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Binder源码时,总是接触到很多这些莫名其妙的struct,故依据几本参考资料先把这些数据结构的意义即关系整理以下:
/** \kernel\goldfish\drivers\staging\android\binder.c*/
1、binder_work:
//表示binder驱动中进程所要处理的工作项
struct binder_work {
struct list_head entry; //用于实现一个双向链表,存储所有binder_work的队列
enum {
BINDER_WORK_TRANSACTION =
1,
BINDER_WORK_TRANSACTION_COMPLETE,
BINDER_WORK_NODE,
BINDER_WORK_DEAD_BINDER,
BINDER_WORK_DEAD_BINDER_AND_CLEAR,
BINDER_WORK_CLEAR_DEATH_NOTIFICATION,
} type; //描述工作项的类型
};
2、binder_thread:
//存储Binder线程池中的每个线程的信息
struct binder_thread {
struct binder_proc *proc; //宿主进程,即线程属于哪个Binder进程
struct rb_node rb_node; //红黑树中的一个节点,binder_proc使用红黑树来组织Binder线程池中的线程
int pid; //当期线程PID
int looper; //当前线程状态信息
struct binder_transaction *transaction_stack;//事务堆栈,将事务封装成binder_transaction,添加到事务堆栈中,定义了要接收和发送的进程和线程消息
struct list_head todo; //队列,当有来自Client的请求时,将会添加到to_do队列中
uint32_t return_error; //记录处理事务时出现异常错误情况信息
uint32_t return_error2;
wait_queue_head_t wait; /* 等待队列,当Binder处理T1事务依赖于其他Binder线程处理事务T2时,
则会sleep在wait所描述的等待队列中,直至T2事务处理完成再唤醒*/
struct binder_stats stats; //Binder线程相关统计数据
};
//looper状态值
enum {
BINDER_LOOPER_STATE_REGISTERED =
0x01, //Binder驱动请求创建该线程,通过BC_REGISTER_LOOPER协议通知Binder驱动,注册成功设为此状态
BINDER_LOOPER_STATE_ENTERED =
0x02, //该线程是应用程序主动注册的, BC_ENTER_LOOPER
BINDER_LOOPER_STATE_EXITED =
0x04, //Binder线程退出, BC_EXIT_LOOPER
BINDER_LOOPER_STATE_INVALID =
0x08, //异常情况
BINDER_LOOPER_STATE_WAITING =
0x10, //Binder线程处于空闲状态
BINDER_LOOPER_STATE_NEED_RETURN =
0x20 /*表示该线程需要马上返回到用户空间中,使用情形 :
一:线程注册成为Binder线程后,还没准备好去处理进程间通信,需要返回用户空间做其他初始化等准备
二:进程调用flush来刷新Binder线程池*/
};
3、binder_stats:
//Binder线程相关统计计数
struct binder_stats {
int br[_IOC_NR(BR_FAILED_REPLY)
+ 1]; // 用于存储BINDER_WRITE_READ读操作命令协议
int bc[_IOC_NR(BC_DEAD_BINDER_DONE)
+ 1]; // 用于存储BINDER_WRITE_READ写操作命令协议
int obj_created[BINDER_STAT_COUNT]; // 保存对象计数
int obj_deleted[BINDER_STAT_COUNT];
};
4、binder_proc:
/** 描述一个正在使用Binder进程通信的进程,binder_proc为管理其信息的记录体
* 当一个进程open
/dev/binder时,Binder驱动程序会为其创建一个binder_proc结构体,用以记录该进程的所有相关信息
* 并把该结构体保存到一个全局的hash表中*/
struct binder_proc {
/** 进程相关参数*/
struct hlist_node proc_node; // 上述全局hash表中的一个节点,用以标记该进程
int pid; // 进程组ID
struct task_struct *tsk; // 任务控制模块
struct files_struct *files; // 文件结构体数组
/**
Binder线程池——每一个Binder进程都有一个线程池,由Binder驱动程序来维护
* Binder线程池中所有线程由一个红黑树来组织,RB树以线程ID为关键字;*/
struct rb_root threads; // 上述红黑树根节点
/* 进程可以调用ioctl注册线程到Binder驱动程序中;当线程池中没有足够空闲线程来处理事务时,
*
Binder驱动程序可以主动要求进程注册更多的线程到Binder线程池中*/
int max_threads; //
Binder驱动程序最多可以请求进程注册的线程的数量
int requested_threads; //
Binder驱动程序每主动请求进程添加注册一个线程时,requested_threads加1
int requested_threads_started; // 进程响应Binder要求后,requested_threads_started
+ 1;requested_threads - 1
// 表示Binder已经主动请求注册的线程数目
int ready_threads; // 进程当前空闲Binder线程数目
long default_priority; // 线程优先级,初始化为进程优先级
