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博客作业——读《构建之法》有感

 我是在大三下学期才接触的《构建之法》,与课程软件测试相结合的一本书。当时不理解一个科目怎么会有两本教材。该把重心放在哪本书上呢?在读了《构建之法》后,才体会到它的独特魅力。说它是教材,又与一般的教材不一样,它语言生动活泼,里面还有人物对话,一些真实的软件开发过程的记录,让我有了将它读完的兴趣。

先说明我读的专业吧,我学的是软件工程(金融方向),简单说就是以后搞IT的。读了三年大学学了不少关于软件编程方面的知识,可能是女生天生对这方面没什么天赋,对编程没什么兴趣,代码也敲得少,所以对实践方面的经验很少。如果说有人问我,你的专业是什么我倒是能回答出来,要让我解释我估计就有点困难了。所以,读了《构建之法》,在邹欣老师通俗易懂的语言下,我的收获还是蛮大的。

开篇就点明了软件是什么,它是由程序与软件工程相结合的。然后以一个程序员阿超为儿子写出一个程序的小故事来解释,初期的小程序得到认同,之后被要求了更多的需求,以致于不断修改代码,不断完善程序,最终扩展到一个满足各种功能的应用软件。可见程序员完成一个软件花了不少的时间,并且还有后期的维护工作。而开始的时候程序员就要对它们进行构建,一个复杂的软件不但要有合理的软件架构,软件设计与实现,还要有各种文件和数据来描述各个程序文件之间的依赖关系、编译参数、链接参数等等。一个完整的软件就是在构建的前提下,再不断修改源代码,满足客户的需求,再不断的维护而产生的。那么软件工程又是什么呢?它是把系统的、有序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开发、运营和维护上的过程。概念总是精简难懂,但是老师指出,应把重点放在不同学习与过程中慢慢理解,一定的代码量是提高编程能力的捷径,“做中学”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吧。

一个团队开发一个软件,需要的是团队的合作,而每个工程师要求有——个人软件开发流程(PSP)。它能记录工程师如何实现需求的效率,而不只是记录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单元测试和回归测试来保证软件的质量。完成团队的合作,我们又可以将任务分解,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又包括了自己的一个工作流程,用足球队的例子来解释就是每人除了特定的角色还有独特的技术要求。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人合作”,书中指出近些年单人完成一个软件越发少见。基本的两人模式便有了个名词“结对编程”,编程中的两个角色分别被形象化的比喻为驾驶员(控制键盘输入)和领航员(领航、提醒)。两人的默契合作,不但可以提高设计质量和代码质量而且可以取得更高的投入产出比。书中还详细解释了如何结对编程,对程序员来说真是受益匪浅。让我也了解了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书本的后大半本便是继续分析了团队合作的模式和流程,建议软件开发方法和需求分析这些。书中涵盖了很多的知识点,仔细分析起来不是三言两语能描述的,我对《构建之法》的评价是好的,很开心能读到这本书,不能像专业的人士来分析评论这本书,但是我写了自己在里面学到的一些东西,加深了我对软件工程的理解,后期的还有许多知识点对我来说还太陌生,所以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会花时间再认真研究,学到的越多便是一种财富的获得。

看完书后的我还有几个小问题:

1、团队开发的时候如何确定适合的模式?

2、如果是女生适合做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哪一部分?

3、一定的代码量就一定能提高编程能力水平吗?

4、如何做到一个具有PM能力的开发人员?

5、如何避免在团队中出现分歧?

时间: 2024-11-10 11:11:19

第五次博客作业——读《构建之法》有感的相关文章

第五次博客作业-读《构建之法》心得

读<构建之法>心得 首先,这是一本全景式图书,会让你更了解这个行业,能让毕业生在对行业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中,较少地感到惊讶和出乎意料,这是一本与现实接轨的教材. 其次,这是一本最佳实践式的书,涵盖了科学.健康的软件工程开展中的每个方面,介绍了种种方法论,但不是高高在上.纲领性的方法论,而是方法论的最佳实践,确实可用,拿来就用. 第三,这本书让人有情怀,学生对“古老的”瀑布教材或“舶来的”敏捷书籍,难免会缺乏信心:这东西行吗?适用于现代吗?适用于中国吗?而如果到各大论坛.社区.或者询问“过来人”

