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刻意练习》天才与庸才的距离

   导语:我们拥有更大的力量来掌控自己的人生,但我们以前却从来没有意识到

许多人,包括我以前,都是相信自己是个庸才,和所谓的天才有太高,太远的距离。生来就是个不起眼的角色,怎么努力也没有用。但《刻意练习》这本书,告诉我们,天才和庸才的距离只是差一个《刻意练习》的距离。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拥有更大的力量来掌控自己的人生,只不过,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

  我们的生活中充斥了太多的浮躁气息,使我们来不及细细思考和体会天才与庸才的距离。读了这本书《刻意练习》我开始反复思考,就自己而言,作为一个碌碌无为的“庸才”,和“天才”的差距在哪里?虽说,抗拒如此,不想承认自己的差距,但就自己,我还是需要好好剖析下自己,找找自己的不自在。毕竟,从这本书上,我学习到了太多令我震撼的观点,学以致用,就是要就这本书,调整我以前缓慢的或无效的进步。

“刻意练习”,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天才和庸才缩短距离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树立一个个清晰的目标,不停练习,不停的修正错误,达到一个又一个目标”,这是刻意练习的精髓。作者举了很多刻意练习的成就天才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只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不曾意识的潜力。用例子来佐证"刻意练习"方法的有效性,书中有太多了,我也不一一列举了。我们要知道的是: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潜力,学习不再是挖掘某人潜力的方式,而是发展这种潜力的方式。

作者不赞同当前流行的简简单单的"一万小时理论",是说不赞同无效的学习方法。天真的学习VS刻意的练习,结果是有很大差别的。把现在的日常事务努力重复1000天,并不能让你成为专家,只会让你在现状中陷得更深。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而刻意练习,是有目的的练习,有特定的目标,不断的刻意练习,不断修正,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以至千里”,最终达到长期目标,缩短庸才到天才的距离。

怎么做?应该怎么做才是刻意练习的精髓呢?我们知道,刻意练习是有意而为的,也就是说,它需要人们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具有如下特点:

      刻意练习是有意而为的,也就是说,它需要人们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

      刻意练习包含得到良好定义的特定目标,通常还包括目标表现的某些方面

      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而且要求人们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

      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以及为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

刻意练习是有意而为的。"刻意"二字,意味着一定要主动并专注,要记住:如果你在走神,或者你很放松,并且只为了好玩,你可能不会进步。要从思维方式开始改变,在练习时一定要专注于练习,要心无旁骛,摒弃“一切照旧”的做法时才有可能实现,练习的成果并不与时间呈正相关。我们身边不乏一些看似努力、其实没有成就的人,机械地每日花上几小时,只为达成“1万”这个目标,却始终没能发现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不能辨别并弥补练习中的漏洞,以取得进步。如果只是为了练习而练习,忽视了质量,而非数量,那就是真的天真的练习。

刻意练习包含得到良好定义的特定目标。通常还包括目标表现的某些方面,而不是指向某些模糊的方向。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你的练习。有了大的方向做指引,还要把目标步步分解,量化,并制订一个计划,这样才能很好的实施或学习。有目的的练习,“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以至千里”,最终才能达到长期目标。

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走出舒适区,意味着要试着做一些你以前没做过的事情。太多的心理实验和实例证明,人都是有惰性的,战胜自己一直是比较困难的,每个人都不想离开自己的舒适区。人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在困难和容易中选择,在舒适和辛苦中选择。为了训练新技能并拓展的能力,在刻意练习这件事上,要和自己的本性做斗争,把自己逼出舒适区,做最正确的事,而不是不想做的事。有时候,你偶然碰到了那些让你感到很难做好的事情,似乎你永远也做不了。想办法去逾越这些障碍,是通向有目的的练习的隐藏钥匙。

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如果没有反馈(要么是你自己给自己提出的,要么是局外人给你提出的),你不可能搞清楚你在哪些方面还需提高,或者你现在离实现你的目标有多远。所以,当你在刻意练习时,一定要时不时停下脚步来看一看,听听自己内心,听听别人对你往目标努力上的反馈,并及时进行调整。”不到南墙心不死“这不是个褒义词,不要在错误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

总结了核心,刻意练习的落地的好方法也有很多。

定义一个清晰可量化的目标,可以用列表的形式,每个目标要有量化的方法。常用的工具好多,Project或桌面便笺或者滴答清单都是不错的辅助工具,为了更好的执行,一定要多多学习"番茄工作法",执行好才是真的好;

占胜自己,逼迫自己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是要从心理上战胜自己,首先心理上要有这个认知,当出现待在舒适区或走出舒适区去努力时,一定要多默念几遍自己的目标,想想自己的初衷;其次,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目标,在完成一个特定的目标,一定要给自己一些奖励,这个奖励,可以是物质上自己特别想要的一个东西或者是特别想做的一件事,达到欺骗自己心理的目的;

找到一个好的导师,定期给自己做辅导或指正,以通过反馈来不断修正自己努力的方向;

找出刻意练习目标领域里,最杰出的人,做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不断的向其学习,努力超越,再找下一个学习榜样;

将对同一件事情感兴趣的所有人聚集起来,或者吸引他们加入一个现有的学习圈子,定期不定期的交流学习经验或心得

有了好的方法,剩下的就是神经病的坚持,刻意的学习吧。我相信,庸才的距离与天才的距离会越来越短!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essicor/p/11994534.html

时间: 2024-11-08 21:27:38

读书-《刻意练习》天才与庸才的距离的相关文章

除了读书,穷人家的孩子怎么成为中产?

