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硬盘分区、格式化以及文件管理系统

1、添加虚拟硬盘

(1)点击编辑虚拟机位置,然后点击添加

            

        

(2)点击添加硬盘

           

(3)点击下一步

          

(4)创建新虚拟磁盘并点击下一步

          

(5)指定磁盘容量并且点击下一步

          

(6)点击完成

          

2、系统分区

  当添加硬盘后可以看看是否添加成功,在/dev目录下sd开头的有sda和sdb两块硬盘,而sdb就是新添加的硬盘,sda1和sda2是sda硬盘的两个分区。

          

  sdb的详细情况

          

(1)fdisk

   l:列出已经存在的分区类型 l是list的首字母

   d:删除一个已经存在的分区 d是delete的首字母

   m:列出fdisk中所有的命令  m是menu的首字母

   n:添加一个新的分区  n是new的首字母

   p:列出分区表的内容  p是print的首字母

   q:是退出fdisk,不保存所做的改变 q是quit的首字母

   w:退出fdisk并存储所做的变化,w是write的首字母

(2)分区实例

  对刚刚添加的硬盘进行分区

            

  输入要求的n,p以及+5G命令建立第一个主分区,类似的可以再建立两个主分区

            

  最后一个按照输入要求,建立扩展分区,它是逻辑上的分区,可以对其进行在建立逻辑分区

            

  在扩展分区下建立相应的逻辑 分区

            

  查看已经建立的分区

            

3、文件制作系统

(1)制作文件系统

   mkfs -t xfs /dev/sdb1,其余分区都可按照此方式制作文件系统,除了扩展分区,因为扩展分区是逻辑上的分区,不能进行存储。

              

(2)挂载

   将文件系统制作完毕后,需要相应的目录与相应的设备进行映射,这样操作目录,才能将相应的数据对在设备中进行读取操作

   mount  源设备存在目录 建立的目录

              

   其余的目录照此建立

   进行挂载

              

   查看挂载信息(df-T查看)

              

(3)一个分区可以挂载多个目录

   一个分区可以挂载多个目录,其中一个目录改变,另外几个目录是可以查看的,因为用的是同一个源。

              

              

(4)卸载

   卸载可以对分区进行卸载,也可以对目录进行卸载,其效果相同。

              

              

(5)子目录没有对应设备,就去父设备寻找

              

   /opt/目录已经没有对应的设备,就去上一级有对应的设备中查找

(6)mount用法

   mount用于挂载分区,他有很多参数可供选择。

              

              

              

  并且可修改权限,mount命令信息对每一个挂载点权限进行了设置。

              

  例如:/dev/sdb4有读写权限,现修改为只读权限

              

              在该挂载点下,不能创建新文件了

              

(7)文件制作系统原理

  硬盘在制作文件系统后,就会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专门用于存放原数据,例如像文件的权限、文件名等信息,这一部分空间被叫做inode block块,另一部分就是存放文件的数据信息,这一部分就是数据block块。

              

              

   所以,尽管建空文件,但是也会占用一定的空间,inode号会占用空间。

   这样硬盘存储满时,也就有两种情况:

   a、一种是inode号被占用完,但硬盘空间还有多余;

   b、另一种是空间不足,但是inode号还有多余的;

   查看所有分区占用的inode号

              

   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一般是128字节或256字节。inode节点的总数,在格式化时就给定,一般是每1KB或每2KB就设置一个inode。  

   例如:在备份一些文件时,由于文件个数较多,有时虽然空间未满,但还是显示已经满了,这就是由于inode号已经不够用了,此时可以将多个文件进行打包(利用tar命令)

   在一块分区中除了,inode block和数据block块之外还有其它的block块,如下图:

              

   super block是统筹全局,当新建一个文件时,super block会查看下面是否还有多余的inode号,如果有的话就会将这个inode号分配给它;当查看一个文件时,如下图所示:

   /test.txt

              

  对于删除文件,super block 是将删除的inode号变成free的状态,data block中存放数据的block变成free的状态,以及directory block中与inode之间的联系断掉,如果后期恢复文件,将以上的free状态变成忙碌的状态以及inode之间的联系加上即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删除,通过覆盖的方式进行删除的,如果super blokck将free的inode分配出去使用了,也就相当于删除了。

4、软连接与硬连接

 (1)软连接

   命令:ln -s 源路径 目标路径

              

   查看是否建立

              

   软连接的inode号是不一样的

              

   (2)硬连接

   命令:ln 源路径 目标路径

              

   查看是否建立

              

   硬连接的inode号是相同的

              

  (3)软连接与硬连接的特征

   软连接的特征:

     a、相当于windows中的快捷方式      

     b、删除链接文件,源文件无影响

     c、删除源文件,链接文件失效

     d、修改源文件/链接文件,内容都变

     e、软连接是指向文件名的

     f、软连接可以跨分区          

   硬连接的特征:    

     a、删除链接文件,源文件无影响

     b、删除源文件,链接文件无影响

     d、修改源文件/链接文件,内容都变

     e、硬连接是指向inode号

     f、硬连接不可以跨分区

  (4)软连接与硬连接原理

      软连接原理

              

  软连接的inode号是不同的,这也 就表明它是可以跨分区进行软连接的,更改r.txt的内容,会先传送给c.txt,c.txt再将内容写到data block中。

            

            

   硬连接原理

            

  硬连接是不可以跨分区的,因为inode号是相同的,如果在不同分区有相同的inode号,这两个inode号代表的是不一样的,它们是毫无联系的。

              

注:命令df-T 查看挂载信息(包含文件系统类型),df -h查看挂载信息(包含分区容量大小),ll|wc -l 纵向统计行数(ls横向不可以)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henjianping/p/10987123.html

