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中a标签样式的“爱恨”原则

CSS为一些特殊效果准备了特定的工具,我们称之为“伪类”。其中有几项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经常用于定义链接样式的四个伪类,它们分别是:

1 :link

2 :visited

3 :hover

4 :active

因为我们要定义链接样式,所以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超级链接中的锚标签--a,锚标签和伪类链接起来书写的方法就是定义链接样式的基础方法,它们的写法如下:

1 a:link,定义正常链接的样式;

2 a:visited,定义已访问过链接的样式;

3 a:hover,定义鼠标悬浮在链接上时的样式;

4 a:active,定义鼠标点击链接时的样式。

示例:

01 a:link {

02    color:#FF0000;

03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04 }

05 a:visited {

06    color:#00FF00;

07    text-decoration:none;

08 }

09

10 a:hover {

11    color:#000000;

12    text-decoration:none;

13    }

14

15 a:active {

16    color:#FFFFFF;

17    text-decoration:none;

18 }

上面示例中定义的链接颜色是红色,访问过后的链接是绿色,鼠标悬浮在链接上时是黑色,点击时的颜色是白色。

如果正常链接和已访问过的链接样式相同,鼠标悬浮和点击时的样式相同,也可以将它们合并起来定义:

1 a:link, a:visited {

2    color:#FF0000;

3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4 }

5 a:hover, a:active {

6    color:#000000;

7    text-decoration:none;

8 }

链接定义的顺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链接定义写好了,但它也是有规则的,如果这四项的书写顺序稍有差错,链接的效果可能就没有了,所以每次定义链接样式时务必确认定义的顺序,link--visited--hover-active,也就是我们常说到的LoVe HAte原则(大写字母就是它们的首字母)。

老外总结了一个便于记忆的“爱恨原则”(LoVe/HAte),即四种伪类的首字母:LVHA。定义A链接样式的正确的顺序:a:link、a:visited、a:hover、a:active。

为什么我们不能改变定义的顺序?做下测试就可以了。

假设我们想实现下面的样式:

状态 样式 颜色

已访问 a:visited 红

未访问 a:link 蓝

选定 a:active 绿

鼠标移入 a:hover 黄

鼠标移入时,并没有变黄。而是当这个链接已经被访问过后,鼠标移入才变黄:

1 a:visited{color:red;}

2 a:hover{ color:yellow;}

3 a:link{ color:blue;}

4 a:active{ color:green;}

这是因为,一个鼠标经过的未访问的链接同时拥有a:link,a:hover两种属性,在上述的CSS样式中,a:link离他最近,先满足a:link,而放弃a:hover的重复定义。

而使用LVHA顺序声明后,它首先检查a:hover的符合标准,先变色。

所以说,为了符合浏览器解释CSS遵循的"就近原则"。我们在定义CSS中,宜将最一般的条件放在最上面,并依次向下,最下面放最特殊的。

在W3C规范中,也规定了链接的声明顺序:

在 CSS 定义中,a:hover 必须被置于 a:link 和 a:visited 之后,才是有效的。

在 CSS 定义中,a:active 必须被置于 a:hover 之后,才是有效的。

定义局部链接样式

在CSS中写上a:link{}这样的定义会使整个页面的链接样式改变,但有些局部链接需要特殊化,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只要在链接样式定义的前面加上指定的id或class就可以了。

1 #sidebar a:link, #sidebar a:visiteid {

2    color:#FF0000;

3    text-decoration:none;

4 }

5 #sidebar a:hover, #sidebar a:active {

6    color:#000000;

7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8 }

HTML调用:

1

<div id="sidebar"><a href等于"aa.aspx" target="_blank">链接到aa页面<a></div>

class的定义方法和id相同,只要将#sidebar改为.sidebar就行了,还有一种方法是直接定义链接的样式,那样更直接,不过调用时比较麻烦,需要给每个特定的链接加上定义的代码。

1 a.redlink a:link, a.redlink a:visiteid {

2    color:#FF0000;

3    text-decoration:none;

4 }

5 a.redlink a:hover, a.redlink a:active {

6    color:#000000;

7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8    background:#FFFFFF;

9 }

时间: 2024-10-12 11:51:09

CSS中a标签样式的“爱恨”原则的相关文章

理解是最好的记忆方法 之 CSS中a链接的④个伪类为何有顺序

理解是最好的记忆方法 之 CSS中a链接的④个伪类为何有顺序 在CSS中,a标签有4种伪类,分别为: a:link, a:visited, a:hover, a:active 对其稍有了解的前端er都知道,4个伪类是有固定顺序的(LVHA),否则很容易出现预期之外的效果. 大部分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对这个顺序死记硬背. 熟记顺序,无疑是写样式时最快捷的方法,牛人们的记忆方法也是五花八门. 我见过有酱婶的:lv的包包hao,这倒是实话. 比较奇葩的,我在baidu上输入lvha,竟然自动关联出鹿

