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团队与OKR

标题是在我思绪乱飞,文不及意的时候改的,原标题是命题作文“CTO的最后一课 第一季毕业设计”的一部分,《技术团队绩效考核机制》,思绪飞完,发现这都是自己的意淫,作为一个基层员工,除了自我管理就是被管理,谈技术团队的管理,未免太不切实际,但是恰是因为自己是被管理的对象,所以在听完CTO训练营整整一季的课后,我想说,老师,我有话要说~

在思考如何激励时,自然想到了CTO讲师于斌平《技术团队如何做绩效管理》中的论述,于斌平老师有着10年以上500人以上的团队管理经验的,观点也是经过了实践的淘洗,有几点很适合我们当前的团队。此处并非拿来主义,更不敢谈英雄所见略同,但是作为基层管理人员,有些point还是可以get到的~

1.     考核预设

统一的价值观,引导,“方向比努力更重要”——CTO讲师于斌平

预设是为了将企业对技术团队,乃至具体到员工的价值期望传达到位,而不是在最后评分的阶段流于形式,对员工评价高,打分低或者打分评价都高,却没有实质的奖励,再次验证了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的正确性。

2.     采用OKR而非API

KPI有毒,此言不假,如果设置不当,对团队和个人不能指导就会变成误导了。

OKR全称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结果,何为关键结果?

做了几个项目,搭建了几个系统,测试除了多少bug这个是关键结果吗?是,但是核心还不够清晰,有产出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忽视了其背后的两个重要的目的,一,对业务带来的收益(此处综合考量成本),二,对技术人员带来的成长 。细化一下:是否纯粹为了bug数量这一指标,在IE6兼容问题上技术争得火热?是不是用合适的技术,高效优美的完成的项目?搭建的系统有没有后续推广指导投入到作业中?等等。

3.     激励策略

那,重点来了,作为技术管理层,这种格局下怎么才能通过管理手段,来打造一支有活力,有战斗力,热血又不轻浮的技术团队呢?以下我从周期,内容,奖罚及关键因素四个方面,来论述OKR的落实:

具体的目标及奖惩机制根据具体人员及项目来设置调整,原则是要能充分调动起技术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成果明显,气氛欢快轻松,员工幸福指数高。

另外, 既然是团队激励,那团队的组织结构将密切影响激励方案及方案效果。以下是某司的技术部组织结构草图:

这种小组划分,优势明显: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各司其职,术业专攻;

劣势也很明显:工作形式长期单一,组间各自为站,不利于技术交流及发挥整体团队协作的power。

公司作为较早崛起的互联网公司,积累了丰富的互联网经验,资源及用户;传统业务项目历久弥长,业务形态成熟稳定,技术方面以支持为主;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大众化,办公移动化等时代的进步,如何突破创新,走出安逸,跟随甚至引领互联网大潮,对企业及技术团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业务先行,技术需提供强有力后盾。

这种业务形态下的这种组织,貌似是很合理的,但是,员工职责单一,在团队规模不大的情况下,组员成员少,人才梯度小,不能帮扶,不利于员工成长; 时间久了,呈现出两类员工,一类是对业务轻车熟路,对技术熟视无睹(或者感觉当前的工作都在把控之内,无意识也无能力超于自己);另一类是有追求,也是不能自己完成突破,通常寄希望于环境来改变自己,比如离职跳槽;

第一类的员工貌似会给公司带来稳定,实则是不求上进的态度(企业和员工都是),试想技术迅猛发展,用户需求复杂多变,这种保守会让企业慢慢的掉队;第二类的员工通常都是有想法,和对自己的投资负责的员工(员工选择企业并为其工作也是一种投资”),能留住此类能自驱的员工,并为其提供成长的环境,形成互利关系,才是健康茁壮的团队面貌。

组织结构是稳定的产物,这里并不是要打乱当前结构,把团队揉成一团,而是可以结合OKR的形势,在关键事件中,引入“技术指导”之类的概念,担当技术指导角色的通常是来自其他组,有能力的人贡献想法,能力稍差的人在指导下落实实践方案。实践结果都纳入二者的考核范围。(貌似和大公司的师傅带徒弟制度类似,不过导向更明确)。

至此,好像说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说清楚,理论是美好的,现实是多变的,但是相信努力不会白费,经过摸索和实践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团队的风格。

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技术成就梦想,让团队更美好!

