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C编译器源码之语法分析

MyC编译器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进行语法解析,这种语法解析方式,一般是从最左边的Token开始,然后自顶向下看哪一条语法规则可能包含这个Token,如果包含这个Token,则自左向右根据这条语法规则逐一匹配后面的Token。自顶向下的语法解析我会在其他文章中说明,在前文我们已经列出了MyC的语法规则:

program ::= (
    outer_decl
  | func_decl
);

outer_decl ::= [ class ] type ident { "," ident } ";";
func_decl ::= [ class ] type ident "(" params ")" outer_block;
outer_block ::= "{" { inner_decl } { stmt } "}";
inner_decl ::= [ class ] type ident { "," ident } ";";
inner_block ::= "{" { stmt } "}";

ident ::= name | function_call;
function_call ::= name "(" [expr {, expr}] ")";
params ::= type ident { , type ident };

stmt ::= (
	if_stmt
	| while_stmt
	| for_stmt
	| break_stmt
	| cont_stmt
	| ret_stmt
	| assign_stmt
);

if_stmt ::= "if" "(" expr ")" stmt_block [ "else" inner_block ];
while_stmt ::= "while" "(" expr ")" inner_block;
for_stmt ::= "for" "(" assign ";" expr ";" assign ")" inner_block
break_stmt ::= "break" ";";
cont_stmt ::= "continue" ";";
ret_stmt ::= "return" expr ";";
assign_stmt ::= assign ";" ;

assign = ident "=" expr;
class ::= "extern" | "static" | "auto";
type ::= "int" | "void";

factor ::= (ident | integer | "(" expr ")" );
unary_factor ::= ["+"|"-"] factor;

term1 ::= ["*"|"/"] factor;
term0 ::= factor { term1 };
first_term ::= unary_factor term1;

math_expr ::= first_term { ["+"|"-"] term0 }
rel_expr ::= math_expr ("=="|"!="|"<"|">"|">="|"<=") math_expr;
not_factor ::= ["!"] rel_expr;
term_bool ::= not_factor { ("&" | "&&") not_factor };
bool_expr ::= term_bool { ("|" | "^") term_bool };
expr ::= bool_expr;

name ::= letter { letter | digit };
integer ::= digit { digit };

letter ::= "A-Za-z";
digit ::= "0-9";

我们用几个例子来说明自顶向下的解析过程,比如下面这个全局变量的定义:

int a;

采用自顶向下的过程如下:

  1. 首先编译器从最上面的语法规则 – program开始向下解析;
  2. program包含两个规则,outer_decl和func_decl,因为outer_decl是第一个规则,所以编译器开始尝是当前的关键字是否匹配outer_decl的语法规则;

    outer_decl ::= [ class ] type ident { "," ident } ";";
    
  3. 而组成outer_decl规则的class, type, ident都是语法规则,不是词法规则 – 即Token,这是因为在MyC的语法里,我们能找到class, type和ident的语法定义。其中 class 被方括号包围,说明其是可选的。
  4. 编译器向右再尝试看当前的token是否跟type匹配,发现第一个单词 int 跟type的语法规则匹配成功:

    type ::= "int" | "void";
    

      

  5. 到这一步,编译器顺利消化掉第一个Token – int,再继续向右在outer_decl中匹配下一个Token,outer_decl规则里下一个要求的是ident。因此编译器判断下一个Token是不是匹配ident:

    ident ::= name | function_call;
    name ::= letter { letter | digit };
    letter ::= "A-Za-z";
    digit ::= "0-9";
    
  6. 此时词法分析器给出的下一个Token是a,匹配ident里的name规则(向下匹配路径是:ident -> name -> letter)。
  7. 编译器继续向右消化Token,此时源码中还有一个分号‘;’尚未匹配,而outer_decl里还有下面这些规则:
    { "," ident } ";";
    

      

  8. 然而outer_decl中,大括号里的规则是零到多个的可选项,因此源码里最后剩下的分号和outer_decl的最后一个分号匹配,编译器到这时顺利完成了一条C语句的分析,进而得知这条语句是一个全局变量的定义语句。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来演示编译器是如何处理函数定义的:

void main()
{
  int c;
  int d;
}

  

