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U算法分析

转载自 http://flychao88.iteye.com/blog/1977653

缓存淘汰算法--LRU算法

1. LRU

1.1. 原理

LRU(Least recently used,最近最少使用)算法根据数据的历史访问记录来进行淘汰数据,其核心思想是“如果数据最近被访问过,那么将来被访问的几率也更高”。

1.2. 实现

最常见的实现是使用一个链表保存缓存数据,详细算法实现如下:

1. 新数据插入到链表头部;

2. 每当缓存命中(即缓存数据被访问),则将数据移到链表头部;

3. 当链表满的时候,将链表尾部的数据丢弃。

1.3. 分析

【命中率】

当存在热点数据时,LRU的效率很好,但偶发性的、周期性的批量操作会导致LRU命中率急剧下降,缓存污染情况比较严重。

【复杂度】

实现简单。

【代价】

命中时需要遍历链表,找到命中的数据块索引,然后需要将数据移到头部。

2. LRU-K

2.1. 原理

LRU-K中的K代表最近使用的次数,因此LRU可以认为是LRU-1。LRU-K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LRU算法“缓存污染”的问题,其核心思想是将“最近使用过1次”的判断标准扩展为“最近使用过K次”。

2.2. 实现

相比LRU,LRU-K需要多维护一个队列,用于记录所有缓存数据被访问的历史。只有当数据的访问次数达到K次的时候,才将数据放入缓存。当需要淘汰数据时,LRU-K会淘汰第K次访问时间距当前时间最大的数据。详细实现如下:

1. 数据第一次被访问,加入到访问历史列表;

2. 如果数据在访问历史列表里后没有达到K次访问,则按照一定规则(FIFO,LRU)淘汰;

3. 当访问历史队列中的数据访问次数达到K次后,将数据索引从历史队列删除,将数据移到缓存队列中,并缓存此数据,缓存队列重新按照时间排序;

4. 缓存数据队列中被再次访问后,重新排序;

5. 需要淘汰数据时,淘汰缓存队列中排在末尾的数据,即:淘汰“倒数第K次访问离现在最久”的数据。

LRU-K具有LRU的优点,同时能够避免LRU的缺点,实际应用中LRU-2是综合各种因素后最优的选择,LRU-3或者更大的K值命中率会高,但适应性差,需要大量的数据访问才能将历史访问记录清除掉。

2.3. 分析

【命中率】

LRU-K降低了“缓存污染”带来的问题,命中率比LRU要高。

【复杂度】

LRU-K队列是一个优先级队列,算法复杂度和代价比较高。

【代价】

由于LRU-K还需要记录那些被访问过、但还没有放入缓存的对象,因此内存消耗会比LRU要多;当数据量很大的时候,内存消耗会比较可观。

LRU-K需要基于时间进行排序(可以需要淘汰时再排序,也可以即时排序),CPU消耗比LRU要高。

3. Two queues(2Q)

3.1. 原理

Two queues(以下使用2Q代替)算法类似于LRU-2,不同点在于2Q将LRU-2算法中的访问历史队列(注意这不是缓存数据的)改为一个FIFO缓存队列,即:2Q算法有两个缓存队列,一个是FIFO队列,一个是LRU队列。

3.2. 实现

当数据第一次访问时,2Q算法将数据缓存在FIFO队列里面,当数据第二次被访问时,则将数据从FIFO队列移到LRU队列里面,两个队列各自按照自己的方法淘汰数据。详细实现如下:

1. 新访问的数据插入到FIFO队列;

2. 如果数据在FIFO队列中一直没有被再次访问,则最终按照FIFO规则淘汰;

3. 如果数据在FIFO队列中被再次访问,则将数据移到LRU队列头部;

4. 如果数据在LRU队列再次被访问,则将数据移到LRU队列头部;

5. LRU队列淘汰末尾的数据。

注:上图中FIFO队列比LRU队列短,但并不代表这是算法要求,实际应用中两者比例没有硬性规定。

3.3. 分析

【命中率】

2Q算法的命中率要高于LRU。

【复杂度】

需要两个队列,但两个队列本身都比较简单。

【代价】

FIFO和LRU的代价之和。

2Q算法和LRU-2算法命中率类似,内存消耗也比较接近,但对于最后缓存的数据来说,2Q会减少一次从原始存储读取数据或者计算数据的操作。

4. Multi Queue(MQ)

4.1. 原理

MQ算法根据访问频率将数据划分为多个队列,不同的队列具有不同的访问优先级,其核心思想是:优先缓存访问次数多的数据。

4.2. 实现

MQ算法将缓存划分为多个LRU队列,每个队列对应不同的访问优先级。访问优先级是根据访问次数计算出来的,例如

详细的算法结构图如下,Q0,Q1....Qk代表不同的优先级队列,Q-history代表从缓存中淘汰数据,但记录了数据的索引和引用次数的队列:

