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3学院带你学习数码管

在很多初级开发板上面,数码管属于标配的外设,其基本的单元是发光二极管,一般是由八个发光二极管组成“8”字形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数码管二极管结构

八个发光二极管中的一端会连接一起,若是阳极(正极)连到一起称为数码管共阳极,阴极(负极)连到一起称为共阴极,没有连接到一起的一端分别连接到FPGA芯片的八个引脚上。当我们想在数码管上显示所需的数字时,只需要导通对应的发光二极管即可。

一般来说在一个开发板上面可能会有多个数码管,每一个数码管需要占用FPGA芯片的八个引脚,如此FPGA芯片的引脚会被数码管占用很多,一个芯片的引脚资源是比较紧缺且重要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硬件上将八个数码管连接FPGA芯片的一端连接到一起,然后使用一个三八译码器来选通我们所要显示数字的数码管,当我们需要在所需的数码管上显示数字时,只需要先控制三八译码器选通对应的数码管,然后再选择性的导通八个发光二极管即可。如图2所示为三八译码器选择六个数码管。

图2 3-8译码器控制六个数码管

假设我们想在第一个数码管上面显示一个数据,该数据在复位的时候为0,不复位的时候为1。为了能在第一个数码管上面显示数据,首先我们应该通过3-8译码器选通第一个数码管,然后再选通对应的发光二极管即可。

代码示例1:

module       led(

input        wire            clk,

input        wire            rst_n,

4

output       reg[2:0]        sel,

output       reg[7:0]        seg

);

8

parameter    NUM_0   =       8‘hc0;

10 parameter    NUM_1   =       8‘hf9;

11

12

13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14      if(rst_n==1‘b0)

15              sel     <=      3‘b0;

16      else

17              sel     <=      3‘b0;

18

19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20      if(rst_n==1‘b0)

21              seg     <=      NUM_0;

22      else

23              seg     <=      NUM_1;

24

25 endmodule

代码解析1:

① 第5、6行分别定义了数码管的位选和段选,通过控制sel来选择选通哪一个数码管,通过控制seg来控制在对应的数码管显示什么数据;

② 第9、10行定义了两个参数,分别是0和1在数码管上的译码数据;

③ 第13行的always控制了sel的赋值,无论是否复位均选择第一个数码管;

④ 第19行的always控制了seg的赋值,当复位时给出0的译码值,不复位时给出1的译码值。

以上给出了在一个数码管上面显示数据的代码及解析,但是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多个数码管同时使用的概率更大,在此我们讨论一下如何在固定的两个数码管上显示固定的数值。

假设我们在前两个数码管上显示数据10,由于我们需要在两个数码管上显示数值,因此我们需要选通两个数码管,但是由于3-8译码器每个时刻只能选通一个子路,因此同时选通两个数码管是不可行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些其他方法解决该问题,我们可以利用人眼的识别能力,在两个数码管之间快速的选择,当选择的频率(一般为60Hz)超过人眼暂留效应后,即可在两个数码管上同时显示数据。首先我们需要通过sel选通一个数码管,并给出需要在该数码管上显示的seg的值,当sel选通另外一个数码管时,我们给出另外一个seg的值即可。

代码示例2:

1   module      led(

2   input       wire            clk,

3   input       wire            rst_n,

4

5   output      reg[2:0]        sel,

6   output      reg[7:0]        seg

7   );

8

9   reg[19:0]   div_cnt;

10

11  reg         div_flag;

12

13  reg[3:0]    num;

14

15  parameter   CNT_END =       20‘d49999;

16

17  parameter   NUM_0   =       8‘hc0;

18  parameter   NUM_1   =       8‘hf9;

19  parameter   NUM_2   =       8‘ha4;

20

21  //1ms计数器

22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23      if(rst_n==1‘b0)

24              div_cnt <=      20‘b0;

25      else if(div_cnt==CNT_END)

26              div_cnt <=      20‘b0;

27      else

28              div_cnt <=      div_cnt+1‘b1;

29

30  //1ms标志位

31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32      if(rst_n==1‘b0)

33              div_flag        <=      1‘b0;

34      else if(div_cnt==CNT_END)

35              div_flag        <=      1‘b1;

36      else

37              div_flag        <=      1‘b0;

38

39  //产生sel

40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41      if(rst_n==1‘b0)

42              sel     <=      3‘d5;

43      else if(div_flag==1‘b1&&sel==3‘d5)

44              sel     <=      3‘d4;

45      else if(div_flag==1‘b1)

46              sel     <=      sel+1‘b1;

47

48  //产生num

49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50      if(rst_n==1‘b0)

51              num     <=      4‘b0;

52      else case(sel)

53      4:      num     <=      4‘b1;

54      5:      num     <=      4‘b0;

55      default:num     <=      4‘b0;

56      endcase

57

58  //产生seg

59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60      if(rst_n==1‘b0)

61              seg     <=      NUM_0;

62      else case(num)

63      4‘d0:   seg     <=      NUM_0;

64      4‘d1:   seg     <=      NUM_1;

65      default:seg     <=      NUM_0;

66      endcase

67

68  endmodule

代码解析2:

① 第22行的always产生了一个1ms的计数器,主要作用是控制选择每一个数码管的频率;

② 第31行的always是根据前面的计数器产生的标志位;

③ 第40行的always产生了sel的变化,每隔1ms变化一次;

