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杰斯特拉算法介绍

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是典型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广度优先搜索思想),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

基本思想

通过Dijkstra计算图G中的最短路径时,需要指定起点s(即从顶点s开始计算)。

此外,引进两个集合S和U。S的作用是记录已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以及相应的最短路径长度),而U则是记录还未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以及该顶点到起点s的距离)。

初始时,S中只有起点s;U中是除s之外的顶点,并且U中顶点的路径是"起点s到该顶点的路径"。然后,从U中找出路径最短的顶点,并将其加入到S中;接
着,更新U中的顶点和顶点对应的路径。 然后,再从U中找出路径最短的顶点,并将其加入到S中;接着,更新U中的顶点和顶点对应的路径。 ...
重复该操作,直到遍历完所有顶点。

操作步骤

(1) 初始时,S只包含起点s;U包含除s外的其他顶点,且U中顶点的距离为"起点s到该顶点的距离"[例如,U中顶点v的距离为(s,v)的长度,然后s和v不相邻,则v的距离为∞]。

(2) 从U中选出"距离最短的顶点k",并将顶点k加入到S中;同时,从U中移除顶点k。

(3) 更新U中各个顶点到起点s的距离。之所以更新U中顶点的距离,是由于上一步中确定了k是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从而可以利用k来更新其它顶点的距离;例如,(s,v)的距离可能大于(s,k)+(k,v)的距离。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遍历完所有顶点。

单纯的看上面的理论可能比较难以理解,下面通过实例来对该算法进行说明。

迪杰斯特拉算法图解

以上图G4为例,来对迪杰斯特拉进行算法演示(以第4个顶点D为起点)。

初始状态:S是已计算出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U是未计算除最短路径的顶点的集合! 
第1步:将顶点D加入到S中。 
    此时,S={D(0)}, U={A(∞),B(∞),C(3),E(4),F(∞),G(∞)}。     注:C(3)表示C到起点D的距离是3。

第2步:将顶点C加入到S中。 
    上一步操作之后,U中顶点C到起点D的距离最短;因此,将C加入到S中,同时更新U中顶点的距离。以顶点F为例,之前F到D的距离为∞;但是将C加入到S之后,F到D的距离为9=(F,C)+(C,D)。 
    此时,S={D(0),C(3)}, U={A(∞),B(23),E(4),F(9),G(∞)}。

第3步:将顶点E加入到S中。 
    上一步操作之后,U中顶点E到起点D的距离最短;因此,将E加入到S中,同时更新U中顶点的距离。还是以顶点F为例,之前F到D的距离为9;但是将E加入到S之后,F到D的距离为6=(F,E)+(E,D)。 
    此时,S={D(0),C(3),E(4)}, U={A(∞),B(23),F(6),G(12)}。

第4步:将顶点F加入到S中。 
    此时,S={D(0),C(3),E(4),F(6)}, U={A(22),B(13),G(12)}。

第5步:将顶点G加入到S中。 
    此时,S={D(0),C(3),E(4),F(6),G(12)}, U={A(22),B(13)}。

第6步:将顶点B加入到S中。 
    此时,S={D(0),C(3),E(4),F(6),G(12),B(13)}, U={A(22)}。

第7步:将顶点A加入到S中。 
    此时,S={D(0),C(3),E(4),F(6),G(12),B(13),A(22)}。

此时,起点D到各个顶点的最短距离就计算出来了:A(22) B(13) C(3) D(0) E(4) F(6) G(12)

迪杰斯特拉算法的代码说明

以"邻接矩阵"为例对迪杰斯特拉算法进行说明,对于"邻接表"实现的图在后面会给出相应的源码。

1. 基本定义

// 邻接矩阵
typedef struct _graph
{
    char vexs[MAX];       // 顶点集合
    int vexnum;           // 顶点数
    int edgnum;           // 边数
    int matrix[MAX][MAX]; // 邻接矩阵
}Graph, *PGraph;

// 边的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_EdgeData
{
    char start; // 边的起点
    char end;   // 边的终点
    int weight; // 边的权重
}EData;

Graph是邻接矩阵对应的结构体。 
vexs用于保存顶点,vexnum是顶点数,edgnum是边数;matrix则是用于保存矩阵信
息的二维数组。例如,matrix[i][j]=1,则表示"顶点i(即vexs[i])"和"顶点j(即vexs[j])"是邻接
点;matrix[i][j]=0,则表示它们不是邻接点。 
EData是邻接矩阵边对应的结构体。

2. 迪杰斯特拉算法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malloc.h>
#include<string.h>
#define MAX 100
#define INF (~(0x1<<31))
typedef struct Graph
{
    char vexs[MAX];
    int vexnum;
    int edgnum;
    int matrix[MAX][MAX];
} Graph,*PGraph;

typedef struct EdgeData
{
    char start;
    char end;
    int weight;
} EData;

static int get_position(Graph g,char ch)
{
    int i;
    for(i=0; i<g.vexnum; i++)
        if(g.vexs[i]==ch)
            return i;
    return -1;
}