  1. 与前面分析全局变量的方式一样,编译器自顶向下解析,首先尝试outer_decl这个语法规则,并且从左向右根据 [class] type ident这些规则消化掉void main这两个Token,然而在处理括号‘(’编译器遇到麻烦,outer_decl里没有处理括号的规则。
  2. 编译器只好往左回溯,将已经处理掉的void和main两个token放回Token流,尝试program的第二个规则func_decl。注意:这里说的往左回溯,在人工编写的语法分析器里很少会这么做 – 因为这样的效率太低,在后面说明具体的源码的时候你会看到myc编译器是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的。

    func_decl ::= [ class ] type ident "(" params ")" outer_block;
    

      

  3. 与处理outer_decl的过程类似,编译器从左往右处理掉void和main两个Token,继续向右处理的时候,此时源码里的Token – ‘(’跟func_decl下一个规则 ”(” 是匹配的,因此编译器可以继续自顶向下,从左往右根据func_decl的规则消化源码里剩下的Token。
  4. 在func_decl里有一个规则很有意思,inner_decl的定义和outer_decl的定义看起来是类似的,但是正是这样的区分使得编译器能够正确识别,同是 int a; 这样的语句,是全局变量定义还是函数内的局部变量定义 – 因为inner_decl只能从func_decl里递归解析到。

剩下的语句解析部分,我就不在这里多说了,请有兴趣的网友自己找几条C语句对着上面的语法自顶向下过一遍。

下面我们开始分析MyC的语法解析源码,这些功能都由parse类完成。Parse类的构造函数接受两个参数:Io对象和Tok对象,这里Io对象主要就是两个用处,一个是在语法解析过程中记录当前源码的位置,另一个是输出些错误消息,因此这里我们就不放什么篇幅说明Io对象了。

public Parse(Io i, Tok t)
{
  io = i;
  tok = t;
  // 初始化静态变量列表
  staticvar = new VarList();
}

  

Parse对象创建之后,实际的解析过程是由program函数处理的 – 即在myc.cs的Main函数里调用,大致浏览下源码,你应该就可以发现函数命名跟前面的语法规则名非常重合,如program、outerDecl等函数,因为语法解析的函数思路都差不多,这里我挑几个关键的函数说明下:

public void program()
{
  // 准备要生成的模块信息
  prolog();
  // 循环消耗源码里的Token流
  while (tok.NotEOF())
    {
  // 虽然名字叫outerDecl,实际上包含了两条语法规则,即program
  // 规则里的outer_decl和func_decl
    outerDecl();
    }
  // 错误处理
  if (Io.genexe && !mainseen)
    io.Abort("Generating executable with no main entrypoint");
  // 结束代码生成
  epilog();
}

  

MyC的语法很简单,因此在program函数里就一并将语法解析和代码生成做掉了。由于C语言是没有类的概念的,而.NET的IL却又是一个面向对象的中间语言,所以在program函数的一开始调用prolog函数,一方面是为正在编译的C程序生成一个默认的对象,另一方面,由于.NET的可执行文件Assembly实际上是可以由多个模块 – Module组成的,所以在prolog函数里也顺便生成了一个默认模块。下面是prolog函数的源码:

void prolog()
{
  // 创建代码生成对象
  emit = new Emit(io);
  // 准备最终包含C程序的.NET模块
  emit.BeginModule();		// need assembly module
  // 生成一个默认的类
  emit.BeginClass();
}

  

outerDecl函数里负责处理program的两个语法规则outer_decl和func_decl:

void outerDecl()
{
  // 保存当前解析的C语句中变量的信息,如变量名
  // 函数名、变量类型等信息
  Var e = new Var();
#if DEBUG
  Console.WriteLine("outerDecl token=["+tok+"]\n");
#endif
  // 记录当前源码位置,以便在结果IL文件(如果要生成IL的话)
  // 中保存位置信息
  CommentHolder();	/* mark the position in insn stream */

  // 处理 outer_decl 和 func_decl 规则共有的 [class] 规则
  dataClass(e);
  // 处理 outer_decl 和 func_decl 规则共有的 type 规则
  dataType(e);

  // 判断下一个字符是否是左括号,如果是的话,则按
  // func_decl规则处理
  if (io.getNextChar() == ‘(‘)
    declFunc(e);
  // 否则按outer_decl规则处理
  else
    declOuter(e);
}

