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VCL源码研究DELPHI窗体的创建和关闭

一、窗体的建立

在DELPHI中,我们通常使用Application.CreateForm(TForm2, Form2)和TForm.create来创建窗体,我们几乎无法区别这两种方法差异,更何况,我们更多的时候都是在使用TForm.create来生成子窗体。

不过,仔细观察VCL源码,你会发现,其实两者区别很大。

procedure TApplication.CreateForm(InstanceClass: TComponentClass; var Reference);

var

Instance: TComponent;

begin

Instance := TComponent(InstanceClass.NewInstance);

TComponent(Reference) := Instance;

try

Instance.Create(Self);

except

TComponent(Reference) := nil;

raise;

end;

if (FMainForm = nil) and (Instance is TForm) then

begin

TForm(Instance).HandleNeeded;

FMainForm := TForm(Instance);

end;

end;

constructor TCustomForm.Create(AOwner: TComponent);

begin

GlobalNameSpace.BeginWrite;

try

CreateNew(AOwner);

if (ClassType <> TForm) and not (csDesigning in ComponentState) then

begin

Include(FFormState, fsCreating);

try

if not InitInheritedComponent(Self, TForm) then

raise EResNotFound.CreateFmt(SResNotFound, [ClassName]);

finally

Exclude(FFormState, fsCreating);

end;

if OldCreateOrder then DoCreate;

end;

finally

GlobalNameSpace.EndWrite;

end;

end;

Form1 := TForm1.Create(Application); 是先调用TForm1的Create方法, 然后赋值 给Form1变量。而Application.CreateForm(TForm1, Form1); 他会先得到一个Instance的指针, 把这个指针赋值给Form1, 然后是Form1.Create(Application). 这Tform1.create的区别在于, 在TForm1的OnCreate事件中, 我们可以使用Form1这个变量。

千万不要小瞧这点区别。例如你的程序有多个窗体,各个子窗体都是在需要的时候通过Tform1.create动态生成的,你想在FormOnCreate 事件中对窗体上的edit1赋值text属性,那么你不能直接使用Form1.edit1.text := ‘wudi_1982‘,你可以使用self.edit1.text 或者直接使用edit1.text。此时,你可能会想,可以直接用edit1.text,我为什么要多写form1.edit1.text呢?这里除了了 解两者的区别,更重要的在于,如果你的程序中有一个函数,函数并非写在窗体类中,此函数调用了form上的信息,而在初始化的时候,你又必须调用它,如果 不明白此中道理,可能就这个问题,就要让你调试好长时间,关于这方面的例子我就不写了。在DELPHI的DEMO程序中,又一个关于ListView的, 其中就有类似的情况,只不过那个DEMO程序只有一个窗体,用不到Tform.create,如果有兴趣,你可以把那个例程添加到一个已存在的工程中,然 后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生成,你就会发现问题了。

二、窗体的关闭

通常情况下,我们对于程序中子窗体的关闭,大多是使用close方法或者直接点击窗体右上角的关闭按钮。那么对于VCL的窗体,它真的“关闭”了吗?在默认情况下,答案是否定的。观察VCL源码,你会发现,那个关闭只能算做隐藏。至于怎么测试,我想你知道。

要彻底关闭窗体并释放资源,就要调用他的free方法(模式窗体的常用办法),或者在onclose事件中,设置Action := caFree(无模式窗体的常用办法),如果窗体还要通过并且将自身赋值为nil。关于为什么手动做form1 := nil的操作,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TCloseAction = (caNone, caHide, caFree, caMinimize);

procedure TCustomForm.Close;

var

CloseAction: TCloseAction;

begin

if fsModal in FFormState then

ModalResult := mrCancel

else

if CloseQuery then

begin

if FormStyle = fsMDIChild then

if biMinimize in BorderIcons then

CloseAction := caMinimize else

CloseAction := caNone

else

CloseAction := caHide;

DoClose(CloseAction);

if CloseAction <> caNone then

if Application.MainForm = Self then Application.Terminate

else if CloseAction = caHide then Hide

else if CloseAction = caMinimize then WindowState := wsMinimized

else Release;

end;

end;

时间: 2024-10-14 05:14:56

深入VCL源码研究DELPHI窗体的创建和关闭的相关文章

VCL源码分析方法论(以TButton.Caption属性的由来为例)

最近一段时间似乎流行源码分析:)我也来谈谈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对VCL源码的分析方法方面的一点体会,本文将不探讨VCL类库的构架和设计模式方面的东本,只是以我们常见的控件属性/方法的实现过程作简单的说明,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VCL分析方法例:TButton.Caption属性的由来(本文仅以此献给DELPHI初学者)用过一段时间DELPHI的朋友,都会对VCL源码感兴趣.本人也常常在各大论坛见到一些网友研究讨论过关于VCL源码的贴子.不过,很多网友很努力的想看懂,可最后还是半途而废,因为他们总是

