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 读书笔记(5)

项目经理

介绍了产品经理——正确地做产品与项目经理——正确地做流程。以及微软的职位名称。微软产品团队三足鼎立的角色分配就是PM、开发、测试。PM负责除产品开发和测试之外的所有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前面两种角色的综合。微软通常有专门的产品策划,他们和市场部门的专职人员一起,负责产品的长期发展和市场推广。以及微软PM的来历。

典型用户和场景

光看用户的表面语言或行动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找到用户语言或行动背后的动机!不能光根据用户的语言就匆忙做决定。典型用户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典型用户描述了一组用户的典型技巧、能力、需要、想法、工作习惯和工作环境。在设计软件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以自己使用产品的习惯对软件行业的熟悉程度出发设计,忘记了我们的软件是给千千万万个不那么会用电脑的人使用的。在这种情况下,搞一个“典型用户”会强迫我们在考虑问题时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典型用户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名字2.年龄3.收入4.代表的用户在市场上的比例和重要性5.使用这个软件的典型场景6.使用本软件/服务的环境7.生活/工作情况8.知识层次和能力9.用户的动机、目的和困难10.用户的偏好

从典型用户到场景

有了典型用户之后,我们还得决定每一个典型用户的目标,他使用系统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对于每一个目标,列出达到目标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这就是场景,也可以叫故事。注意,有些场景描述了成功的结果,有些场景描述了失败的结果。用户和系统有成百上千中可能的交互情况,写场景时要有针对性。场景之间如何区分呢,这就要求我们找到这个场景的特殊之处,对于共同的流程可以一笔带过,重点描述场景中特殊的因素。把场景组织成一个故事,这样就能把一个完整的用户与文件系统交互的流程记录下来,以后进行产品演示或验收都可以以此为基础。

从场景到任务

不同的任务会把一个场景编织起来,虽然有多个开发者参与这项工作,但是应该有一个开发者对整个场景负责。得到开发任务后,我们就可以创建和分配测试任务。

用例,和典型人物、典型场景的方法类似,用例也是很常用的需求分析工具。规格说明书,功能说明书从用户的角度描述软件产品的功能、输入、输出、界面、功能的边界问题、功能的效率国际化、本地化、异常情况等,不涉及软件内部的实现细节。功能说明书的模板1.spec的目标是什么,spec的目标不包括什么?2.spec的用户和典型场景是什么?3.spec用到了哪些术语,它们的定义是什么?4.用户是如何使用软件的功能的?5.各种边界条件是什么,软件功能应该怎样随之变化——这边界条件多了去了:用户数量的变化,输入内容的上限下限,不同国家/地区/文化/语言/硬件/软件版本/环境参数……6.功能有什么副作用,对于其他功能有什么显性或隐性的依赖关系?7.什么叫“好”,什么叫“这个功能测试完了,可以交付了”?8.软件发布出去之后,有哪些项目目标相关的数据可以收集,怎么在实现阶段就能把数据收集的工作准备好?技术说明书又叫设计文档,它用于描述开发者如何去实现某一功能,或相互联系的一组功能。软件的功能多种多样,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板是不太实用的,但是软件的设计总是要遵循一些规律,不遵循这些规律,工程师们往往在实现后面软件的演化中吃苦头。设计文档应该说明工程师的设计是如何体现下列原则的。

以及功能驱动的设计。

第一步:构造总体模型
第二步:构造功能列表
第三步:制定开发计划
第四步:功能设计阶段
第五步:实现具体功能

时间: 2024-10-10 18:49:40

《构建之法》 读书笔记(5)的相关文章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8)

<构建之法>第十&十一章 主要讲述了在软件设计前期的需求分析问题上的方法和实践经验,分为"典型用户和场景"以及"软件设计与实现". 其中第十章大部分内容包含: 用户的分类(典型用户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名字(越自然越好) 2. 年龄(不同年龄和收入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 3. 收入 4. 代表的用户在市场上的比例和重要性(比例大不等同于重要性高,如付费的用户比例较少,但是影响大,所以更重要 5. 使用这个软件的典型场景 6. 使用本软件/服务的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之五

今天我学习了构建之法的第五章——典型用户与典型场景.我们都知道,软件开发最终都是服务于用户,所以用户主导着我们的开发方向.软件开发离不开用户,所以能够搞清楚用户隐藏的要求也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这就涉及到了典型用户. 典型用户,顾名思义,能够代表大部分用户的用户.很多时候,不考虑典型用户的话,软件的开发不可能把所有的方面都做的尽善尽美,开发人员不可能把所有的方面都能考虑到.这时候,典型用户就站了出来.但同时,典型用户也有两面性——受欢迎的与不受欢迎的.那些能够按照开发者期望进行操作

