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了IT经理世界用过的一个标题。作为华为践行其企业文化(混搭儿系列)的一个案例的角度,讲一下华为IT云计算产品线的文章。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华为官方。
如果读者已经耐着性子看完了“华为印象之混搭儿”系列的将近10篇文章。想必对华为有所了解。在华为内部,集团资源被称为“平台”,而产品线是在这个集团平台上诞生的。所以每个华为的分子产品线,包括IT云计算产品线都带着华为集团的一系列基本基因(“华为印象之混搭儿”中列举一些核心的基因)。
华为做云计算技术的历史要比云计算产品线本身长久,可以追溯到2006年,那时在华为的中央软件研究院(与后来2012实验室强相关的一个实体组织)中成立了一个团队,开始对虚拟化及云计算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这属于产品孵化阶段。2008年,华为开始了桌面云解决方案、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产品化与试点工作,而华为的虚拟化、云管理软件的技术和产品被集成到桌面云和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之中。从技术孵化到产品化阶段转变,标志着华为云计算产品线的成立。
早期的的云计算产品线是PDT组织(PDT,product development team产品开发团队),与其他产品一起归属一个SPDT组织(SPDT,Super
Product Development Team )。PDT和SPDT是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中的组织单元。一个SPDT跟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公司类似,是一个跨实线部门的虚线组织,组织中有研发、市场、销售、服务、HR等分子组织。一个SPDT独立核算,需要考核投入产出,跟独立公司经营没有什么两样。
华为产品线成立与技术孵化阶段的区别是,产品线要承担技术产品化,适应客户需求,销售变现,并最终实现盈利为目的。
当时云计算所属的SPDT被俗称为“新领域”。除了桌面云、云数据中心,还有CDN产品。整个SPDT隶属在“核心网”产品线(更大的机构)。那时华为还没有成立企业BG。核心网属于电信领域的一个产品系列。当时云计算产品的主要客户还是电信运营商以及华为自己的内部IT。
经过2008年的试运行,2009年,华为的桌面云解决方案开始正式在华为的上海研究所部署。华为内部IT在2009年同时进行了一个大的变革,即推行华为IT云化,桌面云是其中之一,同时推行的还有IT基础设施云化。上研所是华为桌面云解决方案部署的第一个局点,规模达到7000终端,即上研所研发人员全部切换到了桌面云办公模式。上研所桌面云的商用部署和稳定运行,标志着华为云计算解决方案开始正式进入市场。
虽然,第一个商用局点是桌面云,但实际上商用的是包括虚拟化、云管理在内的华为云计算产品(后者比前者的意义更重大)。华为的云计算第一个产品化蓝图已经形成,并在付诸实施。
当时华为面向运营商市场的特点,并没有让华为把目光放在企业市场(也没有非常关注VMWARE这类厂商)。因此,当时考虑电信运营商将成为,公有云市场的一个重要玩家。而公有云的典型厂商是Amazon和Google。华为希望能够推出公有云产品,以适合电信运营商开展公有云业务。公有云的特点是超大规模,当时Google服务器规模已经达到百万级别,Amazon也已经有约30万台服务器规模。因此华为的云平台承载能力,从架构设计上就是走向大规模云数据中心的路线。
2010年,华为的云计算产品已经开始在全国电信运营商市场开始推广(成立了云计算行销组织),同时在行业市场,华为云计算产品也开始尝试与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合作推广。在同一年,在多地电信运营商,包括浙江移动和上海联通,华为的桌面云及云数据中心方案开始落地部署。除了华为隶属核心网的云计算产品线推出的云计算方案外,华为还有一个产品线,即业软部门,也有云计算解决方案在市场销售,业软部门的云计算解决方案,集成的是VMWARE产品。在华为内部,这就是所谓的“赛马”机制。两个部门是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给双方都是压力,努力把自己的产品做好。