/** 一系列Binder实体对象(binder_node)和Binder引用对象(binder_ref)
老罗对此做的概念区分:
1. 在用户空间,运行在Server端的称为Binder本地对象,运行在Client端的称为Binder代理对象。
2. 在内核空间,Binder实体对象用来描述Binder本地对象,Binder引用对象用来描述Binder代理对象。*/
struct rb_root nodes; //
Binder实体对象列表(RB树),关键字ptr
struct rb_root refs_by_desc; //
Binder引用对象,关键字desc
struct rb_root refs_by_node; //
Binder引用对象,关键字node
/**
mmap内核缓冲区*/
struct vm_area_struct *vma; //
mmap——分配的内核缓冲区 用户空间地址(相较于buffer)
void *buffer; //
mmap——分配的内核缓冲区 内核空间地址(相较于vma)(两者都是虚拟地址)
ptrdiff_t user_buffer_offset; //
mmap——buffer与vma之间的差值
/**
buffer指向的内核缓冲区,被划分成很多小块进行管理;这些小块保存在列表中,buffers就是列表头部*/
struct list_head buffers; // 内核缓冲区列表
struct rb_root free_buffers; // 空闲的内存缓冲区(红黑树)
struct rb_root allocated_buffers; // 正在使用的内存缓冲区(红黑树)
size_t free_async_space; // 当前可用来保存异步事务数据的内核缓冲区大小
struct page **pages; // 对应于vma、buffer虚拟地址,这里是它们对应的物理页面
size_t buffer_size; // 内核缓冲区大小
uint32_t buffer_free; // 空闲内核缓冲区大小
/** 进程每接收到一个通信请求,Binder将其封装成一个工作项,保存在待处理队列to_do中*/
struct list_head todo; // 待处理工作队列
wait_queue_head_t wait; // 等待队列,存放一些睡眠的空闲Binder线程
struct hlist_node deferred_work_node;//
hash表,保存进程中可以延迟执行的工作项
int deferred_work; // 延迟工作项的具体类型
struct binder_stats stats; // 统计进程相关数据,具体参见binder_stats结构
struct list_head delivered_death; // 表示Binder驱动程序正在向进程发送的死亡通知
};
5、binder_node:
/** 描述一个Binder实体对象,每一个Service组件在Binder驱动程序中都对应一个Binder实体对象
* Binder驱动程序通过强引用和弱引用计数来维护其生命周期*/
struct binder_node {
int debug_id; // 用以调试
struct binder_work work; //
/** 每一个binder进程都由一个binder_proc来描述
* binder进程内部所有Binder实体对象,由一个红黑树进行组织(struct
rb_root nodes)
* rb_node则对应nodes其中的一个节点*/
union {
struct rb_node rb_node; // 用于将本节点连接点红黑树中
struct hlist_node dead_node; /* 如果Binder实体对象对应的进程死亡,销毁节点时需要将rb_node从红黑树中删除,
如果本节点还有引用没有切断,则用dead_node 将其隔离到另一个链表中,
直到通知所有进程切断与该节点的引用后,该节点才能销毁*/
};
/* binder_proc 和 binder_node 关系:
* 可以将binder_proc理解为一个进程,而将binder_node理解为一个Service。
* binder_proc里面有一个红黑树,用来保存所有在它所描述的进程里面创建的Service,
* 而每一个Service在Binder驱动程序里面都用一个binder_node来描述。
*
*/
struct binder_proc *proc; // 指向该Binder实体对象对应的进程,进程由binder_proc描述
struct hlist_head refs; /* 该Bidner实体对象可能同时被多个Client组件引用,所有指向本实体对象的引用都保存到这个hash队列中
refs表示队列头部;这些引用可能隶属不同进程,遍历该hash表能够得到哪些Client组件引用了该对象*/
/** 引用计数
* 1、当一个Bidner实体对象请求一个Service组件来执行Bidner操作时。会增加该Service组件的强/弱引用计数
* 同时,Binder实体对象会将has_strong_ref与has_weak_ref置为1
* 2、当一个Service组件完成一个Binder实体对象请求的操作后,Binder对象会请求减少该Service组件的强/弱引用计数
* 3、Binder实体对象在请求一个Service组件增加或减少强/弱引用计数的过程中,会将pending_strong_ref和pending_weak_ref置为1
* 当Service组件完成增加或减少计数时,Binder实体对象会将这两个变量置为0*/
int internal_strong_refs; // 强引用计数
int local_weak_refs; // 弱引用计数
int local_strong_refs; // 强引用计数
unsigned has_strong_ref :
1;
unsigned pending_strong_ref :
1;
unsigned has_weak_ref :
1;
unsigned pending_weak_ref :
1;
/** 用来描述用户空间中的一个Service组件*/
void __user
*ptr; // 指向该Service组件内部的一个引用计数对象(weakref_impl)的地址??
