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是“封装变化”方法的最佳阐释
无论是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还是行为型模式,归根结底都是寻找软件中可能存在的“变化”,然后利用抽象的方式对这些变化进行封装。
由于抽象没有具体的实现,就代表了一种无限可能性,使得其扩展成为了可能。
经典设计模式都是在寻找软件中的可能变化,并封装这些变化。
封装通常的理解:将数据(属性)和对数据的操作(方法)放到一个程序单元(类)中,从而使得概念上相关的数据和操作在编程语言上相关;正确的理解:信息隐藏——隐藏细节,对对象内部细节的隐藏,对抽象概念的具体实现的隐藏,对设计/实现细节的隐藏。封装的关键:合理的隐藏与公开。封装的目的:对实现的封装
创建模式(Creational Pattern)对类的实例化过程进行抽象,能够将软件模块中的对象创建和对象的使用分离。
创建模式分为两种:
(1)类的创建模式:类的创建模式使用继承关系,把类的创建延迟到子类,从而封装了客户端将得到哪些具体类的信息,并且隐藏了这些类的实例是如何被创建和放在一起的。
(2)对象的创建模式:把对象的创建过程动态地委派给另外对象,从而动态地决定客户端将得到哪些具体类的实例,以及这些类的实例是如何被创建和组合在一起的。
创建型模式在创建什么,由谁创建,何时创建等方面都为软件设计者提供尽可能大得灵活性
创建型模式隐藏了类的实例的创建细节,通过隐藏对象如何被创建和组合在一起达到使整个系统独立的目的。
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专门负责将大量有共同接口的类实例化
工厂模式可以动态决定将哪一个类实例化,不必事先知道每次实例化哪个类。
工厂模式有三种形态:
简单工厂模式Simple Factory ,静态工厂方法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多态性工厂模式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工具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