时间: 2024-10-06 12:03:07

技术团队与OKR的相关文章

技术团队的激励体系

激励可以很大限度的激发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热情 企业有企业的文化,作为一个优秀的技术团队,也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技术团队文化,这是激励的基础 一 行为文化 做为技术驱动导向的团队,首先,在称呼上,所有人的称呼统称为某某工,也可以用昵称或者外号(不准有侮辱性),要不就是直呼其名,这样不易对人产生压抑感,而且领导也较容易亲近手下,团队亲和力较高,潜在会形成扁而不平的管理氛围.对于个别人在公事上,以"玩笑"的口吻称呼非领导级别的同事为"某某总",这样的习气要严厉禁止,并且给与警

特定条件下的技术团队绩效考核

从业近8年,从最开始的coding到teamleader,一路走来,见识了各种绩效考核,也经历了很多没有对技术团队进行考核的公司,一直在思考技术开发这种很难量化的工种如何客观.可执行有激励的进行绩效考核,也做了一些尝试,可谓各种辛酸冷暖自知. 下面将之前一个技术团队在工作中只为业务开发服务,只关注功能而忽略业务功能之外的性能,项目任务紧成了代码潦草结构随意和混乱的借口等诸多问题,从而制定了更具有针对性的考核办法,以考核促改变,针对考核结果出台相应的奖罚措施. 首先对良好的代码结构和规范进行培训,

结合当前公司发展情况,技术团队情况,设计一个适合的技术团队绩效考核机制

结合当前公司发展情况,技术团队情况,设计一个适合的技术团队绩效考核机制 一.引言 要想制定绩效考核机制首先要先知道绩效考核的定义是什么,绩效考核指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 绩效考核(performance evaluation),是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常见绩效考核方法包括bsc.kpi及360度考核等.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种

Lyft高管的技术团队管理实战

Lyft 的技术总监沈思维分享了他对于管理技术团队和打造工程文化的经验,也欢迎添加他的微信公众号"人家的屋顶"了解更多(微信公众号ID: othersroof).沈思维毕业于密歇根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他早年在 Google 任软件开发工程师 (2005 - 2011),2011年加入 Twitter,后任产品安全部高级研发经理,负责反垃圾及帐号安全方面的工作.2015年底至今在 Lyft 担任研发总监,负责包括支付平台,风控平台.开放平台在内的多个团队.工作之外,沈思维关注并致力于提

技术团队代码管理和部署

主流公司使用svn和git作为代码版本管理,当然也不排除直接copy或者ftp.公司经历了的svn到git的变迁,也深刻体会到不同的版本管理服务,使得技术团队的协作方式变得更为流畅. 简单介绍下背景,有一个项目V5,从版本V1一直演变到现在V5,可见历史之久,想从svn切换到git,其中的代码管理和上线部署迁移,都会是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不稳定,尤其是一些开发同学对新的版本管理和部署理解不透彻,很容易引发事故. 在svn的主干开发流程 开发同学更新主干代码,提交代码 部署测试环境 检查每一个要上线

打造高质效的技术团队 —— 酝酿篇

入职半年后的2013年6月份左右,淘宝浏览器团队和搜索团队被剥离出阿里巴巴集团,成为阿里巴巴与UC优视所成立合资公司--广州神马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主体.在合资公司正式成立之前,主管在一次与我的面谈中告知"我们得成为一家小公司的一部分,且可能要重新基于Chromium的最新内核开发新的浏览器"(注:"新的浏览器"正是指现在的"UC浏览器电脑版").当听到这一消息时我非常高兴,因为看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团队重新审视过去和甩掉历史包袱的契机.在这次

那些牛逼互联网公司里技术团队的博客

1. 美团技术团队博客: 地址: http://tech.meituan.com/ 2. 腾讯社交用户体验设计(ISUX) 地址:http://isux.tencent.com/ 3. 京东设计中心 地址:http://jdc.jd.com 4. QQ游戏设计中心 地址:http://gdc.qq.com 5. 百度搜索用户体验中心 地址:http://ued.baidu.com/ 6. 一淘UX 地址:http://ux.etao.com 7. 腾讯CDC 地址:http://cdc.tenc

各大技术团队博客

BAT 技术团队博客 1. 美团技术团队博客:  地址: http://tech.meituan.com/ 2. 腾讯社交用户体验设计(ISUX) 地址:http://isux.tencent.com/ 3. 京东设计中心 地址:http://jdc.jd.com 4. QQ游戏设计中心 地址:http://gdc.qq.com 5. 百度搜索用户体验中心 地址:http://ued.baidu.com/ 6. 一淘UX 地址:http://ux.etao.com 7. 腾讯CDC 地址:htt

打造高质效的技术团队 —— 混乱篇

2012年平安夜,我离开工作了近十年的通讯行业投身互联网行业,入职了当时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浏览器开发团队.过去的两年,这个团队完成了从淘宝浏览器过渡到UC浏览器电脑版开发团队的巨变.之所以说是巨变,是因为整个开发团队的工作方法.工作质量和精神风貌在过去的两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作为"领头羊"引领着开发团队向前发展,并在最近有机会成为了带领包含开发和测试在内的整个技术团队继续向前发展的负责人. 个体在两年内取得巨大变化相对容易,而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挑战就大了很多,因为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