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升级三部曲读后感想

“五一”假期得空认真拜读了一下傅盛先生的《认知升级三部曲》,通读全篇,受益匪浅,是一个生活在当下极速发展,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的人应读之书,全篇都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认知升级”,认知是我们从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反思得到升级,从而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寻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找到一定的格局,而战略则是在建立此基础上打破格局,突破单点,于大格局下寻求新的破局点。

纵观这篇《认知升级三部曲》,更多与现在的“敏捷式开发方法”相贴切,领导者不断认知升级,不断反思,于大格局下寻求突破点,对优先级做出正确的判断,分清楚工作的关键点,提高团队工作效率。

关于这三篇文章的内容,拜读过后,我再拙笔赘述一下。

一、认知升级的个人成长

首先,执行力很重要,但执行的本质是为了从实践中认知,即“实践出真知”。这点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不谋而合,相信大多数人都在大学的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概论》的开头都曾见到过: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认知升级”正也是在阐述这一观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提出过“认识或评价一种理论体系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将这一理论体系与它同一时代的、之前或之后的理论体系加以比较,从比较中把握其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和优胜于其他一切思想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严格的科学性与彻底的革命性的统一”。这也为傅盛所提到的“真正的认知需要通过行动展现,行动一旦缺失,认知容易陷入误区。”找到了理论依据。

“认知升级”首先是“自我否定”,这个“自我否定”并不是说自行全面的对自我进行否决,而是“永远保持空杯心态”,不把自己“一瓶子装满”,所谓怀着一颗“学者”的心去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如果只是“井底之蛙”,则无法得到真正成长,实现跨越。真正的认知是从实践中寻求“真理”,要做到认知升级,必须知行结合,切勿“纸上谈兵”。

对内,“认知升级”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则体现在整体团队的“行动统一,认知统一,目标统一”。坚信决策者的决定,坚信“大趋势”,坚信这家公司的各种认知决定,通过对决定的实践而不断认知行业,不行动是最糟糕的,行动,才有可能证伪。光有决策与正确的计划制定而无法落实,也是无法得到下一步的“认知升级”的。

对外,“认知升级”是不断对外求教,扩展视野的过程,是不断向同行业的其他决策者进行学习的过程,也包括向客户学习。这也就是“阅历”的重要性,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人的阅历的丰厚与否与该人在重大事情上的决策是成正比的。越是处在“瓶颈边缘”的团队,越是可以向外看的更多,也如同一个道理:“死亡是对人最深刻的教育”。人往往是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才得到的人生真谛更为真切。

最后,“认识升级”是需要大量的实践来检验事物发展的趋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准则”,不肯尝试不肯实践的本质是不敢面对所谓失败。认知的统一,卓越的认知是一家公司和一群人认知的升级,否则不可能真的上新的台阶,空杯状态,放下恐惧,不拒绝改变。这点也可以在“敏捷式开发方法”中得到求证:“当组织与客户对项目的状态(认知)都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时,对变更的响应就会变得容易得多。对可工作软件的增量以及客户协作的关注,可以让开发团队更容易地对变更做出响应。”

二、管理的本质是认知管理

管理者也是决策者,决策者在团队中就是“统一认知”的实施者,领导力的核心不是所谓的高情商,而是在大格局下对整个行业的认知体系,用大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聪明的决策。

认知管理的前提是要求管理者需要不断地进行认知升级,保持自己的正确的决策感。如何做到管理者的“认知升级”,则就要打破中国人的特性:“围城心理”。近日,一直在拜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在读《围城》时,有时你会心的笑,不够,还要脸红的笑,笑书上的人,笑身边的人,也在笑自己,因为你可以在围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人大多数时间都在砌围城,而彼此最后都陷入“围城困境”,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之所以掉入“围城困境”是因为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知,而不断升级陷入错误的认知中无法自拔。“围城心理”也是一种缺乏自信、本领恐慌的表现。慢慢会使人陷入自闭、自负和自我陶醉、自我麻痹的境地。因此,“围城心理”是阻碍创新和进步的最大敌人。而对于管理者来说,就要帮助团队拆掉“围城”,形成正确统一的认知体系。

认知管理首先要求领导者具备构建认知体系的能力。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在核心点上拥有覆盖队伍的认知体系。

