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核中的中断处理模型

内核版本: Linux 2.6.19

Kernel中断处理模型结构图如下: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1. Linux定义了名字为irq_desc的中断例程描述符表:(include/linux/irq.h)

struct irqdesc irq_desc[NR_IRQS];

NR_IRQS表示中断源的数目。

2. irq_desc[]是一个指向irq_desc结构的数组, irq_desc结构是各个设备中断服务例程的描述符。


struct irq_desc {
     irq_flow_handler_t handle_irq;
     struct irq_chip  *chip;
     void   *handler_data;
     void   *chip_data;
     struct irqaction *action; 
     unsigned int  status;  

unsigned int  depth;  
     unsigned int  wake_depth; 
     unsigned int  irq_count; 
     unsigned int  irqs_unhandled;
     spinlock_t  lock;
#ifdef CONFIG_SMP
     cpumask_t  affinity;
     unsigned int  cpu;
#endif
#if defined(CONFIG_GENERIC_PENDING_IRQ) || defined(CONFIG_IRQBALANCE)
     cpumask_t  pending_mask;
#endif
#ifdef CONFIG_PROC_FS
     struct proc_dir_entry *dir;
#endif
     const char  *name;
} ____cacheline_aligned;

Irq_desc结构体中的成员action指向该中断号对应的irqaction结构体链表。Irqaction结构体定义如下:


// include/linux/interrupt.h
struct irqaction {
    irq_handler_t handler;   // 指向中断服务程序 
    unsigned long flags;     // 中断标志 
    unsigned long mask;      // 中断掩码 
    const char *name;        // I/O设备名

     void *dev_id;            // 设备标识
    struct irqaction *next;  // 指向下一个描述符

    int irq;                 // IRQ线 
    struct proc_dir_entry *dir; // 指向IRQn相关的/proc/irq/n目录的描述符
};

其中关键的handler成员指向了该设备的中断服务程序,由执行request_irq时建立。

3.  在驱动程序初始化时,若使用到中断,通常调用函数request_irq()建立该驱动程序对应的irqaction结构体,并把它登记到irq_desc [irq_num]->action链表中。Iqr_num为驱动程序申请的中断号。

request_irq()函数的原型如下:

// kernel/irq/manage.c
int request_irq(unsigned int irq,
        irqreturn_t (*handler)(int, void *, struct pt_regs *),
        unsigned long irqflags,
        const char *devname,
        void *dev_id);

    参数irq是设备中断求号,在向irq_desc []数组登记时,它做为数组的下标。把中断号为irq的irqaction结构体的首地址写入irq_desc [irq]->action。这样就把设备的中断请求号与该设备的中断服务例程irqaction联系在一起了。

这样当CPU接收到中断请求后,就可以根据中断号通过irq_desc []找到该设备的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如上图所示。

4. 关于共享中断

共享中断的不同设备的iqraction结构体都会添加进该中断号对应的irq_desc结构体的action成员所指向的irqaction链表内。当内核发生中断时,它会依次调用该链表内所有的handler函数。因此,若驱动程序需要使用共享中断机制,其中断处理函数必须有能力识别是否是自己的硬件产生了中断。通常是通过读取该硬件设备提供的中断flag标志位进行判断。

时间: 2024-10-13 20:13:13

内核中的中断处理模型的相关文章

从串口驱动的移植看linux2.6内核中的驱动模型 platform device & platform driver【转】

转自:http://blog.csdn.net/bonnshore/article/details/7979705 写在前面的话: 博主新开了个人站点:你也可以在这里看到这篇文章,点击打开链接 本文是博主学习linux驱动移植整整两周后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的一些观察所做的一些记录,旨在作为日后温习材料,由于博主尚无太多经验文中内可能会出现一些谬误,希望看到的热心朋友能拍砖指正. 在我前面的日中已经提到了我所做的SC16C550的串口移植,本来是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但对于新人来讲了解内核代码的结构

