变暖,你就到温暖的屋子里去嘛。
那什么样的公司才是适合做技术的“对”的公司呢?
我觉得,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一家专注于技术,会在技术上持续投入的公司。我听说微软前些天的大中华区总裁任命记者招待会上,张亚勤说未来三年会在研发上投入10亿美元....
其次考虑的是软件外包公司。
有些人可能对外包公司很反感,感觉被剥削啥的。
可是你想,本来人家帮你找到活干,或者帮你进入某个单凭你的力量可能很难进去的大公司做事(所谓的vendor吧),人家总得挣点钱吧。就像是有人接了个项目请你过来干,你总不能一脚把人家踹开自己独吞项目佣金否则就说人家剥削吧。
我想剥削不剥削还是一个心态问题。
外包公司会帮你找到各种软件外包项目做,你也可以在不同的项目中不断坚持做你的技术。不用担心某个公司哪一天产品做得差不多了公司不想投入资源继续研发了你没有技术活做了只好转行做管理或另谋高就了。
有人可能会说了:做管理的挣得比做技术的多,一方面我心理不平衡,另一方面“领导”总拿我跟别人比觉得我挣得少没出息怎么办呢?
呵呵~我想你可以考虑下面三件事:
1、真正尊重技术的公司,做管理不见得比做技术挣得多,所以,还是要找“对”公司;
2、有时候不能光看钱挣得多少。其实在某个薪资水平以上,并非就是挣得越多“幸福感”越好了。有时候压力的增长会超过薪资增长带来的“快感”...所以,重要的不是挣得越多越好 ,而是要找到一种平衡,一种更好的“薪资”、“压力”比,就如同买东西要考虑性价比一样。当然前提是薪资能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哈,就像不需要的东西就算有再好的“性价比”也不能买一样(喜欢大甩卖经常买回一堆东西却放在家里用不上的标打我...)。
3、至于“领导”喜欢拿你跟别人比较的事嘛,呵呵~,那是家庭纠纷,本论坛不管:)
————
本来想写点什么,思考了很多最后只想记录这一句话: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