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行为型设计模式

行为型

设计模式被分成三大类,创建型,结构型,行为型。具体要阐述为什么这么分,这个问题,暂时解决不了,但是我们能做的是,合理的运用它。对于行为型设计模式,区别于其他两种的就是:它侧重的是对“方法”的操作。

下面是对几个行为型的设计模式的理解。

一、模板方法

1、概述

将一个操作的算法的骨架和具体算法实现分离——解耦

?  ?骨架在父类中,算法延迟到子类实现,就可以有N多实现——多态的体现

回顾一下类图,看看模板解决的问题:

?模板的眼:;解决代码重复,会算法有既定顺序。

  • 使用继承,解决代码重复的问题,重复的代码抽象成一个基类,做成模板;杜绝子类出现不变的代码,模板就是为了给子类瘦身。
  • 基类中有代码实现:这里抽象出来不单单是某几个方法声明,方法中是可以有代码实现的。只要是会发生重复的就放到父类中。
  • 算法顺序:父类中(模板)必须有一个既定的方法来执行算法顺序——算法的骨架,是既定的
  • 子类只是不同算法的实现父类,不改变算法结构

?2、改造模板----算法骨架灵活

算法的骨架是既定的,可以修改吗?要不要修改?

这里的算法骨架顺序跟建造模式类似,顺序基本是稳定。怎么说呢?

一般使用这两种模式的“事物”,它的构成顺序都是稳定的,不是经常需要变动的,这是一个前提,但是并不是说,这个顺序一定不可以改变,为了灵活编程,可以通过委托来实现。往委托队列注册的过程就是排序的过程,委托是一大块,不多说了。

?  
子类可以扩展父类吗?

当然是可以扩展的,因为是继承呀。但是个人认为没有多大意义。如果只是为了添加方法到子类中,跟复写方法无关联,那就是有点破坏单一原则的味道了。

3、建造模式VS模板模式

?相同:都有既定的顺序,仅此而已。

?不同:两个设计模式的适用范围不同,解决问题不同,一个是创建型,一个是行为型,其他就不用啰嗦了吧。

二、观察者

?1、观察者的几点认识

  • 一对多的依赖关系
  • 多个对象观察一个主题
  • 主题发生变化,观察的对象随之变化

?主题与观察对象,观察对象之间都是陌生的。一方负责变化,通知;一方负责接收,做出对应变化。

?生活中的实例:订阅网站。

通过类图来分析观察者的优缺点:

?优点:解耦是观察者的一大特色。通过依赖倒转,面向接口编程的思想,给多个观察者增加父类接口,让被通知者成为主动观察者,来实现观察者和主题的衔接。

?不足:主题只能和一种类型的观察者进行关联——从途中可以看出所有的观察者都是继承自一个父类:observer,所以这些观察者都是一个父类,要想增加多个类型的观察者,便有心无力了。

?2、观察模式进阶委托

那要是我想通知多个类型的观察者怎么办?答案还是——委托?

  1. 想要通知其他类型的观察者,需要如下改动:最大的局限就是这个抽象的接口——observer,那么就把它去掉。

  2. 抽象类不存在,那么主题中通知的方法(notify)就没有意义了,也去掉。
  3. 将动态通知观察者的权利从主题移交给调用者。——主题和观察者彻底解耦。
  4. 声明委托,在调用短端注册各种类型的观察者,执行调用。

三、策略模式:封装算法,算法变化不影响用户使用。

??(具体的在上篇博客中已经写到了)

总结:行为型的设计模式还有:职责链,命令,解释,迭代,中介者,备忘录,状态,访问者模式。这里只写了三个,其他的几个没有这几个上手。对于剩下的几个模式:我们本着一个这样的原则:what?when?how?

时间: 2024-12-18 08:14:57

再回首——行为型设计模式的相关文章

设计模式之SOLID原则再回首

    本科阶段学过设计模式,那时对设计模式的五大原则--SOLID原则的概念与理解还是比较模糊,此时过去了2年时间,在学习<高级软件工程>课程中老师又提到了设计模式,课程中还详细讨论了五大原则的过程,这次SOLID原则再回首作者提出了一些更通俗的理解吧~ 一. 什么是设计模式?     那么,什么是设计模式呢? 从广义角度讲设计模式是可解决一类软件问题并能重复使用的设计方案; 从狭义角度讲设计模式是对被用来在特定场景下解决一般设计问题的类和相互通信的对象的描述,是在类和对象的层次描述的可重复

访问者模式 Visitor 行为型 设计模式(二十七)

访问者模式 Visitor <侠客行>是当代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新版电视剧<侠客行>中,开篇有一段独白: “茫茫海外,传说有座侠客岛,岛上赏善罚恶二使,每隔十年必到中原武林,向各大门派下发放赏善罚恶令, 强邀掌门人赴岛喝腊八粥,拒接令者,皆造屠戮,无一幸免,接令而去者,杳无音讯,生死未仆,侠客岛之行,已被视为死亡之旅.” 不过话说电视剧,我总是觉得老版的好看. 意图 表示一个作用于某对象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 它使你可以在不改变各元素类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操作.

