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一)
这要从一个故事说起。
话说当年风云变幻,在微软的统领下,十几路诸侯联军将不可一世的苹果打得落花流水。业界从此多了一段传奇,开放的微软打败了封闭的苹果。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正(wei)义(ruan)最终战胜了邪(ping)恶(guo),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开放似乎就是正义的代名词,而封闭始终与邪恶如影随形。
这样的观点其能量极其巨大,它足足影响了整整一代科技人,并有向学术界、教育界蔓延之势。以至于到了后来,苹果犹如历史罪人一般,在书籍中和课堂上被人评头论足,影响并将长期影响一代代的科技人。
十多年过去了。
乔帮主正式回归苹果,经过一番深耕细作之后,带着早已边缘化的苹果华丽丽地逆袭了,这无异给世人狠狠的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封闭有什么不好,有种你丫别用苹果的产品?
于是有一票人立马跳出来捧场,封闭才是王道,没有封闭就没有苹果今日之成就。
另一票人开始不服气,你丫这些都是些软骨头。
一场世纪辩论就此轰轰烈烈地展开。
在这里我不并打算对“封闭VS开放,那种商业模式更好?”之类的2B论题进行探讨,相关的各种观点我已经见识得太多,其中有一些是有道理的,还有一些是纯粹瞎搅和来的。
在这场辩论彻底有个结论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细节。
当年的微软击败苹果成为业界霸主,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如果我们考虑到乔布斯因为权力斗争,早在1985年就被迫离开了苹果,在外面打了十几年的酱油。也就是说微软在与苹果这场“开放与封闭”的角逐当中,大部分时间是在乔布斯缺席的情况下进行的。
而2008年之后的乔布斯带领苹果完美逆袭,在移动领域上秒杀微软之际。我们同样也发现那个时候的盖茨,虽然还挂着微软董事长的头衔,但实际上早就淡出微软的日常运营,将其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亚非拉的慈善事业中了。这也是等于说,苹果与微软在后来的移动领域对决当中,盖茨也恰好缺阵。
所以不难得出结论,当今世上的这两位绝顶高手,居然没有真正意义地打过一架!!!
看到这里,相信悟性比较高的童鞋已经明白了。当然没有明白的童鞋也不要着急,因为你们最终都会明白的。
我们再接着来看另外一个故事。
电影《霍元甲》里有这样一个场景。
一位自称是武林高手的日本浪人屁颠屁颠来到中国,正好遇上一代宗师霍元甲先生。这个日本浪人顿时想显摆一下,就丢下一个超级难题给霍元甲,霍师傅,您倒是看看,究竟是日本的功夫要厉害些,还是中国的功夫要厉害些?
说实话,这种水很深的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如果霍元甲说中国功夫要厉害一些,日本浪人必然不服,势必还会引发一场拳脚之争。但是仅仅为了避免争执,承认日本功夫要厉害一点,那民族大义上又说不过去。所以这个问题,嘴巴上是说不清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大家抡起袖子,打上一架,自然就见得分晓了。
霍元甲大概也料到了这哥们是来砸场子的,但是毕竟自己是一代武学大师,岂能没头没脑地跟他一般见识。于是霍大师在听闻此话之后笑而不语,反而很有风度地招呼这个浪人坐下来,然后给他倒上一杯茶,开始坐而论道。
作为一个不仅手脚上功夫了得,嘴上的功夫更是出神入化的武术大师,霍元甲只用了一句话就彻底了使这场纷争化于无形当中。
天下间的武功没有高低之分,只有练武的人有强弱之别。
我来简单解释一下这句话。
这个故事中的功夫其实可以对应我们刚刚说到的商业模式。中国功夫可以看成开放商业模式,那么日本功夫自然就对应封闭商业模式了(我这里仅仅是打个比方,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至于是哪种商业模式更好一点呢,霍大师其实一语道明白了,商业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功夫没有高低之分),关键是在于具体使用商业模式的人的水平(练武的人有强弱之分)。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将之前两家公司相争的过程进行还原,得到以下结果。
当初乔帮主凭借着他的“封闭大法”在江湖上大展神威,几年时间就创下名声赫赫的苹果帝国。不久之后,另一个高手盖茨的“开放神功”初成,他还没来得及去找乔帮主好好比试一番,乔帮主就遭人算计被废了武功逐出师门。盖茨找不到乔帮主,只好将其门下的二代弟子挑了个遍,随后一统天下,建立了微软帝国。
十多年之后乔帮主重出江湖,依然是靠着当初的成名绝技“封闭大法”,纵横天下而无敌手。正当乔帮主想找盖茨单挑,为当年门中弟子复仇时,却发现微软前任教主盖茨早已封剑归隐山林。这一下搞得乔帮主十分郁闷,欲求一对手而不得,只好随便欺负了几个微软的高手(包括鲍尔默),然后顺便灭了江湖上几个风头正茂的门派(诺基亚、黑莓等)。闹了半天,这两个身负绝世武功的家伙都没好好干上一架,你们居然就可以各种YY,到处评头论足究竟谁的功夫要厉害些。
尼玛,这真是个神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