如上图,算法详细描述如下:

1. 新插入的数据放入Q0;

2. 每个队列按照LRU管理数据;

3. 当数据的访问次数达到一定次数,需要提升优先级时,将数据从当前队列删除,加入到高一级队列的头部;

4. 为了防止高优先级数据永远不被淘汰,当数据在指定的时间里访问没有被访问时,需要降低优先级,将数据从当前队列删除,加入到低一级的队列头部;

5. 需要淘汰数据时,从最低一级队列开始按照LRU淘汰;每个队列淘汰数据时,将数据从缓存中删除,将数据索引加入Q-history头部;

6. 如果数据在Q-history中被重新访问,则重新计算其优先级,移到目标队列的头部;

7. Q-history按照LRU淘汰数据的索引。

4.3. 分析

【命中率】

MQ降低了“缓存污染”带来的问题,命中率比LRU要高。

【复杂度】

MQ需要维护多个队列,且需要维护每个数据的访问时间,复杂度比LRU高。

【代价】

MQ需要记录每个数据的访问时间,需要定时扫描所有队列,代价比LRU要高。

注:虽然MQ的队列看起来数量比较多,但由于所有队列之和受限于缓存容量的大小,因此这里多个队列长度之和和一个LRU队列是一样的,因此队列扫描性能也相近。

5. LRU类算法对比

由于不同的访问模型导致命中率变化较大,此处对比仅基于理论定性分析,不做定量分析。


对比点


对比


命中率


LRU-2 > MQ(2) > 2Q > LRU


复杂度


LRU-2 > MQ(2) > 2Q > LRU


代价


LRU-2  > MQ(2) > 2Q > LRU

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业务的需求和对数据的访问情况进行选择,并不是命中率越高越好。例如:虽然LRU看起来命中率会低一些,且存在”缓存污染“的问题,但由于其简单和代价小,实际应用中反而应用更多。

java中最简单的LRU算法实现,就是利用jdk的LinkedHashMap,覆写其中的removeEldestEntry(Map.Entry)方法即可

如果你去看LinkedHashMap的源码可知,LRU算法是通过双向链表来实现,当某个位置被命中,通过调整链表的指向将该位置调整到头位置,新加入的内容直接放在链表头,如此一来,最近被命中的内容就向链表头移动,需要替换时,链表最后的位置就是最近最少使用的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 

import java.util.LinkedHashMap;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Lock;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Lock; 

import java.util.Map; 

  

  

/**

 *
类说明:利用LinkedHashMap实现简单的缓存, 必须实现removeEldestEntry方法,具体参见JDK文档

 

 *
@author dennis

 

 *
@param <K>

 *
@param <V>

 */

public class LRULinkedHashMap<K,
V>
extends LinkedHashMap<K,
V> { 

    private final int maxCapacity; 

  

    private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private final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ublic LRULinkedHashMap(int maxCapacity)

        super(maxCapacity,
DEFAULT_LOAD_FACTOR,
true); 

        this.maxCapacity
= maxCapacity; 

    

  

    @Override

    protected boolean removeEldestEntry(java.util.Map.Entry<K,
V> eldest) { 

        return size()
> maxCapacity;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containsKey(Object
key) { 

        try 

            lock.lock(); 

            return super.containsKey(key); 

        }
finally 

            lock.unlock(); 

        

    

  

      

    @Override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try 

            lock.lock(); 

            return super.get(key); 

        }
finally 

            lock.unlock(); 

        

    

  

    @Override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try 

            lock.lock(); 

            return super.put(key,
value); 

        }
finally 

            lock.unlock(); 

        

    

  

    public int size()

        try 

            lock.lock(); 

            return super.size(); 

        }
finally 

            lock.unlock(); 

        

    

  

    public void clear()

        try 

            lock.lock(); 

            super.clear(); 

        }
finally 

            lock.unlock(); 

        

    

  

    public Collection<Map.Entry<K,
V>> getAll() { 

        try 

            lock.lock(); 

            return new ArrayList<Map.Entry<K,
V>>(
super.entrySet()); 

        }
finally 

            lock.unlock(); 

        

    


   

基于双链表 的LRU实现:

  传统意义的LRU算法是为每一个Cache对象设置一个计数器,每次Cache命中则给计数器+1,而Cache用完,需要淘汰旧内容,放置新内容时,就查看所有的计数器,并将最少使用的内容替换掉。

它的弊端很明显,如果Cache的数量少,问题不会很大, 但是如果Cache的空间过大,达到10W或者100W以上,一旦需要淘汰,则需要遍历所有计算器,其性能与资源消耗是巨大的。效率也就非常的慢了。

