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生成树算法总结

算法总结第5弹,最小生成树,有关生成树的问题有很多,这里先介绍个最常用的吧。

最小生成树

首先,生成树是建立在无向图中的,对于有向图,则没有生成树的概念,所以接下来讨论的图均默认为无向图。对于一个有n个点的图,最少需要n-1条边使得这n个点联通,由这n-1条边组成的子图则称为原图的生成树。一般来说,一个图的生成树并不是唯一的(除非原图本身就是一棵树)。

现在考虑带权图G,即图的边带权,则最小生成树就是在G中权值和最小的一颗生成树,显然最小生成树也不是唯一的,但是其权值唯一。有很多应用需要用到最小生成树的概念,比较直观的一个应用就是:有n个村庄,现在要在这些村庄之间修一些路,其中村庄i和村庄j之间的距离是Dij,现在要修最短的路使得所有村庄连接起来。

显然,这个问题可以直接套用最小生成树模型,找出最小生成树即找到了一个方案。

下面举一个最小生成树的例子:

对于如何寻找一个带权图的最小生成树,已经有了专门的求解方法,在具体讲解这些算法之前,我们这里先来挖掘一下最小生成树的一些特性,即一颗生成树要成为最小生成树,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MST性质:

设一个带权无向图G(V,E,W) (V代表点集,E代表边集,W代表权值集),且T为G的一颗生成树,对于E中任意一条不属于T的边e,将其加入T中,会产生一条环(否则T不连通),如果e始终是环中权值最大的一条边,那么说明T满足MST性质。

以上是MST性质的定义,其中MST就是最小生成树的意思,但是现在并没有证明这个性质和最小生成树有什么关系,接下来将要证明,一颗生成树是最小生成树,当且仅当它满足MST性质。

引理1:对于图G(V,E,W)的两颗生成树T1和T2,若它们都满足MST性质,则它们的权值和相同。

证明: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有k条边在T1中而不在T2中时(0<=k<=n-1,同样的,这是也有k条边在T2中而不在T1中),T1的权值和等于T2的权值和。

1:首先,当k=0时,说明T1和T2的所有边都一样,则T1和T2是同一颗生成树,显然它们的权值和相等。

2:现在设当k<x时,T1和T2的权值和相等,现在要证明当k=x时,T1,T2权值和依然相等。考虑这样的边集S,它们在T1或T2中,但是不同时存在于T1和T2。在S中,取权值最小的那条边,设为e(u,v),不妨认为它在T1中(在T2中同理)。e连接了图中u,v两点。考虑T2中u到v之间的路径,设为E1,E2......Em(m>1),其中一定存在若干条边不在T1中(否则T1中存在环),设e‘为这些边中的一条。

(1)e’和e都属于S,所以e‘的权值不小于e。

(2)由于T2满足MST性质,且e不属于T2,那么可知e‘的权值不大于e。

综上所述,e的权值和e‘的权值相等,所以,将T2的边e‘去掉,换成e,变成T2‘,显然,T2‘和T2的权值和相等,又T2‘与T1只有x-1条边不同(即有x-1条边在T1中而不在T2中)。由归纳法可知T2‘和T1的权值和相等,所以T2和T1的权值和相等。

证毕。

有了引理1,那么MST性质和最小生成树的关系就很容易证明了。

定理1:一颗生成树T是最小生成树,当且仅当它满足MST性质。

证明:

1:最小生成树->满足MST性质

设T是G(V,E,W)的最小生成树,采用反证法,如果T不满足MST性质,那么说明存在一条边e,其不存在与T中,将其加入T中后,它不是环中权值最大的边,设环中比e还大的边为e‘,那么我们将T中的e‘去掉,换成e,得到的生成树T‘将会拥有更小的权值和,这和T是最小生成树矛盾,所以,如果T是最小生成树,则T一定满足MST性质。

