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到管理的问题

案例1 技术到管理如何起步:小范从开发人员转PM,有理论没有实践。入职新公司的职位是PM,但每件事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干什么,心里害怕,但一想不去做会就会越来越害怕,想请教上司,上级也忙着开会。想有好的开端但又不知该如何去做。

首先要了解技术与管理的区别,技术是对事,一件事做好就行,但是管理是对人和项目,是一个团队整体的表现,只有整个项目成功才是好的管理。

其次就是刚来一个公司应该熟悉公司的流程规章制度,因为只有知道流程才能够利用公司的组织过程资产,了解资源,并运用资源发起项目。当然有的人会说,公司很小没有规章制度,也没有可以利用的组织过程资产。那么你就有机会了,你可以通过所学的知识运用ISO等国际上通用的准则,结合公司的实际制定相关的流程和规则,这是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

案例2 项目管理和技术如何平衡:小张担任项目经理,公司有充足的研发人员,而且有技术经理,但小张的直属上级要求小张不能完全做项目管理,也要进行代码编写并承担研发任务,并说过早的放下研发没有任何好处,做两年就只能纸上谈兵,小张向上级明确希望在PM道路上发展,但上级依旧坚持小张承担研发任务,对于此情况小张应如何应对。

我们应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此问题。1、从领导的角度,领导认为在管理沟通上花费的时间可能不会太多,而且项目经理不懂技术可能会完全架空,偏离方向,也是对其他同事的不信任,怕核心成员的离职导致工作无人能执行。2、从小张的角度分析,小张目前是中层管理,完全不懂技术可能会影响与客户的沟通,但又不能扎到技术细节中,否则容易忘了目标而仅仅针对技术代码。小张可以将自己的工作细分,培养和指导其他同事替自己完成Coding的工作,而把主要精力花在管理和架构设计上。这样既满足了领导的要求,同时也为自己不被市场淘汰打下基础。

案例3 技术思维到管理思维的转型:一个新的公司PM从技术小兵到中层转型中遇到很多问题。例如:过分关注细节,无法给下属一个有效的定位,下属总是抱怨分配的工作并不是他们想干的,一直想创造一个理想的,其乐融融的团队。从技术到管理究竟该如何转型,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技术上注意的是非黑即白,但是管理注意的是灰色;技术注意的是细节,管理注意的是重点;技术注意的是硬技能,管理注意的是软技能;实际操作中对下属工作的抱怨可以从关注同事的思想、生活、状态来分析适合的岗位,并用非正式的方式与其沟通,对上级应该多寻求解决方案,多让领导省心,领导爱做选择题。

从技术到管理的问题

时间: 2024-12-31 01:47:02

从技术到管理的问题的相关文章

软件工程的技术和管理的发展

1.1 软件的定义及特点 软件是按照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一般软件被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编程语言.其中系统软件为计算机使用提供最基本的功能,最基础的软件就是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是在系统软件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为用户提供不同功能的软件系统,比如说财务系统 :教务管理系统等等 :编程语言就是设计软件最基本的开发语言,有 Java,C,C++,php等多种语言. 计算机软件与硬件同样是支持计算机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软件与硬件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软件不同于硬件 :硬件是具体的物理实体,而

《系统运维全面解析:技术、管理与实践》章节目录​

第1章 系统运维体系架构规划11.1 团队人员规划21.1.1 岗位职责划分21.1.2 岗位交接示例51.1.3 职业发展规划61.1.4 技能培训71.1.5 绩效考核示例71.2 体系架构相关事宜规划91.2.1 运维系统架构101.2.2 运维工作层次分类示例131.3 基础设施相关物资规划141.3.1 机房基础设施环境示例141.3.2 服务器产品示例171.3.3  存储设备示例181.3.4  操作系统示例181.3.5  常用软件示例191.4 运维流程标准规划201.4.1

2015年6月6日,杨学明老师《IT技术人才管理角色转型与实践》专题培训在苏宁云商成功举办!

