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编程需不需要背代码呢?
相信很多刚刚开始学习编程的小伙伴们都有这样的疑问:学习编程需不需要背代码呢?不言而喻,学习任何东西都是需要记忆的,记忆力不好就无法学得快,学得好也会很困难。我发现,许多编程视频教程里的讲师都说:“学习编程是不需要背诵代码的,敲多了就会了”。我刚刚开始学习编程的时候,视频教程里的讲师都这么说,也在网上问过一些学习过来的前辈们,他们也都说不需要背,多敲代码就可以了。什么是多敲代码呢?多敲代码就是重复不断的敲同一段代码,直到你能不看着这个视频,也能把所学习到的代码都敲出来。多敲代码并不是看很多视频,把视频里讲的都敲一遍就可以了,这其实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就算你把《马士兵全套java视频教程》《韩顺平全套java视频教程》《郝斌全套java视频教程》里讲到的源码通通都跟着敲一遍,你也不一定能入得了编程的这个门。为什么会这样呢?不是说多敲代码就可以学会编程的吗?其实很多前辈们所讲多敲代码其中所蕴藏的含义都被我们误解了,以为跟着视频敲一两遍就可以了。只写一两遍,一般人根本就记不住,除非你是超级记忆力天才。在腾讯课堂里的关于编程的公开课中,许多学习编程的新人都在公屏上问老师:“老师,我不会写怎么办?”“老师我的记忆力差记不住怎么办?”“老师学习编程需
不需要像学习语文一样需要背诵(背诵代码)呢?”然后老师说:“同学,学习编程是不需要背代码的,只要你们跟着老师学,跟着老师的节奏多敲代码就可以了。”很多教编程的老师都这么说,只要花钱跟着他们学习,你就一定能学得会,你不需要记忆代码,只需要跟着多敲代码就万事大吉了。但是,很多的新手并不明白多敲代码其中所蕴藏的含义:其实多敲代码就是做刻意练习,重复的编写同一段代码,直到你能记住这段代码为止。新手在学习编程,记忆代码这一点很关键,起初还是在零基础而且编程思维还没有形成的阶段,不去记忆一定量的代码,你入门编程的速度是很慢的。记忆力有多好,决定了你入门编程的速度有多快。我记得刚刚开始接触编程时,我是学习了C语言,可是因为不会记忆,学习了三天我依然写不出一个“helloworld”的小程序,后来就索性放弃C语言了,转而学习汉语编程——易语言。学习易语言我是看《觅风易语言视频教程》,开始学习时我是从第1集看到第43集,代码也都完全跟着敲一遍。但是看完了全套易语言视频教程,我依然还是没有入门,我懊恼及了。看到网上很多入门的易友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时都在说“自己是看完《觅风易语言视频教程》开始入门编程的”。我在网上抱怨说“:为什么我看完了还是学不会?”;不看视频,我根本就写不出程序,不参照别人的代码,我根本就没有编程的思路,还有许许多多的命令关键字我连记都记不住,学
完一遍全套视频教程,对教程里的很多内容一点印象也没有。我不理解多敲代码,多看视频学习的真正含义,以为学过了就是累积,坚持了就会胜利。后来我发现这种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我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却连编程的门都还没有迈进。我开始思索自己的学习方式,连编程常用的关键字都没记住,又怎么可能学得会呢?想到这一点,我开始了刻意重复的敲同一段代码,并且记忆关键字。敲1遍记不住我就敲10遍,10遍还记不住我就敲30遍,敲到能用脑子记住并且理解了为止。重复不断的练习一段代码,在我写程序时需要用到这段代码的时候,我可以不用想便能马上把这段代码敲出来,敲重复练习过的代码基本上能够做到自动化,这就是交给人体潜意识去处理的好处。我在学习易语言编程换了新方法之后,效果立杆见影。用脑子记忆住了几段易代码,《觅风视频教程》里的视频很多以前不懂的内容都开始渐渐理解了。不到半个月的学习时间,我对易语言就比较熟练了,还写了一个QQ消息群发器,原理是:模拟按键来达到自动群发的效果,感觉用易语言写辅助脚本程序,还是挺牛逼的。学习编程需不需要背诵代码?我觉得对于新手来说,想要快速入门,需要刻意记忆某些代码段。学习编程其实就跟学习读书写作是一样的,需要你大量的阅读,还需要精读,背诵名师名家们的优秀著作是每一个优秀的作家都必须经历的。通过记忆知识,我们才能将这些知识内化成为我们的写作能
力以及办事能力。编程也应该是一样的道理,新手开始学习编程,需要刻意记忆,做刻意练习,就像学语文需要背诵课文一样。如果你不去记忆,那你入门是很困难的,因为你还没有编程思维,又是在零基础的情况下,光靠跟着视频里老师讲的随便敲敲代码,误打误撞的学是行不通的。刚刚开始学习编程的小伙伴们,你们明白了吗?刚开始学习,不要急功近利哦,视频教程不要贪多贪快,选好一套视频教程,重复的看,代码重复的练习,学到新的关键字一定要记住,死记硬背你也一定要记住。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记忆力好,你不一定能学成技术大牛,但是记忆力不好你一定学得很艰苦,你还会因为花了很时间学习但还是菜鸟的水平,接着便会怀疑自己学习编程时的智商问题,这也许就是很多的编程新手从入门到放弃的原因吧!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fb123-/p/11508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