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ket 的粘包问题解决方案

粘包:

由于接受recv有最大限制,管道中有大于最大限制字节时, 第二次recv的会是之前残留的信息,这种现象叫做粘包。

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当在发送数据时接受方不知道要收多少字节的数据,但由于缓存区大小的限制,我们又不可能设置很大的接受量,这时便需要有一个解决方案,避免产生粘包的现象。

解决方案:明确地告知接收端要收多大的数据,在开始循环的接受数据

实例: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aptain08/p/9074416.html

时间: 2024-07-31 07:03:25

socket 的粘包问题解决方案的相关文章

网络编程 套接字socket 及 粘包

网络编程 套接字socket 及 粘包 sockt 初识 五层协议 : 从传输层包括传输层以下 , 都是操作系统帮我们封装的各种head socket套接字充当的就是内置模块的角色 socket 套接字,它存在于传输层与应用层之间的抽象层 避免你学习各层的接口以及协议的使用, socket已经封装好了所有的接口 . 直接使用这些接口或者方法即可 , 使用起来方便,提升开发效率 socket 就是一个模块 , 通过使用学习模块提供的功能 , 建立客户端与服务端的通信 套接字的工作流程(基于TCP和

netty拆包/粘包的解决方案

netty拆包/粘包的解决方案 刚开始学拆包/粘包的时候确实不太好理解,我反复看了几遍就理解了.写下了加深记忆,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章只介绍简单的二个工具LineBaseFrameDecoder和StringDecoder. 基础知识 1.首先图解拆包/粘包问题出现的原因 假设现在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数据,在某一时间段上客户端分别发送了D1和D2二个数据包给服务器,由于服务器一次读取到的字节数是不确定的,故存在以下5种情况. 情况1:服务器分二次读取到了二个独立的数据包,分别是D1和D2,

SOCKET TCP 粘包及半包问题

大家在使用SOCKET通信编程的时候,一般会采用UDP和TCP两种方式:TCP因为它没有包的概念,它只有流的概念,并且因为发送或接收缓冲区大小的设置问题,会产生粘包及半包的现象. 场景: 服务端向连续发送三个"HelloWorld"(三次消息无间隔),那么客户端接收到的情况会有以下三种: 1)HelloWorld HelloWorld HelloWorld (客户端接收三次) 2)HelloWorldHelloWor ldHelloWorld (客户端接收两次) 3)HelloWorl

AsyncSocket长连接粘包问题解决方案

工程中使用长连接来和服务器进行通讯,因此,我们的协议通过指定前两个字节为数据长度来区分数据包 app这边数据有两种传输形式: 1.app主动请求所需要的数据: 2.app异步接收来自服务端的推送消息,也就是app这边没有请求,服务端主动发送数据到app客户端: 整个app运行期间,它们都是在同一个连接上完成的数据传输,因此会出现以下的问题: 1.服务器数据传输过快,出现粘包的问题,例如 1.1服务端一次发来多个推送消息: 1.2网络不稳定,客户端连续发送多个请求客户端一次接收到全部答复: 2.客

Mina框架断包、粘包问题解决方案

Mina框架断包.粘包问题解决方案 Apache Mina Server 是一个网络通信应用框架,也就是说,它主要是对基于TCP/IP.UDP/IP协议栈的通信框架(当然,也可以提供JAVA 对象的序列化服务.虚拟机管道通信服务等),Mina 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开发高性能.高扩展性的网络通信应用,Mina 提供了事件驱动.异步(Mina 的异步IO 默认使用的是JAVA NIO 作为底层支持)操作的编程模型. 在mina中,一般的应用场景用TextLine的Decode和Encode就够用了(Te

socket之粘包

什么是粘包 粘包是一种现象  这种现象只出现在TCP中而不会出现在UDP中(TCP和UDP都是传输层中的协议) 粘包:粘包问题主要还是因为接收方不知道消息之间的界限,不知道一次性提取多少字节的数据所造成的 粘包概念详解: 当发送网络数据时,tcp协议会根据Nagle算法将时间间隔短,数据量小的多个数据包打包成一个数据包,先发送到自己操作系统的缓存中,然后操作系统将数据包发送到目标程序所对应操作系统的缓存中,最后将目标程序从缓存中取出,而第一个数据包的长度,应用程序并不知道,所以会直接取出数据或者

TCP粘包以及解决方案

TCP协议粘包现象的说明: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一一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往接收端的包,更有效的发到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这样,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来了,必须提供科学的拆包机制. 即面向流的通信是无消息保护边界的. 粘包会发生什么? 这时候,接受不知道数据的限

粘包问题解决方案

粘包解决方案: 思路:服务端传输数据前 提前 告知客户端传输数据的大小 客户端 import socket import struct client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addr = ('127.0.0.1',8000) client.connect(addr) while True: # 发送消息 msg = input("请输入你要讲的话>>>>") client.send(b

socket tcp 粘包解决

何为粘包: 先看代码 session=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在定义socket对象的时候 有两个参数 一个是   socket地址家族,另一个是处理类型socket.SOCK_STREAM,注意是  'stream':流 那既然是流处理类型,理解上就是 水流式  处理数据. 这个时候数据是没有边界(也就是没有从头开始,到哪里)的概念就像下图 现在执行命令很正常: 执行了一个cat /etc/passwd   , 也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