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路径:我的理解--SPFA算法

最短路径:我的理解--SPFA算法

SPFA算法

  求单源最短路的SPFA算法的全称是:Shortest Path Faster Algorithm 最短路径快速算法-SPFA算法是西南交通大学段凡丁于1994年发表的。

  适用范围:给定的图存在负权边,这时类似Dijkstra等算法便没有了用武之地,而Bellman-Ford算法的复杂度又过高,SPFA算法便派上用场了。 我们约定有向加权图G不存在负权回路,即最短路径一定存在。当然,我们可以在执行该算法前做一次拓扑排序,以判断是否存在负权回路,但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算法思想:我们用数组d记录每个结点的最短路径估计值,用邻接表来存储图G。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动态逼近法:设立一个先进先出的队列用来保存待优化的结点,优化时每次取出队首结点u,并且用u点当前的最短路径估计值对离开u点所指向的结点v进行松弛操作,如果v点的最短路径估计值有所调整,v点不在当前的队列中,就将v点放入队尾。这样不断从队列中取出结点来进行松弛操作,直至队列空为止。


因为SPFA没有向迪杰斯塔拉算法那样,寻找dist[]的最小值,所以重复入队,更新dis[]的最小值,因为这个点本身dis[]的变化,会影响到与之邻接的点,所以要重复入队。

标程一:

const int INF = 999999;

int  map[MAXN][MAXN]; //map[i,j]为初始输入的ij的距离,未知的map[i,j]=INF;

int  dis[MAXN];//源点Si的最短路

char vst[MAXN];//是否在队列中的标记

int      Q[MAXN];//队列

// 参数n表示结点数,s表示源点

int SPFA(int n, int s)

{  int i, pri, end, p, t; // pri是队列头结点,end是队列尾结点

    memset(vst, 0, sizeof(vst));//初始化

    for(int i=0; i<</b>MAXN; ++i)

        Q[i] = 0;//初始化队列为空

    for (i=0; i<</b>n; i++)

        dis[i] = INF;//初始化源点到I的值为最大值

    dis[s] = 0;//源点为0

    vst[s] = 1;//标记为已入队

Q[0] = s;//源点入队

pri = 0; end = 1;//队首队尾赋值

    while (pri <</b> end)

    {

        p = Q[pri];//取队首元素

        for (i=0; i<</b>n; ++i) //更新dis

        { if (dis[p]+map[p][i] <</b> dis[i])

            {  dis[i] = dis[p]+map[p][i];

                if (!vst[i])     //未在队列中

                {  Q[end++] = i;

                   vst[i] = 1;

                }

            }

        }

        vst[p] = 0;   // 置出队的点为未标记

        pri++;

    }

    return 1;

}

标程二:

int num[999999]; //记录入队次数  

void spfa(int s)  //  初始结点s,即为起点,若目标结点t,则输出dict[t]。

{   init_data(s);

    int head = 0, tail = 1;  

    int path[Max];  //  可增加一个path[]数组来记录最后s到t的路径。

    queue[0] = s; //que.push(s);  

    dict[s] = 0;

    while (tail > head)//(!que.empty())

 

    { int u = queue[head];//int u=que.front();   //que.pop();

        vis[u] = true;  

        for (i = 1; i <= n; i ++)

        { if (dict[i] > dict[u] + edge[u][i])

            {  dict[i] = dict[u] + edge[u][i];

               path[i] = u;  

               num[i]++

               if(num[i]>=n) return 1;//判断是否有负权值……

               if (!vis[i])  //  对以前没有访问过的顶点,加入队列中。

                {  vis[i] = true;

                   queue[tail] = i;// que.push(i);

                   tail ++;                        

                }

             }

         }

         vis[u] = false;  //  记得把出队列的顶点的vis[]置为false。

        head ++;  

    }

}

判断负权回路 num[i]>=n的原因,即使所有的点更新都会让i入队的话,才只有n-1次,这时一定是最小值了,入队n次,一定有负权回路

时间: 2024-10-15 11:45:14

最短路径:我的理解--SPFA算法的相关文章

(转)SPFA算法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scau20110726/archive/2012/11/18/2776124.html 粗略讲讲SPFA算法的原理,SPFA算法是1994年西安交通大学段凡丁提出 是一种求单源最短路的算法 算法中需要用到的主要变量 int n;  //表示n个点,从1到n标号 int s,t;  //s为源点,t为终点 int d[N];  //d[i]表示源点s到点i的最短路 int p[N];  //记录路径(或者说记录前驱) queue <int>

