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微服务,为什么用微服务
1、定义:将传统的单一应用,根据功能分为多个微型的服务,每个服务都独立部署。(自己理解的)
2、理解:根据业务来划分服务。
参看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50280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0354904549354089&wfr=spider&for=pc?
前言
最近几年微服务很火,大家都在建设微服务,仿佛不谈点微服务相关的技术,都显得不是那么主流了。
近几年见识到身边朋友的很多公司和团队都在尝试进行微服务的改变,但很多团队并没有实际微服务踩坑经验,很多团队甚至强行为了微服务而去微服务,最终写成一个大型的分布式单体应用,就是改造后的系统既没有微服务的快速扩容,灵活发布的特性,也让原本的单体应用失去了方便开发,部署容易的特性(项目拆为多份,开发部署复杂度都提高了),不得不说是得不偿失。
作者亲身经历和参与几个大型项目微服务的改造和建设。所以想作为实践者跟大家分享关于微服务的实际经验,帮助大家了解微服务的优缺点,从而可以结合自身业务做出更加合适的选择,作为本篇文章的三个主题,例如:
- 什么是微服务?为什么要用微服务?
- 微服务解决什么问题,又引入了什么问题?
- 使用微服务应该要遵循哪些原则?什么样的情况你不应该使用微服务?
(PS:因为市面上太多对如果使用微服务框架工具的教程,所以本篇只是一篇关于微服务的总体概述性文章,不涉及各种微服务框架的安装和使用教程,我们只谈论微服务本身的设计模式的优缺点和适合应用的场景)
1.1什么是微服务?为什么要用微服务?
什么是微服务?(熟悉的同学可以直接跳过)
简单举例:看军事新闻的同学应该都知道,一艘航空母舰作战能力虽然很强,但是弱点太明显,就是防御能力太差,单艘的航空母舰很少单独行动,通常航空母舰战斗群才是主要军事力量,你可以把单艘航母理解为的单体应用(防御差,机动性不好),把航母战斗群(调度复杂,维护费用高)理解为微服务。
大部分的开发者经历和开发过单体应用,无论是传统的 Servlet + JSP,还是 SSM,还是现在的 SpringBoot,它们都是单体应用,那么长期陪伴我们的单体应用有什么弊端?我们是面临了什么问题,导致我们要抛弃单体应用转向微服务架构?个人总结主要问题如下:
- 部署成本高(无论是修改1行代码,还是10行代码,都要全量替换)
- 改动影响大,风险高(不论代码改动多小,成本都相同)
- 因为成本高,风险高,所以导致部署频率低(无法快速交付客户需求)
当然还有例如无法满足快速扩容,弹性伸缩,无法适应云环境特性等问题,但我们不一一详谈了,以上的问题,都是微服务架构要解决的问题,至于具体是怎么解决的,我们先放到后面再聊
?
1.2 微服务解决什么问题,又引入了什么问题?
我们先看看微服务能带给我们什么?微服务架构的特点:
- 针对特定服务发布,影响小,风险小,成本低
- 频繁发布版本,快速交付需求
- 低成本扩容,弹性伸缩,适应云环境
我们知道一个朴素的理念,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有得必有失,那么在选择微服务在解决了快速响应和弹性伸缩的问题同时,它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问题?个人总结如下:
- 分布式系统的复杂性
- 部署,测试和监控的成本问题
- 分布式事务和CAP的相关问题
系统应用由原来的单体变成几十到几百个不同的工程,会所产生例如包括服务间的依赖,服务如何拆封,内部接口规范,数据传递等等问题,尤其是服务拆分,需要团队熟悉业务流程,懂得取舍,要保证拆分的粒度服务既符合“高内聚,低耦合”的基本原则,还要兼顾业务的发展以及公司的愿景,要还要说服团队成员为之努力,并且积极投入,在多方中间取得平衡。
对于分布式系统,部署,测试和监控都需要大量的中间件来支撑,而且中间件本身也要维护,原先单体应用很简单的事务问题 ,转到分布式环境就变得很复杂,分布式事务是采用简单的重试+补偿机制,还是采用二阶段提交协议等强一致性方法来解决,就要取决对业务场景的熟悉加上反复的权衡了,相同问题还包括对 CAP 模型的权衡,总之微服务对团队整体的技术栈水平整体要求更高
?
1.3:使用微服务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建设微服务是需要建立长远规划,不是像写CMS那样建好数据库表,然后就开始干活,这样十有八九是会失败的。我们要进行微服务改造前,架构师要提前做好规划,我们把这里分为三步,前期阶段,设计阶段,技术阶段
前期阶段,大致要做好如下事情:
- 和多方充分沟通,确保能符合客户和组织的需求,并且得到认同
- 和团队沟通,让队友(开发/测试/运维)理解,并且积极投入
- 和业务部门沟通,指定版本计划和上线时间
设计阶段,参考 Sam Newman 的著作《微服务设计》,单微服务必须要满足以下的条件,才符合微服务的基本要求:
- 标准的 REST 风格接口(基于 HTTP 和 JSON 格式)
- 独立部署,避免共享数据库(避免因为数据库而影响整个分布式系统)
- 业务上的高内聚,减少依赖(从设计上要避免服务过大或者太小)
庞大的分布式系统,需要强大基础设施来支撑,微服务涉及哪些基础设施?
- CI/CD和自动化(分布式系统几乎不可能通过人工手动发布)
- 虚拟化技术(要保证微服务运行环境隔离,目前行业主流的是使用 Docker 容器)
- 日志聚合,全链路监控(高度可观察和分析诊断问题)
说了那么多,那什么样的情况下,你的团队不适合建设微服务?(请勿对号入座)
?
