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集成之“分支策略”?

现代版本控制系统(SCM)的作用已不仅仅是保存历史版本,它还是各软件开发组织利用其分支功能实现多人并行开发,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工具。对于稍有历史的软件产品来说,一般都会有代码分支的出现,也常常见到一些历史悠久的产品其错综复杂的分支版本树甚至将产品交付团队拖入“无尽维护”的泥潭。分支的目的是希望“分而治之”,而持续集成的目的是“频繁集成”,这二者之间又有哪些联系呢?

在《测试三角形与分段构建策略原则》一文中,咱们说到:由于自动化测试时间较长,Joe的团队实施了分阶段的持续集成。虽然这么做引入了一些风险(比如因提交阶段构建中的测试覆盖面小而不能尽早发现代码中问题),但提高了整个团队的开发效率。而且,Joe会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在提交构建和次级构建之间不断调整自动化测试用例集来缓解分阶段构建带来的风险。

现在,这个软件游戏平台的第一个版本已经接近完成,马上就要进行内测了。团队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做分支管理?持续集成该怎么做?”

一、短周期发布分支策略

今天是星期五。下班后,Joe和Alice等主要开发人员并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在一个小酒吧里聊天呢。

Alice说道:“现在我们一直使用主干开发方式,团队所有人都工作在Trunk上,与之对应的只有一个持续集成环境。下星期就要做内测了,我们是不是应该拉一个测试分支,用于修复测试中发现的缺陷,在主干继续开发新功能呢?一旦修复完内测缺陷的话,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分支上进行发布,再把这个测试分支的代码变更合并回主干。就像这样。”她拿了一张纸画了出来(如图1所示)。

“好啊,好啊。我们分成两个团队,一个在测试分支上工作,修复内测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另一个在主干上工作,开发新的功能。”Bob回应道。

“对于拉分支做测试这件事,我没有疑问。但是,我不同意最后再把代码合并到主干上。”Joe说道。“我们一直在使用持续集成实践,目的就是尽早集成。为什么要等到发布以后再将测试分支的代码合并回主干,而不是每次修复一个缺陷就合并回来呢?每次缺陷修复的代码变更不会太多,所以合并起来很容易。等到最后再合并,首先是容易漏掉一些代码,其次是一次合并代码太多,容易出错。所以,我建议下星期拉分支时,为测试分支也建立一个持续集成环境。每次发现缺陷时,都为它写一个测试,加到测试套件中。修复代码提交后,就会触发测试分支对应的持续集成构建。一旦构建成功,就将其合并回主干。”说完之后,他在Alice画的那张图上修改了一下(如图2所示)。

  1. 拉分支之后,开发团队可以继续开发新的功能。而测试团队可以单独对分支进行测试、部署,不受开发团队的影响。

  2. 一旦测试中发现问题,载发人员要在该分支上修复。

  3. 在分支发布之后,一旦发现了严重问题,仅在该发布分支上修复后即可发布补丁版本。

  4. 在分支上做修改后,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是否要合并回主干。如果需要合并,应该立即进行。

“那由谁来负责把发布分支中的Bugfix合并回主干呢?”

“当然是由Bugfix的人来负责了,他是确保合并正确性的关键。如果Trunk上的代码已被修改,无法合并,Bug负责人就要与主干开发人员交流,这个Bug在主干的有效性,然后再决定是否修改,在哪里修改的问题。”

“我们要对发布分支上的Bug定义修复标准,尽量在Trunk上修复Bug,除非这个Bug严重影响发布质量。这样可以避免无休止地在发布分支上做代码修改。这样,Bug数才会收敛,发布分支的活跃期才会缩短。”

“嗯,相对于我们一直使用的主干开发方式来说,这种短发布分支策略的成本是:

  1. 需要多套独立的持续集成环境。即每个分支在处于活跃期时,要有与之对应的一套持续集成环境,以便不受影响。

  2. 每次发布分支上修复缺陷后,只要分支对应的持续集成构建成功,就要将其合并回主干。

  3. 由于主干开发的代码可能因架构改进使原有缺陷不复存在,所以每次合并时都需要人为判断一下合并的必要性。”

二、长周期发布分支策略?

“哦,我之前工作的一家公司,就是用这种分支策略。”Bob说道,“但情况变得非常复杂。版本满天飞,想做合并都不容易。”

Joe说道:“我想,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客户不想升级版本,所以必须在已发布的版本上再发小版本吧?”