第五次软件测试作业 读构建之法有感

之前没有什么认真的看完构建之法这本书,最近用了一星期的时间紧赶慢赶的认真的把书看完了,越看越起劲,后悔之前怎么没有早看着一本书,看了邹欣老师写的构建之法,感觉和读其它软件技术方面的书感觉截然不同,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一种第一线的编程思想,比起平常所学的技术感觉起来更富有实用性,他用了程序员的第一视角来告诉我们软件编程者一思想,从第一章概论的软件工程是什么开始,就给予人一种引人入胜的感觉,给程序员一种深深的代入感,书中不仅有丰富的代码示例,还采用了一种一问一答的方式来解答问题,我想邹

第五次博客作业

在学院强烈推荐邹欣<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这本书时,一度对软件开发方法极度欠缺了解的我也想一探究竟这本书的奥秘所在,为了能够从中获取对软件整个开发方法及流程有更深入的认识,我仔细阅读本书发现确实与其它软件工程书本来得不一样,至少它比较有趣味性,这也许是不同于其他教科书生板无味的区别吧!以下我就对此书的读后感作下自己的个人心得体会及提出个人的一些疑问. 在前言中强调了面向实战就要“做中学”的方法,确实很适合缺乏实战经验的我们,通过将自己的项目进展实时发布到博客,引来更多人的反馈和评价是我们不

软件工程——第五次博客作业

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读后感 我是一名学习软件工程的学生,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软件工程这门课程,教材使用的是邹欣老师编写的构建之法这本书.学习了里面的内容之后,感觉对自己的学习很有帮助,所以这里有一些看完这本书之后的一点小体会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够一起交流一下!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眼里的软件工程师就是在办公室里安静的敲代码的工作.但看完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原来我的想法真的是太天真了,代码编写在一个项目开发中只是冰山露出的那一个小角,项目开发中的写文档需求,代码编写规范,代码的复审,以及编完之后的测试

《软件测试》 第五次博客作业

我们学习了很多的专业课程,像编程语言.算法.数据结构.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等.我想大家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学了这么多的课程有什么用呢?在工作中有多少会真正被应用到呢?也就是说,大家都觉得理论和实践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一书很好地,并且巧妙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了起来. 通读全书之后,我认为本书有以下特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并重.本书介绍了软件工程的相关概念,如:软件工程.单元测试.软件开发流程.敏捷开发.软件需求.用户体验.软件测试.质量保障等.在介绍这些基本概

闽江学院2015-2016学年下学期《软件测试》课程-第五次博客作业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花了两周的时间通读了<构建之法>,读完了这本<构建之法>之后不得不说,这着实令我获益良多. 之前我一直没有认真阅读过这本书,虽然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己的惰性使然,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之前看的软件工程的教材大多数都是干巴巴的,看起来实在没有意思,经常看不到多久就看不下去了,可是这本书就不同,它通过几个简单的人物和场景就把一个原本让人感觉索然无味的教材转变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原本感觉虚无缥缈的理论,一下子就鲜活的展现在我面前. 通过第一章,我大概了解我将要从这本书中学习什么

《软件测试》第五次博客作业

<构建之法>心得体会 大三上学期的时候学了一学期软件工程这门课程,虽然上课老师讲得有条有理,精讲了每一个要点,但是因为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内容繁多,涉及面很宽广,又因为我们到目前为止都很少甚至没有接触过大量的代码,所以学完这门课程并没有感觉到软件工程的用处.      这学期接触了<构建之法>这本书,初次翻开这本书就感觉到了与原来软件工程课本的巨大差别,原来密密麻麻的知识点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通俗易懂的文字,还采用了许多实例和对话形式,直接将读者置身于实际开发的情景中,让读者知道为

8th 对软件工程的理解(读构建之法有感)

对于任何一个学计算机的人来说,软件都不陌生,甚至于一个普通的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他的每日生活工作也都与软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程序又是如何从一行行指尖留下的代码,机器存储的数据变成快捷高效的软件的呢?这中间我们所经历的一系列过程的总和,我们称之为软件工程. 从本科开始学习计算机,我们就不可避免的接触了形形色色的软件,了解大量的软件开发工具,我那个时候甚至没有软件工程这个概念,只认为,我们所用的软件就是开发工具编译.执行.包装.发布的产物.后来,开设了软件工程这门课程,才开始系统地接受软件工程

(第九周)读构建之法有感1

构建之法第四章:两人合作 在这一章节里面,我才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编写的代码是有多混乱,多么的不规范.编写规范的代码是程序人员良好的习惯.书本里面提到的代码复审以及结对编程都是要合作的,我们曾经也进行过结对训练,能在实践进行中感受到每个人的角色和作用,学习到很多,对于代码复审则是比较陌生.但是在书中还是了解到代码复审的作用是很强大的,非常适合一些中型以上的程序的测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