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笔记

团队绩效是指团队实现预定目标的实际结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团队生产的产量(数量、质量、速度、顾客满意度等);②团队对其成员的影响(结果);③提高团队工作能力,以便将来更有效地工作。 在至今众多的有关团队绩效的研究中,关于团队绩效的定义最为流行是团队绩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团队对组织既定目标的达成情况;团队成员的满意感;团队成员继续协作的能力。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协调企业内部运作,使企业发挥最大能力;激发员工的使命感;识别人才并确定培训方向;奖优罚劣,使员工感到自身价值得到企业认可。如果我们把整个企业看作一部汽车,那么各个部门就是高速运转的发动机,绩效管理体系则像变速箱,发挥着调控作用。

如果一个工程师能够成长,他就应该在团队中发挥较大的作用,但是一个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努力和作用,那么如何衡量个人在团队中的绩效便成为一个问题。按照所写的代码量、个人角色或者工作时间?似乎所有的衡量方法都有致命的空子可以钻,在 《人件》 这本书中,“衡量劳动生产率”和“UFO”是放在同一个小标题下的。书中提到“任何一种衡量方法都比完全不量要好”。绩效评估基础是技术等级/技术能力;劳动生产力/结果;对团队的贡献 (做一些工具让大家的工作更容易,帮助招人);对产品的贡献 (除了本职工作外,还有什么可以帮助产品的:找bug,预测用户的反馈,推广 )。团队可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项目经理把所有任务标好绩效,由开发员来选择任务。第二种方案是项目经理仅把任务划分,由开发员之间”竞价“来获得任务。也可以在实际中把一个开发团队划分成项目经理、开发员和测试员,按照微软标准,开发员和测试员比例是1:1,并相互独立来评价绩效。每种方法都有每种方法的好处和不足之处,但是我们要明确团队的绩效评比办法,有依据可循,有“法”可依。一般情况下,规定好的绩效指标和目标不建议再做调整,以免失去其权威性,最后导致考核失败。如遇特殊情况非进行调整不可,也一定要设定并遵循严格的调整流程。

时间: 2024-10-25 20:59:46

构建之法笔记的相关文章

构建之法笔记5

在以前编写代码并没有感觉到平时会出现的一些小错误小细节,看了<构建之法>这本书之后,才忽然明白原来一些小错误也会造成大的问题.这本书给了我们学生一个全新的学法,以前学习软件工程总觉得太多理论的东西在里面,但是在这本书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阅读了构建之法后,我对软件工程及软件有更专业的认识,软件工程+程序=软件.而软件工程是把系统的,有序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开发,运营和维护上的过程.软件工程还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构建,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软件工程不单单是一项工程,更是一项计算

构建之法笔记1

一开始,书中就给出了一个观念,软件=程序+软件工程,程序=数据结构+算法.程序我倒是有点体会,从入学到现在,就是不停地在程序中度过,先是初步的学习算法,然后数据结构,但是这些东西让我觉得没什么用处,都是别人实现的东西,自己无法创造什么.软件应该是程序的放大版,程序是一行行的代码,而一个复杂的软件不但要有合理的架构.软件设计与实现,还要有各种文件和数据来描述各个程序文件之间的依赖关系.编译参数.链接参数等等,这些都是构建的过程.软件工程的核心部分有:构建管理.源代码管理.软件设计.软件测试.项目管

构建之法笔记3

未来是什么样的,我们谁都无法知道,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当前,为自己努力."软件工程师的成长"让我明白了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尽管第三节讲解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如何检测自己是否成为了合格的软件工程师.书中介绍了软件工程师的成长,我反思自己怎么才能做到书中所说的.到底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软件工程师,从软件最顶层的程序员到初级软件分析师再到软件工程师. 现在我只是culver的了解了软件工程的只是谈不上任何的实际.但是不断的学习会使量变引起质变.不断的学习,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构建之法笔记4

敏捷流程与一开始的理解不同,没看书之前以为只是说一个开发团队在开发过程中应该秉持"快速.有效"的合作理念,一起为团队努力.看完后才知道"敏捷流程"是指价值观黑人方法论的集合.书中详细介绍了"敏捷流程",例如流程.的问题和解法等,而作为一个敏捷流程团队有怎么做呢.敏捷不是万能的,有时候也会出现很大的错误像用敏捷的方法开发登月火箭的控制流程,挂了很多的宇航员.这时候就要求不同的思想. 第七章是介绍微软公司的msf,这让我们对微软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构建之法笔记2

大部分软件是多人合作的,每个程序员负责自己的模块,我们要学会对自己负责的模块做单元测试,测试自己写出的代码:也要对自己的代码进行效能分析,一个程序越快越好,所以要对自己的代码进行优化,个人开发流程也是一个工程师应该具有的能力. 个人能力对一哥工程师是重要的,个人能力的衡量:项目大小,花费时间,质量和按时交付:  发展:软件开发的技能和相关知识,积累问题的经验,对通用的软件设计思想和软件工程思想的理解,提升技能,实际成果.我们还需要对团队负责,交流说到做到,接受团队的任务,全心投入并及时完成.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02》

这次主要对<构建之法>的第四章“两人合作”作一次阅读笔记. 首先是代码规范问题. 我过去对于代码规范问题并没有做到注意.在编程中,许多变量和函数的命名都非常的简单而没有实际的意义.而且编程时不注意对齐缩进.很多时候也不加注释,导致对这些简单的变量名称不熟悉. 这样做会使得很多人读代码费劲,甚至是自己都要花时间再次阅读懂自己的代码.而且很多没必要的注释也会使得注释失去意义.当自己再次在原基础上编程时,可能要重新编程等问题. 因此,通过阅读“代码规范”,我找到一些解决方法.代码的风格要简明.易读.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05

2017.5.20 今天阅读的是<构建之法>第8章需求分析的阅读笔记,我们如果要开始做一个软件,最先要进行的就是需求分析,我们应该充分的了解我们这个软件是否具有前景,我们为用户提供的服务是不是用户所需要的,这一章详细的叙述了如何进行需求分析. 首先是获取和引导需求,我们应该找到软件的利益相关者,了解挖掘他们对软件的需求,引导他们表达出真实的需求.然后分析和定义需求,对各个方面的需求进行规整,定义需求内涵,从各个角度将需求量化,然后估计实现这些需求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确定各个需求的优先级.紧接着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1)

<构建之法>第一章阅读笔记 大马哈鱼洄游模型 软件工程按照经典的瀑布模型 1. 需求分析 2. 设计阶段 3. 实现阶段 4. 稳定阶段 5. 发布阶段 6. 维护阶段 事实上在现实世界中,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发展与瀑布流程刚好相反 毕业进入公司(或者实习生),开始学习并维护一些已有的软件(维护阶段),主要由自己的师傅(Mentor)带领 能够在项目中改一些 Bug,然后发现发布小规模的更新版本(稳定/发布阶段),联系重构,开始和其他同事打交道 有机会负责重写一个较小的模块,没有多少文档,自己要写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三—结对编程

构建之法阅读笔记三——结对编程 何谓结对编程,结对编程就是程序员肩并肩,平等的,互补的进行开发工作,他们使用同一台电脑,编写同样的程序,一起分析,一起设计,一块交流想法. 然而我以前却并不是这样做的,我以前喜欢在没人打扰的环境下写代码,我觉得有人在我身边看着,会影响我的思路,还有我个人自尊心比较强,不太喜欢被人指指点点,所以每次都是,我写完代码之后,自己先找自己的bug,每当自己实在找不到之后,才会请教大神,但是有时候可能由于自己的能力不足,往往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自己发现就会花费很久的时间,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