中产阶级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一般指的是处于社会中等收入水平的阶级,他们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他们一般受过良好教育,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也就是说,想要成为一名中产,你至少要超过一半在工作的人.这个薪资感觉很简单,但对于穷人阶级的孩子来说并不容易.他们一般没有父母的知识,甚至于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我们常说读书是穷人家的孩子提升自己的一个方法.大家小时候可能觉得富家子弟就是那种吃喝玩乐的形象,穷人家的孩子都踏实能干,后来我们才发现,很多有钱人家的小

【转】清华梦的粉碎 - 写给清华大学的退学申请

清华梦的粉碎-写给清华大学的退学申请(转自王垠Blog) 清华梦的诞生 小时候,妈妈给我一个梦.她指着一个大哥哥的照片对我说,这是爸爸的学生,他考上了清华大学,他是我们中学的骄傲.长大后,你也要进入清华大学读书,为我们家争光.我不知道清华是什么样子,但是我知道爱迪生和牛顿的故事.清华,大概就是可以把我造就成他们这种人的地方吧.我幼小的脑海里就想象出我能在清华做的事情--我的脸上浮现出笑容.我说我要实现这个"清华梦".这就是清华梦的诞生. 小小科学家 我相信每个人在小时候都跟我差不多,对

你值得不迷惘的职场

有几个朋友通过公众号"程序视界"的后台和QQ问了我一些问题,比较典型,列出来看看. 我是工作一年多的Java程序猿,最近有些疑惑和烦恼,技术方向什么的都不太明确,想和你聊聊. 我去年7月毕业,跳过一家公司了,现在在一家中小型公司做4G通信模块的维护,负责内置协议栈(TCP/IP),感觉很难学到东西,每天遇到的技术点都不同,很难深入学一项技术!是不是要考虑离职? 我今年刚刚毕业,在广州一家私企,已经做了一年了,老板对我还不错,不过现在感觉公司没有什么发展前景,未来也不知道怎么去发展.我主

油管宝藏女孩——Holly Gabrielle

剑桥排名No.1的小仙女公开三年学霸日常:人人可复制的成功,90%却放弃了 成功的关键——自律高效,戒掉拖延症 天才和庸才的差距在于,是否拥有强大的自制力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能做到上述两点,所有事情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我个人而言,如果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能达到事半功半.事倍功倍即能心满意足) Tips1:拥有一张整洁宽敞的书桌. 删繁就简的桌面,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 Tips2:列出待办事项,设置定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规划,能避免陷入不知道该做什

成为天才的方法--刻意训练

2006 年,一本 900 多頁的書,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Expertise and Expert Performance, 出版. 這是「怎樣煉成天才」研究的一本里程碑式的學術著作,此書直接引領了後來一系列暢銷書的出現, 包括格拉德威爾的<異數>,Geoff Colvin 的 Talent is Overrated,和 Daniel Coyle 的 The Talent Code 等等. 科學家們不但證明了高手是練出來的,而且通過考察各個領域最好的訓練方法的共

刻意练习-读书笔记

刻意练习-读书笔记 ########################### 自己读书的收获,只针对本人~ ########################### 目录解析 书要说明一个事情,通过描述故事让你认同书中的观点. 从书籍的目录上分析 第一章 有目的的练习 先说要如何做 训练的方法高级,训练的时间长 一旦你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做到自动化了,那么在这么下去也是不会有什么进步的. 这里首先是自己对自己不满足.高要求.不是绝对有用,但是有效果. 有目的练习的四个特点 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读书-算法《程序设计导引及在线实践》-简单计算题2:棋盘上的距离

题目:棋盘上的距离 求国际象棋中王.后.车.象从起始位置到目标位置所需的最少步骤. 行走规则如下: 王:横.竖.斜都可以走,但每步只能走一格. 后:横.竖.斜都可以走,但每步格数不限. 车:横.竖都可以走,不能斜着走,每步格数不限. 象:只能斜着走,格数不限. 我没有下过国际象棋,但题目中这四种角色的行走规则.把题目翻译一下,在一个8*8 的矩阵里面,按照给定的规则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最近路径,好像也不用翻译,题目就是这么说的. 代码实现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

读书笔记,《刻意练习》,第一章,有目的的练习

史 蒂 夫 的 超强 记忆力 史蒂夫.法隆( Steve Faloon)的例子贯穿本章,作者使用Steve来做的一个数字记忆试验,Steve能够从一开始只能记住六七个数字,到最后可以记住80多个数字.则中间Steve究竟经历了什么转变.他是怎么做到的. 答案就是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各 领域 的 杰出人物 都 靠 大量 练习 这里给出了方面的例子,包括马拉松,跳水,音乐,背诵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位数,打字速度, 尽管 这些 能力 非常 卓越, 但 关于 这些 人如 何 开发 这些 超常 能力, 却 并

读书笔记,《刻意练习》,第四章,黄金标准

有目的的练习虽然很有效,但是他忽略了一些东西.除了简单的集中注意力,并且迫使人们走出舒适区,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情值得我们注意. 比如在前面的记忆训练当中,史蒂夫.法龙能够记住82个数字,而雷尼尽管和史蒂夫一样的刻苦,却没能超过20个.而在后来的各种记忆力的比赛当中,史蒂夫的纪录不断地被超越,史蒂夫的表现与新一代记忆奇才之间的重要差别,取决于他们训练的细节. 这是一般模式中的一部分,在所有的行业或领域之中,有些训练方法比另一些更有效.在本章,我们将探索所有方法中最有效的,也就是刻意练习,它是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