2010年,随着云计算概念越来越火,云计算在公司内部的关注层级也不断的提升。最终关注者上升到了公司总裁,任老板听取了云计算产品线对云计算的汇报。这最终在公司内部达成了上下一致的共识,即云计算将是未来的ICT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2010年华为第一次云计算发布会上,任老板破天荒的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不清楚是不是公司成立20多年,他第一次见媒体),面对新闻媒体谈了华为在云计算领域的发展展望,即:“我们在云平台上要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赶上、超越思科,在云业务上我们要追赶谷歌。让全世界所有的人,像用电一样享用信息的应用与服务。”
华为一旦认定了一个重要新方向,所有的内部动作紧随而来。笔者不清楚是不是基于云计算的考量,但在2010年,华为全面进军行业市场,全力进军IT及云计算市场的决策已经成型。
2011年,企业网(后来的企业BG)成立、IT产品线成立,对华为赛门铁克实施了并购,并将云计算、数据中心、赛门铁克的存储、原属业软的服务器部门划入共同组成了IT产品线,待到2011年11月初的华为云计算大会,华为IT产品线已经完整的展现在众人面前。笔者在2011年4月份入职,正好赶上这个内部组织剧烈变动的一年,如此剧烈的内部组织变动,却没有影响华为云计算产品的对外销售与发展,这完全得益于华为公司的IPD流程,IPD流程保障了在人员组织的变动情况下,所有产品与业务的延续性。2011年,华为在多个电信运营商有云计算项目落地外,在企业市场也开始不断有项目落地,比如:中外运的云平台、上海医疗云平台、多个省市的政务云平台等。2011年的云计算大会,华为正式发布了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2012年,企业BG正式成立,华为IT产品线整体并入企业BG,这这种组织变动,让华为云计算产品全面进军行业市场提供了组织和人力保障。
行业市场与电信运营商市场的最大不同,就是在2012年,行业市场主要需要的是虚拟化软件,其次是私有云解决方案。而且行业市场的IT规模相对较小,需要更多的是轻量级软件版本。也正是这个阶段,华为云计算产品的设计,也开始重点考虑向适用于行业市场的轻量级软件。VMware的云计算产品也开始成为华为云计算软件的主要竞争对手。跟VMware竞争,仅轻量级是不够的,需要在性能、可靠性、稳定性、功能性、易用性等一系列方面展开竞争。2012年华为云计算软件在性能、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已经做得相当出色,但在功能性上,与VMWARE还有一段距离,这使得2012年华为云计算软件在独立销售上很艰苦。笔者亲自参与过当时金税三期虚拟化软件的应标,结果是完败。
还好,东方不亮西方亮,华为在整体解决方案上另有优势,因为华为还有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桌面云解决方案,这让华为云计算软件在市场份额上继续获得了快速增长。2012年,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杀手锏级的产品推出,那就是融合一体机FusionCube。FusionCube融合了计算、分布式存储、网络、虚拟化、云管理软件与一体。不仅获得极高的集成度(空间节省50%以上),更关键的是,其基于x86架构提供了极高的性能、稳定性与可靠性,不仅把“小型机加高端存储”的这种核心业务部署模式彻底颠覆,在而且在性能上远远的超越了小型机与高端存储,同时数据库处理性能超过一度号称世界第一的Oracle
Exadata。FusionCube产品一经推出即被华为内部IT抢先使用,用于财经核心商业智能业务的数据仓库分析处理(性能提升了3-5倍)。FusionCube至今已经取得了大量商业案例,成为了小型机与高端SAN存储的最佳替换平台。
在云计算软件方面,FusionCube的核心软件是分布式存储软件FusionStorage。FusionStorage的推出,比VMWARE的vSAN软件题前了两年,而且FusionStorage一经推出,即支撑运行Oracle,DB2,SAP
HANA,MS SQL等数据库数据仓库系统,而且获得了这些数据库厂商的认证,远远的把其他厂商抛在了后面。