void __user
*cookie; // 指向该Service组件的地址
/** 异步事务处理,目的在于为同步交互让路,避免长时间阻塞发送端
* 异步事务的定义:(相对于同步事务)单向的进程间通信要求,即不需要等待应答的进程间通信请求
* Binder驱动程序认为异步事务的优先级低于同步事务,则在同一时刻,一个Binder实体对象至多只有一个异步事务会得到处理;而同步事务则无此限制
*
* Binder将事务保存在一个线程binder_thread的todo队列中,表示由该线程来处理该事务
* 每一个事务都关联Binder实体对象(union
target),表示该事务的目标处理对象,表示要求该Binder实体对象对应的Serice组件在指定线程中处理该事务
* 而如果Binder发现一个事务是异步事务,则会将其保存在目标Binder实体对象的async_todo的异步事务队列中等待处理*/
unsigned has_async_transaction :
1;// 描述该Binder实体对象是否正在处理一个异步事务,1 表示是
struct list_head async_todo;
/* 表示该Binder实体对象能否接收包含有该文件描述符的进程间通信数据。
* 当一个进程向另一个进程发送数据中包含文件描述符时,Binder会在目标进程中打开一个相同的文件
* 故设为accept_fds为0可以防止源进程在目标进程中打开文件*/
unsigned accept_fds :
1;
int min_priority :
8; // 处理Binder请求的线程的最低优先级
};
6、binder_ref:
/** 用来描述一个Binder引用对象,每一个Client组件在Binder驱动程序中都有一个Binder引用对象,用来描述它在内核中的状态*/
struct binder_ref {
/*
Lookups needed: */
/* node
+ proc => ref (transaction) */
/* desc
+ proc => ref (transaction, inc/dec ref) */
/* node
=> refs + procs (proc exit) */
int debug_id; // 用以调试
/**
binder_proc中使用红黑树(对应两个rb_root变量)来存储其内部所有的引用对象
* 下面rb_node则是红黑树中的节点*/
struct binder_proc *proc; //
Binder引用对象的宿主进程
struct rb_node rb_node_desc; // 对应refs_by_desc,以句柄desc索引
struct rb_node rb_node_node; // 对应refs_by_node,以node索引
/**
Client通过Binder访问Service时,仅需指定一个句柄值,Binder通过该desc找到对应binder_ref,再根据该
* binder_ref中的node变量得到binder_node(实体对象),进而找到对应的Service组件*/
struct hlist_nod
enode_entry; // 对应Binder实体对象中(hlist_head)refs引用对象队列中的一个节点
struct binder_node *node; // 引用对象所指向的Binder实体对象
uint32_t desc; // 句柄,用以描述该Binder引用对象
// 强弱引用计数
int strong;
int weak;
/* 表示Service组件接收到死亡通知;*/
struct binder_ref_death *death;
};
7、binder_ref_death:
// 一个死亡通知结构体
/** 易知Client组件无法控制他所引用的Service组件的生命周期,由于Service组件所在进程可能意外崩溃
* Client进程就需要能够在它所引用的Service组件死亡时获得通知,进而进行响应。
* 则Client进程就需要向Binder驱动程注册一个用来接收死亡通知的对象地址(这里的cookie)*/
struct binder_ref_death {
struct binder_work work;// 标志该通知具体的死亡类型
void __user
*cookie; // 保存负责接收死亡通知的对象地址
};
/** Binder驱动向Client进程发送死亡通知的情形如下:
* 1、Binder驱动监测到Service组件死亡时,会找到对应Service实体对象(binder_node),再通过refs变量找到引用它的所有Client进程(binder_ref)
* 再通过death变量找到Client进程向Binder注册的死亡通知接收地址;
* Binder将该死亡通知binder_ref_death封装成工作项,添加到Client进程的to_do队列中等待处理。
* 这种情况binder_work类型为BINDER_WORK_DEAD_BINDER
* 2、Client进程向Binder驱动程序注册一个死亡接收通知时
* 如果它所引用的Service组件已经死亡,Binder会立即发送通知给Client进程;
* 这种情况binder_work类型为BINDER_WORK_DEAD_BINDER
*
* 3、当Client进程向Binder驱动程序注销一个死亡通知时,也会发送通知,来响应注销结果
* 1)当Client注销时,Service组件还未死亡:Binder会找到之前Client注册的binder_ref_death,
* 将binder_work修改为BINDER_CLEAR_DEATH_NOTIFICATION,并将通知按上述步骤添加到Client的to_do对列中
* 2)当Client注销时,Service组件已经死亡,Binder同理将binder_work修改为WORK_DEAD_BINDER_AND_CLEAR,然后添加到todo中
* */
8、binder_state:
struct binder_state
{
int fd; //打开/dev/binder之后得到的文件描述符
void *mapped; //mmap将设备文件映射到本进程的地址空间中,映射后得到的地址空间地址、及大小