Graph* create_graph()
{
    char vexs[]= {‘A‘,‘B‘,‘C‘,‘D‘,‘E‘,‘F‘,‘G‘};
    int matrix[][7]=
    {
        {0,12,INF,INF,INF,16,14},
        {12,0,10,INF,INF,7,INF},
        {INF,10,0,3,5,6,INF},
        {INF,INF,3,0,4,INF,INF},
        {INF,INF,5,4,0,INF,8},
        {16,7,6,INF,2,0,9},
        {14,INF,INF,INF,8,9,0}
    };
    int vlen=sizeof(vexs)/sizeof(vexs[0]);
    int i,j;
    Graph *pG;
    if((pG=(Graph*)malloc(sizeof(Graph)))==NULL)
        return NULL;
    memset(pG,0,sizeof(pG));
    pG->vexnum=vlen;
    for(i=0; i<pG->vexnum; i++)
        pG->vexs[i]=vexs[i];
    for(i=0; i<pG->vexnum; i++)
        for(j=0; j<pG->vexnum; j++)
            pG->matrix[i][j]=matrix[i][j];
    for(i=0; i<pG->vexnum; i++)
    {
        for(j=0; j<pG->vexnum; j++)
        {
            if(i!=j&&pG->matrix[i][j]!=INF)
                pG->edgnum++;
        }
    }
    pG->edgnum/=2;
    return pG;
}

void print_graph(Graph G)
{
    int i,j;
    printf("Matrix Graph: \n");
    for(i=0; i<G.vexnum; i++)
    {
        for(j=0; j<G.vexnum; j++)
            printf("%10d ",G.matrix[i][j]);
        printf("\n");
    }
}

EData* get_edges(Graph G)
{
    EData *edges;
    edges=(EData*)malloc(G.edgnum*sizeof(EData));
    int i,j;
    int index=0;
    for(i=0; i<G.vexnum; i++)
    {
        for(j=i+1; j<G.vexnum; j++)
        {
            if(G.matrix[i][j]!=INF)
            {
                edges[index].start=G.vexs[i];
                edges[index].end=G.vexs[j];
                edges[index].weight=G.matrix[i][j];
                index++;
            }
        }
    }
    return edges;
}

void dijkstra(Graph G,int vs,int prev[],int dist[])
{
    int i,j,k;
    int min;
    int tmp;
    int flag[MAX];

    for(i=0;i<G.vexnum;i++)
    {
        flag[i]=0;
        prev[i]=vs;
        dist[i]=G.matrix[vs][i];
    }

    flag[vs]=1;
    dist[vs]=0;

    for(i=1;i<G.vexnum;i++)
    {
        min=INF;
        for(j=0;j<G.vexnum;j++)
        {
            if(flag[j]==0&&dist[j]<min)
            {
                min=dist[j];
                k=j;
            }
        }
        flag[k]=1;
        for(j=0;j<G.vexnum;j++)
        {
            tmp=((G.matrix[k][j]==INF)?INF:(min+G.matrix[k][j]));
            if(flag[j]==0&&tmp<dist[j])
            {
                dist[j]=tmp;
                prev[j]=k;
            }
        }
    }
    printf("dijktra(%c):\n",G.vexs[vs]);
    for(i=0;i<G.vexnum;i++)
        printf(" shortest (%c,%c)=%d\n",G.vexs[vs],G.vexs[i],dist[i]);
}

int main()
{
    Graph *pG;
    pG=create_graph();
    print_graph(*pG);
    int prev[MAX];
    int dist[MAX];
    dijkstra(*pG,3,prev,dist);
    int i;
    for(i=0;i<pG->vexnum;i++)
        printf("%c %c \n",pG->vexs[prev[i]],pG->vexs[i]);
}

运行结果:

时间: 2024-10-12 20:31:44

迪杰斯特拉算法介绍的相关文章

数据结构之最短路径(1) [迪杰斯特拉算法]

迪杰斯特拉算法介绍: 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是典型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广度优先搜索思想),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 基本思想: 通过Dijkstra计算图G中的最短路径时,需要指定起点s(即从顶点s开始计算). 此外,引进两个集合S和U.S的作用是记录已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以及相应的最短路径长度),而U则是记录还未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以及该顶点到起点s的距离). 初始时,S中只有起点s:U中是除s之外的顶点,并且

最短路径---迪杰斯特拉算法[图中一个顶点到其他顶点的最短距离]

