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的精髓–肯?威尔伯(KEN WILBER)

作者:肯·威尔伯(Ken Wilber),目前被公认为是“后人本心理学”的最重要的思想家、理论家和发言人,其影响已经跨越了心理学领域,波及哲学和神学领域。由于肯·威尔伯在意识领域的研究极富基础性和开创性,他甚至获得了“意识领域的爱因斯坦”的美誉。作为心理学家,有评论认为他在整合西方心理学和东方智慧方面已经超过了荣格。 肯·威尔伯23岁时发表《意识层次图》,此后著述不断,迄今已有20余部著作。他的作品被翻译到20个国家,名列美国同类作家之首,被称为美国“最畅销的学术类著作作家”。
所谓超个人经验,就是从个人的统合感扩张到整体生命、灵性和宇宙的面向,而有关超个人的学术研究,指的则是以更科学的方式来理解和诠释传统的宗教体验,包括存在的意义,生命的一体性,最深的洞见,慈悲和宇宙大爱。

大圆满的精髓是极为简单的,与世界其他的最高智慧传统是一致的,特别是印度教的吠檀多哲学与佛教的禅。

简而言之:

如果神性具有任何意义,它一定是无所不在、遍布四方与包容一切的,神性一定在你当下、此时、此地的觉知中。也就是说,你当下的觉知既不需要修正,也不需要调整,它本来就是完整的、圆满的,充满了神性。

更进—步说,你并不需要解脱才看到神性,也不是说你已经与神性同在,只是不自知而已,因为这还是暗示了某些地方神性是不存在的。根据大圆满的观点,你和神性根本是一体的,圆满的觉性就是当下这一刻,你的每一个觉知的活动就是神性的展现。没有任何一个地方不存在神性,或者说神性不可能是有限的。

如果神性具有任何意义,它应该是永恒的,或是没有起点的,也是没有终点的。如果神性有起点,它就是暂时的,而非无时间性与永恒的。这意味着你无法变成或是达到解脱的状态。如果你能达到解脱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有起点的,也就不是真正的解脱了。

反之,神性和解脱其实就是你当下正在觉知的状态。当我在接受这些教诲时,我想到星期天的报纸登出的谜题,上面画了一张风景画,标题写着:“20位名人的脸就藏在这幅风景画里,你能分辨得出来吗?”这些名人的脸可能包括沃尔特·克朗凯特(Walter Cronkite)、约翰·肯尼迪等知名人士。但重点是你正在看这些人的脸,你不必再多看什么,因为他们就在你的视觉领域内,你只是没认出他们罢了。如果你还是看不出来,就会有某个人前来为你指点迷津,将他们一一指给你看。

我认为神性与解脱也是如此,我们已经在看着神性,只是还没认出它而已,我们也都拥有这份必要的认知力,但是没有领悟力。这也是大圆满的教导并不特别推荐静修的理由。静修在其他方面是有用途的,但是目的是要改变认知、改变觉知。从大圆满的角度来看,那些是不必要的,也是偏离重心的。你目前所拥有的觉知已经完全俱足了神性,没有任何东西是需要改变的。任何想要改变的企图都好像是在那幅风景画上添加油彩,而不是单纯地认出那些面孔。

因此,大圆满的核心教诲并非静修,因为静修着重在意识状态的改变,但解脱并不是意识状态的改变,而是对任何现存状态的自然认知。实际上,大圆满有许多的教诲都说明了为什么静修无法产生功效,解脱是无法获取的,因为它已经存在当下了。想要得到解脱就如同画蛇添足一般。大圆满的第一个原则是:要想拥有根本的觉知,你既不能做什么,也不能不做什么,因为它已经本自俱足了。

大圆满不采用静修,而是用“直指”的方式。上师先简单地和你交谈、然后指出你已经俱足的神性或觉性,这份觉性在父母未生你之前,你已经本自俱足了,它是永恒的,也是没有起点的。换句话说,如同指出那幅风景画中的脸孔一样,你不需要解谜题也不需要重组谜题,只要认出你正在看的是什么就够了。静修为的是重组这个谜题:大圆满则什么也不更动。通常上师直指你本自俱足的觉性时会说:“既不去改正,也不去修整你当下的觉知……”

