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卫萝卜”到“部落冲突”,从“美图秀秀”到“美拍”,从“唱吧”到“墨迹天气”。在超过5亿的智能终端用户中,有近乎五分之四的用户每天使用应用1-3个小时。这使中国成为了应用开发市场的黄金之地,众多应用开发团队受到资方追捧。
一方面,市场需要的是挣脱固性思维,打破传统的创新应用的出现,另一方面,已经具有广大用户基础的应用需要持续的迭代与发展。但无论如何,开发者与产品人员必须做到一件事——就是让用户拥有舒畅的使用体验。使用体验与产品设计一起,才能构建起应用价值的左膀右臂,而App上线后性能问题是用户使用体验提升的最大隐形障碍。
被忽视的应用上线后性能管理
对于拥有一定规模技术力量的应用开发团队来说,将产品体验问题详致的归类与量化已经是一项必须的工作。但据听云发布的《移动应用性能黑洞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仅有6%的移动开发团队在使用专业的性能管理工具,开发者将产品送上市场后,性能管理被直接忽视,产品的成功与失败则被归结为营销手段的好坏。同时报告显示,竟有超过5%的活跃用户流失是源于应用性能问题,发人深思。对于中小规模的团队来说,应用上线后性能问题更容易被忽视,而由此所造成的用户流失对初创团队来说冲击更大,甚至是致命的。
Android与iOS性能问题导致用户流失比率(每天)
而做好应用上线后性能管理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能够搭建与生产环境相同的性能监控环境只是第一步,手机机型与配置千差万别,运营商与南北互通问题在中国又是不可忽视的巨大挑战。要覆盖到不同种类(联网,本地和混合应用)、不同平台(iOS,安卓等)和不同网络环境(Wifi,2G,3G,3G+,4G LTE)一直是应用性能管理的巨大挑战,尤其对于中小开发者而言,这似乎成为了无法评估投入成本的“黑洞”。
应用性能管理平台选择面面观
应用性能管理在国外并非是一个刚刚兴起的产业,已经为多数互联网产品所认可并使用。成本低、部署便捷、安全性与本地化,成为部署应用性能管理平台所必须在意的几大问题,根据笔者多年来对移动互联网运维与开发人员的采访获悉,在性能管理领域,国外的产品与技术比较成熟,但是本地化运营较差,可用性不强。国内能够提供完整的应用性能管理解决方案的基本只有基调网络一家,大多开发者通过使用基调网络的监控数据与自研发数据报表系统相结合,管理应用性能,实时追踪性能问题。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中小团队有很多,限于研发人员数量与实力问题,轻量级部署与成本控制尤为重要,以国内最大的应用性能管理平台听云来说,只需修改两行代码即可完成部署,并在5分钟内查看应用性能数据,同时提供给开发者免费使用,成为国内大多数中小开发团队的首选。
很多开发者在应用上线前喜欢使用Testin等适配测试小工具来进行应用适配测试,实际上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在这里笔者提醒大家,慎重使用。数据安全对于应用性能监控来说尤为重要,目前国内以听云为代表的性能管理平台也有一套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通过第三方安全认证机构对听云App SDK源代码进行审计;性能数据采集通过SSL加密传输;同时开发者可以通过指定采集百分比或者设置随机采集来控制监测客户端的数量,以达到数据保密的目的。在保证自己App性能管理走上正轨的同时,不要忘记安全与隐私问题。
结语:
如果说一个应用的产品创意就像灵魂,那么应用上线后性能管理则是支撑起这个创意的骨架与躯干。应用上线后性能管理对于开发者来说绝不仅仅是画龙点睛的过程,而是承载自身应用价值的载体与起飞跑道。在看到听云发布的移动应用性能黑洞报告后,笔者更为强烈的认识到了这一点,这也是促成本文的主要原因。
应用性能黑洞已经成为App活跃用户流失的最大隐形杀手,看着应用数据报表中用户次日留存率的下降曲线图,也许您也该考虑部署应用性能管理工具了,以听云为代表的国内顶尖应用性能管理平台已经被微软、阿里、腾讯、百度等大企业率先采用,不要因为性能问题让你的应用价值止步于起飞跑道上。
别让性能黑洞将应用价值止步于起飞跑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