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ode   软连接和硬链接

一、inode是什么?

理解inode,要从文件储存说起。

文件储存在硬盘上,硬盘的最小储存单位叫做"扇区"。每个扇区储存512个字节(相当于0.5KB)。

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不会一个一个扇区的读,这样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次性读取一个"块"(block)。这种有多个扇区组成的"块",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块"的大小,最常见的是4KB,即连续八个"扇区"组成一个"块"。

文件数据都储存在"块"中,那么很显然,我们还必须找到一个地方储存文件的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创建者、文件的创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等。这种储存文件元信息的区域就叫做inode,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

二、inode的内容

inode包含文件的元信息,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

  * 文件的字节数

  * 文件拥有者的User ID

  * 文件的Group ID

  * 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

  * 文件的时间戳,共有三个:ctime指inode上一次变动的时间,mtime指文件内容上一次变动的时间,atime指文件上一次打开的时间。

  * 链接数,即有多少文件名指向这个inode

  * 文件数据block的位置

可以用stat命令,查看某个文件的inode信息:

stat example.txt

总之,除了文件名以外的所有文件信息,都存在inode之中。至于为什么没有文件名,下文会有详细解释。

三、inode的大小

inode也会消耗硬盘空间,所以硬盘格式化的时候,操作系统自动将硬盘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数据区,存放文件数据;另一个是inode区(inode table),存放inode所包含的信息。

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一般是128字节或256字节。inode节点的总数,在格式化时就给定,一般是每1KB或每2KB就设置一个inode。假定在一块1GB的硬盘中,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为128字节,每1KB就设置一个inode,那么inode table的大小就会达到128MB,占整块硬盘的12.8%。

查看每个硬盘分区的inode总数和已经使用的数量,可以使用df命令。

df -i

查看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可以用如下命令:

dumpe2fs -h /dev/hda | grep "Inode size"

由于每个文件都必须有一个inode,因此有可能发生inode已经用光,但是硬盘还未存满的情况。这时,就无法在硬盘上创建新文件。

四、inode号码

每个inode都有一个号码,操作系统用inode号码来识别不同的文件。

这里值得重复一遍,Unix/Linux系统内部不使用文件名,而使用inode号码来识别文件。对于系统来说,文件名只是inode号码便于识别的别称或者绰号。表面上,用户通过文件名,打开文件。实际上,系统内部这个过程分成三步:首先,系统找到这个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其次,通过inode号码,获取inode信息;最后,根据inode信息,找到文件数据所在的block,读出数据。

使用ls -i命令,可以看到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ls -i example.txt

五、目录文件

Unix/Linux系统中,目录(directory)也是一种文件。打开目录,实际上就是打开目录文件。

目录文件的结构非常简单,就是一系列目录项(dirent)的列表。每个目录项,由两部分组成:所包含文件的文件名,以及该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ls命令只列出目录文件中的所有文件名:

ls /etc

ls -i命令列出整个目录文件,即文件名和inode号码:

ls -i /etc

如果要查看文件的详细信息,就必须根据inode号码,访问inode节点,读取信息。ls -l命令列出文件的详细信息。

ls -l /etc

六、硬链接

一般情况下,文件名和inode号码是"一一对应"关系,每个inode号码对应一个文件名。但是,Unix/Linux系统允许,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个inode号码。这意味着,可以用不同的文件名访问同样的内容;对文件内容进行修改,会影响到所有文件名;但是,删除一个文件名,不影响另一个文件名的访问。这种情况就被称为"硬链接"(hard link)。

ln命令可以创建硬链接:

ln 源文件 目标文件

运行上面这条命令以后,源文件与目标文件的inode号码相同,都指向同一个inode。inode信息中有一项叫做"链接数",记录指向该inode的文件名总数,这时就会增加1。反过来,删除一个文件名,就会使得inode节点中的"链接数"减1。当这个值减到0,表明没有文件名指向这个inode,系统就会回收这个inode号码,以及其所对应block区域。

