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日常会用到的软件其实不少,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客户端的桌面应用程序(如Microsoft Office,Visual Studio等等),而且与其说是粘性大,不如说是我有刚需必须去由这些软件来完成。在这样的使用环境下,虽然很容易就能发现,但是提到创新,却总是让我懵逼,因为针对刚需的任务,只要有能够解决自己问题的工具,那么剩下的工作,就是通过完善和创新功能,来使工作效率和使用舒适性进行提高。然而到了这个层面,我却发现我对这样的软件的使用(以word为例)往往停留在一个并不算很高的水平,一个新版本的出现,对我来说经常是能用的功能还能用,就差不多了。这让我甚至不知道这个软件做过什么样的,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创新。
因此,这次分析,我特意选择了我每天花费最多时间浏览和使用的网站进行分析——虎扑。
虎扑作为现今中国最大的全体育平台,吸引了无数的jrs(家人们)在上面活跃,除去最核心的篮球,足球板块外,其板块涉及范围之广,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体育项目,不仅如此,hupu同时拥有大量的生活社交平台,如影视区、文学区、生活区、爆照区、IT数码区等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板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可以与豆瓣八组提名,被认为是直男聚集地的虎扑步行街版块,其每天10万+的发帖量,可以说几乎平齐了虎扑上其他体育版块的流量之和。但是让我们回头看看,虎扑一开始的诞生,完全是一个篮球爱好者的狂热想法而已,如此之大的跨度,虎扑是怎么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呢?
立足之本———专业性
虎扑,原名为hoopchina.com,由CEO程杭在2004年于美国芝加哥创立,一开始是出于程杭本人对于篮球的热爱而建立的。当时国内的NBA关注度还不高,大多数人们知道的仅仅是姚明和乔丹,hoopchina的出现,本意是希望能够向国内希望获得第一手信息,却苦于没有门路的球迷们传达第一手的NBA新闻。
当时国内各大门户网站都有相关的报道,然而,除去胜负消息的传递,以及与姚明相关的新闻,其他的信息可谓寥寥无几。一手的信息往往都是简单的消息速递,深刻和有质量有干货的分析,往往要隔上几个月,等到诸如篮球杂志、篮球先锋报这样的纸媒,经过不断的收集消息,才能看到,不仅如此,由于门户网站的浏览者包括各种素质的人,所以评论区往往乌烟瘴气,充满了诅咒谩骂,直到现在,仍是如此。然而,虎扑一经建立,很快就打出了名声,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其专业性。CEO程杭利用其身在美国的优势,经常翻译和整理最新的NBA新闻与消息,这些有干货有质量有趣味、同时含有很高的时效性的帖子,很快就获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球迷的拥簇。在此基础上,许多身在美国的球迷,慢慢加入了分享信息,帮助传递新鲜消息的队伍,与此同时,很大一批国内的优秀球评人,分析师都逐渐加入了提供高技术含量的帖子,贡献了诸多与篮球的技战术、NBA历史、即时战况、联盟的运营方式、薪资计算、大学篮球及选秀等相关的干货。球迷之间的互动,也由于内容的专业性,而显得非常和谐。
回过头来看,虽然随着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NBA在国内关注度越来越高,是必然的趋势,虽说hupu的建立更多是出于CEO本人的爱好,但也是抓准了这样的浪潮,切实从国内巨大的潜在体育人口的需求出发。hupu的出现,可以说为专业性论坛的初创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榜眼作用。可以说,hupu的建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他与当时国内的论坛,如天涯,猫扑有所不同的地方在于,虎扑抓准了体育这个专业的方向,以专业的信息作为核心产品,而不是从一个供人聊天的论坛出发,抓准了核心的用户群,就找到了产品初期的发展方向。
不只是篮球——全体育领域的迈进