【经验】在CSS中定义a:link、a:visited、a:hover、a:active顺序

以前用CSS一直没有遇到过这个问题,在最近给一个本科同学做的项目里面.出现一些问题,搜索引擎查了一些网站和资料,发现很多人问到这个问题,给出的结果我试了试,大部分都不正确. 给出我试的顺序,可能会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代码 A:link { color: #000000; TEXT-DECORATION: none } A:visited { COLOR: #000000; TEXT-DECORATION: none } A:hover { COLOR: #ff7f24; text-decorat

【经验】在CSS中定义超链接样式a:link、a:visited、a:hover、a:active的顺序

以前用CSS一直没有遇到过这个问题,在最近给一个本科同学做的项目里面.出现一些问题,搜索引擎查了一些网站和资料,发现很多人问到这个问题,给出的结果我试了试,大部分都不正确. 给出我试的顺序,可能会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a:link { color: #000000; text-decoration: none } a:visited { color: #000000; text-decoration: none } a:hover { color: #ff7f24; text-decoration

CSS中的样式覆盖原则

规则一:由于继承而发生样式冲突时,最近祖先获胜(最近原则).CSS的继承机制使得元素可以从包含它的祖先元素中继承样式,考虑下面这种情况: <html> <head> <title>rule 1</title> <style> body {color:black;} p {color:blue;} </style> </head> <body> <p>welcome to <strong>

(转)CSS中空格的写法

http://www.zhangxinxu.com/wordpress/?p=4562 字符以及HTML实体 描述以及说明   这是我们使用最多的空格,也就是按下space键产生的空格.在HTML中,如果你用空格键产生此空格,空格是不会累加的(只算1个).要使用 html实体表示才可累加.为了便于记忆,我总是把这个空格成为“牛逼(nb)空格(sp – space)”,虽然实际上并不牛逼.该空格占据宽度受字体影响明显而强烈.在inline-block布局中会搞些小破坏,在两端对齐布局中又是不可少

css中的px、em、rem 详解

概念介绍: 1.px (pixel,像素):是一个虚拟长度单位,是计算机系统的数字化图像长度单位,如果px要换算成物理长度,需要指定精度DPI(Dots Per Inch,每英寸像素数),在扫描打印时一般都有DPI可选.Windows系统默认是96dpi,Apple系统默认是72dpi. 2.em(相对长度单位,相对于当前对象内文本的字体尺寸):是一个相对长度单位,最初是指字母M的宽度,故名em.现指的是字符宽度的倍数,用法类似百分比,如:0.8em, 1.2em,2em等.通常1em=16px

js 爱恨情仇说 this

原文:js 爱恨情仇说 this this 相信大家在写代码的时候都会遇到,可是怎么样才能用好this,估计这个还是有点困难的,虽然你有时候你会用到,但是他所在的具体的几个场景中所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了?可能这个你就不是很清楚啊.这个就会在你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于是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this,到底这个this?他真的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吗? 其实可以总结为一句话:this指的是调用函数的那个对象 于是我们可以总结出this的四个调用场景: (1) 方法模式:简单的说就是使用点表达式或是下标表达式

css中的层叠性及权重的比较

假如同一个标签被多个选择器选中,每个选择器都设置了相同的样式,浏览器中加载时这个样式听谁的? 不同选择器设置的同一个样式,只会选择一个进行加载,不会叠加. 为了解决听谁的问题,引入层叠性的概念. 层叠性:多个选择器选中同一个标签,设置同一个样式,浏览器中加载时,不会加载所有的属性值,挑选其中一个加载,其中一个值层叠/覆盖掉其他的值.   要实现层叠或覆盖就涉及到比较,下面就是比较选择器之间的权重的比较,权重的比较一共有两种情况:1.选择器选中了标签:2.选择器没有选中标签 首先说一下选择器的权重

浅谈css中选择器的优先级

学习web前端,主要学习的课程html5,css,js,ajax等一些基本的编程语言,当然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而这篇文章主要是谈谈我对css中选择器优先级的一些简单的理解与看法,希望对您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好了,废话不多说了,让我们开始进入主题吧. css中文解释是“层叠式样式表”,在这里我要说一下,所谓层叠样式表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可以给一个标签或者文本内容同时添加许多种样式,简单点说就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支配同一个东西.那么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选择优先级的问题.就是谁的属性能起到控制的最终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