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核中的 likely() 与 unlikely()

内核中的 likely() 与 unlikely()

在 2.6 内核中,随处可以见到 likely() 和 unlikely() 的身影,那么为什么要用它们?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首先要明确:

if(likely(value)) 等价于 if(value)

if(unlikely(value)) 也等价于 if(value)

也就是说 likely() 和 unlikely() 从阅读和理解代码的角度来看,是一样的!!!

这两个宏在内核中定义如下:

#define likely(x)       __builtin_expect((x),1) #define unlikely(x)     __builtin_expect((x),0)

__builtin_expect() 是 GCC (version >= 2.96)提供给程序员使用的,目的是将“分支转移”的信息提供给编译器,这样编译器可以对代码进行优化,以减少指令跳转带来的性能下降。
__builtin_expect((x),1) 表示 x 的值为真的可能性更大; __builtin_expect((x),0) 表示 x 的值为假的可能性更大。
也就是说,使用 likely() ,执行 if 后面的语句 的机会更大,使用unlikely(),执行else 后面的语句的机会更大。 例如下面这段代码,作者就认为 prev 不等于 next 的可能性更大,

if (likely(prev != next)) {        next->timestamp = now;         ... } else {         ...; }

通过这种方式,编译器在编译过程中,会将可能性更大的代码紧跟着起面的代码,从而减少指令跳转带来的性能上的下降。
下面以两个例子来加深这种理解:
第一个例子: example1.c

int testfun(int x) {         if(__builtin_expect(x, 0)) {                               ^^^--- We instruct the compiler, "else" block is more probable                 x = 5;                 x = x * x;         } else {                 x = 6;         }         return x;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认为 x 为0的可能性更大
编译以后,通过 objdump 来观察汇编指令,在我的 2.4 内核机器上,结果如下:
# gcc -O2 -c  example1.c # objdump -d  example1.o

Disassembly of section .text:
00000000 <testfun>:    0:   55                      push   %ebp    1:   89 e5                   mov    %esp,%ebp    3:   8b 45 08                mov    0x8(%ebp),%eax    6:   85 c0                   test   %eax,%eax    8:   75 07                   jne    11 <testfun+0x11>    a:   b8 06 00 00 00          mov    $0x6,%eax    f:   c9                      leave   10:   c3                      ret   11:   b8 19 00 00 00          mov    $0x19,%eax   16:   eb f7                   jmp    f <testfun+0xf>

可以看到,编译器使用的是 jne (不相等跳转)指令,并且 else block 中的代码紧跟在后面。
8:   75 07                   jne    11 <testfun+0x11> a:   b8 06 00 00 00          mov    $0x6,%eax
第二个例子: example2.c

int testfun(int x) {         if(__builtin_expect(x, 1)) {                               ^^^ --- We instruct the compiler, "if" block is more probable                 x = 5;                 x = x * x;         } else {                 x = 6;         }         return x;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认为 x 不为 0 的可能性更大 编译以后,通过 objdump 来观察汇编指令,在我的 2.4 内核机器上,结果如下: # gcc -O2 -c  example2.c # objdump -d  example2.o

Disassembly of section .text:
00000000 <testfun>:    0:   55                      push   %ebp    1:   89 e5                   mov    %esp,%ebp    3:   8b 45 08                mov    0x8(%ebp),%eax    6:   85 c0                   test   %eax,%eax    8:   74 07                   je     11 <testfun+0x11>    a:   b8 19 00 00 00          mov    $0x19,%eax    f:   c9                      leave   10:   c3                      ret   11:   b8 06 00 00 00          mov    $0x6,%eax   16:   eb f7                   jmp    f <testfun+0xf>

这次编译器使用的是 je (相等跳转)指令,并且 if block 中的代码紧跟在后面。    8:   74 07                   je     11 <testfun+0x11>    a:   b8 19 00 00 00          mov    $0x19,%eax

时间: 2024-07-31 14:31:22

内核中的 likely() 与 unlikely()的相关文章

Linux内核中的哈希表

Author:tiger-john Time:2012-12-20mail:[email protected]Blog:http://blog.csdn.net/tigerjb/article/details/8450995 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言: 1.基本概念: 散列表(Hash table,也叫哈希表),是根据关键码值(Key value)而直接进行访问的数据结构.也就是说,它通过把关键码值映射到表中一个位置来访问记录,以加快查找的速度.这个映射函数叫做散列函数,存放记录的数组叫做散列表.

