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SMS软件FESWMS模型使用体会

自学了SMS-FESWMS几个月,从其原理到具体应用都已经比较熟悉。感觉这个软件还是有许多不足,这也是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的地方。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首先,对一些比较简单的模型,软件的计算精度,特别是水流模拟的精度还是可以保证的,但前提是需要对一些关键影响参数进行合理设置,如糙率、涡粘系数(特别对于存在回流的情况)等。对于泥沙模拟,该模型仅能较好的考虑入口清水及平衡输沙(也即保证入口处不发生冲淤)的情况,另外,模型提供了多个平衡挟沙经验公式,如熟知的Meyer-Peter-Muller公式、Laursen公式、Ackers-White公式等,选择公式时应注意各公式适用的粒径范围等,如M-P-M公式可以考虑粒径较粗的卵石河床情况,其适用的粒径变化范围也较大;而Laursen公式的适用粒径范围就较小,一般适用于沙及细卵石河床情况。泥沙模拟的工况验证得不多,整体上来讲,在参数合理取值的情况下,泥沙模拟能得到定性合理、定量接近的计算结果;

其次,对于实际河道而言,情况就复杂得多,软件的稳定性成为特别关键的问题。首先对于实际高程点,一般高程较高的点如果不必要,就尽量不要考虑,因为如果计算水位低于节点高程,就会出现单元干湿的问题,单元干湿问题的处理是平面二维数学模型中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国内取得了不少好的成果,如何少苓提出的窄缝法等,而在FESWMS模型中,主要提出了一个河床存储系数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让相邻时间步的单元干湿变化不那么剧烈,从而保证计算的稳定。在FESWMS模型中,虽然可以通过自动的Steering/Spin down功能解决水位较低的问题,但从应用效果来看,如果水位与河床高程相差较大,该功能很难最终收敛到目标水位值。另外,单元干湿参数的设置,在材料设置和模型控制中都有出现,材料设置中如果设置干湿参数值,则会覆盖模型控制中的相应参数。在模型控制中,需设置默认存储深度及干燥深度限值,同时打开干湿开关,默认存储深度取0.1~3ft不等。综上,从稳定性角度来讲,尽量将河床高程调低,可保证计算的稳定性,否则,模型将很难计算。对于实际河道的水流计算,在保证稳定性和合理参数取值的条件下,一般都能定性合理的结果,如果要从定量上考虑,则需要进行大量的模型验证,包括参数的反复调试等,过程是比较繁杂的。对泥沙计算而言,要想得到与实测数据符合的结果,估计是比较困难的,首先,SMS的泥沙入口边界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无法给定入口含沙量条件;其次,上述平衡输沙公式的适用性问题,特别是用于长江、黄河等国内河流时能否反映实际,这是比较困难的。

软件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1、将k-ε紊流模型等引入到软件中去,这样涡粘系数的取值可以不用手动设定,而可以直接根据湍流动能及耗散率确定,这也是目前平面二维水流模型的主流方法;

2、改进干湿边界变化的处理,引入更为合理的计算方法,感觉这方面的处理最为关键;

3、对泥沙模型的源代码进行大量的完善修改,一方面充分考虑入口泥沙边界,另一方面,考虑增加更多地更为合理的平衡输沙公式。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d41cf01019e9e.html

时间: 2024-11-05 16:27:46

转载:SMS软件FESWMS模型使用体会的相关文章

【转载】软件开发启示录——迟到的领悟

作者: John Sonmez  来源: IDF实验室博客  发布时间: 2013-10-20 15:47 转自(http://blog.idf.cn/2013/09/4-things-i-wish-i-would-have-known-when-i-started-my-software-development-career/) 我的软件开发生涯开始于15年前. 但是直到最近的5年,我才真正开始看到自己在软件开发领域的巨大进步. 这里有一些感悟是我希望能够在我进入软件开发领域时所知道的事情,如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软件生存周期模型确立了软件开发和演绎中各阶段的次序限制以及各阶段或机动的准则,确立开 发过程所遵守的规定和限制,便于各种活动的协调,便于各种人员的有效通信,有利于活动重用,有利于活动管理.常见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有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等. 1)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瀑布模型核心思想是按工序将问题化简,将功能的实现与设计分开,便于分工协作,即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实现与物理实现分开.将软件生