“的确是这样的。”Bob回答道,“他们的发布周期大约是半年。由于已发布的版本质量不佳,所以总是有紧急修复的版本上线。另外,客户比较担心新版本的稳定性,所以只要满足自己的当前需求,就会一直使用旧版本。有些大客户还会要求公司开发针对其自身的特别需求,并快速上线,结果可想而知。”

Alice说道:“其实,这已经是短周期发布分支的变形,即有多个活跃分支的长周期发布分支策略(如图3所示)。这种分支策略是应该尽量避免的,它的复杂性和维护成本都很高,因为:

  1. 每次都要把缺陷修复代码合并到后续的多个发布?分支上,尤其是当该缺陷发生在较老的版本,而当前已有多个活跃版本需要维护时。

  2.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分支上的自动化测试用例增多,更多的分支会对持续集成环境中的测试机数量的需求快速增加。

  3. 发布周期长诱使团队在已有的发布分支上再做子分支(如图3中的R1.1),这会让集成和验证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如图3中从R1.1到R2.0的Cherry
    Picking操作表明:需要向多个分支上合并部分代码)。

  4. 由于每个活跃分支都要对应一个持续集成环境,因此,分支越多,对持续集成环境的维护成本也就越高。

Bob问道:“有什么办法避免这种糟糕的多活跃分支开发策略吗?”

“办法当然有,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Joe回答道,“比方说,首先,要确保每个版本的开发质量,让客户放心升级。其次,软件产品要支持自动升级。在通常情况下,只要满足需求,用户就不会轻易升级软件。所以,要让软件具有自动发现新版本并在后台自动升级的能力。当然,在升级后要通知用户。这样,只要将新版本发布到互联网上的某个服务器上就行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新版本发布周期要短一些,不断快速地推出新特性,这样就可以让用户对产品及研发团队有信心,让客户感觉他们的需求很快就会被满足。”

“对于那些企业用户来说,这种方法可能不管用。因为,企业内网很少可以连通外网。”Alice说道。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除了软件本身质量好且能自动无缝升级以外,在销售时可以与客户签订协议,告知所售软件版本的生命周期(比如18个月)以及升级条款,促使企业升级该软件,比如免费的大版本升级,或者因缺陷原因可免费升级等等。”Joe回答道。

“嗯,我们开发的是游戏软件平台,部署在互联网上,所以不会遇到这个问题。”Alice说道。

Joe微笑着说道:“我们将会面临另外一种问题,即多个小团队开发不同的游戏组件问题。”

“哦,对了!现在我们的游戏平台中虽然仅有几个游戏,目前还一起在主干上开发。但在下一版本中,我们会增加大量的游戏组件,那应该如何应对?我们的持续集成环境应该是什么样的呢?”Alice大声地问道。

“嗯,是个好问题!”Joe回答道。“我已经有了一些想法。我们内测结束后,再详细讨论吧!时间也不早啦,大家回去休息吧,周末愉快!”

持续集成之“分支策略”?,布布扣,bubuko.com

时间: 2024-10-13 00:46:02

持续集成之“分支策略”?的相关文章

持续集成之“分支策略”(续)

在前文中,咱们谈到生命周期长短不同的两种分支策略.对于不超过二十人的小团队来说,推荐使用短生命周期的分支策略.Joe的团队在首次发布之前,也一直使用这种方式.然而,首次发布之后,因市场反响非常好,公司决定加大开发投入,希望更快地推出升级平台,以及更多基于平台的游戏. 一.按特性分支的持续集成策略 现在,Joe的团队中,开发人员快速增加,已接近30人了.由于首次发布后的市场压力,大家一直在赶进度,持续集成的失败频率越来越高,修复构建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排队等待提交的代码也越积越多."这种状况不能再持

[转] 基于Gitlab CI搭建持续集成环境

[From] https://blog.csdn.net/wGL3k77y9fR1k61T1aS/article/details/78798577 前言 本文是在12月12号迅雷@赵兵在前端早读课第三期Live中提到的关于CI构建的,可能这部分在不同公司由不同的岗位负责,刚好如果你没遇到你可以看看. @赵兵,来自迅雷前端团队.是一个热爱前端技术,喜欢造轮子,爱折腾的人,也是一个奉行"懒惰使人进步"的懒人工程师. 正文从这开始- 本文简单介绍了持续集成的概念并着重介绍了如何基于 Gitl

