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ejs笔记(二)

Nodejs事件

Node.js 所有的异步I/O 操作在完成时都会发送一个事件到事件队列。

Node.js里面的许多对象都会分发事件:一个net.Server对象会在每次有新连接时分发一个事件, 一个fs.readStream对象会在文件被打开的时候发出一个事件。 所有这些产生事件的对象都是 events.EventEmitter 的实例。可以通过require("events")来访问该模块。

EventEmitter 的用法:

//event.js
var EventEmitter = require(‘events‘).EventEmitter;
var event = new EventEmitter();
event.on(‘some_event‘, function() {
    console.log(‘some_event occured.‘);
});
setTimeout(function() {
    event.emit(‘some_event‘);
}, 1000); 

运行代码,1秒后控制台输出了 ‘some_event occured‘。原理是 event 对象 注册了事件 some_event 的一个监听器,然后通过 setTimeout 在1000毫秒以后向 event 对象发送事件 some_event,此时会调用some_event 的监听器。

EventsEmitter

events 模块只提供了一个对象: events.EventEmitter。EventEmitter 的核心就是事件触发与事件监听器功能的封装。

EventEmitter 的每个事件由一个事件名和N个参数组成,对于每个事件,EventEmitter 支持若干个事件监听器。当事件触发时,注册到这个事件的事件监听器被依次调用,事件参数作为回调函数参数传递。回调函数是按照顺序依次被调用的。

var events = require(‘events‘);
var emitter = new events.EventEmitter();
emitter.on(‘someEvent‘, function(arg1, arg2) {
    console.log(‘listener1‘, arg1, arg2);
});
emitter.on(‘someEvent‘, function(arg1, arg2) {
    console.log(‘listener2‘, arg1, arg2);
});
emitter.emit(‘someEvent‘, ‘void‘, 2008); 

结果是

listener1 void 2008
listener2 void 2008

EventEmitter.on(event, listener)、emitter.addListener(event, listener) 为指定事件注册一个监听器,接受一个字符串event 和一个回调函数listener。

server.on(‘connection‘, function (stream) {
  console.log(‘someone connected!‘);
});

EventEmitter.emit(event, [arg1], [arg2], [...]) 触发event 事件,传递若干可选参数到事件监听器的参数表。

EventEmitter.once(event, listener) 为指定事件注册一个单次监听器,即监听器最多只会触发一次,触发后立刻解除该监听器。

server.once(‘connection‘, function (stream) {
  console.log(‘We have our first user!‘);
});

EventEmitter.removeListener(event, listener) 移除指定事件的某个监听器,listener 必须是该事件已经注册过的监听器。

var callback = function(stream) {
  console.log(‘someone connected!‘);
};
server.on(‘connection‘, callback);
// ...
server.removeListener(‘connection‘, callback);

Nodejs路由

有时要为路由提供请求的URL和其他需要的GET及POST参数,随后路由需要根据这些数据来执行相应的代码。

因此,需要查看HTTP请求,从中提取出请求的URL以及GET/POST参数。这一功能应当属于路由还是服务器(甚至作为一个模块自身的功能)确实值得探讨,但这里暂定其为我们的HTTP服务器的功能。

所需要的所有数据都会包含在request对象中,该对象作为onRequest()回调函数的第一个参数传递。但是为了解析这些数据,我们需要额外的Node.JS模块,它们分别是url和querystring模块。也可以用querystring来解析POST的数据。

var http = require("http");
var url = require("url");

function start() {
  function onRequest(request, response) {
    var pathname = url.parse(request.url).pathname;
    console.log("Request for " + pathname + " received.");
    response.writeHead(200, {"Content-Type": "text/plain"});
    response.write("Hello World");
    response.end();
  }

  http.createServer(onRequest).listen(8888);
  console.log("Server has started.");
}

exports.start = start;

这个应用现在可以通过请求的URL路径来区别不同请求了--这使我们得以使用路由(还未完成)来将请求以URL路径为基准映射到处理程序上。

在所要构建的应用中,这意味着来自/start和/upload的请求可以使用不同的代码来处理。

建立一个名为router.js的文件,添加以下内容:

function route(pathname) {
  console.log("About to route a request for " + pathname);
}

exports.route = route;