它的原理: 将Cache的所有位置都用双连表连接起来,当一个位置被命中之后,就将通过调整链表的指向,将该位置调整到链表头的位置,新加入的Cache直接加到链表头中。

这样,在多次进行Cache操作后,最近被命中的,就会被向链表头方向移动,而没有命中的,而想链表后面移动,链表尾则表示最近最少使用的Cache。

当需要替换内容时候,链表的最后位置就是最少被命中的位置,我们只需要淘汰链表最后的部分即可。

上面说了这么多的理论, 下面用代码来实现一个LRU策略的缓存。

我们用一个对象来表示Cache,并实现双链表,

Java代码  

  1. public class LRUCache {
  2. /**
  3. * 链表节点
  4. * @author Administrator
  5. *
  6. */
  7. class CacheNode {
  8. ……
  9. }
  10. private int cacheSize;//缓存大小
  11. private Hashtable nodes;//缓存容器
  12. private int currentSize;//当前缓存对象数量
  13. private CacheNode first;//(实现双链表)链表头
  14. private CacheNode last;//(实现双链表)链表尾
  15. }

下面给出完整的实现,这个类也被Tomcat所使用( org.apache.tomcat.util.collections.LRUCache),但是在tomcat6.x版本中,已经被弃用,使用另外其他的缓存类来替代它。

Java代码  

  1. public class LRUCache {
  2. /**
  3. * 链表节点
  4. * @author Administrator
  5. *
  6. */
  7. class CacheNode {
  8. CacheNode prev;//前一节点
  9. CacheNode next;//后一节点
  10. Object value;//值
  11. Object key;//键
  12. CacheNode() {
  13. }
  14. }
  15. public LRUCache(int i) {
  16. currentSize = 0;
  17. cacheSize = i;
  18. nodes = new Hashtable(i);//缓存容器
  19. }
  20. /**
  21. * 获取缓存中对象
  22. * @param key
  23. * @return
  24. */
  25. public Object get(Object key) {
  26. CacheNode node = (CacheNode) nodes.get(key);
  27. if (node != null) {
  28. moveToHead(node);
  29. return node.value;
  30. } else {
  31. return null;
  32. }
  33. }
  34. /**
  35. * 添加缓存
  36. * @param key
  37. * @param value
  38. */
  39. public void put(Object key, Object value) {
  40. CacheNode node = (CacheNode) nodes.get(key);
  41. if (node == null) {
  42. //缓存容器是否已经超过大小.
  43. if (currentSize >= cacheSize) {
  44. if (last != null)//将最少使用的删除
  45. nodes.remove(last.key);
  46. removeLast();
  47. } else {
  48. currentSize++;
  49. }
  50. node = new CacheNode();
  51. }
  52. node.value = value;
  53. node.key = key;
  54. //将最新使用的节点放到链表头,表示最新使用的.
  55. moveToHead(node);
  56. nodes.put(key, node);
  57. }
  58. /**
  59. * 将缓存删除
  60. * @param key
  61. * @return
  62. */
  63. public Object remove(Object key) {
  64. CacheNode node = (CacheNode) nodes.get(key);
  65. if (node != null) {
  66. if (node.prev != null) {
  67. node.prev.next = node.next;
  68. }
  69. if (node.next != null) {
  70. node.next.prev = node.prev;
  71. }
  72. if (last == node)
  73. last = node.prev;
  74. if (first == node)
  75. first = node.next;
  76. }
  77. return node;
  78. }
  79. public void clear() {
  80. first = null;
  81. last = null;
  82. }
  83. /**
  84. * 删除链表尾部节点
  85. *  表示 删除最少使用的缓存对象
  86. */
  87. private void removeLast() {
  88. //链表尾不为空,则将链表尾指向null. 删除连表尾(删除最少使用的缓存对象)
  89. if (last != null) {
  90. if (last.prev != null)
  91. last.prev.next = null;
  92. else
  93. first = null;
  94. last = last.prev;
  95. }
  96. }
  97. /**
  98. * 移动到链表头,表示这个节点是最新使用过的
  99. * @param node
  100. */
  101. private void moveToHead(CacheNode node) {
  102. if (node == first)
  103. return;
  104. if (node.prev != null)
  105. node.prev.next = node.next;
  106. if (node.next != null)
  107. node.next.prev = node.prev;
  108. if (last == node)
  109. last = node.prev;
  110. if (first != null) {
  111. node.next = first;
  112. first.prev = node;
  113. }
  114. first = node;
  115. node.prev = null;
  116. if (last == null)
  117. last = first;
  118. }
  119. private int cacheSize;
  120. private Hashtable nodes;//缓存容器
  121. private int currentSize;
  122. private CacheNode first;//链表头
  123. private CacheNode last;//链表尾
  124. }<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时间: 2024-10-11 18:25:23