Chrome自带恐龙小游戏的源码研究(完)

在上一篇<Chrome自带恐龙小游戏的源码研究(七)>中研究了恐龙与障碍物的碰撞检测,这一篇主要研究组成游戏的其它要素. 游戏分数记录 如图所示,分数及最高分记录显示在游戏界面的右上角,每达到100分就会出现闪烁特效,游戏第一次gameover时显示历史最高分.分数记录器由DistanceMeter构造函数实现,以下是它的全部代码: 1 DistanceMeter.dimensions = { 2 WIDTH: 10, //每个字符的宽度 3 HEIGHT: 13, //每个字符的高 4 DE

Chrome自带恐龙小游戏的源码研究(七)

在上一篇<Chrome自带恐龙小游戏的源码研究(六)>中研究了恐龙的跳跃过程,这一篇研究恐龙与障碍物之间的碰撞检测. 碰撞盒子 游戏中采用的是矩形(非旋转矩形)碰撞.这类碰撞优点是计算比较简单,缺点是对不规则物体的检测不够精确.如果不做更为精细的处理,结果会像下图: 如图所示,两个盒子虽然有重叠部分,但实际情况是恐龙和仙人掌之间并未发生碰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多个碰撞盒子: 不过这样还是有问题,观察图片,恐龙和仙人掌都有四个碰撞盒子,如果每次Game Loop里都对这些盒子进行碰撞检测

Redis源码研究—哈希表

Redis源码研究-哈希表 Category: NoSQL数据库 View: 10,980 Author: Dong 作者:Dong | 新浪微博:西成懂 | 可以转载, 但必须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版权声明 网址:http://dongxicheng.org/nosql/redis-code-hashtable/ 本博客的文章集合:http://dongxicheng.org/recommend/ 本博客微信公共账号:hadoop123(微信号为:hadoop-123),分享

Chrome自带恐龙小游戏的源码研究(五)

在上一篇<Chrome自带恐龙小游戏的源码研究(四)>中实现了障碍物的绘制及移动,从这一篇开始主要研究恐龙的绘制及一系列键盘动作的实现. 会眨眼睛的恐龙 在游戏开始前的待机界面,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恐龙会时不时地眨眼睛.这是通过交替绘制这两个图像实现的: 可以通过一张图片来了解这个过程: 为实现图片的切换,需要一个计时器timer,并且需要知道两张图片切换的时间间隔msPerFrame.当计时器timer的时间大于切换的时间间隔msPerFrame时,将图片切换到下一张,到达最后一张时又从第一张

live555源码研究(四)------UserAuthenticationDatabase类

一.UserAuthenticationDatabase类作用 1,用户/密码管理 2,鉴权管理 二.类UserAuthenticationDatabase继承关系图                         live555源码研究(四)------UserAuthenticationDatabase类,布布扣,bubuko.com

Chrome自带恐龙小游戏的源码研究(六)

在上一篇<Chrome自带恐龙小游戏的源码研究(五)>中实现了眨眼睛的恐龙,这一篇主要研究恐龙的跳跃. 恐龙的跳跃 游戏通过敲击键盘的Spacebar或者Up来实现恐龙的跳跃.先用一张图来表示整个跳跃的过程: 首先规定向下为正方向,即重力加速度(g)为正,起跳的速度(v)为负,恐龙距离画布上方的距离为yPos: 每一帧动画中,速度都会与重力加速度相加得到新的速度,再用新的速度与yPos相加得到新的yPos,改变恐龙的位置为新的yPos,表现出来为yPos不断减小: 当恐龙升至最高点,此时速度为

Mina源码研究

目录 1. NioSocketAcceptor初始化源码研究 1.1 类图 1.2 方法调用时序图 1.3 初始化NioSocketAcceptor 1.4 SimpleIoProcessorPool初始化分析 1.5 NioProcessor的源码 1.6 总结 2. NioSocketAcceptor bind方法源码研究 2.1 创建ServerSocket监听 2.1.1 时序图 2.1.2 bind方法 2.1.3 startupAcceptor方法 2.1.4 创建ServerSoc

LIVE555源码研究之四:MediaServer (一)

从本篇文章开始我们将从简单服务器程序作为突破点,深入研究LIVE555源码. 从前面的文章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基于LIVE555库实现的程序都需要实现自己的环境类和调度类.这里,服务器程序就使用了BasicEnvironment库中实现的简单环境类和简单调度类.说它简单,是因为该环境类仅仅实现了将错误信息输出到控制台.而调度类仅仅通过select模型实现socket的读写. 下面我们来看下简单环境类BasicEnvironment和简单调度类BasicTaskScheduler是如何实现的.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