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时间的反思
有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要在某个知识领域成为the best of the best,你必须要花至少10000小时实实在在的练习和学习。然而,Josh Kaufman却推翻了这些观念,提出了你只需要20小时就能不错的掌握一个全新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我们能在最初的20小时内熬过初学阶段的不适感和挫败感,我们其实能很轻松地跨入一个全新的领域。20个小时=2个沉睡的夜晚=1周娱乐时间的综合。不信?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天一门课,一周一学期。
现在信了吧~(? •?_•?)? ------------->_>->_>->_>如果你还是不信的话,请接着往下看、、、
一个高效利用时间的案例:
学更多更多的知识,做更多更多的事情~简直是知识、精神双饱满。
斯考特·杨(Scott Young)12个月之内,自学完成了传说中的MIT计算机科学课程表的全部33门课,从线性代数到计算理论。按照他的进度,读完一门课程大概只需要1.5个星期。这是我见过的大学生里在学习方面活得最充实的人。
战隼(知乎大牛)对这种方法的评价:
评价a:
每天学习10小时,10天左右就要考试一次,并通过,这个学习效率非常高,更不用说重复了33次。
诚然,我们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短时间集中注意力不难,但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做不到很好的放松,只要持续两到三个月左右就会达到一个瓶颈,理解能力和心理状态无法继续,这个瓶颈会重复出现,就像考研时很多人前几个月都能坚持下去,但到6、8月之后就无法坚持。重复三次左右会面临一个临界点,度过这后就很容易继续了。
评价b:
刻意练习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曾经有个著名小提琴家说过,如果你是练习手指,你可以练一整天;可是如果你是练习脑子,你每天能练两个小时就不错了。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一般女球迷可能认为贝克汉姆那样的球星很可爱,她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少有球员能完成贝克汉姆的训练强度,因为太苦了。
可实施性论证:
“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短时间集中注意力不难”+“(刻意练习)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结合我们20小时学一门教材的体验,得出一个结论:我们进行的不是严格意义刻意练习,我们的强度也没有那个国外小子那么高,而且一轮下来只要20小时,即便是用刻意练习的方式进行,也是可以接受的。每学完一科,我们可以进行休整放松,不用严打紧逼。而且就我个人而言,一天高效学习时间安排在八个小时左右,是可以执行的。但是,要保证利用好八个小时的高效时间。
--整理自知乎白诗诗,整理人jzcj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