size_t mapsize;
};
9、binder_buffer:
/** 内核缓冲区,用以在进程间传递数据
* 回顾binder_proc中的vma与buffers(内核缓冲区列表)*/
struct binder_buffer {
//
entry对应内核缓冲区列表buffers中的一个节点
struct list_head entry; /*
free and allocated entries by addesss */
/** 结合free,如果free=1,则rb_node对应free_buffers中一个节点(空闲内核缓冲区)
* 如果free!=1,则对应allocated_buffers中一个节点*/
struct rb_node rb_node; /*
free entry by size or allocated entry */
unsigned free :
1;
/**
Binder将事务数据保存到一个内核缓冲区中(binder_transaction.buffer),然后交由Binder实体对象(target_node)处理
* 而target_node会将缓冲区的内容交给对应的Service组件(proc)来处理
* Service组件处理完事务后,若allow_user_free=1,则请求Binder释放该内核缓冲区*/
unsigned allow_user_free :
1;
struct binder_transaction *transaction;// 描述一个内核缓冲区正在交给哪个事务transaction,用以中转请求和返回结果
struct binder_node *target_node; // 描述该缓冲区正在被哪个Binder实体对象使用
unsigned async_transaction :
1; // 1表示事务是异步的;异步事务的内核缓冲区大小是受限的,这样可以保证同步事务可以优先得到缓冲区
unsigned debug_id :
29; // 用以调试
/** 存储通信数据,通信数据中有两种类型数据:普通数据与Binder对象,
* 在数据缓冲区最后,有一个偏移数组,记录数据缓冲区中每一个Binder对象在缓冲区中的偏移地址*/
size_t data_size; // 数据缓冲区大小
size_t offsets_size; // 偏移数组的大小(其实也是偏移位置)
uint8_t data[0]; // 用以保存通信数据,数据缓存区,大小可变
};
10、binder_transaction:
//描述进程间通信,这个过程称为一个transaction(事务),用以中转请求和返回结果,并保存接收和要发送的进程信息
struct binder_transaction {
int debug_id;
struct binder_work work; // 用来描述待处理的工作项,这里会将其type设置为BINDER_WORK_TRANSACTION,具体结构见binder_work
/** 源线程*/
struct binder_thread *from; // 源线程,即发起事务的线程
long priority; // 源线程的优先级
uid_t sender_euid; // 源线程的用户ID
/** 目标线程*/
struct binder_proc *to_proc; // 目标进程,处理该事务的进程(process)
struct binder_thread *to_thread; // 目标线程:处理该事务的线程
/** 《源代码分析》中的例子:线程A发起事务T1,需要由B线程处理;B处理T1时,需要C先处理T2;C处理T2时,又需要A处理T1;
* 则T1依赖于T2,T2依赖于T3;
A 要处理T1,T3,但要先处理T3
* 故: T2->from_parent
= T1
* T3->from_parent
= T2
* T3->to_parent
= T1*/
struct binder_transaction *from_parent; // 表示另一个事务需要依赖该事务(不一定在同一线程中)
struct binder_transaction *to_parent; // 目标线程下一个需要处理的事务
unsigned need_reply :
1; // 标志事务是同步/异步;设为1——表示同步事务,需要等待对方回复;设为0——异步
/*unsigned
is_dead : 1;*//* not used at the moment
*/
/** 参照binder_buffer中解释,指向Binder为该事务分配的内核缓冲区
* code与flags参见binder_transaction_data
*/
struct binder_buffer *buffer;
unsigned int code;
unsigned int flags;
/** 目标线程处理事务前,Binder需要修改其priority;修改前需要将线程原来的priority保存到saved_priority中,用以处理完事务恢复到原来优先级
* 优先级的设置:目标线程处理事务时,优先级应不低于目标Service组件要求的线程优先级,也不低于源线程的优先级;故设为两者的较大值*/
long saved_priority;
};
11、binder_transaction_data:
/* 描述进程间通信所传输的数据:
* Binder对象的传递是通过binder_transaction_data来实现的,
* 即Binder对象实际是封装在binder_transaction_data结构体中。*/
structbinder_transaction_data {
/** 有一个联合体target,当这个BINDER_WRITE_READ命令的目标对象是本地Binder实体时,
就使用ptr来表示这个对象在本进程中的地址,否则就使用handle来表示这个Binder实体的引用。
只有目标对象是Binder实体时,cookie成员变量才有意义,表示一些附加数据;
详细的解释为:传输的数据是一个复用数据联合体,对于BINDER类型,数据就是一个binder本地对象,
如果是HANDLE类型,这数据就是一个远程的handle对象。该如何理解本地binder对象和远程handle对象呢?