这里顺便说一下目录文件的"链接数"。创建目录时,默认会生成两个目录项:"."和".."。前者的inode号码就是当前目录的inode号码,等同于当前目录的"硬链接";后者的inode号码就是当前目录的父目录的inode号码,等同于父目录的"硬链接"。所以,任何一个目录的"硬链接"总数,总是等于2加上它的子目录总数(含隐藏目录),这里的2是父目录对其的“硬链接”和当前目录下的".硬链接“。

七、软链接

除了硬链接以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文件A和文件B的inode号码虽然不一样,但是文件A的内容是文件B的路径。读取文件A时,系统会自动将访问者导向文件B。因此,无论打开哪一个文件,最终读取的都是文件B。这时,文件A就称为文件B的"软链接"(soft link)或者"符号链接(symbolic link)。

这意味着,文件A依赖于文件B而存在,如果删除了文件B,打开文件A就会报错:"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这是软链接与硬链接最大的不同:文件A指向文件B的文件名,而不是文件B的inode号码,文件B的inode"链接数"不会因此发生变化。

ln -s命令可以创建软链接。

ln -s 源文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

八、inode的特殊作用

由于inode号码与文件名分离,这种机制导致了一些Unix/Linux系统特有的现象。

  1. 有时,文件名包含特殊字符,无法正常删除。这时,直接删除inode节点,就能起到删除文件的作用。

  2. 移动文件或重命名文件,只是改变文件名,不影响inode号码。

  3. 打开一个文件以后,系统就以inode号码来识别这个文件,不再考虑文件名。因此,通常来说,系统无法从inode号码得知文件名。

第3点使得软件更新变得简单,可以在不关闭软件的情况下进行更新,不需要重启。因为系统通过inode号码,识别运行中的文件,不通过文件名。更新的时候,新版文件以同样的文件名,生成一个新的inode,不会影响到运行中的文件。等到下一次运行这个软件的时候,文件名就自动指向新版文件,旧版文件的inode则被回收。

九 实际问题

在一台配置较低的Linux服务器(内存、硬盘比较小)的/data分区内创建文件时,系统提示磁盘空间不足,用df -h命令查看了一下磁盘使用情况,发现/data分区只使用了66%,还有12G的剩余空间,按理说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后来用df -i查看了一下/data分区的索引节点(inode),发现已经用满(IUsed=100%),导致系统无法创建新目录和文件。

查找原因:

  /data/cache目录中存在数量非常多的小字节缓存文件,占用的Block不多,但是占用了大量的inode。

解决方案:
  1、删除/data/cache目录中的部分文件,释放出/data分区的一部分inode。
  2、用软连接将空闲分区/opt中的newcache目录连接到/data/cache,使用/opt分区的inode来缓解/data分区inode不足的问题:

  ln -s /opt/newcache /data/cache

时间: 2024-10-25 19:03:17

inode   软连接和硬链接的相关文章

inode工作原理及软连接与硬链接

 inode工作原理及软连接,硬链接 inode: 在linux文件系统中,不管什么类型的文件,保存在磁盘分区中时,系统都会分配一个编号,叫做索引节点index node,简称inode inode里面存储了文件的很多参数: 文件类型,权限.UID,GID,属主,属组 链接数(指向这个文件名路径名称个数) 该文件的大小和不同的时间戳 指向磁盘上文件的数据指针 .... 在 Linux 中,元数据中的 inode 号(inode 是文件元数据的一部分但其并不包含文件名,inode 号即索引节点号)

