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用php写后台服务一段时间了.也是在这样的驱动下,不断的学习php语法,体验这一原来一直以为神秘且敬而远之的神奇语言的魅力.最初看php多线程的资料是为了提高程序的处理能力,充分发挥linux多任务的优势.不曾想多线程没用成反到是带来了一系列的意外收获.让之后的许多问题迎刃而解,不敢独享特一一道来.
本文所讲的东西是源自php的pcntl_fork函数.因为这个函数依赖操作系统fork的实现,所以本文所讲的东西只适用于linux/unix.ok,那么先看看这个函数的用法吧.php手册上是这么说的:
<?php
$pid = pcntl_fork();
if ($pid == -1) {
die(‘could not fork‘);
} else if ($pid) {
// we are the parent
pcntl_wait($status); //Protect against Zombie children
} else {
// we are the child
}
?>
通过pcntl_fork创建一个子进程,如果返回值是-1的话,那么说明子进程创建失败.创建成功的进程id会返回给父进程,0返回给子进程.不好理解吧,费了很常时间明白以后,笔者习惯这样写:
<?php
$pid = pcntl_fork();
if($pid == -1){
//创建失败咱就退出呗,没啥好说的
die(‘could not fork‘);
}
else{
if($pid){
//从这里开始写的代码是父进程的,因为写的是系统程序,记得退出的时候给个返回值
exit(0);
}
else{
//从这里开始写的代码都是在新的进程里执行的,同样正常退出的话,最好也给一个返回值
exit(0);
}
}
?>
这样一改好理解多了,如果你父进程希望知道子进程正常退出的话,可以加上前面的pcntl_wait.
函数的用法是整明白了,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什么用处呢?
1.后台程序
命令行程序好写,服务程序也好写,笔者觉得这服务程序最难写.想想原来想在windows下写个服务啥的,又是要注册服务又是要这样那样的老费劲了.现在专职管理linux想让个命令行程序在后台运行,直接在命令后面加个&就搞定了.但是这样总觉得土.有了pcntl_fork突然发现世界是那么的美好.当主进程成功创建子进程并获得子进程的id以后,自己在临死前还不忘说一句:"我已成功运行,我的id是:xxxx(子进程的id)",完了还给系统返回个0(正常退出),哈哈,死都死的那么有尊严.
前面说的是程序常驻内存的情况,当然了这时候要注意内存的释放以及向日志文件打印信息,而不是往屏幕上(一打印信息程序就退出的哟).还有一种情况是:程序被其它脚本调用,其它脚本只关心程序是不是正常运行,如果程序要运行很长时间才能运行完的话,最好不让脚本等待.这样的话pcntl_fork又派上用场了:)
2.延时处理.
有的时候,我们程序退出的时候要清理自身产生的东西,比如说要删除自己(当然了linux下面是可以删除正在运行的文件的,只是举个例子),这个时候就可以另起动一个进程,然后自己结束了,把事情交给另一个进程来做.当我们写服务程序的时候,我们肯定是写日志文件记录程序的运行情况(要不谁知道程序是不是在那睡大觉的:0).程序正常退出的时候我们可以写一条日志说程序退出了,但是当程序收到linux下伟大的kill -9的时候,怎么记录自己的退出行为呢?额.....这个和php的进程信号有关好像和这个没多大关系.
另一种情况:一个完善的程序一般都支持start,stop,restart这样的参数.start好说,stop也好说,既然start和stop都好说了,这个restart就先stop然后再start就可以了啊.额...好像又和pcntl_fork没多大关系,当你收到重启的信号总不能还是kill然后再start吧,是不是太黄太暴力了?还是温柔一点,让当前进程退出,让另外的进程再把它拉起来吧.在windows下想实现这一点似乎很困难呢,比如程序更新的时候,一般都是单写更新程序,或者程序退出的时候另起动一个批处理启动自己:)
3.不死进程
其实就是传说中的双进程了.早些年的时候万象网管为了达到不被恶意结束的目的用的就是这招了.虽然咱不用担心程序被人恶意停止,但是也保不齐主程序因为任务太重抗不住自己先挂了(这种情况也不是不会发生).所以......