Linux 内核中 likely 与 unlikely 的宏定义解析

在 2.6 内核中,随处可以见到 likely() 和 unlikely() 的身影,那么为什么要用它们?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首先要明确: if(likely(value)) 等价于 if(value) if(unlikely(value)) 也等价于 if(value) 也就是说 likely() 和 unlikely() 从阅读和理解代码的角度来看,是一样的!!! #define likely(x) __builtin_expect((x),1) #define unlikely(x) _

Linux内核中获取时间并转换成本地时区时间

下面的函数get_time_str实现了在内核中获取本地时间的功能. 他首先获取utc时间,然后根据系统的时区timezone转换成本地时间, 最后将时间以"2014-11-02 21:14:08"的字符串的形式输出到output缓冲区中. 函数的返回值,是输出的字符串的长度. #include <linux/time.h> #include <linux/timex.h> #include <linux/rtc.h> int get_time_st

FreeBSD 内核中的SYSINIT分析【转】

FreeBSD?kernel是一个膨大的系统,?对于这样一个大系统,?里面往往包含了大量的子系统和??模块,当系统初始化时这些模块就需要初始化,?按照通常的思路,这些初始化过程必须在某处??被显式地调用,这样一来,当你新增某个模块,你必须再修改那个系统初始化的地方来调用这??个新增模块的初始化过程,?而且由于ANSI?C语言的限制,调用某个函数最好先声明,这样当系??统的初始化过程开始增加时,?那个调用初始化过程的文件开始大量包含那些本来不相关的头??文件,?偶合度就增加了,?这是一种不好的设计

Linux内核中常用String库函数实现

//只列举了部分常用的strcpy,strcmp,strcat,strchr,strstr,strpbrk...  char *strcpy(char *dest, const char *src) { char *tmp = dest; while ((*dest++ = *src++) != '\0') /* nothing */; return tmp; } char *strncpy(char *dest, const char *src, size_t count) { char *t

内核中内存分配--关于高端内存

Linux把物理内存划分为了三个管理区, 分别为0-16MB的ZONE_DMA, 16-896MB的ZONE_NORMAL和高于896MB的ZONE_HIGHMEM也就是高端内存. 至于为什么这么划分, ZONE_DMA好理解, 因为ISA总线只能对前16MB进行DMA寻址, 这块要分出来不能乱用. 而ZONE_NORMAL和ZONE_HIGHMEM为什么从896MB区分呢? 这还得从物理地址和虚拟地址说起. 默认情况下, 内核空间是指3GB-4GB的虚拟地址, 用户空间则是0-3GB. 内核进

Linux内核中的jiffies及其作用介绍及jiffies等相关函数详解

在LINUX的时钟中断中涉及至二个全局变量一个是xtime,它是timeval数据结构变量,另一个则是jiffies,首先看timeval结构struct timeval{time_t tv_sec; /***second***/susecond_t tv_usec;/***microsecond***/}到底microsecond是毫秒还是微秒?? 1秒=1000毫秒(3个零),1秒=1000 000微秒(6个零),1秒=1000 000 000纳秒(9个零),1秒=1000 000 000

内核中led触发器实例【转】

本文转载自:http://blog.csdn.net/yuanlulu/article/details/6438847 ============================================作者:yuanluluhttp://blog.csdn.NET/yuanlulu 版权没有,但是转载请保留此段声明============================================ gpio-led框架 /driver/leds/leds-gpio.c下实现了gpio-

route-显示并设置Linux内核中的网络路由表

route命令 网络配置 route命令用来显示并设置Linux内核中的网络路由表,route命令设置的路由主要是静态路由.要实现两个不同的子网之间的通信,需要一台连接两个网络的路由器,或者同时位于两个网络的网关来实现. 语法 route(选项)(参数) 选项 -A:设置地址类型: -C:打印将Linux核心的路由缓存: -v:详细信息模式: -n:不执行DNS反向查找,直接显示数字形式的IP地址: -e:netstat格式显示路由表: -net:到一个网络的路由表: -host:到一个主机的路

Unix内核中打开文件的表示

Unix内核中已经打开文件,通过三种数据结构表示: 每个进程的进程表中的记录项,包含打开的文件的文件描述符表,与之关联的是: 文件描述符标识 指向一个文件表项的指针 内核为所有打开文件维持一张文件表,每个文件表项代表一个打开文件,包含: 文件状态标识(读.写.添加.同步.非阻塞等 当前文件偏移量 指向该文件v节点表项的指针 3. 每个打开文件都有且只有一个V节点(v-node)结构 文件类型 对此文件进行各种操作的函数的指针 (大多数文件)该文件的i节点(i-node,索引节点) 一个打开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