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算法:K均值

在数据挖掘中,K-Means算法是一种cluster analysis的算法,其主要是来计算数据聚集的算法,主要通过不断地取离种子点最近均值的算法。

基本K均值:选择K个初始质心,其中K是用户指定的参数,即所期望的簇的个数。每次循环中,每个点被指派到最近的质心,指派到同一个质心的点集构成一个簇。然后,根据指派到簇的点,更新每个簇的质心。重复指派和更新操作,直到质心不发生明显的变化。

为了定义二维空间的数据点之间的“最近”概念,我们使用欧几里得距离的平方,即点A(x1,y1)与点B(x2,y3)的距离为dist(A,B)=(x1-x2)2+(y1-y2)2。另外我们使用误差的平方和SSE作为全局的目标函数,即最小化每个点到最近质心的欧几里得距离的平方和。在设定该SSE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数学证明,簇的质心就是该簇内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

问题

K-Means算法主要解决的问题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在图的左边有一些点,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出来有四个点群,但是我们怎么通过计算机程序找出这几个点群来呢?于是就出现了我们的K-Means算法(Wikipedia链接

K-Means要解决的问题

算法概要

这个算法其实很简单,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A,B,C,D,E是五个在图中点。而灰色的点是我们的种子点,也就是我们用来找点群的点。有两个种子点,所以K=2。

然后,K-Means的算法如下:

  1. 随机在图中取K(这里K=2)个种子点。
  2. 然后对图中的所有点求到这K个种子点的距离,假如点Pi离种子点Si最近,那么Pi属于Si点群。(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A,B属于上面的种子点,C,D,E属于下面中部的种子点)
  3. 接下来,我们要移动种子点到属于他的“点群”的中心。(见图上的第三步)
  4. 然后重复第2)和第3)步,直到,种子点没有移动(我们可以看到图中的第四步上面的种子点聚合了A,B,C,下面的种子点聚合了D,E)。

这个算法很简单,但是有些细节我要提一下,求距离的公式我不说了,大家有初中毕业水平的人都应该知道怎么算的。我重点想说一下“求点群中心的算法”。

求点群中心的算法

一般来说,求点群中心点的算法你可以很简的使用各个点的X/Y坐标的平均值。不过,我这里想告诉大家另三个求中心点的的公式:

1)Minkowski Distance公式——λ可以随意取值,可以是负数,也可以是正数,或是无穷大。

2)Euclidean Distance公式——也就是第一个公式λ=2的情况

3)CityBlock Distance公式——也就是第一个公式λ=1的情况

这三个公式的求中心点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看下图(对于第一个λ在0-1之间)。

(1)Minkowski Distanc   (2)Euclidean Distance    (3) CityBlock Distance

上面这几个图的大意是他们是怎么个逼近中心的,第一个图以星形的方式,第二个图以同心圆的方式,第三个图以菱形的方式。

实现代码如下:

[python] view plain copy

  1. # scoding=utf-8
  2. import pylab as pl
  3. points = [[int(eachpoint.split("#")[0]), int(eachpoint.split("#")[1])] for eachpoint in open("points","r")]
  4. # 指定三个初始质心
  5. currentCenter1 = [20,190]; currentCenter2 = [120,90]; currentCenter3 = [170,140]
  6. pl.plot([currentCenter1[0]], [currentCenter1[1]],‘ok‘)
  7. pl.plot([currentCenter2[0]], [currentCenter2[1]],‘ok‘)
  8. pl.plot([currentCenter3[0]], [currentCenter3[1]],‘ok‘)
  9. # 记录每次迭代后每个簇的质心的更新轨迹
  10. center1 = [currentCenter1]; center2 = [currentCenter2]; center3 = [currentCenter3]
  11. # 三个簇
  12. group1 = []; group2 = []; group3 = []
  13. for runtime in range(50):
  14. group1 = []; group2 = []; group3 = []
  15. for eachpoint in points:
  16. # 计算每个点到三个质心的距离
  17. distance1 = pow(abs(eachpoint[0]-currentCenter1[0]),2) + pow(abs(eachpoint[1]-currentCenter1[1]),2)
  18. distance2 = pow(abs(eachpoint[0]-currentCenter2[0]),2) + pow(abs(eachpoint[1]-currentCenter2[1]),2)
  19. distance3 = pow(abs(eachpoint[0]-currentCenter3[0]),2) + pow(abs(eachpoint[1]-currentCenter3[1]),2)
  20. # 将该点指派到离它最近的质心所在的簇
  21. mindis = min(distance1,distance2,distance3)
  22. if(mindis == distance1):
  23. group1.append(eachpoint)
  24. elif(mindis == distance2):
  25. group2.append(eachpoint)
  26. else:
  27. group3.append(eachpoint)
  28. # 指派完所有的点后,更新每个簇的质心
  29. currentCenter1 = [sum([eachpoint[0] for eachpoint in group1])/len(group1),sum([eachpoint[1] for eachpoint in group1])/len(group1)]
  30. currentCenter2 = [sum([eachpoint[0] for eachpoint in group2])/len(group2),sum([eachpoint[1] for eachpoint in group2])/len(group2)]
  31. currentCenter3 = [sum([eachpoint[0] for eachpoint in group3])/len(group3),sum([eachpoint[1] for eachpoint in group3])/len(group3)]
  32. # 记录该次对质心的更新
  33. center1.append(currentCenter1)
  34. center2.append(currentCenter2)
  35. center3.append(currentCenter3)
  36. # 打印所有的点,用颜色标识该点所属的簇
  37. pl.plot([eachpoint[0] for eachpoint in group1], [eachpoint[1] for eachpoint in group1], ‘or‘)
  38. pl.plot([eachpoint[0] for eachpoint in group2], [eachpoint[1] for eachpoint in group2], ‘oy‘)
  39. pl.plot([eachpoint[0] for eachpoint in group3], [eachpoint[1] for eachpoint in group3], ‘og‘)
  40. # 打印每个簇的质心的更新轨迹
  41. for center in [center1,center2,center3]:
  42. pl.plot([eachcenter[0] for eachcenter in center], [eachcenter[1] for eachcenter in center],‘k‘)
  43. pl.show()
时间: 2024-10-10 07:03:48

聚类算法:K均值的相关文章

初识聚类算法:K均值、凝聚层次聚类和DBSCAN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186b460101ard2.html 这里只是将比较重要的部分转一下 另外还有一篇关于层次聚类的 http://blog.csdn.net/jwh_bupt/article/details/7685809 聚类分析就仅根据在数据中发现的描述对象及其关系的信息,将数据对象分组(簇).其目标是,组内的对象相互之间是相似的,而不同组中的对象是不同的.组内相似性越大,组间差别越大,聚类就越好. 先介绍下聚类的不同类型,通常有以下

聚类算法:K均值、凝聚层次聚类和DBSCAN

聚类分析就仅根据在数据中发现的描述对象及其关系的信息,将数据对象分组(簇).其目标是,组内的对象相互之间是相似的,而不同组中的对象是不同的.组内相似性越大,组间差别越大,聚类就越好. 先介绍下聚类的不同类型,通常有以下几种: (1)层次的与划分的:如果允许簇具有子簇,则我们得到一个层次聚类.层次聚类是嵌套簇的集族,组织成一棵树.划分聚类简单地将数据对象划分成不重叠的子集(簇),使得每个数据对象恰在一个子集中. (2)互斥的.重叠的与模糊的:互斥的指每个对象都指派到单个簇.重叠的或是模糊聚类用来反

05_无监督学习--聚类模型--K 均值

无监督学习--聚类模型--K 均值0.引入依赖1.数据的加载和预处理2.算法实现3.测试 无监督学习--聚类模型--K 均值 0.引入依赖 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这里直接 sklearn 里的数据集from sklearn.datasets.samples_generator import make_blobs 1.数据的加载和预处理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100, centers