// 解析outer_decl语法规则的剩余部分
void declOuter(Var e)
  {
#if DEBUG
  Console.WriteLine("declOuter1 token=["+tok+"]\n");
#endif
  // 前面在outerDecl函数里已经处理过 [class] 和 type 规则了
  // 因此目前Token流的第一个Token时ident,也就是变量名
  // 这里将变量名赋值给e - 即由outerDecl创建的变量名
  e.setName(tok.getValue());	/* use value as the variable name */
  // 将这个变量保存到全局变量列表里,以备后面语义分析时使用
  addOuter(e);		/* add this variable */
  // 在结果语法树里创建一个变量声明节点
  emit.FieldDef(e);		/* issue the declaration */
  // 如果当前语句有匹配 [class] 规则的部分,即语句的前面有static,
  // extern 这些关键字,把这个信息也保存到变量声明节点里,以便
  // 后面生成代码时参考
  if (e.getClassId() == Tok.T_DEFCLASS)
    e.setClassId(Tok.T_STATIC);	/* make sure it knows its storage class */

  // 处理 outer_decl 规则里 { "," ident } 这个多变量声明部分
  // 即处理类似:int a, b, c; 这样的变量声明语句
  // 这个过程是通过判断后面的Token是否是 ‘,‘ 来完成的
  /*
   * loop while there are additional variable names
   */
  while (io.getNextChar() == ‘,‘)
    {
    // 后面跟着 ‘,‘,那么先消化掉这个字符
    tok.scan();
    if (tok.getFirstChar() != ‘,‘)
	io.Abort("Expected ‘,‘");
    // 向右扫描
    tok.scan();
    // 尝试找到一个匹配 ident 规则的Token
    if (tok.getId() != Tok.T_IDENT)
	io.Abort("Expected identifier");
    // 找到一个变量名 - 即匹配 ident 规则的Token
    e.setName(tok.getValue()); /* use value as the variable name */
    // 将这个新的全局变量添加到全局变量表里
    addOuter(e);		/* add this variable */
    // 当然也要在结果语法树里保存这个变量声明节点
    emit.FieldDef(e);		/* issue the declaration */
    if (e.getClassId() == Tok.T_DEFCLASS)
      e.setClassId(Tok.T_STATIC);	/* make sure it knows its storage class */
    }

  // 消化完前面的变量定义,看看后面跟着的字符是不是分号 - ‘;‘
  /*
   * move beyond end of statement indicator
   */
  tok.scan();
  if (tok.getFirstChar() != ‘;‘)
    io.Abort("Expected ‘;‘");
  // 顺利解析完一条语句,扫尾处理
  CommentFill();
  tok.scan();
#if DEBUG
  Console.WriteLine("declOuter2 token=["+tok+"]\n");
#endif
  }

  

时间: 2024-10-10 07:35:22

MYC编译器源码之语法分析的相关文章

MYC编译器源码之词法分析

前文  .NET框架源码解读之MYC编译器 和 MYC编译器源码分析之程序入口 分别讲解了 SSCLI 里示例编译器的架构和程序入口,本文接着分析它的词法分析部分的代码. 词法解析的工作都由Tok类处理,其构造函数接受一个Io对象做文件处理,下面是Tok构造函数的源码: public Tok(Io ihandle) { io = ihandle; // 初始化Token(字符归类)字典 InitHash(); // initialize the tokens hashtable // 读入文件的

MYC编译器源码分析

前文.NET框架源码解读之MYC编译器讲了MyC编译器的架构,整个编译器是用C#语言写的,上图列出了MyC编译器编译一个C源文件的过程,编译主路径如下: 首先是入口Main函数用来解析命令行参数,读取源文件,并开始编译过程.Main函数在MyC.cs文件,而IO.cs文件主要保存读取源码文件的相关操作.下表是Main函数的源码(批注用注释的方式显示),IO.cs文件用单独的一个小节说明: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 try { // 看源码注释,代码是99年写的,也就