我不能真的教你什么,因为那是大圆满上师的职责,但我可以提供你印度教吠檀多哲学的观点,因为它们已经被撰写出版,特别是在拉马纳尊者的著作中。以下是我的引述:

我们恒久以来早已觉知的就是知觉的本身,我们早已俱足了本觉,它能目睹任何一个生起的现象。一位老禅师曾说过:“你听见鸟叫了吗?你看见太阳了吗?谁没有解脱呢?”我们无法想像有人是没有本觉的,因为就连这份想像我们都能知觉得到。即使在梦境中我们也能知觉。此外这些教诲还主张,觉知不该划分成解脱的与无明的,存在的只有觉知,不需要更正或修整,它的本身就是神性。

这些教诲就是要你认出自己的本觉和目睹的本能,然后安住在那个状态中,任何想要获得觉察的企图都偏离重点。你可能会说:“可是我看不见神性啊!”“但是你能知觉自己看不到神性,这知觉的本身就是神性!”

注意力是可以训练的,因为你可能会忘记,但是本觉无法训练,因为它是自来就俱足的。在训练注意力的时候,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这一刻,但是本觉却是在你尚未做任何努力之前的觉知状态。你其实已经在觉知,也已经解脱了。你也许不能永远保持注意力,但你永远已经是解脱的。

这种“直指”的教诲大概是这样进行的:有时候几分钟、几小时,有时候几天,直到你“领悟”,直到你发现自己的真面目,那个父母未生你以前的面孔(超越时间的、永恒的、没有生死的),这是一种领悟而不是认知,有点像看着百货公司的玻璃橱窗时,发现有一个模糊而熟悉的脸孔正看着自己,你再集中于焦点看,才发现那竟然是自己脸孔的反映。这整个世界都是你的真我的反映。

根据这些教诲,本觉并不难达到,甚至根本不可能避开。而所谓的方法对于真我而言其实是障碍。只要你执著于方法,它们反而会阻碍你对于本觉的领悟。存在的只有真我,只有神。拉马纳尊者是这么说的:

既没有创造,也没有毁灭,

既没有命运,也没有自由意志,

既没有途径,也没有成就,

这就是最终的真理。

我应该提醒一下,虽然大圆满本身并不强调静修,但是当你被传授大圆满的教诲时,应该已经完成前面八个阶段的静修练习。静修仍然被视为非常重要的训练,它可以增进心智的美德、专注力、注意力和洞见,但是它和解脱是无关的。任何一种能达到的解脱都不是真的解脱。静修是一种训练,大圆满则指出训练其实从一开始就脱离了当下的本觉。

我的上师时常与学生们面谈,学生们有时会说:“我刚才有一段最奇妙的经验,我的自我突然消失与万物合一,连时间感也不见了,真是奇妙极了!”

上师回答:“那很好,请你告诉我,那个经验有没有时间的起点?”

“呀?昨天发生的,我只是在打坐,它突然就出现了。”

“只要有开始,就不是真的。在你认出之前,它早存在了,而且不是一种经验,因为既没有起点,它是你早已觉知的东西,你领悟到无始的状态再来找我吧!”

学生一旦有了领悟,就可以借由静修来稳定这份领悟,把它带到生活中的每一个面向,这其实是最难的部分。大圆满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要领悟你的真实面目是比较容易的;但活出它来就很困难了。”我目前就是在练习活出它来。

时间: 2024-11-07 04:03:41

大圆满的精髓–肯?威尔伯(KEN WILBER)的相关文章

肯·威尔伯的超个人心理学理论及其对佛教的阐释

2015-10-29                                                 原军超                                                 陈寿文                         陈寿文 陈寿文                                 微信号                                 chenshouwen1979 功能介绍               

肯.威尔伯论觉知

https://tieba.baidu.com/p/4584305679?red_tag=3109625582 1.纯粹的觉知是持续不断的平等的威尔伯重拾消失长达五年之久的写作灵感,他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除了购买日用品之外,几乎完全与世隔绝,三年中只见了四个人,他形容那种情况很像传统的禁语闭关.当时他正埋首于<性.生态学.灵性>这本巨著的撰写工作,他形容其过程就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噩梦,为了涵盖四大象限各个领域的知识系统,他需要搜集的资料可想而知有多么博杂了.闭关到第七个月,他患了自称的“渴肤症

