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环思维,让你更加优秀的诀窍

前言

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过这种经历,使用电脑时,辛辛苦苦写了很长的文档,也没有及时保存文件,突然一下死机或者断电,全部心血都付诸东流,一脸懵逼地看着没有任何动静的电脑屏幕,止不住的唉声叹气。

于是这些同学痛定思痛,决定将保存的动作牢记于心。日后的码字过程中,总是按照 码字-保存-码字-保存 的流程进行,慢慢地在脑海里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再也不用担心字白码了,事情白干了。

而这种码字保存再码字再保存的循环机制,其实是闭环思维的一种体现。正是脑海中形成的这个闭环,我们的工作效果才能在这一次次的实践中得到保障和提升。

闭环思维

那么什么是闭环思维呢?

别人发起一件事,在一定时间内,不管我们完成的效果如何,都要认真的反馈给发起人,这就叫闭环思维。

PDCA

“闭环”的理论根据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PDCA循环”。

“PDCA 循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

P(Plan)计划:目标的确定和计划的制定。

D(Do)执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C(Check)检查:总结对错,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A(Act)处理: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经验加以肯定并推广,失败教训引起重视并避免。未解决的问题,提交下一个 PDCA 循环。

这四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

当一个循环完结,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就进入下一个循环,如此阶梯式上升,直到任务完结。

职场闭环

职场上的闭环,决定了一个人是否靠谱。

我第一次负责的项目,排期比较紧,高层也比较关注,压力是有的。自己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去制定方案和计划,小步实施的过程中也是发现了一些不合理,有些问题自己没办法搞定,就会反馈给老大并和他沟通解决方案,老大也是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及时反馈并拿到结果使我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顺利推进项目节奏,心理上也不再焦虑,信心增加不少,工作一次一次检查,问题一个一个解决,项目进度也会告知给相关方。最后项目顺利上线。

试想,遇到问题如果只是闷头苦干,不与相关人反馈沟通,就算有了结果,或许不是老大心中的最佳方案,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而且等老大问的时候再去说,就很被动了。正向闭环的反馈机制不仅能让人心态更加积极办事更加顺畅,也能让整个人的状态进入良性循环。

反馈不好也有过一次经历。业务方发邮件期望我们团队可以帮忙订正数据,我承接了这个活,并且很快做完了,最后邮件回复了业务方。直到晚上老大问我订正做了没,我才发现原来我回复邮件的时候忘记抄送老大了,老大还以为我没做呢。于是我回复了老大,重新发送了邮件,并且进一步钉钉告知了业务方。

这件事给我的教训就是,重要信息反馈时,一定要检查下哪些人是相关方,不要漏掉。闭环思维强调的不仅仅是责任心,更强调团队配合和人际敏感性,完成事情本身的同时,心里要装着与此相关的人。

生活闭环

生活中的闭环,能看出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方式。

就拿借钱这件事来说。

有人话不多说一句,拿钱走人。有人还会多说一句,等我有钱了就还你。结果是等到猴年马月也没一点音讯,没钱么?看小日子过的挺滋润,各种吃喝玩乐。忘了么?大概是真忘了或者假忘了。

还有一种人,知道你愿意借了,立马会告诉你什么时候会还。就算还钱期间遇到了新的困难,要么会提前告诉你可能要延期了,要么挤也会挤出来按期换掉。反正给你的感觉就是,这钱没不了。

我爸妈就遇到了那些记性不好的人,而我遇到的朋友基本都是靠谱的,所以我对我的这些朋友都很信任,把事情给他们不用操心后续,都能看到进度条,就算没得到好的结果,也可以及时收到反馈。

我一直认为对一个人比较好的评价,就是靠谱。做事有始有终,而不是虎头蛇尾。答应别人事情时慎重,不轻易许诺。做一件事不管有没有办成,也会给到别人一个回复。

怎样成为一个靠谱的人呢?那就是通过一件件事情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闭环思维,这种思维习惯会让你的能力你的价值在无形中得到螺旋式的上升,你会变得更加优秀,你会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你抗拒负面行为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你每一天都在成长。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永伦的小屋。欢迎关注~

原文链接:闭环思维,让你更加优秀的诀窍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技术,思维,心理,带给你认知的全方位成长。

你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我会努力产出的,我们一起成长~

本文由 永伦的小屋 原创。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本文作者为 永伦的小屋。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uayonglun/p/10262731.html

时间: 2024-10-14 22:22:15

闭环思维,让你更加优秀的诀窍的相关文章

《乌合之众》思维导图及优秀读后感

这几天看了来自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 1841.05.07-1931.12.13)的大众心理学名著<乌合之众>,发现名著果然是名著,内容不多,却异常晦涩难懂. 为了方便没有读过的朋友能够快速的把握这本书的主旨,下面我将其做成一张思维导图,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图片有点小,但是放大了看还算ok了. 本来还想写个读后感的,但发觉网上已经有不少了,大家搜索下应该不难找到一些写得挺不错的读后感,毕竟这也不是一本新书了. 建议没有时间看完全文的可以结合上面的思维导图和网上的书评进行参考