JAVA基础再回首(二十五)——Lock锁的使用、死锁问题、多线程生产者和消费者、线程池、匿名内部类使用多线程、定时器、面试题

JAVA基础再回首(二十五)--Lock锁的使用.死锁问题.多线程生产者和消费者.线程池.匿名内部类使用多线程.定时器.面试题 版权声明:转载必须注明本文转自程序员杜鹏程的博客:http://blog.csdn.net/m366917 我们来继续学习多线程 Lock锁的使用 虽然我们可以理解同步代码块和同步方法的锁对象问题,但是我们并没有直接看到在哪里加上了锁,在哪里释放了锁,为了更清晰的表达如何加锁和释放锁,JDK5以后提供了一个新的锁对象Lock Lock void lock():获取锁 v

[Python编程实战] 第一章 python的创建型设计模式1.1抽象工厂模式

注:关乎对象的创建方式的设计模式就是"创建型设计模式"(creational design pattern) 1.1 抽象工厂模式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Pattern)用来创建复杂的对象,这种对象由许多小对象组成,而这些小对象都属于某个特定的"系列"(family). 比如说,在GUI 系统里可以设计"抽象控件工厂"(abstract widget factory),并设计三个"具体子

六种创建型设计模式的比较和总结

一.描述 创建型设计模式包括如下几个:简单工厂模式(Simple Factory).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创建者模式(Builder).原型模式(Prototype).单例模式(Singleton). 二.六种创建型设计模式的比较 简单工厂模式:简单工厂模式又叫静态工厂模式,它定义一个具体的工厂类来负责所有产品对象的创建,因此这个工厂类的职责过大,当客户端UI与某些产品的创建有不同的要求时,需要不断地修改工厂类,增加判断逻

责任链模式 职责链模式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行为型 设计模式(十七)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职责链模式 意图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将这些对象连接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责任链模式中,每个对象通过持有对下家的引用而链接起来,形成一条链条,串联起来多个处理对象. 在责任链模式中,请求在链上进行传递,直到链上的某一个对象决定处理此请求. 发出这个请求的客户端程序并不知道到底是哪一个对象具体的处理了请求 这使得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客户

解释器模式 Interpreter 行为型 设计模式(十九)

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考虑上图中计算器的例子 设计可以用于计算加减运算(简单起见,省略乘除),你会怎么做? 你可能会定义一个工具类,工具类中有N多静态方法 比如定义了两个方法用于计算a+b 和 a+b-c public static int add(int a,int b){ return a+b; } public static int add(int a,int b,int c){ return a+b-c; } 但是很明显,如果形式有限,那么可以针对对应的形式进行编程 如果

创建型设计模式总结(二)

上篇文章我们介绍了创建型设计模式的前三种: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和抽象工厂模式.这一篇文章,我们系统介绍一下其他的三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创建者模式.原型模式和单例模式. 一.创建者模式 创建者模式又叫建造者模式,是将一个复杂的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创建者模式隐藏了复杂对象的创建过程,它把复杂对象的创建过程加以抽象,通过子类继承或者重载的方式,动态的创建具有复合属性的对象. 创建者模式通常包括如下几种角色: 1.建造者角色(Builder) 对复杂对象的

再回首,策略、简单工厂是否依然?

?这篇博客是好久之前就打好的草稿,可是一直就拖到了现在,刚好在保定上课,笔记本也排不上大用场,翻看手机,终于捡起了这些草稿,决定写完. 再说设计模式之前,我们先说说开闭原则. 一.开闭原则(ocp) ?以前读这些官方解释,总是觉得很官方,现在在读,觉得句句经典.和大家共享 ?遵循开闭原则设计出的模块具有两个主要特点: ?(1)对于扩展是开放的(Open for extension).这意味着模块的行为是可以扩展的.当应用的需求改变时,我们可以对模块进行扩展,使其具有满足那些改变的新行为.也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