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第二层数据链路层-STP协议

1.stp协议的由来。

在二层网络中,交换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有一台交换机出现故障会影响网络的使用,为了避免存在单点故障,在实际的二层链路中会采用链路冗余,也就是采用交换设备之间多条联络连接,即多台交换机之间都有连接,这样即使一台交换机故障了,也可以使用其他交换机。这就是链路冗余。

链路冗余会------带来环路。

1.1环路影响一----广播风暴。

上图主机A发送arp报文,交换机B收到后,除接收端口外,其余端口都发送一份。B-->A-->C--->B这样循环(外圈)

交换机A收到交换机C的报文后又发给交换价B。B-->C-->A--B(内圈)

由于交换价没有TTL值,所以这些报文一直这样循环,占用交换机资源。

而且主机B会收到2份报文。试想你下了一份手机壳的单,过来两份手机壳,还是货到付款的。

1.2环路影响二---mac地址震荡。

上图,主机A发送arp报文。交换机B首先是学习主机A的mac地址在G0-0-3上。并且交换机B吧数据帧发给A--->C---->B并且从G0-0-2口又学习到同一mac地址。

交换机以后学习到的mac地址为准,(因为平时办公室用笔记本电脑,直接吧网线拔了,去另个办公室插上,还能上网。)

就会产生mac地址在两个端口跳。导致交换机获取mac地址不稳定。

2.生成树计算过程

2.1根交换机的选举。

1.选桥(交换机是由网桥演变过来的)ID小的为根交换机,上图中SWA最小,选为根。

2.每个交换机刚启动的时候都认为自己是根交换机,然后在和网络中发送BPDU报文和交换设备比桥ID。

3.桥ID的组成32768(优先级).00e0-fc16-ee43(mac地址)  其中优先级可以修改,取值范围为0-65535里面4096*n也就是4096倍数 (n取0及正整数)

2.2非根交换机的根端口选举。

1.选开销小的(带宽越大,开销越小)距离根交换机越近。

2.邻居桥ID小的。

3.端口ID(端口号)(上游的端口)选小的

2.3选举网段的指定端口

0.这个网段是指数据链路段,比如交换机B和C之间的连线就是网段。

1.选开销小的(带宽越大,开销越小)距离根交换机越近。

2.邻近交换机 桥ID小的。

3.端口ID(端口号)(上游的端口)选小的

剩余交换机端口进行阻塞。

3.交换机端口的角色

交换机端口状态:

各个状态的转换

开机后从disabled转listenning,listenning状态默认停留15秒,如何接收到的bpdu被告知需要blocking,就直接进入阻塞状态。

否则进入learning状态,默认停留15秒,如果需要阻塞,直接进入blocking状态,否则进入forwarding状态就成为正常使用端口。

如果需要阻塞,直接进入blocking状态。

根交换机每隔两秒中发送一个bpdu报文,告知非根交换机状态(是否还活着)。非根交换机20s收不到根交换机报文,则视为根交换机已死,重新选举根交换机。

时间: 2024-10-25 13:00:55

OSI模型第二层数据链路层-STP协议的相关文章

OSI模型七层模型结构

OSI模型,即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RM,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简称OSI. OSI/RM协议是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它有三个基本的功能:提供给开发者一个必须的.通用的概念以便开发完善.可以用来解释连接不同系统的框架. OSI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archite

OSI模型各层设备

layer 1: media: 以bit位传递信息 中继器:可以扩展网络间的距离 hub:用来重新组织网络信号,不可以决定最佳路径 有时候被称为多端口中继器 将repeaters和hubs对比: repeaters只有两个端口,而hub一般有4到20个端口. repeaters从一个端口接收信息,输出在另一个端口.hub从一个端口接收信息,其他每个端口都能接收到信息. layer 2: NIC:携带者mac address 因为也涉及到信号和编码,所以也是layer 1设备. bridge:目的

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或称为 MAC位址、硬件位址,用来定义网络设备的位置。在OSI模型中,第三层网络层负责 IP地址,第二层

http://baike.baidu.com/view/69334.htm 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或称为 MAC位址.硬件位址,用来定义网络设备的位置.在OSI模型中,第三层网络层负责 IP地址,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则负责 MAC位址.因此一个主机会有一个IP地址,而每个网络位置会有一个专属于它的MAC位址. MAC(Medium/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或称为 MAC地址.物理地址,用来表示互联网上每一个站点的标识符,采用十六进制数表示,共

网络基础之OSI模型及TCP/IP协议栈

OSI参考模型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为实现开放系统互连所建立的通信功能分层模型.其目的是为异种计算机互连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和标准框架,并为保持相关标准的一致性和兼容性提供共同的参考.这里所说的开放系统,实质上指的是遵循OSI参考模型和相关协议能够实现互连的具有各种应用目的的计算机系统. 一. OSI模型七层结构 1.物理层 位 bit 二进制传输,为启动.维护以及关闭物理链路定义了电气规范.机械规范.过程规范和功能规划. 2.数据链路层 帧 frame 访问介质,定义如何格式化数据以便于进行传输

OSI七层模型详解 TCP/IP协议

总结 OSI中的层 功能 TCP/IP协议族 应用层 文件传输,电子邮件,文件服务,虚拟终端 TFTP,HTTP,SNMP,FTP,SMTP,DNS,Telnet 等等 表示层 数据格式化,代码转换,数据加密 没有协议 会话层 解除或建立与别的接点的联系 没有协议 传输层 提供端对端的接口 TCP,UDP 网络层 为数据包选择路由 IP,ICMP,OSPF,EIGRP,IGMP 数据链路层 传输有地址的帧以及错误检测功能 SLIP,CSLIP,PPP,MTU 物理层 以二进制数据形式在物理媒体上

OSI模型第四层传输层--TCP协议

1.传输层2个协议tcp和udp 2.tcp的可靠性(挂号信). 面向链接的:类似寄挂号信,对方收到了并且能够确认.所以也是可靠的传输. 最大报文传输:两端可以协商传输报文大小.(协商一个报文的大小) 传输确认机制:传输收到报文会有确认.(每一个数据报文都有确认) 首部和数据检验和:确认数据报文中途不被修改. 流量控制:确定发送速度(协商一次发送多少报文) 3.tcp数据报文头部 4.tcp的建立和结束(3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OSI 网络七层模型(笔记)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使用着互联网,每天聊着qq,上着淘宝,但是却不了解怎么运行的呢,充满了好奇.今天同过了解来总结一下OSI网络七层模型: 上一张图 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指定了OSI模型,1977 年OSI 参考模型的提出,标记着计算机网络进入到第三个阶段.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OSI 七层模型(可以满足所有网络环境) OSI模型的设计目的是成为

OSI的七层模型

[1]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0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在转化为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2]数据链路层:定义了如何让格式化数据以进行传输,以及如何让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这一层通常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3]网络层:在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中的两个主机系统之间提供连接和路径选择,Internet的发展使得从世界

OSI的七层模型及各个功能层的功能

OSI的七层模型主要包括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0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在转化为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2]数据链路层:定义了如何让格式化数据以进行传输,以及如何让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这一层通常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3]网络层:在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