1.4总结
微服务设计其实是很早就有的设计思想,因为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崛起,微服务可以低成本的实现,所以也开始流行和兴起。
微服务的内涵很深,其中就包括,自动化,去中心化,独立性等等,其中细节无法用一篇文章概述清楚,我们在做技术选型或者方案的时候,尽可能多去了解技术的本身和起源再结合我们业务的特点,进行更好的选择。
参看链接:https://www.cnblogs.com/xiao2shiqi/p/11298663.html
二、微服务与SOA的区别
1、SOA架构和微服务架构的区别
1.1 概念
首先SOA和微服务架构一个层面的东西,而对于ESB和微服务网关是一个层面的东西,一个谈到是架构风格和方法,一个谈的是实现工具或组件。
1.2 SOA
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架构”:他是一种设计方法,其中包含多个服务, 服务之间通过相互依赖最终提供一系列的功能。一个服务 通常以独立的形式存在与操作系统进程中。各个服务之间通过网络调用。
1.3 微服务
微服务架构:其实和 SOA 架构类似,微服务是在 SOA 上做的升华,微服务架构强调的一个重点是“业务需要彻底的组件化和服务化”,原有的单个业务系统会拆分为多个可以独立开发、设计、运行的小应用。这些小应用之间通过服务完成交互和集成。
微服务架构 = 80%的SOA服务架构思想 + 100%的组件化架构思想 + 80%的领域建模思想
可以这样理解:因为我做过一个SOA架构的ego电商项目,现在正在做一个单一应用用户系统到微服务的改造。SOA架构,各个服务之间是有相互依赖的(松耦合),方便调用。而微服务架构的每个服务更加独立,各个服务可以独立部署,没有相互依赖,都是通过网关进行调用。
2、ESB和微服务API网关
2.1 ESB(企业服务总线),简单 来说 ESB 就是一根管道,用来连接各个服务节点。为了集 成不同系统,不同协议的服务,ESB 做了消息的转化解释和路由工作,让不同的服务互联互通;
2.2 API网关:API网关是一个服务器,是系统的唯一入口。从面向对象设计的角度看,它与外观模式类似。API网关封装了系统内部架构,为每个客户端提供一个定制的API。它可能还具有其它职责,如身份验证、监控、负载均衡、缓存、请求分片与管理、静态响应处理。API网关方式的核心要点是,所有的客户端和消费端都通过统一的网关接入微服务,在网关层处理所有的非业务功能。通常,网关也是提供REST/HTTP的访问API。服务端通过API-GW注册和管理服务。
3 SOA架构特点:
- 系统集成:站在系统的角度,解决企业系统间的通信问 题,把原先散乱、无规划的系统间的网状结构,梳理成 规整、可治理的系统间星形结构,这一步往往需要引入 一些产品,比如 ESB、以及技术规范、服务管理规范; 这一步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有序】
- 系统的服务化:站在功能的角度,把业务逻辑抽象成 可复用、可组装的服务,通过服务的编排实现业务的 快速再生,目的:把原先固有的业务功能转变为通用 的业务服务,实现业务逻辑的快速复用;这一步解决 的核心问题是【复用】
- 业务的服务化:站在企业的角度,把企业职能抽象成 可复用、可组装的服务;把原先职能化的企业架构转变为服务化的企业架构,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对外服务能力;“前面两步都是从技术层面来解决系统调用、系统功能复用的问题”。第三步,则是以业务驱动把一个业务单元封装成一项服务。这一步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高效】
4.微服务架构特点:
4.1 通过服务实现组件化
开发者不再需要协调其它服务部署对本服务的影响。
4.2 按业务能力来划分服务和开发团队
开发者可以自由选择开发技术,提供 API 服务
4.3 去中心化
- 每个微服务有自己私有的数据库持久化业务数据
- 每个微服务只能访问自己的数据库,而不能访问其它服务的数据库
- 某些业务场景下,需要在一个事务中更新多个数据库。这种情况也不能直接访问其它微服务的数据库,而是通过对于微服务进行操作。
- 数据的去中心化,进一步降低了微服务之间的耦合度,不同服务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库技术(SQL、NoSQL等)。在复杂的业务场景下,如果包含多个微服务,通常在客户端或者中间层(网关)处理。
4.4 基础设施自动化(devops、自动化部署)
Java EE部署架构,通过展现层打包WARs,业务层划分到JARs最后部署为EAR一个大包,而微服务则打开了这个黑盒子,把应用拆分成为一个一个的单个服务,应用Docker技术,不依赖任何服务器和数据模型,是一个全栈应用,可以通过自动化方式独立部署,每个服务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通过轻量的通讯机制联系,经常是基于HTTP资源API,这些服务基于业务能力构建,能实现集中化管理(因为服务太多啦,不集中管理就无法DevOps啦)。
5.主要区别:
参看链接:https://blog.csdn.net/zpoison/article/details/80729052
三、微服务的主流框架
1、核心架构梳理TODO
现在主流的微服务架构为dubbo+zk,spring cloud
参看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a2f44a200ecb
2、主流框架及组件TODO:专门写一篇博客:参看链接:
2.1 dubbo+zk
2.2 Spring Boot
2.3 spring cloud
详细说明框架及各组件的软件、功能介绍等
2.4 服务中心
2.5 网关
2.6 日志监控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vole/p/12214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