2015.6.6,在中国南京苏宁总部,研发资深顾问.资深讲师为苏宁易购IT事业部全体产品总监.研发总监进行了为期一天的<IT技术人才管理角色转型与实践>的内训服务. 杨学明老师分别从技术人员转型于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转换.互联网创新项目对组织的要求.产品总监/技术总监的素质模型.苏宁产品总监和技术总监的素质模型研讨等环节进行了讲解和学习.一天7个小时的培训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杨学明老师与在座的各位高管分享了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互联网产品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经验. 整个课程短小而精悍,理论

从技术到管理-IT人职业跨越

上周去参加了嘉为的一个公开课,市面上这类型的课程很难见,听课后记录心得如下. 1. 关于目标. 27%的人没有目标-> 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60%的人目标模糊->生活在社会中下层 10%的人目标清晰->生活在社会中上层 3%的人有长远规划->各界成功人士 个人意见:我有相对清晰的目标,30所考master,40岁获doctor学位,50岁分享经验及入学院讲授课程. 2. IT是条不归路,只有不断向前,因为行业新知识及新技能不断更新.30-35是个坎.有舍才有得,放弃相关的技术,不能

《大产品,小团队——携程敏捷技术与管理转型实战》读后感

作为曾经携程的一员,看到一起奋斗过的小伙伴们宣传此书立刻就买了,非常开心拿到了作者团队的亲笔签名版.读完颇为感慨与惭愧,有种虽然身在此山中,竟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受.当时身处携程俩大核心业务之一,却只知一味地吐槽糟糕的流程和无止尽的加班,即没有推动改进的勇气与执行力,也不知背地里整个公司为优化流程,提倡创新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已经取得的成果. 诚如书名<大产品,小团队——携程敏捷技术与管理转型实战>,此书着重于在敏捷开发与管理转型期碰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所以建议小伙伴们在学过了ACP,或者敏捷项目

Lyft高管的技术团队管理实战

Lyft 的技术总监沈思维分享了他对于管理技术团队和打造工程文化的经验,也欢迎添加他的微信公众号"人家的屋顶"了解更多(微信公众号ID: othersroof).沈思维毕业于密歇根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他早年在 Google 任软件开发工程师 (2005 - 2011),2011年加入 Twitter,后任产品安全部高级研发经理,负责反垃圾及帐号安全方面的工作.2015年底至今在 Lyft 担任研发总监,负责包括支付平台,风控平台.开放平台在内的多个团队.工作之外,沈思维关注并致力于提

技术债务管理以及Firefox/Chromium的债务评价

现在的软件开发是在遍地敏捷,人人讲唯快不破的时代,哪有人有时间思考代码质量,设计的质量? 哪个又不是从一堆代码中杀出血路来实现另一个功能?一个产品都存活不了几年,何必考虑什么可维护性? 我们追求进度的时候,总是要牺牲些东西,或是破坏了一些东西等着后面补.这就是技术债! 管理不好,债台高筑,即使不破产,也是要拆东墙,补西墙的玩平衡.现实是残酷的,但不影响我们抬头看看这个世界. 技术债务 技术债务(Technical Debt)这个词,我最早是从InfoQ关于Uber的一个访谈中了解到的,正好也在思

技术团队管理点滴

我是一个技术男,喜欢研究技术,但因职业发展的需要,做了五年的管理工作.幸好直接管理一个技术团队的一个明显的好处是:可以同时直接参与到技术工作中来,所以这几年还是做到了技术管理两不务.不过正因为我并没有花太多的心思在管理上,所以五年的管理工作所积累的也只是一些点滴的经验,而没有成体系的知识.在此,把这些年的点滴经验总结一下,算是一个里程碑吧. 管理可以这样来分:向下管理.向上管理.横向管理.因为我本人个性非常直接,从来不会P(pai)M(ma)P(pi),所以在向上管理上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可分享的

技术or管理

时间成本:你为一件事投入更多的时间,必然减少另一件事的时间投入,有舍有得. 作为管理者,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在其他事上,而减少在技术上的时间投入.而且,管理者,要想带好下属,就需要肯为下属背锅.出现问题时,主动承担责任,并处理好善后事宜.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在技术上一定要有足够的技术底蕴:即使是做管理,也要先将技术做到足够好.一定先技术,后管理:选择管理,也不要放下技术:选择技术,也需要学习一点点管理. 面对日益更新的技术,面对更年轻.技术更强的新人的挑战,我们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主动进入危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