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办公室窗外是北京的西侧,昨天傍晚时分的夕阳,在立体式乌云的遮蔽下,显得格外明亮与壮观。已经到了春暖花开的时日,乐帝在公司实习产品岗位从日历上来看也有两个月的时日了。这段时间经历了下班无所事事到意识到读书与思考不可一日偏废。产品技能上也从最开始没有意识到目前一点点进化。开春了,记录下这段时间做产品的小小进化。
用户反馈+
两会开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的概念,持续发酵,互联网从业者不免疑问,为什么我没有想到这样的词。说到乐帝自身工作的一部分,查看用户反馈也进入了一个“+”的阶段。最初的阶段从回复用户反馈熟悉产品功能和产品决策背景。
最近处理用户反馈形成了标准流程:渠道、评估、沟通、梳理。
渠道:论坛最新反馈、论坛末页往前过反馈、邮箱反馈、竞品论坛反馈。
评估:将反馈按照新增功能、功能改进、体验提升、bug修复、内部需求进行记录与评估。特别的记录新增功能、功能改进、体验提升。
沟通:将反馈遇到问题与同事沟通,交流问题看法,记录结论。
梳理:每当反馈问题积累到一定阶段,即对问题进行梳理,梳理出如何更好挖掘用户需求、如何筛选反馈进需求、一些积累性的点子。
除了以上反馈用户反馈的内容,每周乐帝都会在需求评审会议上负责展示用户反馈,这部分内容还不够完美,为了帮助团队更好的了解用户需求做出产品方向性决策,乐帝决定以后将邮箱中提醒的竞品产品功能也加入展示的内容中。这其中包括对更新日志的查找,对更新功能的调研及评估。
用户反馈梳理:
1.看用户反馈的层级?
①是否有替代方案②此功能用户规模、频次、时间长短。③投入产出比。④都满足进一步调研竞品⑤总结分析可行性方案。
例子:当年的刷新与停止按钮合并?
①刷新和停止不是同时进行②刷新应用场景少
2.改进功能:①功能是否有既有的产品目标②功能是否有既有的产品架构逻辑譬如针对某片区域的操作。
例子:希望鼠标手势中加入最小化这个快捷方式?
并不是高频动作,鼠标手势都是针对网页的操作
3.对用户反馈描述不清晰的处理?
①论坛回复进一步挖掘用户需求②私信、即时通信询问用户场景,甚至截图了解。
4.对于用户反馈的点子?
有些小众但可以塑造口碑的点子需要实时记录。
例子:针对老年群体优化浏览器的老年模式,譬如字体调大等。
需求奋斗史
现在来看上述“用户反馈+”部分实际上是用户调研和竞品调研。但整体说来,更像靠行业经验和知识感性的看待问题。真正的需求是真刀真枪的,经历的步骤大体如下:调研需求、需求评审、提出需求、跟进需求。
调研需求是个很宏大的问题,基于浏览器主要有三个点:
1.浏览器本质上属于操作系统上的软件,与操作系统标准是否一致
2.竞争产品如何处理类似问题
3.做综合对比得出需求结论
乐帝最近做一个需求,通过技术调研后,发现开发成本较大,而功能点较小,性价比考虑有点不合适,决定放弃,对于需求就像拉赞助一样,不合适的赞助,放弃要比得到收获更多。
需求评审:
需求评审,主要是调研后,形成可行性方案,通过会议,大家提出质疑,将整个方案想的更完美,可行性更强。这里涉及内部需求评审和跨部门评审,这个阶段目标就是求拍砖的,所以一颗大心脏很重要,但仅靠脸皮厚还是不够的,要每次都有进步,不犯同样的错误。
跨部门需求评审时,首先跟各位老大要资源。召集相关人员:交互、设计、开发、测试沟通意见与问题。
提出需求:
最近乐帝的比较大的疏忽,邮件漏抄了有些老大,作为回报,老大也提出了对需求的质疑。任何时候质疑都是好的,但最好的结果不是输赢,而是面对面沟通共同把事情做好。
跟进需求:
跟进需求非常流程化,确定人员分工(交互、设计、开发、测试)、确定各岗位时间节点(交互到设计、设计到开发、开发到测试、测试到项目经理同步上线)。
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发提测后进行功能体验、是否满足功能、是否有异常。
对于需求的变动尽量采用小范围沟通方式,首先方便沟通,其次避免让人感觉产品经理没有想清楚问题。产品经理还是需要一些形象的。
没有事做?
乐帝除了查看用户反馈和跟一些小需求,有很多时间利用的并不算高效。乐帝天真的找老大要事做,这就像找老大批准事情一样。职场上,眼里要有活,而乐帝自身产品修养也确实提升空间很大。
所以乐帝给自己定了很多研究的点。譬如浏览器功能点竞品分析、细分领域产品的研究、各种产品经理技能及做事方法、产品同事的产品文档。单独拿出哪个来,都可以算的上是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