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5种异步转同步方法

先来说一下对异步和同步的理解:

同步调用:调用方在调用过程中,持续等待返回结果。
异步调用:调用方在调用过程中,不直接等待返回结果,而是执行其他任务,结果返回形式通常为回调函数。

其实,两者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这里也不再细说,我们主要来说一下Java如何将异步调用转为同步。换句话说,就是需要在异步调用过程中,持续阻塞至获得调用结果。

不卖关子,先列出五种方法,然后一一举例说明:

  • 使用wait和notify方法,synchronized
  • 使用条件锁ReentrantLock
  • Future
  • 使用CountDownLatch
  • 使用CyclicBarrier

0.构造一个异步调用

首先,写demo需要先写基础设施,这里的话主要是需要构造一个异步调用模型。异步调用类:

public class AsyncCall {

    private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System.currentTimeMillis());

    private ExecutorService tp = Executors.newSingleThreadExecutor();

    //demo1,2,4,5调用方法
    public void call(BaseDemo demo){

        new Thread(()->{
            long res = random.nextInt(10);

            try {
                Thread.sleep(res*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demo.callback(res);
        }).start();

    }

    //demo3调用方法
    public Future<Long> futureCall(){

        return tp.submit(()-> {
            long res = random.nextInt(10);

            try {
                Thread.sleep(res*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res;
        });

    }

    public void shutdown(){

        tp.shutdown();

    }

}

我们主要关心call方法,这个方法接收了一个demo参数,并且开启了一个线程,在线程中执行具体的任务,并利用demo的callback方法进行回调函数的调用。大家注意到了这里的返回结果就是一个[0,10)的长整型,并且结果是几,就让线程sleep多久——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实验结果,模拟异步调用过程中的处理时间。
至于futureCall和shutdown方法,以及线程池tp都是为了demo3利用Future来实现做准备的。

demo的基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BaseDemo {

    protected AsyncCall asyncCall = new AsyncCall();

    public abstract void callback(long response);

    public void call(){
        System.out.println("发起调用");
        asyncCall.call(this);
        System.out.println("调用返回");
    }

}

BaseDemo非常简单,里面包含一个异步调用类的实例,另外有一个call方法用于发起异步调用,当然还有一个抽象方法callback需要每个demo去实现的——主要在回调中进行相应的处理来达到异步调用转同步的目的。

1. 使用wait和notify方法

这个方法其实是利用了锁机制,直接贴代码:

public class Demo1 extends BaseDemo{

    private final Object lock = new Object();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back(long response) {
        System.out.println("得到结果");
        System.out.println(response);
        System.out.println("调用结束");

        synchronized (lock) {
            lock.notifyAll();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emo1 demo1 = new Demo1();

        demo1.call();

        synchronized (demo1.lock){
            try {
                demo1.lock.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内容");

    }
}

可以看到在发起调用后,主线程利用wait进行阻塞,等待回调中调用notify或者notifyAll方法来进行唤醒。注意,和大家认知的一样,这里wait和notify都是需要先获得对象的锁的。在主线程中最后我们打印了一个内容,这也是用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如果没有wait和notify,主线程内容会紧随调用内容立刻打印;而像我们上面的代码,主线程内容会一直等待回调函数调用结束才会进行打印。

没有使用同步操作的情况下,打印结果:

发起调用
调用返回
主线程内容
得到结果
1
调用结束

而使用了同步操作后:

发起调用
调用返回
得到结果
9
调用结束
主线程内容

2. 使用条件锁

和方法一的原理类似:

public class Demo2 extends BaseDemo {

    private final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rivate final Condition con = lock.newCondition();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back(long response) {

        System.out.println("得到结果");
        System.out.println(response);
        System.out.println("调用结束");
        lock.lock();
        try {
            con.signal();
        }finally {
            lock.unlock();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emo2 demo2 = new Demo2();

        demo2.call();

        demo2.lock.lock();

        try {
            demo2.con.a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
            demo2.lock.unlock();
        }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内容");
    }
}