2:满足MST性质->最小生成树

设T是G(V,E,W)的生成树,其满足MST性质。由1我们知道,G的最小生成树满足MST性质,再由引理1,我们知道,两颗满足MST性质的生成树权值和相等,所以T的权值和与最小生成树相等,所以T是G的一颗最小生成树。

证毕。

以上证明了最小生成树的一个关键性质,下面是时候讲解求解最小生成树的具体算法了。求解最小生成树有两个经典算法。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下面分别介绍这两个算法的步骤和正确性证明。

Prim算法:

Prim算法基于一种贪心的思想,通过局部最优策略,每次将一条边加入所构建的生成树中,加完n-1条边后,保证最后所得的生成树是整体最优的,即最小生成树。下面简单说明下Prim算法的步骤:

Prim算法将图中的每个点分成三种状态:

第一种tree点,表示该点已经在所构造的生成树中。

第二种fringe点,表示还没在树中,但是和Tree点相邻(有一条边直接相连),是即将要加入生成树中的候选点。

第三种unseen点,其他的点,表示还没有检测到的点。

那么Prim算法步骤为:

1:初始时将所有点初始化成unseen,并且随机将一个点S设为tree点(如1号点)。

2:将所有与S相邻的点设为fringe。

3:如果图中还存在fringe点,则到4,否则到6。

4:在所有连接一个fringe点和一个tree点的边中,取权值最小的边e(u,v),不妨设u为tree点,v为fringe点,将v点设为tree点。

5:将所有与v相邻的unseen点设为fringe,并将e加入到构建的生成树中。转到3。

6 :  如果图中所有点均为tree点,则图的一个最小生成树找到。否则原图不存在最小生成树。

7:算法结束。

根据所给算法描述,很容易得到算法的代码实现,算法实现需要用到堆优化,不熟悉堆的朋友可以自行上网查询,这里不再赘述:

//Prim
struct edge{
    int to,len,next;
}e[maxm];
int box[maxn],cnt,used[maxn];
void init(int n){
    for(int i=0;i<=n;i++)box[i]=-1;
    cnt=0;
}
void add(int from,int to,int len){
    e[cnt].to=to;
    e[cnt].len=len;
    e[cnt].next=box[from];
    box[from]=cnt++;
}
struct node{
    int v,len;
    node(){}
    node(int x,int y):v(x),len(y){}
    bool operator<(const node &x)const{
        return len>x.len;
    }
};
priority_queue<node> pq;
int Prim(int n,int m){
    memset(used,0,sizeof(used));//初始化所有点,设状态为unseen
    int num=0,sum=0,now=1;
    do{
        used[now]=1;
        for(int t=box[now];t+1;t=e[t].next){
            int v=e[t].to,len=e[t].len;
            if(!used[v])pq.push(node(v,len));
        }
        while(!pq.empty()){
            node tmp=pq.top();pq.pop();
            int v=tmp.v,len=tmp.len;
            if(used[v])continue;
            now=v;
            sum+=len;
            break;
        }
        num++;
    }while(num<n);
    return sum;
}

现在来看看为什么Prim算法是正确的。

首先,如果一个图存在最小生成树,那么由上面的算法得到的一定是一颗生成树。因为当算法结束时,所有的点均为tree点,说明所有点都连通。并且得到的子图不会存在环,因为我们增加一条边时,这条边连接的一定是一个tree点和一个finge点,只有连接两个tree点时才会产生环。

前面的定理1告诉我们,一颗生成树是最小生成树,那么当且仅当它满足MST性质,那么我们只要证明Prim算法得到的生成树满足MST性质即可。

定理2:设带全图G(V,E,W)存在最小生成树,那么Prim算法得到的生成树就是G的最小生成树。

证明:我们只要证明,Prim算法得到的生成树满足MST性质即可,这可由归纳法证明。下面证明,当加入第k个点时(1<=k<=n),Prim算法得到生成树满足MST性质:

1:当k=1时,只有一个点,显然满足MST性质。

2:当k>1时,我们假设当1k<x时,均满足,当k=x时,假设当前所加入的边为e(u,v),同样地,设u为tree点,v为fringe点,未加入x前的生成树为T。我们假设T+e=T‘得到的生成树不满足MST性质。既然不满足MST性质,那么一定存在一条边e‘(x,y),加入T‘后,产生的环中存在权值大于e‘的边。

如果x,y都不等于v,那么加入e‘产生的环存在于T中,但是T满足MST性质(因为T中只有x-1个点),所以x,y中一定有一个是v。不妨设y=v。

那么如下图:

如上图,设u到x之间的路径为W1......Wa,Wa+1.....Wb-1,Wb.......Wp,其中W1为u,Wp为x,设边WaWa+1是路径中第一条权值大于e‘的边,

Wb-1Wb是最后一条权值大于e‘的边(有可能这两条边是同一条)。不妨设WaWa+1先于Wb-1Wb加入到T中,那么由Prim算法的步骤,知W1W2,W2W3.......Wa-1Wa均会先于WaWa+1加入到T‘中,进一步由于e先于e’加入到T中,所以有|e|<=|e‘|<|Wb-1Wb|,所以e和e‘均会先于WaWa+1加入到T‘中,但是事实是,e‘并不在T‘中,而且它比WaWa+1要晚加入T‘中,所以矛盾。所以T‘加入e‘后,所产生的环中e‘的权值最大,满足MST性质。那么当k=n的时候,也就是算法完成的时候,所得到的生成树就是整个图G的生成树,它满足MST性质,由定理1可知,它是最小生成树。证毕。

Kruskal算法:

Kruskal算法同样是基于贪心策略,但是它和Prim算法不同的是,在算法过程中它并不维护一个连通的分量,而是将多个连通分量合并到一起得到一颗生成树。个人觉得Kruskal算法的思想比它算法本身要重要,能够解决很多其他问题,至少是在ACM比赛中吧。

下面描述一下Kruskal算法的步骤:

首先将图中的所有的边按照其权值从小到大排序,然后从小到大枚举边。设需要构造的生成树为T。

1:初始时,T中没有变,所有点看成是一个单独的集合。

2:如果枚举完最后一条边,则到4,否则到3。

3:设当前枚举的边为e(u,v),如果u,v不在同一个集合中,则将e加入到T中,并且将u和v合并到一个集合中,否则,忽略e。转到2.

4:如果T中含有n-1条边,则说明找到原图的最小生成树,否则说明原图没有最小生成树。算法结束。

算法的实现需要一些额外的知识,首先是要从小到大枚举边,这里可以用快速排序直接将边集排序,或者可以用小顶堆来初始化边集。

然后是要判断两个点是否在统一集合中,还需要将两个集合合并到一个集合中。这里要用到并查集这一数据结构。这方面的知识请自行参考相关资料。

下面是利用快速排序和并查集实现的Kruskal算法。

#define maxn 110
#define maxm 10010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uf[maxn];
struct edge{
    int u,v,len;
}e[maxm];
bool cmp(const edge &x,const edge &y){
    return x.len<y.len;
}
void init(int n){//初始化并查集
    for(int i=0;i<=n;i++)uf[i]=i;
}
int find(int x){
    if(x==uf[x])return x;
    return uf[x]=find(uf[x]);
}
int Union(int x,int y){//合并两个集合(如果x,y在同一集合,返回0,否则返回1)
    x=find(x),y=find(y);
    if(x!=y){
        uf[x]=y;
        return 1;
    }
    return 0;
}
int Kruskal(int n,int m){//n个点,m条边
    sort(e,e+m,cmp);//排序
    int sum=0;//最小生成树的权值和
    for(int i=0;i<m;i++){//从小到大枚举边
        int u=e[i].u,v=e[i].v,len=e[i].len;
        sum+=len*Union(u,v);
    }
    return sum;//返回权值和
}