软件 = 程序 + 软件工程(构建之法读书笔记一)

在我正式开始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软件工程这个词汇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认为它只是停留在是一门学科,一个专业,或者是一大堆硬生生的理论知识,然而当我读完构建之法这本书的推荐序和第一,第二版前言开始,我就深刻意识到我之前对于软件工程的肤浅认识是多么错误. 我看书一般喜欢从从书的封面开始看起,或许这也是大多数人看书的习惯,·在本书的封面素描着一副鲁班锁,刚开始让人感觉有点奇怪,明明是一本讲软件工程的书,为什么要用鲁班锁做为封面图案呢?原来玄机深藏于鲁班锁的内部,这鲁班锁从外部看,是严丝合缝的十字立方体,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

周末我抽空将<构建之法>第一章读完,感觉对软件工程又有了新的认识. <构建之法>开篇便写到:软件=程序+软件工程.我认为这是对软件的一种及其精炼的解释.程序即是指一行行代码,软件工程则包含了各种软件开发活动,包括构建管理.源代码管理.软件设计.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等等,是把系统的.有序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开发.运营和维护上的过程. 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我认为软件设计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机械行业,除了大家普遍所能看到的机械结构,每一个设备还包含有控制.软件等部分,一个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_1

本周我快速地阅读了一遍<构建之法>,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同时,我们有些什么原则需要坚持. 2软件测试方法有什么?做软件测试只是找BUG吗? 3什么是敏捷流程?怎样去根据自己的项目选择开发方法? 4第三章中有提及考级的相关内容,但是在社会工作中,实践经验比证书更重要,我们应该如何平衡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5当今市场对软件有哪些主要需求,安全软件并不能填满所有的漏洞,它的发展前景真的有那么好吗?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之三

在学习了构建之法第四章,第五章之后,写一下我的感想. 代码规范一直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专业技能过硬与否只是一方面,代码规范同样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方面.比如最开始的注释,在我们写一些很短的代码十几行,几十行代码的时候,如果不写注释,说白了,那么短的代码,谁都能找得到.但是,万一代码量上了三位数呢.几百行的代码,找那么一个错误,难度可是不小.再加点难度,四位数,五位数,甚至做项目的时候呢.没有注释,八成项目经理都不要你了. 代码规范有很多方面,处了注释,还有缩进,行宽,括号,分行,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之二

由于近几周进行构建之法的学习很少,所以这周一下子看了三个周期的内容. 既然选择了软件工程专业,就决定了我们将来要朝着软件工程师的方向发展.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师,在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的过程中,我们又有那些需要注意和学习的地方呢. 软件工程师的成长道路上,首先对我们自己的专业技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第一步,我们要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并奇瑞要很好的衡量自己的能力.这样一来,就有涉及到了衡量我们能力的标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对于这些衡量标准,我们不能抱着仅仅不被OUT的态度,不能只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3

软件开发流程: 写了再改模式:适合只用一次的小程序 RUP统一流程:将不同类型的工作划分为规程和工作流. 老板驱动的流程:老板在整个流程中占据领导地位. 渐进交付的流程:现发布一个版本,然后根据反馈进行修改然后再发布,不断反复直到用户满意或无法进行下去时停止.MVP:最小可行产品,即先做出一个实现了关键功能的很小的软件供用户使用体验,然后根据用户反馈继续开发.MBP:最强最美产品,即等到产品做得完美了后再进行发布. TSP原则:优秀的模式和流程的共同点的总结. 瀑布模型以及瀑布模型的各种变形:适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6)

第8章 需求分析 8.1 软件需求 寻找需求: 1. 获取和引导需求(Elicitation) 软件团队需要找到软件的利益相关者,了解和挖掘他们对软件的需求,引导他们表达出对软件的需求. 2. 分析和定义需求(Analysis&Specification) 这是指对从各个方面获取的需求进行规整,定义需求的内涵,从各个角度将需求量化(需求实现的最后期限,实现需求大致所需的时间和资源成本,各个不同需求的优先级,需求带来的收益,等等). 3. 验证需求(Validation) 软件团队要跟利益相关者沟

构建之法读书笔记01

第一章讲述了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很多内容都是老师上课所涉及到的,那就是如何让我们学好软件工程,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有惰性的,需要老师给与压力,也就是老师说的要想让我们真的学会游泳,就要下水,同时老师还需要踹我们一脚,不仅是在学士或者在游泳的过程中,都要让我们感到压力,那样才能激发我们求生的本能,同时能够让我们创造奇迹. 软件工程融汇了很多技术,书中更是列出了十多种相关科目,在感觉到博大精深的同时,有深深的感觉学习这门的压力,看到了软件工程的目标,就是创造“足够好”的软件,而足够好也是给我们纠正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