软连接与硬链接区别

前言: 今天学习了文件系统,简单的接触到文件系统构成的原理.原来我们不管在linux和win上面删除某个文件只是删除一个链接而已.而linux把链接分为软链接和硬链接.接下来我们就从文件系统构成的基本原理出发来说明下linux软链接和硬链接的区别. 文件系统简述: linux的哲学就是一切皆文件.为了方便人们的使用,我们可以通过看文件名来区分不同的文件.但作为只识别0 1 的机器,让它识别一串文字肯定复杂的多.所以linux文件系统用一串数字来标识一个文件,而且这个数字在文件所处的分区中是唯一存

iNode 软链接和硬链接总结  

文件都是储存在硬盘上,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也是硬盘的划分单位.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相当于0.5KB). 硬盘的瓶颈就是在于IO,如果一次只读一个扇区,io 就特别高.所以读取的时候都是一次性连续读取8个扇区,即一次性读取一个"块"(block).这种由多个扇区组成的"块",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块"(block)的大小,最常见的是4KB,其次是8K.以4K为例: 1block=4K=8扇区(可

inode 、软(硬)链接及fork与vfork

一.inode.软/硬链接 (一).1.inode 文件储存在硬盘上,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相当于0.5KB). 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不会一个个扇区地读取,这样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次性读取一个"块".这种由多个扇区组成的"块",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 文件数据都储存在"块"中.而文件的创建者.文件的创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等信息需要一个区域进行存储文件信息.这种储存文

linux系统下的软连接与硬链接

前几天在linux系统下安装mongoDB,然后运行脚本导入数据的时候遇到了链接库查询不到的情况,如图 1所示.当时是通过创建软连接的方式解决的这个问题.虽然,通过网上的教程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对于软连接和硬链接始终不是很明白.趁着周末的时间补补课,将软连接和硬链接的概念.特点以及创建的限制系统的学习一下. 图 1 缺少文件的提示 Linux下的连接文件分为两种,一种是类似于windows的快捷方式的软连接,另一种是就是通常所说的硬链接.这两种链接方式都是为了实现文件的共享而存在的.下面根据自己

[Linux] Linux软连接和硬链接

转载自:http://www.cnblogs.com/itech/archive/2009/04/10/1433052.html 1.Linux链接概念Linux链接分两种,一种被称为硬链接(Hard Link),另一种被称为符号链接(Symbolic Link).默认情况下,ln命令产生硬链接. [硬连接]硬连接指通过索引节点来进行连接.在Linux的文件系统中,保存在磁盘分区中的文件不管是什么类型都给它分配一个编号,称为索 引节点号(Inode Index).在Linux中,多个文件名指向同

linux 下的软连接和硬链接

linux下创建硬链接相当于对源文件的拷贝,生成的新文件和源文件的inode值时一致的,当源文件删除后,硬链接不会失效 软连接类似于源文件的快捷方式,两者的inode不同,它里面保存的时源文件的路径信息,当源文件的删除消失后,软连接失效,此时如果在新建源文件,则软链接继续生效 测试一下实验环境:ubuntu 14.04 kernel:3.13.0-24-generic 1. 新建一个测试文件 touch test 使用stat或者ls -i选项去查看test的inode值 ``` [email 

linux 软连接和硬链接的区别

linux 软连接和硬链接的区别 2011-06-27  zale的图...   阅 3345  转 23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4点不同 : (1)软连接可以 跨文件系统 ,硬连接不可以 .实践的方法就是用共享文件把windows下的 aa.txt文本文档连接到linux下/root目录 下 bb,cc . ln -s aa.txt /root/bb 连接成功 .ln aa.txt /root/bb 失败 .(2)关于 I节点的问题 .硬连接不管有多少个,都指向的是同一个I节点,会把

Linux的软连接与硬链接

Linux的软连接相当于window系统的快捷方式,如我们桌面的QQ等. 硬连接相当于复制一个文件,但不同的是两个文件内容同步.如创建一个文件A的硬连接B, 如果我修改A里面的内容,同时B中的内容也会更新. 创建软连接的命令:ln -s  源文件  目标文件 创建硬连接的命令:ln   源文件  目标文件 硬连接不能跨区创建,比如/home 目录与/ect目录不在一个分区,a这个文件现在在/home目录中,这时你想对a文件创建硬连接到/ect目录下是不行的. 软连接可以跨区创建 Linux的软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