Jenkins持续集成 之 git分支

Jenkins持续集成 之 git分支 什么是分支 软件项目中启动一套单独的开发线的方法 为什么使用git 1.可以很好的避免版本兼容开发的问题,避免不同版本之间的相互影响. 2.封装一个开发阶段. 3.解决bug的时候新建分支,用于对该bug的研究. git中跟分支相关的命令 git branch 分支名---创建一个新的分支 git branch ---不加任何参数,列出所有的分支,分支前面有*号,代表该分支为当前所在分支 * 创建分支的时候,分支名不能使用特殊符号 git branch -

「Jenkins+Git+Maven+Shell+Tomcat持续集成」经典教程

Jenkins 是一个开源软件项目,旨在提供一个开放易用的软件平台,使软件的持续集成变得可能.现在软件开发追求的是效率以及质量,Jenkins使得自动化成为可能! 亮点 采用shell自定义脚本,控制集成部署环境更加方便灵活 精简war包中的lib包,常驻tomcat里,减少war包传输时间 Jenkins 用户权限管理,不让淘气鬼乱动 构建失败发邮件通知相关人员解决 自动按天备份war包,Jenkins配置备份以及版本控制化 环境 Ubuntu 14.10 (GNU/Linux 3.16.0-

持续集成方案

大纲 构建 版本控制 部署 单元测试 架构文档化 命名约定 数据库伸缩性 自动化 反馈 实践 引言: 持续集成的前身: 在使用持续集成之前,很多开发团队都是用每日构建(nightly build).当时,微软使用这个实践很多年了.谁破坏了构建,就要负责监视后续的构建构成,直至发现下一个破坏了构建的人. 为什么要使用持续集成? 对于大多数项目来说,采纳持续集成实践是向高效率和高质量迈进的一大步.它保证那些创建大型复杂系统的团队具有高度的自信心和控制力.一旦代码提交引入了问题,持续集成就能为我们提供

持续集成之“依赖管理”

在前文<分支策略(续)>中,我们讨论了多组件应用程序的持续集成策略,即:为相对独立的组件创建自己专属的代码库,然后通过现代持续集成工具进行组件间的持续集成.Joe的团队在首次发布之后,开始使用这种方式.然而,没有多久,他们就遇到了一个问题:一次提交构建所花费的时间太长. 一天,Joe就早早地来到了办公室.因为他前一天下班前,他开发的用户故事还有一小点就完事儿了.他想利用早上这点儿时间把它搞完,交给测试人员进行测试.他修改了某个模块的一段代码,在本地构建测试通过以后,就提交了, 然后起身去楼下买

[转] 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备忘录

URL  :   http://blog.csdn.net/hunterno4/article/details/22525667 一本好书使您改变.它将改变您的思想,您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最终,它将改改您的行为.然而,所有具有重要意义的改变都不会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如果您相信这种变革必会发生,不妨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经常改变,每次改变一点点. ——<持续集成:软件质量改进和风险降低之道> CI的价值: 减少风险:缺陷的检测与修复变得更快:通过持续测试与持续审查,软件的健康程度可以测量:可以减

ci持续集成(转)

1.持续集成的组成 用 Ant 或 Maven 等工具建立的自动构建过程 一个代码存储库,比如 CVS 或 Subversion 一个 CI 服务器,比如 Hudson,但是 cron 作业也可以满足需要 们来详细讨论这些组件. 自动的构建 CI 过程会经常集成软件,这需要通过构建来完成.在 Java 环境中,Ant 是常用的构建平台.可以使用 Ant 可靠地自动执行编译.测试等任务,甚至可以执行软件检查和部署.在掌握了 CI 的所有组件之后,您会发现构建策略是成功的 CI 过程最重要的方面.如

使用 Jenkins 搭建 iOS/Android 持续集成打包平台【转】

背景描述 根据项目需求,现要在团队内部搭建一个统一的打包平台,实现对iOS和Android项目的打包.而且为了方便团队内部的测试包分发,希望在打包完成后能生成一个二维码,体验用户(产品.运营.测试等人员)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就能直接安装测试包. 该需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基本上所有开发APP的团队都可能会用到,因此我将整个需求实现的过程整理后形成此文,并且真正地做到了零基础上手,到手即飞.开箱即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先给大家展示下平台建设完成后的整体效果: 该平台主要实现的功能有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