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jkstra 算法解决的是带权重的有向图上单源最短路径问题,该算法要求所有边的权重都为非负值。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2),相比于处理无负权的图时,比Bellmad-Ford算法效率更高。
算法描述:
首先引用《算法导论》中的一段比较官方的话,如果可以看懂,那下一部分就可以跳过了:
“Dijkstra算法在运行过程中维持的关键信息是一组结点集合S。从源结点s到该集合中每个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已经被找到。算法重复从结点集 V - S 中算则最短路径估计的最小的结点 u ,将 u 加入到集合S,然后对所有从 u 出发的边进行松弛。” 所谓松弛操作,简单的说就是更新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不是很好理解对吧,那么下面的描述是更容易理解的一种描述:
设起始点为s,dis[v]表示s点到v点的最短路径,pre[v]是v的前驱结点,用来输出路径。
1、初始化:dis[v]=∞(v≠s) dis[s]=0,pre[s]=0;
2、for(i=1;i<=n;i++)
(1)在没有被访问过的点中,即上述的V - S集合,找到一个点 u 使得dis[u]是最小的。
(2)标记 u 为已确定的最短路径。
(3)for(每个与 u 相连且没有确定过最短距离的点 v)
if(dis[u]+m[u][v]<dis[v]){
dis[v]=dis[u]+m[u][v];
pre[v]=u;
}
3、结束:结果dis[v]就是s到v的最短距离。
算法理解:
其中自以为有几点理解需要说明:
1、为什么用到中间点?
2、取s到中间点的距离时采用什么策略?
第一个问题,从起点到另一个点的最短路径至少会经历一个中间点,所以我们要求出经过这个中间的到另一个点的路径,就要先求出起点到中间点的最短路径。
第二个问题,其实这里采用的是一中贪心的策略。当然这个策略可以被严格证明是正确的,但是我也一知半解,只知道是可以被证明的,在这里也就不浪费时间了。(详细可以参考《算法导论》)
最后,解释一下为什么有负权边的时候不可以:
连接矩阵如下(图可以自己在旁边画一下):
1 2 3
1 \ 2 1
2 2 \ -4
3 1 -4 \
那么第一次标记的点就为3并且把dis[3]记为1,但实际上dis[3]应该时-2,因此就会出现错误。
最后附上一段不那么标准的代码:
1 #include<stdio.h> 2 #include<stdlib.h> 3 int m[100][100],e,dist[100],n,b[100],pre[100],dist[100]; 4 void dij(int s){ 5 b[s]=1; 6 int i,j; 7 for(i=1;i<=n;i++) 8 dist[i]=m[s][i]; 9 dist[s]=0; 10 pre[s]=0; 11 12 for(i=1;i<=n;i++){ 13 int min=1000000,k=0; 14 for(j=1;j<=n;j++) 15 if(b[j]!=1 && dist[j]<min) 16 {min=dist[j];k=j;} 17 b[k]=1; 18 for(j=1;j<=n;j++) 19 if(min+m[k][j]<dist[j]&&b[j]!=1) 20 { 21 dist[j]=min+m[k][j]; 22 pre[j]=i; 23 } 24 } 25 for(i=1;i<=n;i++) 26 if(i!=s) 27 printf("%d ",dist[i]); 28 } 29 int main(){ 30 int i,j; 31 scanf("%d%d",&n,&e); 32 memset(b,0,sizeof(b)); 33 memset(m,10000,sizeof(m)); 34 for(i=1;i<=e;i++){ 35 int x,y; 36 scanf("%d%d",&x,&y); 37 scanf("%d",&m[x][y]); 38 } 39 int w; 40 scanf("%d",&w); 41 dij(w); 42 system("pause"); 43 return 0; 44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uncklesam7/p/883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