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就像母亲的手掌

  就回了一趟老家,作短期的小住。

  到了母亲的老宅院,推开那一道柴门,母亲哦了一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圈潮潮地红起来。近了母亲身边,觉得母亲很矮小,依旧是粗布衣裤,与那道柴门是一个色调。多少年了,故乡仍是那种逼人的质朴;但我心里很温暖,便觉得,自己差不多就是投奔这质朴而来。

  母亲烧起柴草,煮几穗青玉米。柴草很干,火焰烧得热烈无声。

  “住几天么?”母亲问。

  我说当然要住几天,陪您道一道近20年来不曾细道的家常。

  母亲笑一笑,“你已是老家雀了,只有老家雀才知道回窝哩。”在母亲的感觉里,我居然跟她一样老了。心里便生一丝凄惶。

  青玉米煮熟了,剥了玉米的苞衣,米粒很黄。一粒一粒剥着吃,在嘴里很绵软,香得和奶一样。

  母亲同我一起剥玉米吃。炉膛的余火闪着黄黄的光,照得两张脸倏忽倏忽地黄着。

  我一下子找到了故乡的感觉,即黄色的温暖。

  晚上,母亲问:“你到哪儿睡去呢?娘就这一条土炕。”

  我说:“除了娘的土炕,哪儿都不去。”

  躺在土炕上,感到这土炕就是久违了的母亲胸怀。母亲就是在这土炕上生的我,揭开席子,老炕土上肯定还能闻到胎衣的味道。而今,母亲的儿子大了,母亲自己已经老了,却依然睡着这条土炕。土炕是故乡永恒的岁月,不变的情结么?

  这一夜,母亲睡不着,她的儿子也睡不着。母亲很想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也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却都不知道从何说起,而能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呼吸。

  其实,岁月已使母子很隔膜了。但却爱着,像呼吸,虽然有时感觉不到,却须臾不曾停止。

  天亮了,我却酣然地睡沉了。睡醒来,小饭桌早已放在身边。“酒给你温好了,喝几盅吧。”母亲安然道。

  饭桌中央,果然就是那把几代人用过的黄泥酒壶。

  说温酒,其实是把罐中的老酒,舀到壶里去。母亲给祖父舀酒,给父亲舀酒,如今,又给她的儿子舀酒,那么,在她眼里,儿子是条有分量的汉子了。

  就喝母亲温的酒。

  在老家的日子,我彻底把自己放松了。每日起得很迟,睡到日照中竿。母亲从不叫醒我,开心地放任她的儿子。

  “快把娘的儿子宠坏了。”我跟母亲开玩笑。

  “还能宠几天呢?世道上,除了娘宠儿子,还有谁宠呢?”

  听了娘的话,心中竟生出莫名的一丝酸楚。媳妇好,爱情的后面是温柔的束缚;儿子好,伦常会把一副叫责任的担子不由分说地让你担下去;朋友好,友谊时时提醒你要保持一种无奈的却是必须的心灵对等……这一切,都美丽而忧伤,美得让人感到有些累。

  吃过母亲的早酒,便是走走儿时的路,爬爬儿时的山……

  路依旧,山依旧,感觉却大变化了。

  儿时高高的曾绊得我摔破了膝的石阶,已显得很矮很矮。

  儿时深深地看一眼都晕眩的水井,也显得很浅很浅。

  山路曲折幽长,却走来走去,又走回原处。

  踅回母亲的柴门,看到柴门下的母亲,霜雪已浸染了大片发际。

  我不禁低沉地吟了一声:哎,故乡。

  晚上,盘腿坐在母亲的土炕上,在小饭桌上摊了几页纸,想随便写些什么。笔落下去,却写出了这么几行字:

  故乡,就像母亲的手掌,虽温暖,却很小很窄。它遮不了风雨,挡不住光阴,给你的只是一些缠绵的回忆,一点儿小抚慰;最终你不从那爿手掌上走下来,也会从上面跌下来,走向或滑向平阔的地方。这是一种尴尬,一种无奈,却是一种必然……

  写了几页纸之后,抬头看一眼熟睡的母亲,想到明天就要走了,泪水不禁热热地流下来。

时间: 2024-08-02 15:11:07

故乡,就像母亲的手掌的相关文章

麦田中央的母亲交给我们的那把种子

起风了,风像从远方的战场上凯旋而归的将士,身披锦旗,在田野里驻足.风吹树响,草动麦黄,蝉鸣鸟唱.风放开喉咙,仿佛憋不住藏在心中许久的暗语,声音穿过麦浪,穿过林稍,穿过故乡,穿过远处的山岗. 似乎一夜之间,麦子熟了,他们领会了风的暗喻,而这暗喻一经破解,仿佛一场酣畅淋漓的梦,墨绿的麦田便被风染成了金色的舞台. 母亲握着镰刀,走进这舞台中央.几十年来,她始终以躬耕的姿势,谦卑地俯向大地,低着头站在农业中心.麦浪在风中起起伏伏,金黄的曲线波动着,随着母亲有节奏的挥镰,向远处延伸.一串一串的汗,大颗大颗