Kruskal算法的正确性

同Prim算法正确性证明一样,我们只要证明Kruskal算法得到的生成树满足MST性质即可。首先,如果G存在最小生成树,那么Kruskal算法得到肯定是一颗生成树。这点就不证明了,用反证法可以很容易证明。

定理3:设带全图G(V,E,W)存在最小生成树,那么Kruskal算法得到的生成树就是G的最小生成树。

证明:设Kruskal算法结束时得到的生成树为T,假设T不满足MST性质,那么存在一条边e(u,v),它不属于T,将e加入T中后,得到一个环。设环中存在一条(可能是多条)边e‘,其权值大于e。那么由Kruskal算法的步骤,可知,e在e‘之前枚举。当枚举e‘之前,可知u,v一定不在同一个集合中,否则e‘就不会在T中了。那么既然在e‘加入之前,u,v不在同一个集合中,那么枚举e时(e在e‘加入前被枚举),根据Kruskal算法的步骤3,可知e一定在T中,但是e并不在T中,矛盾,所以加入e后,所得到的环中e的权值最大。这就表示T满足MST性质。从而由定理1,可知T是G的一颗最小生成树。证毕。

总结:到此为止,最小生成树的总结就写完了,介绍的两个算法都是基于贪心思想的应用。个人觉得学习算法一定不能仅仅记住算法的代码实现,一定还要理解其中的思想和正确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一个算法的精髓。就算是忘了代码的实现,理解了思想也能自己推出来。这应该才是学习的不二法门吧。

时间: 2024-11-14 10:53:00

最小生成树算法总结的相关文章

笔试算法题(50):简介 - 广度优先 &amp; 深度优先 &amp; 最小生成树算法

广度优先搜索&深度优先搜索(Breadth First Search & Depth First Search) BFS优缺点: 同一层的所有节点都会加入队列,所以耗用大量空间: 仅能非递归实现: 相比DFS较快,空间换时间: 适合广度大的图: 空间复杂度:邻接矩阵O(N^2):邻接表O(N+E): 时间复杂度:O(V+E): DFS优缺点: 无论是系统栈还是用户栈保存的节点数都只是树的深度,所以空间耗用小: 有递归和非递归实现: 由于有大量栈操作(特别是递归实现时候的系统调用),执行速度

最小生成树算法之 Dijkstra算法

Dijkstra算法 Dijkstra算法是典型最短路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Dijkstra算法能得出最短路径的最优解,但由于它遍历计算的节点很多,所以效率低. Dijkstra算法是用来求任意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在该算法中,我们用邻接矩阵来存储图.在该程序中设置一个二维数组来存储任意两个顶点之间的边的权值.可以将任意一个图的信息通过键盘输入,让后在输入要查找的两个顶点,程序可以自动求出这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

hdu 1162 Eddy&#39;s picture(最小生成树算法)

题目链接:http://acm.hdu.edu.cn/showproblem.php?pid=1162 Eddy's picture Time Limit: 2000/1000 MS (Java/Others)    Memory Limit: 65536/32768 K (Java/Others) Total Submission(s): 6866    Accepted Submission(s): 3469 Problem Description Eddy begins to like p

最小生成树算法汇总 (普里姆 &amp;&amp; 克鲁斯卡尔与并查集结合)

最小生成树: 今天研究了一下最小生成树,感觉最小生成树算法与最短路算法 相差不大,从Prim 与 Dijskrs算法可以看出 最小生成树即最小权重生成树,主要适用于 N个点之间 构造N-1线路,使N个点之间任意两点之间都可到达, 但是N个点之间 不构成回路,并且这N-1条线路的权重之和最小即 消耗最小. 注意:在构造最小生成树,加入新的节点时,不仅要保证权重最小,首要条件是 不能构成回路. 以图示为例,构造最小生成树 (一)普里姆   以下步骤 (二) 克鲁斯卡尔 最终的最小生成树 和 普里姆一