2012年,华为桌面云解决方案的商业局点数量已经过百,在华为内部已经建成了10万规模的桌面云平台,全部华为研发人员迁移到研发云平台,云数据中心数量也达到了几十个。华为云计算产品在全球开始了大范围部署。华为的大数据产品在这一年也开始悄然的进入市场。
2013年,经过多年的卧薪尝胆(这么比喻对于云计算产品研发团队毫不为过),华为云计算产品FusionSphere终于可以在市场上独立的开花结果了。2012年笔者参并最终完败的金税三期项目,在2013年来了个大翻盘,华为云计算软件一举中标。而且大客户数量开始快速增加:国家电网、CNTV、新华社、电信、移动、联通等等。华为大数据产品经过1年多的市场锤炼(孵化期要更久远),正式发布。
2014年,华为云计算产品线跟IT产品线一起再次从企业BG划分出来,隶属于产品与解决方案体系,独立于企业BG和运营商BG。华为云计算的重心再次平衡于电信和行业市场之间。2014年对华为云计算而言,新的重大战略发展有两个,一个是全面拥抱OpenStack开源社区的开放框架,一个是向电信业务云化大踏步的推进。
全面拥抱OpenStack标志着华为云平台彻彻底底的走向开放路线,另外标志着华为产品已经不再局限于计算虚拟化和分布式存储(虚拟化),更多的投入到云管理,软件定义网络的发展之中。云计算与IT的界限越发的模糊,几乎可以说云计算既是IT,IT既是云计算。
后者电信业务云,对华为而言非常重要,已经属于整个集团的战略方向。因为电信业务全面拥抱云计算,意味着云计算已经成为华为整体战略发展的重心。至此,华为做云的部门已经不再限于IT云计算产品线了,几乎每个产品线都与云计算相关。IT云计算产品线是集团各云计算相关产品的基础与主轴。
在市场方面,华为云计算产品继续高歌猛进。人们所熟知的大客户在不断增多,2014云计算新增市场份额达到了前两名。两大运营商虚拟化集采,华为份额都接近或超过一半份额。Gartner在2014年的x86虚拟化及一体机四象限全部入选了华为,成为四项限中唯一中国厂商。华为大数据产品FusionInsight一举突破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成为金融行业大数据明星产品。华为桌面云则推出了全自研软件解决方案,实现了超过6万端的部署。
2015年,混合云成为华为云计算产品发展的又一个主旋律,以满足国内外客户对混合云部署的大量需求。发展永无终止,还在继续。
华为自己是不记录历史的,特别不记录自己历史的辉煌,这跟很多企业不一样。因为华为认为回顾历史会让自己陷入对过去的眷恋这种白日梦之中。企业要生存,就要一直向前看。但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华为的历史,有助于理解和探寻华为这样的企业的发展规律,吸纳经验,为自己所用。华为IT云计算产品线的成长,是华为践行其企业文化的一个生动案例。
--------------------------------------------------------------------
下期预告:
这个下期预告可能会失效,有工作太忙的原因,也有个人思考不成熟的原因。自己本来觉得至少需要再看几本书来辅助思考,现在有点等不及了,只能动笔。如果不能续写,中间笔者尽量穿插着写一些其他话题的微短文。供大家娱乐。
------------------------------
关于《跨界杂谈》
这是一本正在边撰写,边连载的书,来自于延续《日子》《月子》《伺候月子》的灵感,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可能与个人工作、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是一本开阔视野与交流思想的书。通过连载,一方面看看读者是否感兴趣,另一方面,希望根据读者反馈进行不断的优化。甚至可以把读者的神回复,给出建议读者的名字纳入到书的章节中。通过互动不断完善。预计2015年6月份第一版截稿,争取9月份出版。争取此书超过《月子》成为厕所必备神器。
相关微信公众号:雷震子、跨界杂谈
?
关于雷震子:
《跨界杂谈》作者。对历史、人生、企业经营与发展、商业模式、心理学、IT等均感兴趣。人已奔四,事业无成,却牢骚满腹,想一吐为快,但不会像怨妇一样抱怨世事,而是希望和感兴趣的读者分享这四十年成长中的见闻与心得,希望对读者有所价值(至少能打发下无聊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