hupu绝不仅仅是以做好CEO自己的爱好为止。很快,这样的模式就吸引了许多其他体育领域里的体育迷。其实说到底,体育这个领域,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广泛,也很容易发生用户重合的地方,因为一个喜欢体育的人,往往不只是喜欢一个体育项目,而专业的体育评论员,更是不止一个专业方向,在这样的领域发展,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做的好,那么用户基数必然是以点代面,噌噌地往上窜;做不好,那么流失的客户也是一把一把的地损失。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决定了虎扑的上限。很幸运的是,虎扑选对了。
随手一截虎扑的帖子,就看到数据分析四个大字,图片右边众多版块,专业程度令人侧目。
在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体育也在不断地发展,越来越多小众的运动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人们需要第一手的信息,需要获得良好的科普,需要能够感受到这项运动带来的体育氛围。在这样的基础上,什么样的体育网站才是一个好的体育网站呢?虎扑给我们了一个比较靠谱的答案。在有了初步的核心用户群以后,虎扑迅速地建立起了其他的体育板块,并且邀请了大量的专业体育人和体育爱好者进入这些板块,并由专业的老球迷、热心的体育爱好者来管理论坛,为国内众多体育迷打开了一扇大门,门虽不大,却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他们以其专业性,获得了众多体育宣传商的青睐。往往许多在国外已经发展成熟的体育项目,来到中国发展的首站,都会选择与虎扑合作,这样的环境下,喜爱体育的用户就会获得一个观感:虎扑是国内体育网站中最具专业性,最受认可的。借此,虎扑可以始终保证自己在体育领域的领先性和专业性。换句话说,**“专业性”**,就是虎扑想要给用户,和体育运营商、宣传商看到的标签。这比起门户网站中充斥的“博眼球”级别的新闻,以及评论区中充斥的粗言恶语相比,在虎扑可以感受的到专业,能够获得“干货”,那么热爱体育的用户就没有不来的理由了。
软件上的创新——专业性不是说说而已
体育赛事实时直播
欧洲冠军联赛的实时直播
作为一个新兴网络媒体,虎扑的发展也必然在软件上有着独到的创意。虎扑在体育资源的收集和提取上,有着独到之处。很多时候,当你想看一场CCTV不转播的国内外体育比赛,由于某些咳咳的原因,你会发现可能要找一个资源是那么的难。然而虎扑对全体育领域都在尝试发布实时的体育赛事直播信息。有了比赛的消息,甚至是有了比赛的直播,那么体育氛围就出来了,爱好者们当然为之疯狂。虎扑,则成为了他们眼中的好工具。当然,为此所付出的运营直播系统的能力与收集相关资源的能力,或许早已超出了一个论坛所应有的范围,但是既然要发展,要创新,就不应止于自己对自己最初的定位,而是要不断地为用户提供好的需求,为了好的点子,不惜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体育社交上的进取
不仅如此,虎扑在用户社交系统的开发上有着独到的一面。虎扑鼓励用户们自己进行功能的完善与板块的新建与发展,如果有好的点子,如果有热爱某样东西的人群有需求,那么虎扑就会在不违反法律的基础上,支持他们。不仅如此,虎扑还作为一个巨大的参与者,亲自参与到用户社交的环节中来。虎扑有专门的装备鉴定平台(俗称识货区、装备区),上面会有专业的球鞋鉴定师来帮助进行鉴定球鞋的真假,你没看错,又是专业的服务。有了这样的专业性,信誉的建立是自然的,由此带来的虎扑购物平台——识货专柜也就不难落地了。由论坛起步,却不止在网络社交中扮演着承载的作用,更是提早地就进行着物联网,线上——线下的连线进行布局。当我们都在说物联网的时候,我们会想到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但如果我们想要在一个专业性的领域里找到一个榜样,那么虎扑就是一个很棒的例子。他的体量和阿里腾讯比起来,或许不足为奇,至今还没有上市(虎扑烂梗),但是虎扑一直在跟着时代进行调整与发展。
识货平台的截图
不止是体育
说到虎扑,可能很多人第一个反应甚至不是篮球而是步行街,这就足以看出步行街的影响力了。步行街可以说涵盖了一个普通论坛所含有的所有类型的帖子,政治、历史、交友、矫情、音乐……除了体育之外,虎扑也没有忘记其他类型的帖子对于一个论坛保持长期活跃度的重要性。毕竟,比赛大多数时候只在一天中的某些时间有,而剩下的时间,人们除了讨论体育,总会想讨论些别的。有了在某一个领域的专业性,也不应该丢了别的方面的能力,事实上,步行街早已成为虎扑的一大特色(直男聚集地),神奇段子百出,每天都在进行文艺复兴。步行街金句也早已成为网红句子的发源地之一。
令人喜闻乐见的步行街,跟体育几乎没什么关系,然而,步行街是虎扑最火,也最容易出网络金句的地方之一
挑战——专业性带来的烦恼