基本上和方法一没什么区别,只是这里使用了条件锁,两者的锁机制有所不同。

3. Future

使用Future的方法和之前不太一样,我们调用的异步方法也不一样。

public class Demo3{

    private AsyncCall asyncCall = new AsyncCall();

    public Future<Long> call(){

        Future<Long> future = asyncCall.futureCall();

        asyncCall.shutdown();

        return futur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emo3 demo3 = new Demo3();

        System.out.println("发起调用");
        Future<Long> future = demo3.call();
        System.out.println("返回结果");

        while (!future.isDone() && !future.isCancelled());

        try {
            System.out.println(future.ge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内容");

    }
}

我们调用futureCall方法,方法中会想线程池tp提交一个Callable,然后返回一个Future,这个Future就是我们demo3中call中得到的,得到future对象之后就可以关闭线程池啦,调用asyncCall的shutdown方法。关于关闭线程池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回过头来看看asyncCall的shutdown方法:

public void shutdown(){

    tp.shutdown();

}

发现只是简单调用了线程池的shutdown方法,然后我们说注意的点,这里最好不要用tp的shutdownNow方法,该方法会试图去中断线程中中正在执行的任务;也就是说,如果使用该方法,有可能我们的future所对应的任务将被中断,无法得到执行结果。
然后我们关注主线程中的内容,主线程的阻塞由我们自己来实现,通过future的isDone和isCancelled来判断执行状态,一直到执行完成或被取消。随后,我们打印get到的结果。

4. 使用CountDownLatch

使用CountDownLatch或许是日常编程中最常见的一种了,也感觉是相对优雅的一种:

public class Demo4 extends BaseDemo{

    private final CountDownLatch countDownLatch = new CountDownLatch(1);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back(long response) {

        System.out.println("得到结果");
        System.out.println(response);
        System.out.println("调用结束");

        countDownLatch.countDow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emo4 demo4 = new Demo4();

        demo4.call();

        try {
            demo4.countDownLatch.a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内容");

    }
}

正如大家平时使用的那样,此处在主线程中利用CountDownLatch的await方法进行阻塞,在回调中利用countDown方法来使得其他线程await的部分得以继续运行。
当然,这里和demo1和demo2中都一样,主线程中阻塞的部分,都可以设置一个超时时间,超时后可以不再阻塞。

5. 使用CyclicBarrier

CyclicBarrier的情况和CountDownLatch有些类似:

public class Demo5 extends BaseDemo{

    private CyclicBarrier cyclicBarrier = new CyclicBarrier(2);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back(long response) {

        System.out.println("得到结果");
        System.out.println(response);
        System.out.println("调用结束");

        try {
            cyclicBarrier.a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BrokenBarrier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emo5 demo5 = new Demo5();

        demo5.call();

        try {
            demo5.cyclicBarrier.a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BrokenBarrier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主线程内容");

    }
}

大家注意一下,CyclicBarrier和CountDownLatch仅仅只是类似,两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比如,一个可以理解为做加法,等到加到这个数字后一起运行;一个则是减法,减到0继续运行。一个是可以重复计数的;另一个不可以等等等等。

另外,使用CyclicBarrier的时候要注意两点。第一点,初始化的时候,参数数字要设为2,因为异步调用这里是一个线程,而主线程是一个线程,两个线程都await的时候才能继续执行,这也是和CountDownLatch区别的部分。第二点,也是关于初始化参数的数值的,和这里的demo无关,在平时编程的时候,需要比较小心,如果这个数值设置得很大,比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都大,那么就很容易引起死锁了。

总结

综上,就是本次需要说的几种方法了。事实上,所有的方法都是同一个原理,也就是在调用的线程中进行阻塞等待结果,而在回调中函数中进行阻塞状态的解除。
如果你还有其他方法,欢迎与我讨论哦~

参考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f00aa6f66281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eternityz/p/12238786.html