时间: 2024-08-28 11:44:58

linux下硬盘分区、格式化以及文件管理系统的相关文章

Linux下硬盘分区

1  fdisk -l查看硬盘及分区信息 我的系统(Archlinux)下的命令效果如下: 由上面的图片可以得知该系统只挂载了1个硬盘,命名为sda,其有2个主分区,sda1和sda2,至于为什么这么命名,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博客: Linux挂载 显而易见,该硬盘有931.5GB的容量,共有1953525168个扇区(sectors),其中2048-2099200的扇区分给了sda1分区,2101248-1953525167扇区分给了sda2分区, 它们的容量分别为1GB和930.5GB,说明硬

linux 新增硬盘分区格式化

Linux不可避免会出现磁盘空间不足,而当之前未规划LVM分区的时候,默认硬盘分区则无法动态扩容,不过也可以通过增加硬盘挂载的方式来增加系统存储空间 1.新增一块硬盘(下例新增的是/dev/sdb) 2.第二步是最重要的,就是为新硬盘设置分区(本人比较懒,就直接设置了一个分区) 3.查看分区情况,下图中目前已经将分区信息设置好了 4.格式化新增的分区(使用最新的EXT4) 5.挂载分区并使用 6.设置开机挂载硬盘(必不可少哦, 如果不设置可能开机的时候直接导致应用无法启动)

一、Linux下硬盘分区:根分区(/)交换分区(/swap)和/boot分区

1.1分区说明 1.1.1根分区 ? 根分区就是root分区,所有的东西都在这个分区内 1.1.2/swap分区 ? /swap分区是交换分区,是一定磁盘空间(分区或文件),用于将部分内存中的数据换下来,以腾出内存空间用于其他需求.在一个系统中,物理内存快使用完时,操作系统会使用交换分区.当系统内存紧张时,操作系统根据一定的算法规则,将一部分最近没使用的内存页面保存到交换分区,从而为需要内存的程序留出足够的内存空间:在swap中的内存页面被访问时,系统会将其重新载入到物理内存中去运行. 1.1.

linux下硬盘的分区:

提到硬盘的分区,以前就是很乱,有什么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等;它们有什么区别呢?现在简单的了解一下: 由于在MBR的主引导记录中的分区表里面最多只能记录4个分区记录,这个不够用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允许创建一个扩展分区,在扩展分区里面我们可以继续分区(即逻辑分区);例如:我们最多可以创建4个主分区,当我们要创建6个分区时:我们可以创建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然后再在扩展分区里面创建3个逻辑分区;在主引导记录里面,只包含主分区与扩展分区的信息,而逻辑分区的信息都被保存在了扩展分区里面; 在L

linux硬盘分区格式化及挂载

linux硬盘分区格式化及挂载 1.硬盘的接口类型 硬盘的接口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IDE并行接口,一种是SATA串行接口, 在linux上面IDE接口的硬盘被识别为/dev/hd[a-z]这样的设备,其中hdc表示光驱设备,这是因为主板上面一般有两个IDE插槽,一个IDE插槽可以接两个硬盘,而光驱是接着IDE的第二个插槽上面的第一个接口上面.其他诸如SCSI,SAS,SATA,USB等接口的设备在linux识别为/dev/sd[a-z]. 2.linux硬盘的分区 磁盘的分区分为: primar

linux下磁盘分区详解

给新硬盘上建立分区时都要遵循以下的顺序:建立主分区→建立扩展分区→建立逻辑分区→激活主分区→格式化所有分区. 一个硬盘的主分区也就是包含操作系统启动所必需的文件和数据的硬盘分区,要在硬盘上安装操作系统,则该硬盘必须得有一个主分区.         扩展分区也就是除主分区外的分区,但它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再将它划分为若干个逻辑分区才行.逻辑分区也就是我们平常在操作系统中所看到的D.E.F等盘. 分区从实质上说就是对硬盘的一种格式化.当我们创建分区时,就已经设置好了硬盘的各项物理参数,指定了BIOS系

linux下硬盘的操作

linux的磁盘管理:他的目录和磁盘分区相互独立,用挂载相互关联,卸载取消关联. 1.fdisk fdisk -l     用来列出来我们硬盘的分区情况 fdisk /dev/sda 用来管理sda硬盘,比如说增.删等等操作,具体的可以用fdisk -m 来查看命令 2.mkfs 用来格式化分区,或者说是给分区格式化他的文件系统.用命令 ls /sbin/mkfs* 可以查看我们有那些可以使用的文件系统. 比如用命令  mkfs -t ext4 /dev/ext4   就可以给相应的分区make

linux基础内容学习一:linux下的分区及安装

linux看系统版本信息 uname -a 如果显示为i386,i686则为32位系统,如果为x86_64则为64位 一块硬盘最多可以有四个主分区其中一个主分区可以用一个扩展分区替换,在这个扩展分区中可以有多个逻辑分区 一块硬盘最多只能一个扩展分区,扩展分区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在扩展分区中建立逻辑分区以后格式化后才能装系统或者存数据 扩展分区最多有一个,可以没有扩展分区 linux下的分区方案 五个分区 1p+1e(4个l) p1 l5 l6 l7 l8 2p+1e(3l) p1 p2 l5 l6

linux系统硬盘分区

linux系统硬盘分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linux中设备文件的命名: hda一般是指IDE接口的硬盘,hda一般指第一块硬盘,类似的有hdb,hdc! sda一般是指SATA接口的硬盘,sda一般指第一块硬盘,类似的有sdb,sdc! 第一步:-----利用fdisk进入硬盘操作 进入命令行: #fdisk /dev/sda  (SDA指的是第一块硬盘)   //第一步 然后敲入m 可以得到输入提示! 这里我们用到的命令主要有: d: 删除一个分区 n:创建一个分区 t:改变分区的类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