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下行物理层传输机制(5)-DCI格式的选择和DCI1A

PDCCH信道传输的是与物理上下行共享信道(PUSCH、PDSCH)相关的控制信息,即DCI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这些DCI信息包含了诸如RB资源分配信息、调制方式MCS、HARQ-ID等等若干相关内容。终端只有正确的解码到了DCI信息,才能正确的处理PDSCH数据或PUSCH数据。

不同的DCI信息,它的目的可以是不同的,比如,有针对下行RB资源进行分配的DCI,有针对上行RB资源进行分配的DCI,有针对上行功率控制进行调整的DCI,有特别针对下行双流空分复用的DCI。协议对这些DCI进行了分类,用不同的DCI格式进行区分。

在R9版本的协议中,总共定义了以下几种DCI:DCI0、DCI1、DCI1A、DCI1B、DCI1C、DCI1D、DCI2、DCI2A、DCI2B、DCI3、DCI3A。其中,DCI0、DCI3、DCI3A是与上行PUSCH或PUCCH相关的DCI类型,而DCI1、DCI1A、DCI1B、DCI1C、DCI1D、DCI2、DCI2A、DCI2B,是针对下行PDSCH的DCI类型。

1. 不同场景下使用哪种DCI格式

DCI格式这么多,那么某个特定的PDCCH信道,需要采用哪种具体的DCI格式呢?

如果PDSCH是由SI-RNTI加扰,那么DCI格式可以使用DCI1A或DCI1C,具体由eNB侧的实现来决定使用哪种格式,如下表。从表格中也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的CCE仅分布在公共搜索空间,终端盲检的时候也只需要在公共空间进行。

如果PDSCH是由P-RNTI加扰,那么DCI格式可以使用DCI1A或DCI1C,如下表。

如果PDSCH是由RA-RNTI加扰,那么DCI格式可以使用DCI1A或DCI1C,如下表。

如果PDSCH是由TC-RNTI加扰,那么DCI格式可以使用DCI1A或DCI1C,如下表。

如果PDSCH是由C-RNTI加扰,那么DCI格式需要综合当前终端的TM模式(transmissionMode参数)考虑,如下表。此时CCE的搜索空间也不再仅限于公共搜索空间了。

如果PDSCH是由SPS-RNTI加扰,那么DCI格式也需要综合当前终端的TM模式考虑,如下表。

2.不同RNTI的使用场景

上面提到了不同的RNTI,每种RNTI使用的场景如下表所示。比如当发送寻呼消息或SI变更通知消息这两种数据时,需要使用P-RNTI加扰PDSCH数据;当需要发送MSG3或需要进行冲突解决时,需要使用TC-RNTI加扰。

不同的RNTI,它的取值范围也不一样,如下表。

3.DCI码流的高低位问题

DCI码流是以比特bit)为基本单位进行传输的,这就意味着同一个字段(比如RB分配字段,MCS字段,NDI字段等等),可能会跨越多个字节,这就涉及到将多个bit拼接成一个完整字段时,必须需要知道的高低位问题。比如DCI中的某个字段占用了5个bit,其中有1个bit被分配在一个低字节中,而另外的4个bit被分配在一个高字节中,那么怎么将这5个bit成功的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字段,是需要明确的。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协议首先约定,DCI码流中的所有字段,都依次映射到a0,a1,...,an比特中,第1个字段从a0开始映射,如下图所示,码流中的比特位依次从低字节向高字节填充。

其次,如果某个字段包括了多个bit位,则MSB对应着这个bit流的最低位。以上图为例,如果某个DCI的前12个bit的码流是二进制100111110111,则字段1的值=1,字段2的值=0,字段3的值=Bin(01111)=15,字段4的值=Bin(10111)=23。eNB侧在编码的时候,DCI的第一个字节的值=Bin(10011111)=0x9F,第二个字节的值=Bin(01110000)=0x70(假定a11以后的bit均为0)。

4.DCI1A格式中各字段的定义

本文将描述下行调度分配中用的较多的DCI1A格式。PDCCH信道承载的DCI1A格式的码流,它有2种作用:第一个作用,也是最常使用的作用,是承载当前子帧PDSCH的调度控制信息;第二个作用,就是网侧通过DCI1A发起PDCCH Order,触发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关于非竞争随机接入相关内容,请参考《LTE-TDD随机接入过程(6)-分场景描述竞争接入和非竞争接入的流程》。