其实它们都指向同一个对象,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举例来说,假如A有个对象X,对于A来说,
X就是一个本地的binder对象;如果B想访问A的X对象,这对于B来说,X就是一个handle。
因此,从根本上来说handle和binder都指向X。本地对象还可以带有额外的数据,保存在cookie中。 */
union {
size_t handle;/*
target descriptor of command transaction */
void *ptr; /*
target descriptor of return transaction */
} target;
//Binder实体带有的附加数据
void *cookie; /*
target object cookie */
//code是一个命令,描述了请求Binder对象执行的操作,表示要对目标对象请求的命令代码
unsignedint code; /*
transaction command */
/*
transaction的基本信息*/
//事务标志,见transaction_flags
unsignedint flags;
pid_t sender_pid; // 发起请求的进程PID
uid_t sender_euid; // 发起请求的进程UID
size_t data_size; //data.buffer缓冲区的大小,data见最下面定义;命令的真正要传输的数据就保存在data.buffer缓冲区中
size_t offsets_size; //data.offsets缓冲区的大小
union {
struct {
/*
transaction data */
constvoid *buffer;
/*
offsets from buffer to flat_binder_object structs */
constvoid *offsets;
} ptr;
uint8_t buf[8];
} data;
/** 命令的真正要传输的数据就保存在data.buffer缓冲区中,前面的一成员变量都是一些用来描述数据的特征的。
data.buffer所表示的缓冲区数据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数据,Binder驱动程序不关心,
一类是Binder实体或者Binder引用,这需要Binder驱动程序介入处理。为什么呢?
想想,如果一个进程A传递了一个Binder实体或Binder引用给进程B,那么,
Binder驱动程序就需要介入维护这个Binder实体或者引用的引用计数,防止B进程还在使用这个Binder实体时,
A却销毁这个实体,这样的话,B进程就会crash了。所以在传输数据时,如果数据中含有Binder实体和Binder引和,
就需要告诉Binder驱动程序它们的具体位置,以便Binder驱动程序能够去维护它们。
data.offsets的作用就在这里了,它指定在data.buffer缓冲区中,所有Binder实体或者引用的偏移位置。
注::
进程间传输的数据被称为Binder对象(Binder
Object),
它是一个flat_binder_object。Binder对象的传递是通过binder_transaction_data来实现的,
即Binder对象实际是封装在binder_transaction_data结构体中。*/
};
12、transaction_flags:
/* transaction_flags描述了传输方式,比如同步、异步等*/
enum transaction_flags
{
TF_ONE_WAY =
0x01, /* 当前事务异步,不需要等待*/
TF_ROOT_OBJECT =
0x04,/* 包含内容是根对象(暂未使用)*/
TF_STATUS_CODE =
0x08,/* 表示data所描述的数据缓冲区内同是一个4bit状态吗*/
TF_ACCEPT_FDS =
0x10,/* 允许数据中包含文件描述符*/
};
13、flat_binder_object:
struct flat_binder_object {
/*
8 bytes for large_flat_header. */
unsigned long type; //Binder对象的类型
unsigned long flags; //Binder对象的标志
/*
8 bytes of data. */
union {
void *binder; /*
local object */
signed long handle; /*
remote object */
};
/*
extra data associated with local object */
void *cookie;
};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