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构建之法(第三版)》提出的问题

通过两周的时间,我大致看完了《构建之法》,对此提出以下几点问题:

1、在第二章个人开发流程中对比了大学生和工程师分别完成项目的各个阶段所花时间的占比,得出现象工程师在“需求分析”和“测试”这两方面花的时间明显比大学生高,而在具体编码的时间却更少,从而得出结论:从学生到职业程序员,并不是更加没完没了地写程序——花在写代码的时间反而少了许多。

提出问题:我认为从学生到职业程序员,随着编程能力的提升,职业程序员在写具体代码中能更加轻松的实现,但是大学生由于各项能力的不足,花的时间明显更多。我认为这样的比较不太合适,由此并不能证明大学生在成为的职业程序员的过程中,花在代码上的时间就一定更少。

2、在第三章中,提出了团队的软件流程TSP,TSP对团队成员的要求很多,其中提出理性地工作,反对个人需要灵感和激情,认为这只属于业余爱好者。职业人士只有每天持续的工作才会有所成就。

提出问题:对此说法,我并不是很认同。据我所知,现在公司很多程序员每天干着同样的工作,如果年轻时没有到达一个好的地位,老了时思维没有年轻人那么活跃,后面可能面临失业的情况。所以我觉得在工作时应该保持激情,不断学习新出现的知识,灵感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可能是你走向的成功的另一种方法。

3、第四章中提出了结对编程的概念,结对编程的好处很多,如可以提高设计和代码质量,可以给工作带来很大信心以及可以互相交流经验,促进学习等。

提出问题:结对编程虽然有诸多好处,但对于两个人的不同的能力要求很高,如果两个的能力一样高或一样低,该如何分配项目中的任务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结对编程的风险也是很大的,我们该如何权衡这种好处和不足呢?

4、第六章的敏捷流程中提出Scrum/Sprint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Scrum Master,这个角色事实上就是一个项目经理。

提出问题:在一个团队中的成员,如果有这种能力的人很少,那么这样的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应该是Scrum Master还是应该作为技术人员专心完成项目或者这样的团队不适合用敏捷流程,如果不适合敏捷的话,他们该用怎样的流程来开发项目。

5、第八章中谈到了需求分析,一个软件团队必须了解和挖掘出软件利益者的需求才能动手开发项目。

提出问题:如果团队所挖掘的需求和软件利益者的需求有一定差距,但这个需求可能是团队认为所必须的,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收益,这就与客户的需求起了一定的冲突。这种情况是该完全按照客户的要求来做还是应该和客户进行沟通交流,试图说服他们。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xfff/p/11566913.html

时间: 2024-10-13 17:17:01

阅读《构建之法(第三版)》提出的问题的相关文章

阅读<构建之法>第三10、11、12章并提出问题

<构建之法>第10.11.12章 第10章: 问题:对我们了解了用户的需求后,但是我们想法和做出来的软件会和用户的需求有偏差,比如风格.界面的修饰等等,那么我们程序猿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想法更加靠近用户的想法呢?是设身处境么? 第11章: 问题:我们现在这个阶段是在做四则运算APP,如果按照这章的步骤走下去,每天都要进行进度更新,和每日会议还有每日构建的,会不会不太符合我们现在的处境?毕竟我们的所有时间不能只为一门课程服务,还要大量的时间花在其他的课程上呢. 第12章: 问题:在实际的项目中,我们

阅读&lt;构建之法&gt;第三10、11、12章

第十章典型用户和场景 1.典型场景和典型用户 对用户的认识,例如用户的价值,如何定义用户,用户与场景的结合,在从场景到任务等,还有用户的模板或者故事. 2.规格说明书 (1)功能说明书 定义相关的概念->规范好假设->避免误解,界定一些便界条件->描述主流的用户/软件交互步骤->一些好的功能和副作用->服务质量 (2)功能说明书模板 (3)技术说明书 (4)功能驱动的设计 构建总体模型->构建功能列表->制定开发计划->功能设计阶段->实现具体功能 对