(1)、创建正确的认知框架要做到:①、抓细节,像用户一样思考问题;②、多与“过来人”交流,充实认知;③、切忌以“听报告”的方式建立认知,实践才能检验认知的准确性。

(2)、学会“逆向思维”,提高工作效率:①、减少真正的管理量,增加正确的判断量。②、多反思,当定下一个目标时,分清楚优先级,帮团队在关键点做出正确的决定和梳理目标的达到道路,建立团队正确的“自我认知”。

管理者在执行管理时,可从三个层面找到关键点:“信息,时间,人”。

从“敏捷式开发方法”角度讲,信息的剖析与利用是在“启动发布”过程的实践,“启动发布”是涉及整个项目团队,发布计划对获得整个项目的概览非常有用,发布计划的输出是一组目标、假设和决策,这些目标、假设与决策指导团队为客户交付有价值的东西。发布计划的输入、参加者和输出如图1.1所示:

                     图1.1 发布计划的输入、参加者与输出

而对于此“启动发布”的正确性就需要管理者拥有“足够大的信息输入”、“足够高的思想维度”从而做出“足够多的信息输出”,对项目整体做出“正确的判断”。

当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后,就要做出“认知框架的搭建”来管理团队认知。这一点在“敏捷式开发方法”中称为“集成管理”,致力于将所有项目管理过程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它是一种权衡利弊和进行协调的行为,目的是在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项目实际执行之间取得平衡。管理者如同一出戏剧的导演,确保每一个演员要理解剧本作家的意图,给演员提出目标和努力的动力来指导演员们,项目管理者自始至终在指导团队完成整个项目交付过程。

在管理者管理项目过程中,要抓住关键点,关键人,关键事,寻求真正的认知,管理者在时间上的分配体现了一个领导者在实际情况的优先级判断,也体现了领导者的认知状态。

管理者抓住关键人即是简化管理,通过管理一个人,去管理一片人,管理者站在更高的认知状态去帮助团队寻找最终的目标,指引并提升团队的认知。

三、战略是在寻找格局后突破格局

格局就是大的方向,事物的发展往往都是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而决策者就是一个帮助团队去寻找规律的人,抓住规律,找到格局才能做到更进一步的分析格局。

对于这种“随波逐流”式的寻找格局,认知错误的地方则是看到“随波逐流”而做“随波逐流”,毫无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强大的生产力,也就是懒惰思维,不愿从认知中得到升级。

对于寻找格局的利用则是找到正确的趋势后,做一个大方向下的可串联布局,在大格局下寻找破局,从格局下进行创新。

一个缺乏思考与反思的人就如同“三季人”中孔子的学生一样,面对“蚱蜢人”所提出的“三季”观点无从下手,而不去反思为何有“三季人”的出现。‘

决策者要在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后分析事物发展的格局,在格局下做到创新,突破格局,突破单点,制定出正确的有特色的战略指导方向。

所以在极速发展的现代化生活中,决策者要做到保持时刻的领导思维、逆向思维、创新思维、突破思维、认知思维,从实践中不断进行认知升级,并且管理“团队认知”,利用信息掌控时间找到关键人来简化管理,做到高效管理。从而做到减少管理的量,用更多的时间去增加判断,不断提升整个团队的“认知”。

时间: 2024-12-24 07:21:51

认知升级三部曲读后感想的相关文章

Build To Win 读后感想

Build To Win感想 这学期我们上到了这门课,在还没上这门课之前,对于这本书完全没有感觉,正好是软件工程,感觉一定是枯燥乏味的内容. 就前几天,我们老师上课之前就给我们介绍了这本书.这本书如此收到好评,正是因为这本书改变了传统的软件工程的书本的一贯风格--枯燥乏味. 回去打开这本书,穿插着许多的故事,作者语言很幽默风趣,很吸引人去往下读这本书. 在这本书中,我感触比较深的就是团队合作,分配工作之类的. 第一,合理的工作分配非常重要,一个好的软件小组其管理者必须要将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能力都要

团队以及读后感想

Scrum团队 团队名称:@FOUR 团队目标:做出像数学口袋精灵那么棒的软件 团队口号:多劳多得 角色分配: 产品负责人: 林升浩 Scrum Master: 李鹏飞 PM项目经理:甘佳萍 用户:赵创佳 团队项目选题: 金融工具:复利计算与投资记录项目继续升级,开发定位明确.功能专注的工具类软件. 队照                                                    <构建之法>读第六,七读后感 第6章讲的是敏捷的开发流程,教会我们的就是怎么以愈来愈快的