Bean(描述Java的软件组件模型)

EJB是Enterprise Java Bean的缩写,一个Bean扮演着应用程序素材的角色.它包含有一个functional interface,一个life-cycle interface,以及一个实现它所支援的商业方法的类别. 外文名 Enterprise Java Bean 缩    写Bean   定义描述Java的软件组件模型 类    型    应用程序素材的角色 目    的  将可以重复使用的软件代码打包 应用范围  应用于服务器的部件 1定义 JavaBean是描述Java的

软件产品质量模型

软件产品质量模型将一个软件产品需要满足的质量划分为六大属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每类属性又细分出了很多“子属性”,如下图所示. 软件产品质量模型对产品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地方进行了高度概括.一个高质量的产品,一定是一个在质量六属性上都设计得很出色的产品:如果一个产品的设计在质量六属性上存在缺失,这个产品的质量一定不会太高.下面就6个特性和27个子特性一一说明: 一.功能性:是指软件产品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提供满足明确和隐含要求的功能的能力. 1.适合性:软件产品为特定

软件开发模型

作为一名程序员,开发过程就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过程,在开发的过程中,不断寻找新的解决办法,学习新的开发技术,能更好的开阔我们的思路,让我们不断的进步. 临近毕业,着手准备毕业设计,我决定做一个在线考试系统,预计4月底完工,花费这么久来做这个项目,主要是因为,我要利用这个项目,将自己大学四年,学到的,没学到的东西 进行一次重新学习,第一站,软件开发模型. 软件开发模型(software development model)是指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包括需求,设计,开发(写代码),测试,甚至是维护有时候也

CMM:软件成熟度模型

周末在家闲来无事,泡咖啡看书,正好看到了关于CMM的相关资料,分享出来,也当做学习笔记... 一.CMM简介 CMM,英文全称为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即:软件成熟度模型. CMM的核心是把软件开发视为一个过程.它是对于软件在定义.实施.度量.控制和改善其软件过程的实践中各个发展阶段的描述. 根据这一原则对软件开发和维护进行过程监控和研究,以使其更加科学化.标准化,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商业目标. 分级:一级为初始级,二级为可重复级,三级为已定

什么是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的定义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指人们为开发更好的软件而归纳总结的软件生命周期的典型实践参考. IEEE把一个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描述为:一个包括软件产品开发.运行和维护中有关过程.活动和任务的框架,覆盖了从该系统的需求定义到系统的使用终止.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百科全书称软件生存周期模型为"软件开发模型",并把它定义为:软件过程.活动.任务的结构框架. 它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软件生存周期模型确立了软件开发和演绎中各阶段的次序限制以及各阶段或机动的准则,确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之瀑布模型

什么是瀑布模型 又称作为是传统模型.严格按照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的阶段进行,每个阶段执行时都会进行必要的约束保证质量,并有明确的文档产出.验收完成后才可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瀑布模型核心思想是按工序将问题化简,将功能的实现与设计分开,便于分工协作,即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实现与物理实现分开.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从本质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之V模型

什么是V模型 RAD(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快速应用开发)模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模型,通过开发和测试同时进行的方式来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其形状像一个字母V,故称为V模型.又称软件测试的V模型. V模型是一个著名的.以测试为驱动的开发模型,该模型强调开发过程中测试贯穿始终,是瀑布模型的一个变体.V模型描述了质量保证活动和沟通.建模相关活动以及早期构键相关的活动之间的关系.随着软件团队工作沿着V模型左侧步骤向下推进,基本问题需求逐步细化,形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