回家的路上月亮就会陪你走到天亮

从不怀疑,月亮只是在故乡的东山升起的:从不怀疑,月亮只挂在故乡村口的那株老树上:从不怀疑,月亮只活在故乡无瑕的小溪里--月亮离开故乡就唤不醒灵魂,故乡离开月亮就会从此落魄.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找到了月亮就能回到故乡,因为故乡就在靠近月亮的地方-- 在靠近月亮的地方,有属于我的一条清清的小河,童年的小河,青年的小河,还有今后的老年的小河--那小河里没有江南轻柔的船,没有江南优雅的阁,没有江南古典的桥--只有含情脉脉的溪水,走过开满鲜花的地方,走过五颜六色的四季,也悄悄走进我的心田,也会不声不响走进你

[转]精神“故乡”的失落 ——鲁迅《故乡》赏析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原文地址:http://www.ruiwen.com/news/8118.htm >>中学语文>>教学寻真>>教学大家谈精神“故乡”的失落——鲁迅<故乡>赏析王 富 仁   (一)回忆中的“故乡”   (二)现实的“故乡”  (三)理想中的“故乡”  (四)“故乡”与“祖国”的同构  (五)悠长的忧,悠长的美  鲁迅的<故乡>中写了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理想中的.第一个是“过去时”的,第二个是

[文章]鲁迅-故乡

第一部分:回故乡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 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

母亲与背影

母亲与背影 --献给天下的母亲以及你我他她 不论身在何方,母亲都在遥望着渐行渐远的我们的背影,我们回头望望惟有它们日益远去的身影.小至个人,家庭,集体,大至国家,社会,民族,历史运动中运动后的人们,乃至宇宙,莫不如此,都有母亲的慈祥的目光在我们远行的身后.不论飘渺如神思,学说,精神,亦莫不如是,没有真正的无根草,没有谁能离开母亲的哺育.母亲是永远不能忘怀的,对母亲的思念是永远无法阻隔的!母亲的历史是无法涂抹掉的!不管三十年河东,还是三十年河西.谨以此文纪念/想念天下的母亲,您的,我的,我们大家的

BZOJ 2725: [Violet 6]故乡的梦 最短路+线段树

2725: [Violet 6]故乡的梦 Time Limit: 20 Sec  Memory Limit: 128 MBSubmit: 678  Solved: 204[Submit][Status][Discuss] Description Input Output Sample Input 6 7 1 2 1 2 3 1 3 4 2 4 5 1 5 6 1 1 3 3 4 6 3 1 6 4 1 2 1 3 4 3 6 5 Sample Output 7 6 Infinity 7 HINT

忆鲁迅《故乡》中的一句话

当年读鲁迅小说<故乡>的时候,对最后一段话一直似懂非懂,只是觉得颇有道理,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为什么成功学.鸡汤文害人?我以前也没想明白,现在懂了:错不在动机,动机原本是好的,不过是想激励人前进罢了.错在方法上,错在试图拿别人的成功制造自己的满足,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一个人浸淫其中日久,只会变得毫无行动力,成为整天念叨远大理想的犬儒主义者,惭愧地说,我本人就是其中一员.但我们不

母亲的爱

每个人都希望从小得到父母的疼爱,我也一样.但在我8岁的那年,一场无情的车祸永远地带走了我父亲,当时觉得仿佛已经失去了大半个世界,只剩下我和母亲相依为命. 小的时候,家里的条件并不好,一家人靠父亲一个人在工地上干活支撑着整个家庭的开支,然而,因为那场车祸,使我们家在一夜之间完全没了经济来源,这无疑是天大的噩耗.当时的我刚好上学,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没有办法,母亲只能选择出去找事情做.母亲没有什么文化,小学都没有上完,因此找到的事情也只是一些体力活.每天天还没亮就出去,天黑才回来,从小我和母亲待在一

母亲的牛奶(milk) (BFS)

问题 A: 母亲的牛奶(milk) 时间限制: 1 Sec  内存限制: 64 MB提交: 14  解决: 8[提交][状态][讨论版] 题目描述 农民约翰有三个容量分别是A.B.C升的桶,A.B.C分别是三个从1到20的整数,最初,A和B桶都是空的,而C桶是装满牛奶的.有时,约翰把牛奶从一 个桶倒到另一个桶中,直到被灌桶装满或原桶空了.当然每一次灌注都是完全的,由于节约,牛奶不会丢失.写一个程序去帮助约翰找出当A桶是空的时候,C桶中 牛奶所剩量的所有可能性. 输入 单独的1行,包括三个整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