如果DCI1A用做PDCCH Order,触发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那么此时该DCI各字段的bit位定义如下:


- DCI0/DCI1A格式指示位 – 1bit。当该bit值=0,表示当前的DCI格式是DCI0,当bit值=1,表示当前的DCI格式是DCI1A。

- 集中式或分布式的VRB分配指示位。– 1 bit。固定填0。

- RB资源分配字段 – [log2(N_DL_RB*(N_DL_RB+1)/2) ]向上取整bits。有时候简写为RIV字段。所有bit位的值均固定填1。
比如:当前下行带宽是1.4MHz,那么N_DL_RB=6,所以[log2(N_DL_RB*(N_DL_RB+1)/2) ]向上取整=[log2(6*(6+1)/2)]向上取整=[log2(21)]向上取整=[4.39]向上取整=5。因此,该字段的5个bits均要固定填1。

- 前导码索引Preamble Index
– 6 bits。这个参数由eNB侧的RRC配置,终端发起非竞争随机接入时,需要在PRACH中填写该前导码索引。

- PRACH掩码索引PRACH Mask Index – 4 bits。这个参数同样由eNB侧的RRC配置,决定了PRACH信道的位置,具体参考《LTE-TDD随机接入过程(4)-RIV的解析和Preamble资源的选择》。

- 其它剩余的bits位均填0。对于特定的下行带宽来说,DCI1A有着固定的bit长度,比如LTE-TDD制式且下行带宽=20MHz时,DCI1A的长度是31bits(具体计算过程见下文),那么当DCI1A用作PDCCH Order的时候,此时有效字段只用到了(1bit+1bit+13bits+6bits+4bits)=25bits,还有(31-25)=6bits没有用到,此时需要将末尾的6bits全部填0。

如果DCI1A不是用作非竞争接入,即不用作PDCCH Order,而是用作PDSCH的调度信息,那么此时该DCI各字段的bit位定义如下:


- DCI0/DCI1A格式指示位 – 1bit。当该bit值=0,表示当前的DCI格式是DCI0,当bit值=1,表示当前的DCI格式是DCI1A。

- 集中式或分布式的VRB分配指示位。– 1 bit。如果是集中式的VRB分配则填0。

- RB资源分配字段 – [log2(N_DL_RB*(N_DL_RB+1)/2) ]向上取整bits,计算bit位的方式与PDCCH
Order相同。需要说明的是,DCI1A只支持RB连续分配的场景,因此此时RB资源分配会涉及到2个问题,第一是PDSCH数据占用的RB的起始位置在哪里,第二是占用的RB的长度是多少。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需要在这一个RIV字段中同时编码这两个信息。协议是这么规定RIV的含义的:

比如某个PDSCH对应的RB起始位置=4,RB长度=8,下行带宽是20MHz,那么公式中的L_CRBs=8,N_DL_RB=100,RB_start=4,此时:

L_CRBs-1=8-1=7,(N_DL_RB/2)向下取整=50>7。所以此时eNB填写的RIV=100×(8-1)+4=704。

- MCS字段 – 5bits。PDSCH中数据的编码调制方式。范围是0~28。

- HARQ-ID号 – 3 bits (FDD) , 4 bits(TDD)。因为FDD的HARQ个数固定是8个,所以3个bits就够用了。

- NDI指示 – 1 bit。终端根据NDI是否有反转,来判断当前的PDSCH数据是否是新传还是重传。如果反转了则表示是一次新传,而如果没有反转,则表示是一次重传。

- RV冗余版本 – 2 bits。如果是重传,一般是按照0、2、3、1、0的规律传输,但网侧在实际实现时,处于某些场景的考虑,可能不一定完全按照这个顺序。

- TPC command for PUCCH – 2 bits。这里需要区分2种场景:

(1)如果是RA-RNTI、P-RNTI、SI-RNTI加扰:此时2bit的TPC只使用LSB的这个bit位,若LSB=0,则表示N_1A_RB=2,若LSB=1,则表示N_1A_RB=3。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个N_1A_RB=2或3的意思不是说对应的PDSCH只能使用2个RB或3个RB。比如eNB下发SIB,LSB(TPC)=0,此时N_1A_PRB=2,但PDSCH使用的RB是根据前文描述的“RB资源分配字段”来解码的,即SIB可以使用4个RB或更多的RB。不过无论PDSCH使用的RB是多少个,根据36213-7.1.7.2.1表格查找到的TBS,必须要能在RB=2或RB=3的那一列TBS中能找到。举个例子:比如发送SIB的DCI1A中,解码RIV字段得到RB=4,解码MCS字段=1,解码TPC字段=3。根据RB和MCS字段,可以得到TBS=144bits,这个144bits应该也能够在表格的RB=3这一列中找到。实际查7.1.7.2.1表,可以发现144bits确实在RB=3这一列存在,且此时MCS=2。

(2)如果是CRNTI等其他RNTI加扰:那么这2bits就表示PUCCH信道的TPC调整值。2bit的范围是0~3,不同的值表示不同的功率调整值,具体如下表所示。如果终端解码到的TPC=1,则表示PUCCH的功率调整幅度=0dB,即下一次PUCCH信道的发送功率不调整;如果TPC=2,则表示下一次的PUCCH信道的发送功率向上调整1dB。

- DAI字段  – 2 bits。这个字段只在LTE-TDD中使用,在FDD中没有这个字段。对于TDD来说,这个DAI字段也只在上下行子帧配置是1~6的时候有效。我们知道,在空口中传输数据是很有可能丢失的,对于PDSCH或PUSCH来说,可以通过HARQ和ARQ来进行保证,但对于控制信道的DCI来说,是没有握手机制的,因此网侧在发出一次PDCCH之后,并不清楚终端有没有接收到这个DCI信息,或者说终端并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漏掉DCI。那么引入这个DAI字段就可以用来判断是否有DCI的丢失,比如终端解码到了同个HARQ进程的2个DCI1A,其中的DAI值分别是1和3,那么终端就可以知道,这个HARQ进程的DAI=2的那个DCI1A没有检测到,被丢失了。关于DAI的更详细的内容,在后续讲解下行HARQ应答的时候再具体讨论。

如果当前的下行带宽是20MHz,采用LTE-TDD制式,那么DCI1A的bit长度=(1+1+13+5+4+1+2+2+2)=31bits。

参考文献:

(1)3GPP TS 36.212 V9.4.0 (2011-09)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2)3GPP TS 36.213 V9.3.0 (2010-09)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3)3GPP TS 36.321 V9.6.0 (2012-03)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specification

时间: 2024-10-09 08:29:29

LTE下行物理层传输机制(5)-DCI格式的选择和DCI1A的相关文章

LTE下行物理层传输机制(7)-DCI2格式和预编码矩阵的选择

TTI是动态调度资源的基本时间单位,每进行一次动态调度就是一个TTI,通常情况下,一个TTI就是1ms.如果eNB在调度下行RB资源的时候,发现可以进行空分复用,或者说1个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内可以同时传输2个下行传输块(简称TB块,Transport Block),那么这个时候,网侧可能会使用DCI2.DCI2A等格式来传输PDSCH的控制信息.下面就具体介绍DCI2格式的内容,以及什么时候使用DCI2格式. 1.组成DCI2格式的bit内容 DCI2

LTE下行物理层传输机制(9)-集中式和分布式资源映射

LTE系统里,RB资源的动态调度是在eNB侧实现的,这里的"RB资源"实际上是特指虚拟RB(Virtual RB)而不是物理RB(Physical RB).VRB是MAC层在调度的时候使用的,属于逻辑上的概念,而PRB是物理层在实际映射RE资源的时候需要使用的,属于实际物理意义上的概念.VRB和PRB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映射关系:最简单的映射关系就是VRB的位置和PRB的位置是相同的,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另外一种复杂点的关系就是VRB和PRB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但是可以依赖某种特定的映射

LTE下行物理层传输机制(6)-下行资源分配方式(Resource Allocation Type)