事实上,一个成功的产品,在其发展中,必然是有其他人所不能模仿的独到之处的,然而,这样的独到之处,有时候却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掣肘。我们也不难想到,专业性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发展非专业用户上的困难。事实上,虎扑也在作出改变,在尝试降低用户门槛,从而吸引更多非专业的用户,比如增添生活板块,比如开发虎扑主题的游戏和体育商城。然而,在这种普及化的尝试中,一个以专业性标榜自己的网站,必然会受到来自两方的冲击。去门槛化做的若是不够,就吸引不到新用户;而若是这样的尝试做的太过火,那么老用户就会觉得受到了伤害,核心用户的粘性就会下降。事实上,每一个涵盖用户交流、以及专业信息的网站或者软件,都一定会面临着增加新用户,及满足老用户的冲突中。虎扑在这方面做过不少尝试,其中不乏成功和失败的例子,有愤然离去的老用户,也有怎么都找不到的新用户。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或许需要模式上的创新(更加快捷的信息渠道),又或者需要技术上的创新(AR、VR技术的应用),虎扑的未来,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固步自封绝不是一条好路,而创新的路,虽然难走,但却是为了上市,而必须要做的事。
总结——怎样成为一个创新者
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软件菜鸟,绝大多数时间要做的还是技术的学习和积累,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创新对未来,对自己团队的产品的影响。
创新不是照抄,即使是发现了别人很好的点子,创新要做的也绝不是把它拿过来改一改就用在自己的产品上。如果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去分析其他软件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创新,那么自己的产品,也许永远都没办法解决得了用户的核心痛点,永远只能做一只跟屁虫。
创新也不是瞎想,不是天马行空的念头都可以成为合格的创新。乔布斯说要把电脑放进牛皮纸袋里,在这背后有着摩尔定律的支持,有着苹果公司大量的技术积累,有乔布斯宏伟的苹果长期规划。创新的实现,必然需要与现实贴合,一直都是unpractical的点子,只会让别人觉得你假大空。
专业性与去门槛化的二元矛盾
回顾上面对虎扑的创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针对一个以专业性起家的软件,无论何时何地,创新都应该为保持自己的专业性而服务,如何让自己一直都是最专业的,这里面不仅有技术的革新,也有向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的革新,意即理念的革新。与此同时,如何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降低用户使用软件的门槛,这更是软件开发以来亘古不变的二元矛盾:可用性与专业性,应该向哪一边妥协?如果都不愿妥协,那么办法有什么呢?
我想,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无数这样的二元矛盾,在这些问题面前,分析清楚我们面向的用户的需求,找到问题的痛点,能够帮助我们有更好地选择。与此同时,对于技术上的革新,一刻也不能停止,更好地实现永远都是一种创新。同时,我们既要保持实际,又要学会带着现实的镣铐天马行空,学会反其道而行之,学会做别人做不到,不寻常的事。那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创新。
痛点之后是什么?
或许抓到一个问题,一个痛点,已经是一件很大的成就。然而,在解决了这个痛点之后,软件将走向何方?我想很少人会去想这个问题,诚然,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连痛点也不一定能解决,想这么多或许的确用处不大,但是,如果我们的软件走到了某一步以后就没有了方向,那么我们的软件,离生命周期的结束也就不远了。我们要考虑的后期工作,不仅仅是维护,更应该包括下一个开发周期的开始。我们是需要新的痛点,还是需要去对完成方式做进一步的优化和革新?这些问题,会决定我们的软件未来所能发展到的程度,因此,可以说,这些问题永远没有正确答案,也永远会凌驾于技术和实现之上,因此也会是最难的问题,然而,创新就一定会在这些问题之中产生,如果我们想要成为一个创新者,那么我们就永远不能惧怕这些问题,不仅如此,还要敢于想,敢于做,敢于像自己的头脑,向这个时间喊出自己的声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具备一个创新者所应有的素质。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ucksLiu/p/8726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