聚类算法:K-means 算法(k均值算法)

k-means算法:      第一步:选$K$个初始聚类中心,$z_1(1),z_2(1),\cdots,z_k(1)$,其中括号内的序号为寻找聚类中心的迭代运算的次序号. 聚类中心的向量值可任意设定,例如可选开始的$K$个模式样本的向量值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第二步:逐个将需分类的模式样本$\{x\}$按最小距离准则分配给$K$个聚类中心中的某一个$z_j(1)$.假设$i=j$时, \[D_j (k) = \min \{ \left\| {x - z_i (k)} \right\|

机器学习经典算法详解及Python实现--聚类及K均值、二分K-均值聚类算法

摘要 聚类是一种无监督的学习(无监督学习不依赖预先定义的类或带类标记的训练实例),它将相似的对象归到同一个簇中,它是观察式学习,而非示例式的学习,有点像全自动分类.说白了,聚类(clustering)是完全可以按字面意思来理解的--将相同.相似.相近.相关的对象实例聚成一类的过程.机器学习中常见的聚类算法包括 k-Means算法.期望最大化算法(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参考"EM算法原理").谱聚类算法(参考机器学习算法复习-谱聚类)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聚类之K均值聚类和EM算法

这篇博客整理K均值聚类的内容,包括: 1.K均值聚类的原理: 2.初始类中心的选择和类别数K的确定: 3.K均值聚类和EM算法.高斯混合模型的关系. 一.K均值聚类的原理 K均值聚类(K-means)是一种基于中心的聚类算法,通过迭代,将样本分到K个类中,使得每个样本与其所属类的中心或均值的距离之和最小. 1.定义损失函数 假设我们有一个数据集{x1, x2,..., xN},每个样本的特征维度是m维,我们的目标是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类别.假定K的值已经给定,那么第k个类别的中心定义为μk,k=1

K均值聚类--利用k-means算法分析NBA近四年球队实力

分类作为一种监督学习方法,要求必须事先明确知道各个类别的信息,并且断言所有待分类项都有一个类别与之对应.但是很多时候上述条件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在处理海量数据的时候,如果通过预处理使得数据满足分类算法的要求,则代价非常大,这时候可以考虑使用聚类算法.聚类属于无监督学习,相比于分类,聚类不依赖预定义的类和类标号的训练实例.本文首先介绍聚类的基础--距离与相异度,然后介绍一种常见的聚类算法--k-means算法,并利用k-means算法分析NBA近四年球队实力.因为本人比较喜欢观看NBA比赛,所以用这

k-means均值聚类算法(转)

4.1.摘要 在前面的文章中,介绍了三种常见的分类算法.分类作为一种监督学习方法,要求必须事先明确知道各个类别的信息,并且断言所有待分类项都有一个类别与之对应.但是很多时候上述条件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在处理海量数据的时候,如果通过预处理使得数据满足分类算法的要求,则代价非常大,这时候可以考虑使用聚类算法.聚类属于无监督学习,相比于分类,聚类不依赖预定义的类和类标号的训练实例.本文首先介绍聚类的基础——距离与相异度,然后介绍一种常见的聚类算法——k均值和k中心点聚类,最后会举一个实例:应用聚类方法试

机器学习六--K-means聚类算法

想想常见的分类算法有决策树.Logistic回归.SVM.贝叶斯等.分类作为一种监督学习方法,要求必须事先明确知道各个类别的信息,并且断言所有待分类项都有一个类别与之对应.但是很多时候上述条件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在处理海量数据的时候,如果通过预处理使得数据满足分类算法的要求,则代价非常大,想想如果给你50个G这么大的文本,里面已经分好词,这时需要将其按照给定的几十个关键字进行划分归类,监督学习的方法确实有点困难,而且也不划算,前期工作做得太多了. 这时候可以考虑使用聚类算法,我们只需要知道这几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