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数据帧的结构分析

以太网帧,属于二层数据。

wireshark(或其他抓包工具)进行抓包可以发现,原本最小数据帧的大小为64字节,但抓到的只有60字节或者更少。

原因:数据帧是由网卡的driver抓取到并传送到TCP/IP协议栈,而很多网卡的driver都会把帧最后面的4个字节的FCS字段去掉,从而抓包软件无法抓取到这个字段。

另外数据段部分如果太小(不足46字节),网卡会进行自动填充(全0)。在抓取的时候,存在一个优先级的问题,有时可能数据还没有填充或者没完全填充就被抓取了,导致整个数据帧的长度不足60(去掉那4字节的FCS字段)。

CRC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是数据通信领域中最常用的一种差错校验码,其特征是信息字段和校验字段的长度可以任意选定。CRC是一种数据传输检错功能,对数据进行多项式计算,并将得到的结果附在帧的后面,接收设备也执行类似的算法,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原理:CRC检验原理实际上就是在一个p位二进制数据序列之后附加一个r位二进制检验码(序列),从而构成一个总长为n=p+r位的二进制序列;附加在数据序列之后的这个检验码与数据序列的内容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关系。如果因干扰等原因使数据序列中的某一位或某些位发生错误,这种特定关系就会被破坏。因此,通过检查这一关系,就可以实现对数据正确性的检验。

 FCS帧检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为了进行差错检验而添加的冗余码。

时间: 2024-11-05 16:24:06

以太网数据帧的结构分析的相关文章

以太网数据帧(802.3)最大与最小长度

以太网数据帧(802.3)最大与最小长度2017年03月20日 19:40:01 Farmwang 阅读数:5370更多个人分类: TCP/IP以太网(IEEE 802.3)帧格式: 1.前导码:7字节0x55,一串1.0间隔,用于信号同步2.帧起始定界符:1字节0xD5(10101011),表示一帧开始3.DA(目的MAC):6字节4.SA(源MAC):6字节5.类型/长度:2字节,0-1500保留为长度域值,1536-65535保留为类型域值(0x0600-0xFFFF)6.数据:46-15

2017-2018-2 20179305《网络攻防技术》第四周作业

教材内容总结 网络嗅探 定义 网络嗅探是一种黑客的窃听技术,嗅探器通过捕获经过封包处理的二进制数据,再结合网络协议分析技术,恢复出相应信息. 工作模式 广播模式.多播模式.直接模式和混杂模式. 实现方式 交换网络:MAC地址洪泛攻击.MAC欺骗.ARP欺骗 相关软件 类UNIX平台网络嗅探器软件:libpcap抓包开发库.tcpdump.wireshark Windows平台网络嗅探器软件:winpcap.windump.wireshark 防范措施 1.采用安全的网络拓扑 2.用静态ARP或者

以太网帧结构

网络通信协议 一般地,关注于逻辑数据关系的协议通常被称为上层协议,而关注于物理数据流的协议通常被称为低层协议. IEEE802就是一套用来管理物理数据流在局域网中传输的标准,包括在局域网中传输物理数据的802.3以太网标准.还有一些用来管理物理数据流在使用串行介质的广域网中传输的标准,如帧中继FR(FrameRelay),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High-LevelDataLinkControl),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TransferMode). 分层模型0OSI 国际

以太网帧结构解析

由于需要做一个分析网卡接收的数据包的Project,需要了解以太网帧结构并解析,发现有很多内容从一般网络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因此查阅了相关资料再此做一个记录以备忘. 以太网是目前最流行的有线的局域网技术,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后发展的交换式局域网增加了有效数据速率,同时集线器和交换机等普通且便宜的硬件更助长了其普及程度.以太网的数据帧格式如下图所示: 数据字段:在交换式以太网中,一台主机向局域网中的另一台主机发送一个IP数据报,这个数据报封装在以太网帧结构中作为其有效载荷,以太网的最大传输单元(MT

3.HCNA-HNTD——以太网帧结构

网络中传输数据时需要定义并遵循一些标准,以太网是根据IEEE 802.3标准来管理和控制数据帧的.了解IEEE802.3标准时充分理解以太网中链路层通信的基础. 学习目标: 理解分层模型的作用 掌握以太网中数据帧的结构 掌握MAC地址的作用 掌握以太网中数据帧转发的过程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发展.各大厂商和标准组织为了在数据通信网络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网络架构体系和标准,如IBM公司的SNA协议,Novell公司的IPX/SPX协议,以及广泛流行的OSI参考模

以太网技术原理

1.以太网两个逻辑 以太网设备发展和链路物理介质速率提升 2.以太网诞生 开始以同轴电缆作为网络媒体,采用载波多路访问和冲突检测(CSMA/CD )机制,传输速率10Mbps 以太网原理-----CSMA/CD 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是一种在共享介质条件下多点通讯的有效手段,其基本规则如下: (1)若介质空闲,传输:否则,转2): (2)若介质忙,一直监听到信道空闲,然后立即传输: (3)若在传输中测得冲突,则发出一个短小的人为干扰(jamming)信号,使得所有站点都知道

第39章 ETH—Lwip以太网通信

第39章     ETH-Lwip以太网通信 全套200集视频教程和1000页PDF教程请到秉火论坛下载:www.firebbs.cn 野火视频教程优酷观看网址:http://i.youku.com/firege 互联网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言而喻.当今大部分电子设备都能以不同的方式接入互联网(Internet),在家庭中PC常见的互联网接入方式是使用路由器(Router)组建小型局域网(LAN),利用互联网专线或者调制调解器(modem)经过电话线网络,连接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由互联

FPGA设计千兆以太网MAC(2)——以太网协议及设计规划

上篇该系列博文中通过MDIO接口实现了PHY芯片的状态检测,验证其已处于1000M 全双工工作模式.在设计MAC逻辑之前,要先清楚MAC与PHY之间的接口以及以太网协议细节,这样才能保证网络的兼容性.本文内容多来自Xilinx官方文档pg051 tri-mode-eth-mac. 1.GMII接口 此处使用较简单的GMII接口,接口列表及说明如下: TX方向时钟tx_mac_aclk由FPGA给出,RX方向时钟gmii_rx_clk由PHY芯片经过内部CDR模块从接收数据中恢复出来,时钟频率均为

【转】以太网帧格式详解

浅谈以太网帧格式 一.Ethernet帧格式的发展 1980 DEC,Intel,Xerox制订了Ethernet I的标准 1982 DEC,Intel,Xerox又制订了Ehternet II的标准 1982 IEEE开始研究Ethernet的国际标准802.3  1983 迫不及待的Novell基于IEEE的802.3的原始版开发了专用的Ethernet帧格式 1985 IEEE推出IEEE 802.3规范,后来为解决EthernetII与802.3帧格式的兼容问题, 推出折衷的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