转自大神:https://www.cnblogs.com/skywang12345/p/3711512.html 是真的牛逼 看大神的吧 舒服点  我注释了点最后代码的部分 迪杰斯特拉算法介绍 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是典型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广度优先搜索思想),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 基本思想 通过Dijkstra计算图G中的最短路径时,需要指定起点s(即从顶点s开始计算). 此外,引进两个集合S和U.S的作用

[从今天开始修炼数据结构]图的最短路径 —— 迪杰斯特拉算法和弗洛伊德算法的详解与Java实现

在网图和非网图中,最短路径的含义不同.非网图中边上没有权值,所谓的最短路径,其实就是两顶点之间经过的边数最少的路径:而对于网图来说,最短路径,是指两顶点之间经过的边上权值之和最少的路径,我们称路径上第一个顶点是源点,最后一个顶点是终点. 我们讲解两种求最短路径的算法.第一种,从某个源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问题. 1,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 迪杰斯特拉算法是一个按路径长度递增的次序产生最短路径的算法,每次找到一个距离V0最短的点,不断将这个点的邻接点加入判断,更新新加入的点到V0的距

最短路径算法——迪杰斯特拉算法(Dijkstra)

图结构中应用的最多的就是最短路径的查找了,关于最短路径查找的算法主要有两种:迪杰斯特拉算法(Dijkstra)和Floyd算法. 其中迪杰斯特拉算法(Dijkstra)实现如下: 原理就是不断寻找当前的最优解: void main() { int V[Max][Max]={0,8,32,Infinity,Infinity, 12,0,16,15,Infinity, Infinity,29,0,Infinity,13, Infinity,21,Infinity,0,7, Infinity,Infi

迪杰斯特拉算法——PAT 1003

本文主要是将我对于我对于迪杰斯特拉算法的理解写出来,同时通过例题来希望能够加深对于算法的理解,其中有错误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迪杰斯特拉算法 我将这个算法理解成一个局部到整体的算法,这个方法确实越研究就会发现越经典. 首先可以将整个图的节点看成两个集合:一个是S,一个是U-S.如果是求v0到图中各点的最短距离的话,那么S就是已经确认到v0距离最短的点,U-S则是对于整体的点集合U,还没有加入S集合的点. 这里提出一个算法总体的思想,将所有的点按照一定的原则加入到S集就是解集.而这个解法就是重点了

数据结构之单源最短路径(迪杰斯特拉算法)-(九)

最开始接触最短路径是在数据结构中图的那个章节中.运用到实际中就是我在大三参加的一次美赛中,解决中国的水资源问题.所谓单源最短路径,就是一个起点到图中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这是一个贪心算法. 迪杰斯特拉算法原理(百科): 按路径长度递增次序产生算法: 把顶点集合V分成两组: (1)S:已求出的顶点的集合(初始时只含有源点V0) (2)V-S=T:尚未确定的顶点集合 将T中顶点按递增的次序加入到S中,保证: (1)从源点V0到S中其他各顶点的长度都不大于从V0到T中任何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 (2)每个顶

图(最短路径算法————迪杰斯特拉算法和弗洛伊德算法).RP

文转:http://blog.csdn.net/zxq2574043697/article/details/9451887 一: 最短路径算法 1. 迪杰斯特拉算法 2. 弗洛伊德算法 二: 1. 迪杰斯特拉算法 求从源点到其余各点的最短路径 依最短路径的长度递增的次序求得各条路径 路径长度最短的最短路径的特点: 在这条路径上,必定只含一条弧,并且这条弧的权值最小. 下一条路径长度次短的最短路径的特点: 它只可能有两种情况:或是直接从源点到该点(只含一条弧):或者是从源点经过顶点v1,再到达该顶

十大基础实用算法之迪杰斯特拉算法、最小生成树和搜索算法

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是典型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广度优先搜索思想),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 基本思想 通过Dijkstra计算图G中的最短路径时,需要指定起点s(即从顶点s开始计算). 此外,引进两个集合S和U.S的作用是记录已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以及相应的最短路径长度),而U则是记录还未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以及该顶点到起点s的距离). 初始时,S中只有起点s:U中是除s之外的顶点,并且U中顶点的路径是"起点s

普里姆算法,克鲁斯卡尔算法,迪杰斯特拉算法,弗洛里德算法

做数据结构的课程设计顺便总结一下这四大算法,本人小白学生一枚, 如果总结的有什么错误,希望能够告知指正 普里姆算法如图所示prim 找出最短的边,再以这条边构成的整体去寻找与之相邻的边,直至连接所有顶点,生成最小生成树,时间复杂度为O(n2) 克鲁斯卡尔算法如图所示kruskal 克鲁斯卡尔算法,假设连通网N=(N,{E}),则令最小生成树的初始状态为只有n个顶点而无边的非连通图T=(V,{}),图中每个顶点 自成一个连通分量.在E中选择代价最小的边,若该边依附的定顶点落在T中不同的连通分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