第一次阅读构建之法

    第一次阅读构建之法,把以前很多门课的知识点联系到了一起.      软件=程序+软件工程.我认为这是对软件的一种及其精炼的解释.程序即是指一行行代码,软件工程则包含了各种软件开发活动,包括构建管理.源代码管理.软件设计.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等等,是把系统的.有序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开发.运营和维护上的过程.      从一个简单的程序,扩展到一个满足各种功能的应用软件,再扩展到一个能保证服务质量的软件服务.源程序是建立在数据结构上的一些算法.构建不仅仅是CC和link命令,一个复杂

构建之法第三章读书心得

在构建之法第三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个人能力的衡量与发展. 初级软件工程师有以下几个成长阶段:1.积累软件开发相关的知识,提升技术技能. 2.积累问题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3.对通用的软件设计思想和软件工程思想的理解 4.提升职业技能 5.实际成果 软件开发的工作量和质量你的衡量标准:1.项目.任务有多大? 2.花了多少时间? 3.质量如何?交付的代码中有多少缺陷?

构建之法-第三周

构建之法第三章-软件工程师的成长 本章主要的理论和知识点是评价软件工程师水平的主要方法.技能的反面以及TSP对个人的要求. 首先,不同的数据能够从不同方面一个展示软件工程师的技术和能力,例如,通过完成时间平均值的比较,两位工程师或许能决出完成效率的高下,但通过比较方差则又能体现出的两位工程师的工作稳定性. 作为一个初级软件工程师,我们可以关注的成长有一下几个方面: 1.积累软件开发相关的知识,提升技术技能: 2.积累问题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3.对通用的软件设计思想和软件工程思想的理解: 4.提升

我的第二次(四则运算、构建之法、三个软件)

一.代码的coding地址:https://coding.net/u/xuchunxiao119/p/homework_count/git#user-content-homeworkcount 二.<构建之法>读后问题以及感言: 1. 对于7.3MSF团队模型,7.2.6保持敏捷,预期和适应变化,中的"我们是预期变化,不是期望变化"我们如何让自己的软件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换言之,我们如果推出了一款软件之后,如何给软件预留足够的更新空间,这些空间的具体位置我们如何得知呢? 2

一组阶段小记之读构建之法(三)

这周是本学期中的第10周,我们可以复习期中学习的内容,有些同学或多或少结束了几门选修课程,完成了体育测试 ,大家渐渐应该开始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构建之法: 前几周我们对于构建之法这本书有了粗略的了解,比如:日后编程的工作,大都是多人合作写软件,那么有好的代码风格相当重要,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什么是好的代码风格,这让我有  了改进的方向日后工作,不再是自己写代码玩,而是要最大程度的满足顾客的需求.这本书详细讲述了如何获得顾客真正的需求,在做软件的同时要不断检验是否偏离了需求等等:书上的内容开始渐渐有了深度

谈谈我对构建之法这三章的理解

前言 在第一次作业中我便提过,刚进入大学时,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我的人生有着很好的规划,也像我所规划的那样,我的大一过着学习,技术,学生工作有条不紊运行的状态,可是后来为了学生工作放弃了工作室,后来又因为一些原因失去了学生工作,我的人生仿佛失去了重心,浑浑噩噩度过了大二上学期,到了这个学期,上了软件工程导论这门课,我才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有多大,我下定决心从这学期开始恶补,一定要把差距拉小,直至没有差距.调整好了心态,我翻开了构建之法. 章节一.概论 1."软件=程序+软件工程"这是

阅读构建之法第一章有感

今天阅读了构建之法第一章,感觉到自己其实玩具的阶段都不到,离研究阶段更是差的有段距离.了解到程序其实只是一个藏在你电脑里的数据结构加算法,要想成为软件还得经历软件工程这一阶段,软件工程便是把系统的.有序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到软件开发,运营和维护上的过程中.首先我要进行软件需求分析,一个成功的软件是要有市场需求作为背景的,没有需求你做的软件就是无用的东西,有了需求然后我们对软件进行设计使之安全 可行 基本满足市场的需求.然后我们便对我们的软件进行测试.最后软件在用户手中运行,但是十全十美的软件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