服务器应当知道路由的存在并加以有效利用。当然可以通过硬编码的方式将这一依赖项绑定到服务器上,但是这会是一件痛苦的事,可以使用依赖注入的方式较松散地添加路由模块。

首先,可以扩展一下服务器的start()函数,以便将路由函数作为参数传递过去:

var http = require("http");
var url = require("url");

function start(route) {
  function onRequest(request, response) {
    var pathname = url.parse(request.url).pathname;
    console.log("Request for " + pathname + " received.");

    route(pathname);

    response.writeHead(200, {"Content-Type": "text/plain"});
    response.write("Hello World");
    response.end();
  }

  http.createServer(onRequest).listen(8888);
  console.log("Server has started.");
}

exports.start = start;

同时,需要扩展index.js,使得路由函数可以被注入到服务器中:

var server = require("./server");
var router = require("./router");
server.start(router.route);

如果现在启动应用(node index.js),随后请求一个URL,将会看到应用输出相应的信息,这表明我们的HTTP服务器已经在使用路由模块了,并会将请求的路径传递给路由:

bash$ node index.js
Request for /foo received.
About to route a request for /foo

Nodejs GET/POST请求

在很多场景中,服务器都需要跟浏览器打交道,如表单提交,Ajax请求等。表单提交到服务器一般都使用GET/POST请求。

获取GET请求的内容:

由于GET请求直接被嵌入在路径中,URL是完整的请求路径,包括了?后面的部分,因此可以手动解析后面的内容作为GET请求的参数。node.js中url模块中的parse函数提供了这个功能。

var http = require(‘http‘);
var url = require(‘url‘);
var util = require(‘util‘);

http.createServer(function(req, res){
    res.writeHead(200, {‘Content-Type‘: ‘text/plain‘});
    res.end(util.inspect(url.parse(req.url, true)));
}).listen(3000);

在浏览器中访问http://localhost:3000/user?name=Mary&email=Mary@163.com 然后查看返回结果:

{
  protocol:null,
  slashes:null,
  auth:null,
  host:null,
  port:null,
  hostname:null,
  hash:null,
  search:"?name=Mary&[email protected]",
  query:{name:"Mary",email:"[email protected]"},
  pathname:"/user",
  path:"/user?name=Mary&[email protected]",
  search:"/user?name=Mary&[email protected]"
}

获取POST内容

POST请求的内容全部的都在请求体中,http.ServerRequest并没有一个属性内容为请求体,原因是等待请求体传输可能是一件耗时的工作。

比如上传文件,而很多时候可能并不需要理会请求体的内容,恶意的POST请求会大大消耗服务器的资源,所有node.js默认是不会解析请求体的,当需要的时候,需要手动来做。

var http = require(‘http‘);
var querystring = require(‘querystring‘);
var util = require(‘util‘);

http.createServer(function(req, res){
    var post = ‘‘;     //定义了一个post变量,用于暂存请求体的信息

    req.on(‘data‘, function(chunk){    //通过req的data事件监听函数,每当接受到请求体的数据,就累加到post变量中
        post += chunk;
    });

    req.on(‘end‘, function(){    //在end事件触发后,通过querystring.parse将post解析为真正的POST请求格式,然后向客户端返回。
        post = querystring.parse(post);
        res.end(util.inspect(post));
    });
}).listen(3000);
时间: 2024-08-05 16:35:45

Nodejs笔记(二)的相关文章

angular学习笔记(二十八)-$http(6)-使用ngResource模块构建RESTful架构

ngResource模块是angular专门为RESTful架构而设计的一个模块,它提供了'$resource'模块,$resource模块是基于$http的一个封装.下面来看看它的详细用法 1.引入angular-resource.min.js文件 2.在模块中依赖ngResourece,在服务中注入$resource var HttpREST = angular.module('HttpREST',['ngResource']); HttpREST.factory('cardResource

angular学习笔记(二十六)-$http(4)-设置请求超时

本篇主要讲解$http(config)的config中的timeout项: $http({ timeout: number }) 数值,从发出请求开始计算,等待的毫秒数,超过这个数还没有响应,则返回错误 demo: html: <!DOCTYPE html> <html ng-app = 'HttpGet'> <head> <title>18.4 $http(2)</title> <meta charset="utf-8"

