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北漂18年(12)

先让我再来回忆一下1998年5月至9月在天津的时光。每天早晨8点半上班,吃完早点(煎饼果子+油条)有时骑车,有时走着上班,上午备备课、看看新闻就吃中午饭了,下午有时上课,有时老板不在可以玩会儿游戏(这个世界的逻辑其实从没变过),晚上有课就讲2小时课,没课就直接回家吃饭、看电视,外加偶尔周末讲讲课——怎么看怎么像提前过上了悠闲的退休生活。

本次讲的是我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再次回到北京。

之文提过我第一天上班擦地的那个妹子,之前见面感觉不是特别好——主要还是由于我的狂妄,她负责老板事务之外,再有就是每天中午买饭,分配学生到中关村(这个稍后讲)。中午饭由她买有包子、炒饭、水饺啥的,反正每天不重样,吃着也挺好。有事儿没事儿,跟她经常聊聊哈,聊来聊去就感觉了……

后来经常谈起谁先追谁的问题,仔细想想还是双方感觉挺好,只是没挑明。我自信看人的基本判断力还是不错的,上学期间大概有2次女同学主动示好(也可能是我自做多情了),当时都没都接茬儿——还是感觉不合适,感觉走不一辈子。判断力可能还是得益于生于大家庭,常看内部的复杂关系。

当时公司在和平,女孩住黑牛城,离得很远。有次送她回家,到门口说还想骑车再溜溜,溜呗,之后又骑回海河(目测从头到尾10公里是有的)。突然,后面一个黄大发出租别了我们一下,从副驾上下来个家伙,下来就从后面往下搬他的自行车,一边嘴里嘟囔——我到底看看是个怎么样的人!!!

我看着这人(以下简称S)下车、拿自行车、付出租钱这套运作完成,感觉他可能跟我身边的妹子有些什么事。果然,对话大概是S问:“这人是谁?跟你什么关系?”妹子答:“同事!”……然后妹子跟我说,你回家吧。我说:“9点多你自己能回家吗?我再送你回去呗。”不是无视S,我当时完全没考虑有这么一个人。这人样子不记得,只记得比我还矮、妹子说:“没事,你回吧。”问了两次,我看没啥事儿,他俩又认识,就自己回了。

第二天,我们聊起是啥回事。S从大学就开始追妹子,属于死缠烂打不动脑的那种,吓也把人吓跑了,自然没成。工作之后仍然不放手,好像每天下班在门口死等要求说句话的那种。后来,妹子跟我到中关村,S还给她打过电话,打到我的西门子S4大砖头手机上。再后来,S就消失了。回头看下,这个人物的出现的比较合适,他促进了我和妹子的感情发展。

很快我们确立了恋爱关系,其余部分请读者自行脑补……

认识老婆之前,我准备到30岁都不结婚,认识她之后不到3个月就同居了,之所以没领结婚证是因为我当年不满22岁,领不了。2000年1月1日,我们领了结婚证,2003年3月8日在天津办的婚礼,十几年过去了,一切都好。

有了老婆,男人希望有自己的一份事业,于是中关村成了我的必然选择。当时就是那里熟悉,关系都在那里,认为在那里有机会,9月辞了天津的工作,再回来到北京,站在了熟悉的中关村大街上。

本文最后谈下我的恋爱关:首先是缘分来了挡不住,这个挺好,缘分不到没必要强求;其次,追女孩子以诚相待之外,还是要有些技巧,比如:S这种人很难成功,那怕您学个吉它天天在宿舍楼下弹也比每天尾随来的成功率高一些;最后,如果有可能尽早确立关系,大学里能搞定最好——这种关系是真正的兄妹开荒型,又方不太考虑家事背景,只求人好稳当,靠双手创造未来。

下次讲讲我第一次创业是如何开始的。

时间: 2024-08-07 19:55:25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北漂18年(12)的相关文章

为啥还要写呢?——北漂18年序言

引子 2015年,是我在北京第18年年头,也是走入职场第18个年头,期间发生的事千奇百怪,有些还挺有意思.一直有把自己在北京生活的经历写出来的想法.6年前写过一个<北漂12年>四篇之后就因为这个那个没再坚持.今年过年回天津,家里一位长辈特意提起此事,跟我说还是要写.当时我很受鼓舞,回北京一忙就又搁置了,直到上周机缘再次出现. 写什么? 当时跟编辑朋友聊起想写<北漂18年>,编辑的大概意思是:"在网上发布内容的方向很重要,让人受益为德,盲引盲导为过.如果你确认及肯定是积极引

写作的力道——北漂18年(番外篇一)

最近又遇到写作瓶颈,于是翻出2011年在正略钧策时投给内刊的稿件<写作的力道>,名字不变,再用当下眼光再次审计和修改,呈现给大家. "怎么写出力儿来!怎样把书写的章节完整,文从字顺?"可能是每个写东西的人面临的问题. 2006年从写简单的博文开始至2016年初,我已出版5本图书(4本原创.1本翻译),应该至少算会写的. "写作是要有些天才的,否则再练也是白费"的谬论始终充斥耳畔,这成了不少人写不好的借口和理由[余编辑的故事见北漂18年(66)].我想说的