④ 第49行的always是在选择不同的数码管时,对变量num赋不同的值;

⑤ 第59行的always是对num进行相应的译码。

通过对数码管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Verilog HDL的编程思想和风格。若是有兴趣,读者可以试着完成一个秒表,在对应数码管上显示毫秒数、秒数及分数,结合以前的按键消抖,可以设定一个按键为暂停键、一个按键为复位键。

出自于 v3学院  www.v3edu.org

更多内容请 扫码关注 v3学院微信群

时间: 2024-10-05 11:08:58

v3学院带你学习数码管的相关文章

V3学院带你学习EEPROM读写实验

一.实验背景在消费者电子电讯和工业电子中看上去不相关的设计里经常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几乎每个系统都包括一些智能控制通常是一个单片的微控制器,通用电路例如LCD驱动器远程I/O,RAM,EEPROM或数据转换器,面向应用的电路譬如收音机和视频系统的数字调谐和信号处理电路或者是音频拨号电话的DTM发生器,为了使这些相似之处对系统设计者和器件厂商都得益而且使硬件效益最大电路最简单Philips开发了一个简单的双向两线总线实现有效的IC之间控制这个总线就称为Inter IC或I2C总线现在Philips

V3学院带你学习-如何让chipscope里面的信号不被优化掉

此文章为原创出自 V3学院 www.v3edu.org,FPGA培训专家 在用ise对FPGA开发的时候,从仿真工具仿真的结果来看,功能都是能实现的,但是实际下载之后却不能实现具体的功能.这时我们一般会用ise自带的chipscope即在线逻辑分析仪对信号进行采样,查看硬件中具体的状态.但是很多时候,这个软件也有令我们失望的时候,因为ise里面的综合器的功能比较强大,把工程里面的一些信号给优化掉了,chipscope里面踩不到这些信号,而我们恰好是需要查看这些信号的.这时就可以用下面调取ip核的

v3学院带你学习《驱动蜂鸣器演奏歌曲》

此文章为原创出自 V3学院 www.v3edu.org,FPGA培训专家 一.实验背景(一)蜂鸣器的介绍1.蜂鸣器的作用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2.蜂鸣器的分类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3.蜂鸣器的电路图形符号蜂鸣器在电路中用字母"H"或"HA"(旧标准用"FM"."LB"

v3学院带你学习-时序逻辑中时钟上升沿对齐数据变化时的处理技巧的FPGA实现

此文章为原创出自 V3学院 www.v3edu.org 时序逻辑中,数据都是在时钟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时刻进行采样的,以上升沿为例,时钟采数据时应该采的是时钟上升沿左边变量的值,运算的结果体现在时钟上升沿的右边,但是,在用modelsim等一些仿真工具进行仿真的时候,如果时钟上升沿刚好和数据变化对齐,就会出现与上述理论不一致的原因,如下仿真波形图: 上图中的例子是用时钟上升沿控制变量a和b按位或运算并且把结果赋值给c的小实验,根据前面说的理论,黄线位置处,时钟上升沿采的变量a和b的值都为0,进行或

V3学院带你学习-缩短汉明码Hamming(12,8)的FPGA实现

此文章为原创出自 V3学院 www.v3edu.org,FPGA培训专家汉明码是一种实现简单并且可以检测和纠正错误的编码, 汉明码是在原编码的基础上附加一部分数据比特,使其满足纠错码的条件.它属于线性分组码,由于线性码的编码和译码容易实现,至今仍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码.V3学院FPGA Verilog 汉明码实现,Hamming(12,8)表示数据位长K=8,编码后码字长N=12,校验位长R=12-8=4,最小汉明距离是H=3(观察其生成矩阵,不同行向量间最少不同比特的数量),纠错能力为(H-1)

FPGA培训专家 V3学院带你学习 按键消抖 和 边缘检测

FPGA培训专家 V3学院 一般情况下,我们从按下按键到松开基本需要大于几十毫秒的时间,系统时钟的周期处于纳秒级,因此我们按下一次按键会被大于十万个时钟的上升沿采集到,然而我们希望的是按下一次按键只被一次上升沿采集到,不然会被认为按了多次按键,所以我们需要对我们的按键进行处理.假设按键在没被按下时为高电平,被按下时处于低电平,如图1所示的波形图. 图1 按键波形图 由图1 分析可知在key被按下时有且仅有一个key的上升沿和一个key的下降沿,我们可以通过检测key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来确定按键被

V3学院带你学习-缩短汉明码Hamming(12,8)的FPGA实现-第二部分

此文章为原创出自 V3学院 www.v3edu.org,FPGA培训专家 测试激励模块 tb_hamming_12_8.V //功能描述:给被测模块提供时钟激励,并统计解码后数据的正确性 `timescale 1ns/1ns module tb_hamming_12_8; reg sclk; wire [11:0] ham_o; wire ham_ov; wire [11:0] deham_o; wire deham_ov; reg [31:0] err_cnt; reg [23:0] buff

FPGA培训专家 V3学院带你学习 使用modesim仿真工具

首先我们建立LED灯的功能模块和  LED灯仿真模块: 打开modesim,新建工程, 选择工程保存路径, 添加需要仿真的功能文件和仿真文件 进行编译,检查错误 没有错误,添加仿真波形 进行仿真

v3学院带你学习——Verilog基本语法精讲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