《世界是数字的》读后感想

身为软件专业的我刚开始步入这么课程对我而言是如此的陌生, <世界是数字的>这本书介绍了很多的IT知识.他的作者是世界顶尖计算机科学家,现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Brian W. Kernighan. 他的内容介绍是家用电器.汽车.飞机.相机.手机.等虽然你看不见,但这些设备都有计算能力.手机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等基础设施背后无一不是计算机在支撑.如今的世界是数字的,而计算机和计算无处不在.这本书就是要告诉大家数字世界有关计算机的一切.本书没有高深莫测的专业术语,但它全面解释了当今计算和通信领域

《人,绩效和职业道德》读后感想

      目前计算机技术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工业.行政.医疗.教育.娱乐和整个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而在这当中,软件工程师通过亲身参与或者教授软件系统的分析.说明.设计.开发.授权.维护和测试等实践工作,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因为在软件系统开发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软件工程师有很大的机会去造福或危害社会,并有能力去促使或影响他人去造福或危害社会.为了尽可能确保这些影响是有利于社会的,软件工程师必须承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能造福社会,并得到大众认可的尊重.这一承诺要求软件工程师必须蹲守<职业道德规范

《美国众神》读后感想

这本书读过后并没有惊喜,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翻译的时候有什么删节. 小说主体部分讲述一个巨大的骗局:狡猾的北欧主神奥丁策划了一场新神和旧神之间的战争,以达到给自己祭献的目的.故事背景则是旧神的没落和新神的崛起,而二者之间的变化,源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仰新神. 你相信什么,你就能成就什么. 在旧时代,人们移民美国,带着自己旧大陆的信仰.这种古老的信仰伴随着祖母的深夜故事和各种供奉仪式代代相传:很早以前,人们用奴隶或者牲畜作为牺牲,后来,牛奶瓜果鲜花和礼拜,成为主要的供奉形式.神袛得到的供奉越多,说明其

《大话数据结构》第一章读后感想

一.关于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和结构 一类数据由多个数据对象组成,数据对象的最小单位是数据元素,但是对于数据结构这本书来说,数据对象是我们所关注的单位. 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其中逻辑结构是面向问题的,包括集合结构.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形结构.而物理结构即存储结构,包括顺序存储结构和链接存储结构两种.链接存储结构通过指针表示数据对象之间的逻辑结构. 二.抽象数据类型 抽象数据类型(ADT)指一个数学模型及定义在该模型上的一组操作.程序员可以在写程序的过程中自己定义. 下课了!第二章----

《移山之道》读后感想

问题如下: 一.怎样通过一个有效的方法确定一个bug的重要程度? 二.我们知道,修改一个bug时别的bug有可能会产生相应的改变,也就是说如果出现了一些bug,应该先修改哪些bug会比较有效率? 三.出现bug时怎么调整他们的优先级? 四.我们一直在谈创新,假如我在一个自己创业的团队中,需要并不是很清楚,平时别人也很少的做过类似的项目,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完善需求,怎样很好的规划处具体的进度 以及重要的时间及地点? 五.移山之道的“道”来源于何处?

傅盛认知三部曲之一: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我一直在思索,怎么才能让一家公司更快地成长?一个人怎么才能从一群人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 1.人的四种认知状态 最近我看了一幅图,我在其上加了一个数字注脚. 这是一个人认知的四种状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也是人的四种境界.我将其简单翻译为: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开始空杯心态,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

优秀的人是如何“认知升级”的?

我以前读书时,总是追求速度和数量.读了很多书,做了许多笔记,但总觉得真正吃透的东西很有限.直到大二的某一天,突然醍醐灌顶: 我为什么要去追求"别人的东西",为什么不着眼于"自己的框架"? 从此,我读书的方式产生了质变 -- 以往一个暑假能读完几十本,而自从明白了这个道理,我"读完"的书大大减少了,但涉猎的书变广了.大二.大三两年,几乎翻完了学校图书馆一整个人文社科书库. 我再也不去追求"记住了什么""读完了多少&qu