下行RB的资源分配(Resource Allocation)有三种方式,分别是资源分配方式0.资源分配方式1和资源分配方式2.在上一篇博文<LTE下行物理层传输机制(5)-DCI格式的选择和DCI1A>中提到DCI1A的时候,提到DCI1A只能分配连续的RB,以及这种方式下RIV(Resource Indication Value )的计算,那么这种分配方式其实就是资源分配方式2.而DCI2和DCI2A格式使用的则是另外2种不同的分配方式,即资源分配方式0和资源分配方式1.因此在讲DCI2和D

LTE下行物理层传输机制(3)-PHICH信道

在阅读本文之前,建议先看下博文<LTE-TDD HARQ(1)-上行HARQ时序>,以便更好的理解本文内容. 本文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1)什么是PHICH信道,它的作用是什么 (2)怎么来唯一的标识一个PHICH信道 (3)PHICH信道对应的REG实际映射的内容是什么 (4)PHICH信道的位置 1.什么是PHICH信道 PHICH信道即物理HARQ指示信道,英文全称是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作用是eNB通过该信道向终端反馈上行PUSCH

LTE下行物理层传输机制(1)-天线端口Antenna Port和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

上篇博文<LTE物理传输资源(3)-时频资源>的最后提到了PCFICH等几种下行物理信道,这篇博文本来想写PCFICH信道的,但在准备写PCFICH的时候,发现需要用到天线端口的相关内容,而这些内容目前还没有写.所以本文就先写天线端口和下行参考信号的相关内容. 1.天线端口(Antenna Port)和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的关系 天线端口是一个逻辑上的概念,它与物理天线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在下行链路中,天线端口与下行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是一一对

LTE下行参考信号和上行参考信号有哪些 MBSFN 参考信号是什么

LTE下行参考信号和上行参考信号有哪些 在R9中,下行定义了四种参考信号,分别为分别为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用户专用参考信号(UE-RS,又称DM-RS),MBSFN参考信号,位置参考信号(P-RS).在R10中,下行定义了五种参考信号,分别为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用户专用参考信号(UE-RS,又称DM-RS),MBSFN参考信号,位置参考信号(P-RS),以及CSI参考信号(CSI-RS).TE上行采用单载波FDMA技术,参考信号和数据是采用TDM方式复用在一起的.上行参考信号

LTE 下行PDSCH 信道功率分配-Pa、Pb

LTE 下行PDSCH 信道功率分配-Pa.Pb和其他系统类似, LTE下行信道或符号的功率开销是相对于参考信号( RS)功率进行设置的.RS.PBCH.PCFICH.PSS+SSS信道采用静态值方式功率设置,而PHICH.PDCCH, PDSCH信道既可以采用静态值方式也可以采用动态功率分配方式,采用哪种方式取决于PDCCH或PDSCH信道传输的内容.对于采用静态功率分配方式的信道,很好理解,即配置一个与RS信号功率的偏置.而动态功率分配方式有些复杂.为了更好了解动态功率分配方式, 首先,要明

如何优化传输机制来实现实时音视频的超低延迟?

1.前言 要在语音视频 SDK 中实现超低延迟,实时的语音视频传输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而 FEC 和 ARQ 的智能结合是实时语音视频传输机制的基石. 在语音社交.视频社交.游戏语音和互动直播等领域,关于在语音视频实时传输中实现低延迟这个议题,已经有不少的文章提出各种方案.绝大部分方案的思路都是"优化",比如说,优化编码.推流.传输和播放等各个环节. 愚以为,要在实时语音视频传输中获得超低延迟,是不能单靠挖空心思去"优化"的,而是要依靠实时的传输机制.就像高铁和火车有

红茶一杯话Binder(传输机制篇_上)

红茶一杯话Binder (传输机制篇_上) 侯 亮 1 Binder是如何做到精确打击的? 我们先问一个问题,binder机制到底是如何从代理对象找到其对应的binder实体呢?难道它有某种制导装置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能静下心来研究binder驱动的代码.在本系列文档的初始篇中,我们曾经介绍过ProcessState,这个结构是属于应用层次的东西,仅靠它当然无法完成精确打击.其实,在binder驱动层,还有个与之相对的结构,叫做binder_proc.为了说明问题,我修改了初始篇中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