angular学习笔记(二十四)-$http(2)-设置http请求头

1. angular默认的请求头: 其中,Accept 和 X-Requested-With是$http自带的默认配置 2. 修改默认请求头: (1) 全局修改(整个模块) 使用$httpProvider依赖 var myApp = angular.module('MyApp',[]); myApp.config(function($httpProvider){ console.log($httpProvider.defaults.headers.common) //修改/操作$httpProv

angular学习笔记(二十五)-$http(3)-转换请求和响应格式

本篇主要讲解$http(config)的config中的tranformRequest项和transformResponse项 1. transformRequest: $http({ transformRequest: function(data){ //对前台发送的data进行处理 return data } }) 这个在测试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只要经过transformRequest函数处理,哪怕是不做任何处理,node后台都会报错,需要尝试使用php 2. transformResp

老男孩培训视频听课笔记二(在51cto上听的)

centos 5.8 文本安装过程    引导采用默认,引导不用设置密码    网络配置,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网关是网络出口的地址,一般为wlan出口的路由器的地址或者是代理服务器的内网IP    DNS简单解说图:      主机名--时区--root密码    选择自定义系统安装包--最小化(安全方便工作,建议安装以下的组)      ·base-- 基础      ·editors-编辑器      ·development librarays--开发库      ·development

《卓有成效的程序员》----读书笔记二

六大方面对比Launchy和TypeAndRun(TAR) 对于快速启动工具,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多次听到朋友介绍Launchy的好,虽然自己一直在使用着TAR,还是克制不住对于好软件的渴求,下载Launchy进行试用.很多软件都是有一个试用期的,也许新的软件确实不错,但是你习惯了以前使用的那个软件.今天就比较客观的将Launchy和TAR进行一下对比,从界面.上手速度到功能.自定义,以及软件的稳定性.占用资源进行详细的比较. [界面美观]Launchy:毫无疑问这是它的强项.1.0正式版自带

Caliburn.Micro学习笔记(二)----Actions

Caliburn.Micro学习笔记(二)----Actions 上一篇已经简单说了一下引导类和简单的控件绑定 我的上一个例子里的button自动匹配到ViewModel事件你一定感觉很好玩吧 今天说一下它的Actions,看一下Caliburn.Micro给我们提供了多强大的支持 我们还是从做例子开始 demo的源码下载在文章的最后 例子1.无参数方法调用 点击button把textBox输入的文本弹出来 如果textbox里没有文本button不可点,看一下效果图 看一下前台代码 <Stac

《逻辑思维简易入门》(第2版) 阅读笔记二

<逻辑思维简易入门>(第2版) 阅读笔记二 本周阅读的是<逻辑思维简易入门>的第三章,也就是说,本书的第一部分就已经读完了. 第三章.信念的优点 信念和负信念是人们在接受一个事物时一种心理态度,延伸来说也就是对事物的认知态度.因为我们在研究 逻辑思维的时候,都有一个前提:“以正常情况以及说话者真诚”,所以有人如果对于一件事物不做回应,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既不相信,也不怀疑的的态度. 信念的优缺点有很多,在书中主要介绍了下面几种: 1.准确性 好的信念实在准确的表达事实,同样真的信念

2. 蛤蟆Python脚本学习笔记二基本命令畅玩

2. 蛤蟆Python脚本学习笔记二基本命令畅玩 本篇名言:"成功源于发现细节,没有细节就没有机遇,留心细节意味着创造机遇.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或许就可能是打开机遇宝库的钥匙!" 下班回家,咱先来看下一些常用的基本命令. 欢迎转载,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notbaron/article/details/48092873 1.  数字和表达式 看下图1一就能说明很多问题: 加法,整除,浮点除,取模,幂乘方等.是不是很直接也很粗暴. 关于上限,蛤蟆不太清楚

Emacs 笔记二

Emacs 笔记二 Table of Contents 1. 前言 2. emacs基本操作(常用快捷键) 3. emacs模式讲解 4. emacs缓冲区 5. org mode 5.1. 列表 5.2. 快键键 5.3. 内嵌元素(插入代码什么的) 5.4. 表格 1 前言 最近在学着写博客,发现MarkDown真乃神器,于是去找了很多markdown的工具,发现作业部落 最好的那个,而无意间又发现了org-mode火爆到极致 非常被人推崇,其实作业部落 已经是能很完美的满足我的需求了,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