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分析方法是在模块化,自顶向下逐步细化及结构化程序设计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系统系统的数据流进行设计,还有一类是根据系统的数据结构进行设计。
软件设计的5个原则:
1 分而治之:将大型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许多容易的小问题,软件的体系设计,模块化设计都是分而治之的具体策略。
2 模块独立性:指软件系统中每个模块只设计软件要求的具体子功能,与软件系统中其他模块的借口是简单的。耦合性越高,模块独立性越若弱。
3 提高抽象层次:抽象是指护士一个主题中与当前目标无关的方面,以便更注意与当前目标有关的方面。软件设计时,尽量提高软件的抽象层次,按抽象级别从高到低进行软件设计,将软件的体系结构,按自顶向下方式,对各个层次的过程细节和数据细节逐层细化,直到用程序设计的语句能够实现为止。当然实现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对软件的接口,模块的运行等等有足够的熟悉。
4 复用性设计:指在构造新的软件的时候,不必从零做起,可以直接使用已有的软构件即可组装成新的系统。
5 灵活性设计:引入灵活性的方法有,降低耦合并提高内聚(易于提高替换功能);建立抽象(创建有多态操作的接口和父类);不要将代码写死(消除代码中的常数);抛出异常(由操作的调用者处理异常);使用并创建可复用的代码。
模块结构及表示:
一个软件系统需要很多模块(包括程序设计中的函数和子程序)组成,称不能再分解的模块为原子模块。如果一个软件系统的全部实际加工(数据处理或计算)都有原子模块来完成,而其他所有非原子模块仅仅执行控制或协调功能,这样的系统就是完全因子分解的系统,但是大多数系统做不到完全因子分解。
模块一般分为四类:传入模块、传出模块、变换模块(从上级调用模块取得数据,进行特定的处理,转换成其他形式,再将加工结果返回给调用模块)、协调模块;
模块的结构有树状结构和网状结构;
结构图(SC):清楚地反映软件模块之间的层次调用关系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