向linux内核中添加外部中断驱动模块

本文主要介绍外部中断驱动模块的编写,包括:1.linux模块的框架及混杂设备的注册.卸载.操作函数集.2.中断的申请及释放.3.等待队列的使用.4.工作队列的使用.5.定时器的使用.6.向linux内核中添加外部中断驱动模块.7.完整驱动程序代码.linux的内核版本为linux2.6.32.2. 一.linux模块的框架以及混杂设备相关知识 1.内核模块的框架如下图所示,其中module_init()(图中有误,不是modules_init)只有在使用insmod命令手动加载模块时才会被调用,

linux-2.6.26内核中ARM中断实现详解(转)

转载:http://www.cnblogs.com/leaven/archive/2010/08/06/1794293.html 更多文档参见:http://pan.baidu.com/s/1dDvJRaD 作者:刘洪涛,华清远见嵌入式学院金牌讲师,ARM ATC授权培训讲师. 看了一些网络上关于linux中断实现的文章,感觉有一些写的非常好,在这里首先感谢他们的无私付出,然后也想再补充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先从函数注册引出问题吧. 一.中断注册方法 在linux内核中用于申请中断的函数是req

Linux内核中的中断栈与内核栈的补充说明【转】

转自:http://blog.chinaunix.net/uid-12461657-id-3487463.html 原文地址:Linux内核中的中断栈与内核栈的补充说明 作者:MagicBoy2010 中断栈与内核栈的话题更多地属于内核的范畴,所以在<深入Linux设备驱动程序内核机制>第5章“中断处理”当中,基本上没怎么涉及到上述内容,只是在5.4节有些许的文字讨论中断栈在中断嵌套情形下可能的溢出问题. 本贴在这个基础上对内核栈与中断栈的话题做些补充,讨论基于x86 32位系统,因为64位系

深入理解JAVA I/O系列六:Linux中的IO模型

IO模型 linux系统IO分为内核准备数据和将数据从内核拷贝到用户空间两个阶段. 这张图大致描述了数据从外部磁盘向运行中程序的内存中移动的过程. 用户空间.内核空间 现在操作系统都是采用虚拟存储器,那么对32位操作系统而言,它的寻址空间(虚拟储存空间)为4G(2的32次方).操作系统的核心是内核,独立于普通的应用程序,可以访问受保护的内存空间,也有访问底层硬件设备的所有权限.为了保证用户进程不能直接操作内核,保证内核的安全,操作系统将虚拟空间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内核空间,一部分为用户空间

Linux内核中的软中断、tasklet和工作队列详解

[TOC] 本文基于Linux2.6.32内核版本. 引言 软中断.tasklet和工作队列并不是Linux内核中一直存在的机制,而是由更早版本的内核中的"下半部"(bottom half)演变而来.下半部的机制实际上包括五种,但2.6版本的内核中,下半部和任务队列的函数都消失了,只剩下了前三者. 介绍这三种下半部实现之前,有必要说一下上半部与下半部的区别. 上半部指的是中断处理程序,下半部则指的是一些虽然与中断有相关性但是可以延后执行的任务.举个例子:在网络传输中,网卡接收到数据包这

Linux内核中kzalloc函数详解

***************************************************************************************************************************作者:EasyWave                                                                                 时间:2013.02.06 类别:Linux 内核驱动源码分析    

Linux 2.6内核中新的锁机制--RCU

转自: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rcu/ 一. 引言 众所周知,为了保护共享数据,需要一些同步机制,如自旋锁(spinlock),读写锁(rwlock),它们使用起来非常简单,而且是一种很有效的同步机制,在UNIX系统和Linux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快速发展,获得这种锁的开销相对于CPU的速度在成倍地增加,原因很简单,CPU的速度与访问内存的速度差距越来越大,而这种锁使用了原子操作指令,它需要原子地访问内存,

Linux内核中常见内存分配函数

1.原理说明 Linux内核中采用了一种同时适用于32位和64位系统的内存分页模型,对于32位系统来说,两级页表足够用了,而在x86_64系统中,用到了四级页表,如图2-1所示.四级页表分别为: l   页全局目录(Page Global Directory) l   页上级目录(Page Upper Directory) l   页中间目录(Page Middle Directory) l   页表(Page Table) 页全局目录包含若干页上级目录的地址,页上级目录又依次包含若干页中间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