LRU算法分析的相关文章

缓存置换策略-LRU算法

LRU算法 LRU算法定义: LRU算法是指最近最少使用算法,意思是LRU认为最近使用过的数据,将来被访问的概率会大,最近没有被访问的数据意味着以后刚问的概率小. 为何要用LRU算法: 1.我们的存储空间是有限的,当存储空间满了之后,要删除哪些数据呢,才能会时缓存的命中率高一些呢 2.LRU算法还是比较简单的. 算法: 最常见的算法是使用一个链表来实现 1)将新数据插入到表头 2)每当缓存命中时,将数据移动到表头 3)当l存储空间满了的时候将链表尾部的数据删除 缺点:链表实现,需要遍历链表找到命

操作系统 页面置换算法LRU和FIFO

LRU(Least Recently Used)最少使用页面置换算法,顾名思义,就是替换掉最少使用的页面. FIFO(first in first out,先进先出)页面置换算法,这是的最早出现的置换算法.该算法总是淘汰最先进入内存的页面,即选择在内存中驻留时间最长的页面给予淘汰. FIFO置换算法有这样一个奇怪现象:内存空间块数越多,缺页中断率可能相反的越高(缺页中断次数越高). LFU(Least Frequently Used)最近最少使用算法,它是基于“如果一个数据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使用次

算法分析的正确姿势

[本系列博文会对常见的数据结构及相应算法进行分析与总结,并会在每篇博文中提供几道相关的一线互联网企业面试/笔试题来巩固所学及帮助我们查漏补缺.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absfree/Algo.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叙述中难免存在不清晰准确的地方,希望大家可以指正,谢谢大家:)] 一.前言 在进一步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前,我们应该先掌握算法分析的一般方法.算法分析主要包括对算法的时空复杂度进行分析,但有些时候我们更关心算法的实际运行性能如何,此外,算法可视化是一项帮助我们理解算法

算法分析与设计复习

算法分析与设计复习 2016年初,研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前,复习并总结算法分析与设计科目的内容.复习过程参照<算法导论>中文第2版,同时参照PPT,章节划分根据PPT内容 概要: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插入排序&分治策略 第三章 复杂度分析 第四章 堆与堆排序 第五章 快速排序 第六章 线性时间排序 第一章 概述 算法的应用范围 算法在诸如生物等诸多领域有其应用 算法的意义 算法在很多情况下让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变成了可能,让处理的很慢的过程变快. 一个铺垫 一串不全为0的数,怎么取能拿到一段

LRU (Least Recently Used) 算法的Java实现

实现代码如下: import java.util.Linked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  * LRU (Least Recently Used) 算法的Java实现  * @param <K>  * @param <V>  * @author 杨尚川  */ public class LRUCache<K, V> extends LinkedHashMap<K, V> {     //缓存大小     privat

leetcode LRU Cache

题目链接.实现一个数据结构用于LRU,最近最少使用,O(1)插入和删除.关于LRU的基本知识可参考here. 先推荐JustDoIT的. 下面是我自己实现的. class LRUCache{ public: //146LRU Least Recently Used int LRUsize; struct LRUNode { int key; int value; LRUNode *pre, *next; LRUNode(int x, int y): key(x), value(y), pre(N

拓扑排序之变量序列算法分析

拓扑排序之变量序列 巧若拙(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http://blog.csdn.net/qiaoruozhuo) 题目描述: 假设有n个变量(1<=n<=26,变量名用单个小写字母表示),还有m个二元组(u,v),分别表示变量u小于v.那么,所有变量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例如有4个变量a,b,c,d,若以知a<b,c<b,d<c,则这4个变量的排序可能是a<d<c<b.尽管还有可能其他的可能,你只需找出其中的一个即可. 输入: 输入为一

LRU 缓冲池 (不考虑多线程)

lru:(转)LRU算法的实现 什么是LRU算法? LRU是Least Recently Used的缩写,即最近最少使用页面置换算法,是为虚拟页式存储管理服务的.关于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如何节省利用容量不大的内存为最多的进程提供资源,一直是研究的重要方向.而内存的虚拟存储管理,是现在最通用,最成功的方式——在内存有限的情况下,扩展一部分外存作为虚拟内存,真正的内存只存储当前运行时所用得到信息.这无疑极大地扩充了内存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的并发度.虚拟页式存储管理,则是将进程所需空间划分为多个

缓存淘汰算法之LRU实现

Java中最简单的LRU算法实现,就是利用 LinkedHashMap,覆写其中的removeEldestEntry(Map.Entry)方法即可 如果你去看LinkedHashMap的源码可知,LRU算法是通过双向链表来实现,当某个位置被命中,通过调整链表的指向将该位置调整到头位置,新加入的内容直接放在链表头, 如此一来,最近被命中的内容就向链表头移动,需要替换时,链表最后的位置就是最近最少使用的位置.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