肯威尔伯丨《意识光谱》关于阴影整合

2016-08-22 文化之旅 肯威尔伯文化之旅 肯威尔伯文化之旅 肯威尔伯文化之旅 微信号 ken_fans 功能介绍 大家好,这儿是肯威尔伯文化之旅,是肯学问的粉丝,统称“肯迷”.如果大家有读书分享笔记和心得,可以留言交流,谢谢 文/节选<意识光谱> 意识光谱的每个阶层都是由特定的二元对立的抑制和投射产生.由此导致认同逐步窄化,从宇宙 降到生命体(存在),再降到心灵(自我),再降到部分心灵(角色),光谱的每一个阶层都有产生某类病态的可能性,因为每个阶层都代表了自我与宇宙异化的具体类型. 例

肯威尔伯|人生中的阴影

人生中的阴影-----选自:<生活就像练习>[美]肯·威尔伯著 每个人都熟悉“身心灵”这个概念,但ILP在其中加入了“阴影”的概念,并把它视为所有真正的整合式练习的核心元素.身体.心智.灵性和阴影,是练习所要求包含的底限,否则转化过程将很难持续,这个原因目前尚不为人所知.而我们首次提出阴影的概念,则是因为其他方法都严重忽略阴影. “阴影”一词指心理的“黑暗面”——我们分割.拒绝.否认.隐藏的部分,我们投射到他人身上的部分,或者与之断绝关系的部分.在心理治疗的语言中,阴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我

肯恩&#183;威尔伯:自我意识成长的十个阶段

肯恩·威尔伯:自我意识成长的十个阶段 肯恩·威尔伯(ken wilber 1949- )目前被公认为是“后人本心理学”的最重要的思想家.理论家和发言人,其影响已经跨越了心理学领域,波及哲学和神学领域. 由于肯恩·威尔伯在意识领域的研究极富基础性和开创性,他甚至获得了“意识领域的爱因斯坦”的美誉.作为心理学家,有评论认为他在整合西方心理学和东方智慧方面已经超过了荣格. 肯恩·威尔伯23岁时发表<意识层次图>,此后著述不断,迄今已有20余部著作.他的作品被翻译到20个国家,名列美国同类作家之首,被

万法简史:肯恩&#183;威尔伯的典范革命

2015-05-27                                                 李孟浩                                                 心灵自由                         心灵自由 心灵自由                                 微信号                                 freedomloveaction 功能介绍          

肯恩&#183;威尔伯与超个人心理学

2016-10-05                                                 灵魂回声                         灵魂回声 灵魂回声                                 微信号 功能介绍                                 分享智慧 情趣面对生活,寻找灵魂解读 编者按:随着理性启蒙运动的兴起,组织化宗教与形而上学曾经替世界带来的魅力效用已逐渐式微,而民主价值观.个人主义与多元主义

宏图:肯恩&#183;威尔伯眼中的法界|《野兽爱智慧》

2017-03-16 肯恩·威尔伯 心灵自由 肯恩·威尔伯/文 胡因梦/译 Garden TranquilityDan.Gibson - Windsong 十二月十八日,星期四 二十年前当佛法第一次传入美国时,你根本甭想提出结合冥想与心理治疗的说法,因为大家都认为佛法已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你按照佛法正确地修练,你就完全不需要心理治疗了,在现代世界里每一种宗教都遭受到相同的阻碍:只要相信基督你就会得到平安,只要祷告你的心灵就会得到治疗:只要练习苏菲动禅你就会痊愈:只要按照解脱者约翰的途径修

宏图:肯恩&#183;威尔伯眼中的法界

选自肯恩·威尔伯<一味> 翻译:胡因梦 十二月十八日,星期四 二十年前当佛法第一次传入美国时,你根本甭想提出结合冥想与心理治疗的说法,因为大家都认为佛法已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你按照佛法正确地修练,你就完全不需要心理治疗了,在现代世界里每一种宗教都遭受到相同的阻碍:只要相信基督你就会得到平安,只要祷告你的心灵就会得到治疗:只要练习苏菲动禅你就会痊愈:只要按照解脱者约翰的途径修行就足够了:瑜伽已经道出了一切.这些说法很清楚地暗示著,如果你拥有足够的信心或努力修练某一种法门,你就永远也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