转载:SPFA算法学习

转载地址:http://www.cnblogs.com/scau20110726/archive/2012/11/18/2776124.html 粗略讲讲SPFA算法的原理,SPFA算法是1994年西安交通大学段凡丁提出 是一种求单源最短路的算法 算法中需要用到的主要变量 int n;  //表示n个点,从1到n标号 int s,t;  //s为源点,t为终点 int d[N];  //d[i]表示源点s到点i的最短路 int p[N];  //记录路径(或者说记录前驱) queue <int>

蓝桥杯 最短路 道路和航路 SPFA算法

1.SPFA算法 算法训练 最短路 时间限制:1.0s   内存限制:256.0MB 锦囊1 使用最短路算法. 锦囊2 使用Dijkstra算法,此图的边数比点数的平方要少很多,因此应该使用带堆优化的Dijkstra. 问题描述 给定一个n个顶点,m条边的有向图(其中某些边权可能为负,但保证没有负环).请你计算从1号点到其他点的最短路(顶点从1到n编号). 输入格式 第一行两个整数n, m. 接下来的m行,每行有三个整数u, v, l,表示u到v有一条长度为l的边. 输出格式 共n-1行,第i行

(最短路径算法整理)dijkstra、floyd、bellman-ford、spfa算法模板的整理与介绍

这一篇博客以一些OJ上的题目为载体.整理一下最短路径算法.会陆续的更新... 一.多源最短路算法--floyd算法 floyd算法主要用于求随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也成最短最短路径问题. 核心代码: /** *floyd算法 */ void floyd() { int i, j, k; for (k = 1; k <= n; ++k) {//遍历全部的中间点 for (i = 1; i <= n; ++i) {//遍历全部的起点 for (j = 1; j <= n; ++j) {//遍历

hihoCoder - 1093 - 最短路径&#183;三:SPFA算法 (SPFA)

#1093 : 最短路径·三:SPFA算法 时间限制:10000ms 单点时限:1000ms 内存限制:256MB 描述 万圣节的晚上,小Hi和小Ho在吃过晚饭之后,来到了一个巨大的鬼屋! 鬼屋中一共有N个地点,分别编号为1..N,这N个地点之间互相有一些道路连通,两个地点之间可能有多条道路连通,但是并不存在一条两端都是同一个地点的道路. 不过这个鬼屋虽然很大,但是其中的道路并不算多,所以小Hi还是希望能够知道从入口到出口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提示:Super Programming Festiv

最短路径——SPFA算法

一.前提引入 我们学过了Bellman-Ford算法,现在又要提出这个SPFA算法,为什么呢? 考虑一个随机图(点和边随机生成),除了已确定最短路的顶点与尚未确定最短路的顶点之间的边,其它的边所做的都是无用的,大致描述为下图(分割线以左为已确定最短路的顶点): 其中红色部分为所做无用的边,蓝色部分为实际有用的边.既然只需用到中间蓝色部分的边,那就是SPFA算法的优势之处了. 二.算法描述 算法特点:在 Bellman-ford 算法的基础上加上一个队列优化,减少了冗余的松弛操作,是一种高效的最短

最短路径--SPFA 算法

适用范围:给定的图存在负权边,这时类似Dijkstra等算法便没有了用武之地,而Bellman-Ford算法的复杂度又过高,SPFA算法便派上用场了. 我们约定有向加权图G不存在负权回路,即最短路径一定存在.当然,我们可以在执行该算法前做一次拓扑排序,以判断是否存在负权回路,但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算法思想:我们用数组d记录每个结点的最短路径估计值,用邻接表来存储图G.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动态逼近法:设立一个先进先出的队列用来保存待优化的结点,优化时每次取出队首结点u,并且用u点当前的最短路径估计

The Postal Worker Rings Once(UVA 117)最短路径—SPFA算法+邻接表

The Postal Worker Rings Once From:UVA, 117 Time Limit: 3000 MS Background Graph algorithms form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have a lineage that goes back at least to Euler and the famous Seven Bridges of K?nigsberg problem. Many opt

SPFA算法-单源最短路径算法

1.介绍: SPFA算法:单源最短路径算法,一种高效的最短路径算法! 2.思路 (1)初始化 1>源点路径为0  :d[s]=0 ,其中s为源点 2>初始化d[N]为无穷大,即d[i]表示,源点s到i为无穷大INF 3>p[N]初始化为源点s或-1,表示没有前驱 (2)队列+松弛 1>读取队头顶点u,并将队头顶点u出队(记得消除标记): 2>将与点u相连的所有点v进行松弛操作,如果能更新估计值(即令d[v]变小),那么就更新; 3>另外,如果点v没有在队列中,那么要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