人性多面性的终极教材——北漂18年(4)

十几年来工作中遇到很多人,也多次见识了人的多面性,至今给我印象最深的教材就是来北京的第一个老板--冯姐,从她身上我看到人性正常(谈不上善良)与虚伪(谈不上诡诈).这人绝对不是人口比较好的(有时甚至谈不上好,离"实在"更是差很远),也绝对不是最虚伪(诡诈都谈不上,生意人的小聪明而已),之所以用"终极教材"来称呼是因为例子都实在太典型了.顺便说一句,以上特点都是环境结合自己固有人性造就的. 性格特点 之前提过一点儿,这人1997年36岁(2015年应该是54岁),之前在

2005年开启职业黑暗时代——北漂18年(50)

2005年,我以专科生身份考上MBA,读了在职班可以不耽误工作,理论上讲是应该志得意满的时候.不过,此时也开启了近20年(1997年至2016年)职业生涯中最黑暗的日子. 写"北漂地8年",一来是为给我爹看,他老人家每周必读本系列,二来是为了忘掉,写一段忘一段,有些东西背的太久了,应该放下. 一个电话开启的黑暗之旅 2005年上半年因为考完试,我着手找工作.4月的一天上午,我正在门口超市买书,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叫杨YI.这位一屁三个谎的姐姐正景是我职业路上的白无常.别急,后面还有个

2005年那独(chuan)特(xiao)的猎头模式——北漂18年(51)

前一阵跟老婆大人聊起十年前X网这段工作往事,她问:"X网骗你啥了?这么过不去?"2005年这家公司既没骗我的钱,工资也是一分不少(要知道之后十年的工作中,只有万达不曾欠过我的钱).我想了半天回答:"用一种独(chuan)特(xiao)的猎头方式完全摧毁了我的自信."本期就来介绍一下这种独特的方式,之后还有人抄,没有成功的.抄的不像还能活一阵儿,全部照抄死的更快. X网"专职领导专职"制度 即X网"团队"制度 一.专职可以领导专

间隔年(退休)的日常安排——北漂18年(82)

上周跟朋友聊起间隔年,朋友比较好奇闲着的时候,如果没项目的时候,我日子是怎么过的.趁这个机会简单总结一下.自己的公号就是这么有个性,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1998年的一个月 结束了中关村冯姐小公司的打工生涯,大概在北京又住了一个月左右,天天去国林枫和风入松看书,各种看书从<叫魂>到索尔仁尼琴的书.这两个地方现在全倒了,当年一个在北大资源楼B1,一个在中关村图书大街,应该是海淀区两个比较大的民营书店.中午中关村大街上有推车卖午饭的,5块钱管饱,米饭随便吃,挺好.晚饭不吃了,基本看到书店9点半关门,

中关村的那些黑暗的事——北漂18年(17)

? 抛开所谓的创业原罪不谈,很多行业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黑暗部分.十几年前,这种黑暗在中关村各大卖场尤其明显.扎货跑路是当年最常见的. 当年,经常听到某某又跑路的消息,意思是:拿了货卖掉,然后拿着钱消失了.开始时年底时能听到,后来是奉节会有发展,比如:五一.十一.因为这样可以利用假期为自己争取很多逃跑的时间. 良性扎货 比较有名的是当年中关村有个老板就叫A吧,从上家拿了各种货,包括:CPU.内存.硬盘.显示器,大概有不到3亿的货,然后在中关村买.500进的买450或者400,开始是为了上市,后来形

创业中的眼界——北漂18年(15)

2000年时中关村有种说法,从深圳回来在北京干没问题,从北京回来在天津干没问题.后半部分我亲眼所见,现在想来无非"眼界"二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一个反面典型. 就是我自己,之前只打过一份儿正式工时间极短,又不爱学习,只看明白在柜台倒货的门道,自己干很快形成了隧道效应--只关注眼前很小一部分利益,非常短视.严重的时候,已经发展到看不得别人赚钱地地步.因为我大概知道每件货的底价,看到旁边柜台装机器,能算出他赚了多少.此时内心之中总升起一阵阵嫉妒.要知道,那可只是50至200

门外汉怎么成就咨询大单(1)——北漂18年(39)

从1997年至2002年的5年间,不管是否自己干事实上我都在做销售.如今回头看来或许业绩不错.比方在国企业那会儿,可是仍然仅仅能算入门,算不上精通.在ST的两年.使我在销售方面登堂入室,至今我仍然心存感激.每一个公司可能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像每一个人一样,我的观点是在公司里仅仅要自己能有成功,能给公司带来价值,那就算是双赢. 三种类型的销售 2001年在国企业时公司曾请过HP某高管讲过一次销售的课程.要知道外企驻中国的公司或者办事处干的就要就是销售工作,拉关系仅仅是比較低级的一种.这次培训让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