MYC编译器源码之代码生成

前面讲过语法的解析之后,代码生成方面就简单很多了.虽然myc是一个简单的示例编译器,但是它还是在解析的过程中生成了一个小的语法树,这个语法树将会用在生成exe可执行文件和il源码的过程中. 编译器在解析时,使用emit类来产生中间的语法树,语法树的数据结构和操作方法在iasm这个类型里完成,源程序的语法解析完毕后,Exe和Asm两个类分别遍历生成的语法树产生最终的代码. 我们来看几个代码的例子,下表的函数 Parser.program 里,在函数开始和结束的地方分别调用了 prolog 和 ep

方舟编译器源码过一遍流程

不管是被带节奏还是啥,在年初放出方舟编译器的消息后,我真的很期待的,毕竟这是我本科一直很想去的华为编译器部门出品的,并且迫不及待地更新了最新的EMUI,体验一波所谓的方舟编译器.不过目前确实,没看到有啥实质性的.明眼可以看的东西. 跨语言编译的事,有一个比较成熟的graal在做了,其实也不算什么新思想.不过放在移动端,甚至是IoT领域,确实是前无古人. 昨天下载了代码,但是在火车上还没看,今天大致看了一下. 其实该吐槽的别人都吐槽了. 文档啥的确实写得不怎么样,看完文档确实没懂应该怎么做才能跑起

淘宝数据库OceanBase SQL编译器部分 源码阅读--Schema模式

淘宝数据库OceanBase SQL编译器部分 源码阅读--Schema模式 什么是Database,什么是Schema,什么是Table,什么是列,什么是行,什么是User?我们可以可以把Database看作是一个大仓库,仓库分了很多很多的房间,Schema就是其中的房间,一个Schema代表一个房间,Table可以看作是每个Schema中的柜子,行和列就是柜子中的格子.User就是房间的主人.简单来说,Schema是包括表,列,索引,视图等数据库对象的集合. OceanBase中的强Sche

淘宝数据库OceanBase SQL编译器部分 源码阅读--生成逻辑计划

body, td { font-family: tahoma; font-size: 10pt; } 淘宝数据库OceanBase SQL编译器部分 源码阅读--生成逻辑计划 SQL编译解析三部曲分为:构建语法树,生成逻辑计划,指定物理执行计划.第一步骤,在我的上一篇博客淘宝数据库OceanBase SQL编译器部分 源码阅读--解析SQL语法树里做了介绍,这篇博客主要研究第二步,生成逻辑计划. 一. 什么是逻辑计划?我们已经知道,语法树就是一个树状的结构组织,每个节点代表一种类型的语法含义.如

淘宝数据库OceanBase SQL编译器部分 源码阅读--生成物理查询计划

SQL编译解析三部曲分为:构建语法树,制定逻辑计划,生成物理执行计划.前两个步骤请参见我的博客<<淘宝数据库OceanBase SQL编译器部分 源码阅读--解析SQL语法树>>和<<淘宝数据库OceanBase SQL编译器部分 源码阅读--生成逻辑计划>>.这篇博客主要研究第三步,生成物理查询计划. 一. 什么是物理查询计划 与之前的阅读方法一致,这篇博客的两个主要问题是what 和how.那么什么是物理查询计划?物理查询计划能够直接执行并返回数据结果数

淘宝数据库OceanBase SQL编译器部分 源码阅读--解析SQL语法树

OceanBase是 阿里巴巴集团自主研发的可扩展的关系型数据库,实现了跨行跨表的事务,支持数千亿条记录.数百TB数据上的SQL操作.在阿里巴巴集团 下,OceanBase数据库支持了多个重要业务的数据存储,包括收藏夹.直通车报表.天猫评价等.截止到2013年4月份,OceanBase线上业务 的数据量已经超过一千亿条. 看起来挺厉害的,今天我们来研究下它的源代码.关于OceanBase的架构描述有很多文档,这篇笔记也不打算涉及这些东西,只讨论OceanBase的SQL编译部分的代码. Ocea

用VC编译lua源码,生成lua语言的解释器和编译器

用VC编译lua源码,生成lua语言的解释器和编译器 1.去网址下载源码 http://www.lua.org/download.html 2.装一个VC++,我用的是VC6.0 3.接下来我们开始编译源码,我们需要编译: 一个静态库 一个动态库 一个lua语言解释器 一个lua编译器 建立一个工静态库工程 打开VC-->文件-->(点击)新建--(弹出框中选择)工程-->(win32 static library) 创一个空的工程 工程名为luaLib 把lua中所有的源码添加,去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