数据结构基础温故-5.图(中):最小生成树算法

图的“多对多”特性使得图在结构设计和算法实现上较为困难,这时就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将图转换为不同的树来简化问题的求解. 一.生成树与最小生成树 1.1 生成树 对于一个无向图,含有连通图全部顶点的一个极小连通子图成为生成树(Spanning Tree).其本质就是从连通图任一顶点出发进行遍历操作所经过的边,再加上所有顶点构成的子图. 采用深度优先遍历获得的生成树称为深度优先生成树(DFS生成树),采用广度优先遍历获得的生成树称为广度优先生成树(BFS生成树).如下图所示,无向图的DFS生成树和BFS

uva 1395 - Slim Span poj 3522 Slim Span(最小生成树算法)

最近学习了一下 最小生成树 算法. 所谓最小生成树算法,就是给出一个连通图g[ maxn ][ maxn  ], 找出这个连通图的边权和最小的生成图(树). 可以实现这个目的的算法,我叫它最小生成树算法.kruskal算法就是我学到的一种实现这种功能的算法. 对于kruskal算法的描述以及简单的证明在刘汝佳第二版上已经说得够明白 本题就是求 最小生成树 里面的 最大边权和最小边权 相差最小的最小生成树.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ring> #in

[算法系列之二十七]Kruskal最小生成树算法

简介 求最小生成树一共有两种算法,一个是就是本文所说的Kruskal算法,另一个就是Prime算法.在详细讲解Kruskal最小生成树算法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什么是最小生成树. 我们有一个带权值的图,我们要求找到一个所有生成树中具有最小权值的生成树.如下图所示,T是图G的生成树.但不是具有最小权值的生成树. 我们可以把他们想象成一组岛屿和连接它们的可能的桥梁.当然修桥是非常昂贵和费时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建设什么样的桥梁去连接各个岛.不过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建设这样一组连接所有岛屿的桥梁的最低价

Prim 最小生成树算法

Prim 算法是一种解决最小生成树问题(Minimum Spanning Tree)的算法.和 Kruskal 算法类似,Prim 算法的设计也是基于贪心算法(Greedy algorithm). Prim 算法的思想很简单,一棵生成树必须连接所有的顶点,而要保持最小权重则每次选择邻接的边时要选择较小权重的边.Prim 算法看起来非常类似于单源最短路径 Dijkstra 算法,从源点出发,寻找当前的最短路径,每次比较当前可达邻接顶点中最小的一个边加入到生成树中. 例如,下面这张连通的无向图 G,

Kruskal 最小生成树算法

对于一个给定的连通的无向图 G = (V, E),希望找到一个无回路的子集 T,T 是 E 的子集,它连接了所有的顶点,且其权值之和为最小. 因为 T 无回路且连接所有的顶点,所以它必然是一棵树,称为生成树(Spanning Tree),因为它生成了图 G.显然,由于树 T 连接了所有的顶点,所以树 T 有 V - 1 条边.一张图 G 可以有很多棵生成树,而把确定权值最小的树 T 的问题称为最小生成树问题(Minimum Spanning Tree).术语 "最小生成树" 实际上是

城市之间的最短总距离(最小生成树算法)

求解城市之间的最短总距离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其大意如下: 某地区由n个城市,如何选择一条路线使各个城市之间的总距离最短? 1.最短总距离算法 先来分析一下上述问题.某个地区的n个城市构成一个交通图,可以使用图结构来描述此问题,其对应关系如下: 每个城市代表图中的一个顶点. 两个顶点间的边即两个城市之间的路径,边的权值代表了城市间的距离. 这样,求解各个城市之间的最短总距离问题就归结为该图的最小生成树问题. 2.最小生成树算法(prim算法) //最小生成树算法 static void Pr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