时间: 2025-01-10 19:02:34

java中5种异步转同步方法的相关文章

java中四种引用类型

java中四种引用类型  今天看代码,里面有一个类java.lang.ref.SoftReference把小弟弄神了,试想一下,接触java已经有3年了哇,连lang包下面的类都不了解,怎么混.后来在网上查资料,感觉收获颇多,现记录如下. 对象的强.软.弱和虚引用 在JDK 1.2以前的版本中,若一个对象不被任何变量引用,那么程序就无法再使用这个对象.也就是说,只有对象处于可触及(reachable)状态,程序才能使用它.从JDK 1.2版本开始,把对象的引用分为4种级别,从而使程序能更加灵活地

JAVA 中两种判断输入的是否是数字的方法__正则化_

JAVA 中两种判断输入的是否是数字的方法 package t0806;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util.regex.*; public class zhengzehua_test { /**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try {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第一个数字:"

java中两种添加监听器的策略

/*第一种:将事件的处理委托给其他对象,下面的例子是委托给了MyListener(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1 import java.applet.Applet; 2 import java.awt.event.*; 3 import java.awt.*; 4 public class ChangeColor extends Applet{//Applet的默认布局为FlowLayout方式 5 Color myColor; 6 String str; 7 B

java中4种修饰符访问权限的区别及详解全过程

java中4种修饰符访问权限的区别及详解全过程 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fedf0737700b3335ac8977ca.html java中4中修饰符分别为public.protect.default.private,他们这就说明了面向对象的封装性,所以我们要适用他们尽可能的让权限降到最低,从而安全性提高. 下面详细讲述下它们的访问权限问题.(同一个类中除内部类外所有修饰符都是可以访问的,所以下面排除这种情况.) 首先在这里把它们的访问权限表示出来:

Java中两种动态代理的实现

本文介绍了java中两种动态代理的实现方法,Spring的动态代理也是基于这两种方法的.直接附上源码: 1.JDK实现 使用JDK实现动态代理必须使用接口 接口Work.java public interface Work { public void work(); } 实现类WorkImpl.java public class WorkImpl implements Work { @Override public void work() { System.out.println("我在工作&q

Java中13种设计模式汇总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 ——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可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 毫无疑问,设计模式于己于他人于系统都是多赢的,设计模式使代码编制真正工程化,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的基石,如同大厦的一块块砖石一样.项目中合理的运用设计模式可以完美的解决很多问题,每种模式在现在中都有相应的原理来与之对应,每一个模式描述了一个在我们周

Java 中几种常用的线程池

Java 中几种常用的线程池 转载 : https://www.cnblogs.com/sachen/p/7401959.html 原创 2016年04月14日 23:29:01 标签: java / 线程池 / Executor 878 概述: 在java内置API中操作线程所用到的类为Thread.创建线程一般有两种方式, 继承Thread方式 实现Runnable方式,并以runnable作为target创建Thread 在Android中的耗时任务一般都需要另开线程来执行,常常需要用线程

Java 中15种锁的介绍:公平锁,可重入锁,独享锁,互斥锁,乐观锁,分段锁,自旋锁等等(转)

Java 中15种锁的介绍 在读很多并发文章中,会提及各种各样锁如公平锁,乐观锁等等,这篇文章介绍各种锁的分类.介绍的内容如下: 公平锁 / 非公平锁 可重入锁 / 不可重入锁 独享锁 / 共享锁 互斥锁 / 读写锁 乐观锁 / 悲观锁 分段锁 偏向锁 / 轻量级锁 / 重量级锁 自旋锁 上面是很多锁的名词,这些分类并不是全是指锁的状态,有的指锁的特性,有的指锁的设计,下面总结的内容是对每个锁的名词进行一定的解释. 公平锁 / 非公平锁 公平锁 公平锁是指多个线程按照申请锁的顺序来获取锁. 非公

Android中8种异步处理与计算的方法

注:该文章翻译自Ali Muzaffar的文章<8 ways to do asynchronous processing in Android and counting>  Android提供了许多API来支持异步处理的功能,结合着Java提供的方法和你手上拥有的,估计目前已经有数十种进行异步任务的方法. 目前的趋势是仅使用Java的threads或者Android的AsyncTask来处理各种问题.虽然上述两种方法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并非所有的API都适合,为你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能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