运营公众号的神技巧

运营一年阅读量篇篇破万,每天只花3个小时做的公众号为何这么火? 原创 2016-08-22 春喜 西瓜君 本篇文章共:2036字,建议阅读:8分钟 呐,想我就来听我的语音呀! 10:45 每天只花3小时,一年吸粉17万 来自西瓜君 如何把严肃的内容讲生动?写好一篇爆文究竟难不难?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文章传播起来?这些,都是在内容运营里经常碰到的问题.文章写得好,是不是全凭天赋,内容上又有哪些创作技巧? 今天西瓜君采访的运营者三公子,她在一年之内就做出了17万粉丝的公众号「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ID:

程序员进阶之道(一)

最近一个月都在在大厂华为出差跟进项目,工作一直是996或者997,所以最近一个月没怎么更新文章.周末抽点时间,争取把耽误的,想写的文章尽快补上. 我本身做开发很多年,也算是一个资深的程序员.同时工作中也接触了很多的程序员,有优秀的,也有平庸的,接触下来,发现但凡优秀的程序员,都有很多优秀的通用特质.所以想写一个系列的文章,讲讲程序员的进阶之路. 本篇是第一篇,本篇文章主要从程序员的思维模式和心态来讲述初级程序员的进阶之道.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可以参考其中对你有价值的东西.为啥把思维模式

程序员这些你必须知道的职场潜规则

一.开门见山有一天吃午饭,我和我的同事兼好友,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八卦,说到:有一个部门的领导技术一般,项目上的很多事情问他,他也不知道,不知道为什么能当上经理,难道就是靠着自己在公司的工作年限久? 这个问题后来我思考了好久,也困扰了我好久,有一个阶段,甚至有点讨厌这个人,有项目上的事情问他,也不能很好的解决,不像和某些同事合作起来那么的舒服,谈笑之间就能把事情解决了. 又是一个中午,和我一个年长的朋友一起吃饭,他在一个上市公司做技术总监,我把我的困惑讲给他听,他笑了笑,对我说:很多事情,存在即合理

频频制造小黑屋 微信你在害怕什么?

互联网的本质曾被认为是开放与共享,微信频繁封杀异己的做法被指有违共享,有违互联网精神.这凸显了微信垄断和闭环思维,与互联网精神渐行渐远. 文/张书乐 刊载于<互联网经济>2016年9月刊 今年7月,易到CEO周航对腾讯CEO马化腾发出题为<弱者也有权利发声>的公开信,称易到专车比价软件及易到APP分享到朋友圈的内容皆被微信屏蔽,并提出质疑,微信的做法有违共享,有违互联网精神.很多大腕都曾被微信关进小黑屋,易到与之相比,只是一个小萝卜头.可微信到底害怕什么呢?仅仅一个自定义的违规能够

《具身认知》听书笔记

具身认知是在反对传统认知科学之偏误的基础上出现的.在传统的认知科学中,人的心智遭以简化为对自然.世界的准确镜像,认知活动在于摒弃.剔除身体的生理参与及经验的嵌入.具身认知真正把人视作“整全的人”,主张认知是大脑.身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强调人的身心整全意义上的发展.它强调“具身性”与“情境化”,将对认知的认识从个体加工机制的探讨转向社会实践活动的分析:并认为认知结构具有时间属性,某一时刻的认知状态只是连续动态变化中的一个即时状态,因此主张把实验法和自然法融通起来,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对认知过程

程序员在实战中的蜕变

当一个软件技术人员选择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后,应该怎么为实现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呢?这里,我们要讲述的是软件技术人员需在学习哪教学法知识,以及如果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软件开发习惯. ? 助推器一:软件基础知识 首先,要充分学习软件基础知识,当一个初学者接触软件开发的时候往往想马上就能动手开始开发,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现代的软件语繁多,很多语言开发起来异常方便,看一本书就可以上手开发了,然后,这样的情形往往会误导技术人员,当你沿着这种"方便"的开发道路走下去的时候,几年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进步不

优质互联网项目产出之我见

作者:holison  发布时间:2015-11-08 近几年来,各种互联网创业项目层出不穷,但真正有价值.优秀的互联网项目比例其实较少.很多完全不懂互联网的人觉得互联网创业机会很大一下子就栽进来,最后栽了跟头,血本无归.殊不知,互联网项目要做好发挥价值其实有蛮高的要求也需要足够的投入.很多时候问题可能不在于产品策划问题.也不在于行家的经验欠缺.究其原因,笔者从项目实现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这个问题恐怕困扰想转型的传统行业(有互联网项目需求想转型的传统企业)很多年,有些公

《乌合之众》深度分析日本这个失败的产品

在日本战败70周年之际,适逢日本在东京的武道馆举行每年一度的对战死者的追悼活动,再次将对日本的谴责推向的风口浪尖之上.国内的各大媒体也不失时机地开始大肆宣扬,但媒体更多的是点到即止,更精彩的是人们的各种评论之精彩,不可谓不令人叹服. 就拿腾讯上的<日天皇首提"深刻反省" 疑对安倍不满>这篇文章为例子,文章很简短,主要就是说日本天皇和安培在致辞上的区别,一个是对战后的反省,而另外一个则是毫无反省诚意,引发了网友的评论如下: 究竟应该谴责什么 从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到网友的评论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