说了这么多,只是对写程序的一些思考,对一个函数用法的延伸.我想到了这么多,你呢?
linux下php pcntl_fork模拟多线程
时间: 2025-01-11 14:50:48
linux下php pcntl_fork模拟多线程的相关文章
LInux下使用USB模拟ACM串口设备
这个想法之前就在脑袋里有过,最近公司产品要用到,所以多做了些了解. 1. USB 简介 USB 是 Universal Serial Bus 的缩写,从字面上看,就是通用串行总线的意思.从物理上看,其实就是一对差分线,连接两台设备后,相互间进行数据传输.加上另外两路供电( 5V 和 GND)线,一共是 4 根线. 那么,既然是只有一对差分线,那么该如何决定由谁传给谁呢(如果两边同时在线上建立电平,线路上的电平会是不确定态的,以致无法通信)?这就要说到 USB 传输的一个重要基础:“询问-应答”
linux下c语言实现多线程文件复制【转】
转自:https://www.cnblogs.com/zxl0715/articles/5365989.html 1.具体思路 把一个文件分成N份,分别用N个线程copy, 每个线程只读取指定长度字节大小的内容 最后一个线程的源文件所指定的结束位置是文件的实际大小 每个线程读取指定源文件部分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内容到缓冲区 每个线程将缓存中的内容写入目的文件的指定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 主线程必须等到所有线程copy完成后才能退出 2.有关文件操作的函数 2.1. 文件的打开和关闭 2.1.1 o
Linux下基于多线程的echo
准备开始写一些Linux 下网络编程以及多线程的blog,就从这个简单的echo程序开始吧. 在echo的服务端使用多线程与客户进行通信,可以实现一个服务端程序同时连接多个客户的功能.那么,到底在服务端要有多少个线程呢? 答案是:1+1+n.一个主线程,一个监听(listen)线程,与n个客户进行通信的n个线程. 服务端代码: 1 #include "../unp.h" 2 #include <pthread.h> 3 4 void* str_echo(void* argv
Linux下Fork与Exec使用
http://www.cnblogs.com/hicjiajia/archive/2011/01/20/1940154.html Linux下Fork与Exec使用 一.引言 对于没有接触过Unix/Linux操作系统的人来说,fork是最难理解的概念之一:它执行一次却返回两个值.fork函数是Unix系统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它是七十年代UNIX早期的开发者经过长期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艰苦探索后取得的成果,一方面,它使操作系统在进程管理上付出了最小的代价,另一方面,又为程序员提供了一个简洁明了的多进程
socket在windows下和linux下的区别
windows到Linux代码移植遇到的问题 1.一些常用函数的移植 http://www.vckbase.com/document/viewdoc/?id=1586 2.网络 ------ 转载 & 修改(待整理) socket相关程序从windows移植到linux下需要注意的 1)头文件 windows下winsock.h/winsock2.h linux下sys/socket.h 错误处理:errno.h 2)初始化 windows下需要用WSAStartup linux下不需要 3)关
Linux下模拟多线程的并发并发shell脚本
分享一个在Linux下模拟多线程的并发脚本,使用这个脚本可以同时批量在定义数量的服务器上执行相关命令,比起普通for/while循环只能顺序一条一条执行的效率高非常多,在管理大批服务器时非常的实用. 以下脚本功能是通过scp(也可选rsync)向上千台服务器传更新包,脚本运行后同时在后台有50个scp进程向服务器传包.#!/bin/baship=`cat iplist.txt|grep -v "#"|awk '{print $1}'` #过滤服务器IPdir='/usr/l
【转】Linux下的多线程编
作者:gnuhpc 出处:http://www.cnblogs.com/gnuhpc/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gnuhpc/archive/2012/12/07/2807484.html 本文作者: 姚继锋 (2001-08-11 09:05:00) 黄鹏程(2009-03-13) converse (2009-01-15) 1 引言 线程(thread)技术早在60年代就被提出,但真正应用多线程到操作系统中去,是在80年代中期,solaris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传
【转】Linux下的多线程编程
1 引言 线程(thread)技术早在60年代就被提出,但真正应用多线程到操作系统中去,是在80年代中期,solaris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传统的 Unix也支持线程的概念,但是在一个进程(process)中只允许有一个线程,这样多线程就意味着多进程.现在,多线程技术已经被许多操作系统所支持,包括Windows也包括Linux. 为什么有了进程的概念后,还要再引入线程呢?使用多线程到底有哪些好处?什么的系统应该选用多线程?我们首先必须回答这些问题. 使用多线程的理由之一是和进程相比,它是一种非
Linux下的多线程编程
1 引言 线程(thread)技术早在60年代就被提出,但真正应用多线程到操作系统中去,是在80年代中期,solaris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传统的 Unix也支持线程的概念,但是在一个进程(process)中只允许有一个线程,这样多线程就意味着多进程.现在,多线程技术已经被许多操作系统所支 持,包括Windows也包括Linux. 为什么有了进程的概念后,还要再引入线程呢?使用多线程到底有哪些好处?什么的系统应该选用多线程?我们首先必须回答这些问题. 使用多线程的理由之一是和进程相比,它是一种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