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总结是在看完uml学习之后又参考了同学借的《uml和ooad快速入门》的思路,利用齿轮带动的原理进行。废话不多说了,首先分析一下类图和用例图的联系与区别。
类图 | 用例图 |
类class | 用例use case 、参与者actor |
关联association | 包含include、扩展extend |
静态结构 | 动态功能 |
系统内观 | 系统外观 |
稳定成长 | 变化迅速 |
上图分别在组成元素、包含的关系、逻辑功能和变化程度上对类图和用例图进行变化对比的。通常,我们会根据参与者开始定出相关的用例,通过跟客户的访谈,就可以找到很多用例。在实际工作者,最基本的技能是划分出颗粒度大小适度的用例,因为粒度划分不好,会影响工时的估算,也同时影响项目的成本。
同时用例图是开发者和用户从功能的角度。黑盒子。从用户的角度理解系统。用例模型驱动各个阶段的开发工作。用来描述用户需求,强调两点:1功能(用户角度)2.功能的执行者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actor指人或事,可以为系统输入,可以驱动系统,可以使系统被动接受(生日祝福)可以主动发起,也可以被动接受。
下面是针对机房收费系统的需求画的用例图,若有不完善的地方欢迎提出相互交流。
时间: 2024-11-14 12: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